bladepro17詳解

其整體效能表現要略高於同規格的產品一些,可見得 Razer 對 Blade Pro 17 的調校,讓效能表現更為漂亮。 另外,17.3 吋螢幕採用 Full HD 規格,並具 144Hz 螢幕更新率,可降低遊戲中殘影的發生,不過大尺寸螢幕下,若能升級至 4K 解析度,相信將會更讓人滿意。 至於另一個不親民的地方就是價格了,Razer 筆電的售價向來都較同級機種高,新款 Blade Pro 17 也不例外,但若是沒有預算考量,又想要一款高質感,又可替代桌機的筆電,那麼 Blade Pro 17 會是不錯的選擇。 說到輕薄電競筆電,自然不能不提到 Razer,在許多電競筆電體積都還很龐大時,Razer 就以輕薄的外型,一枝獨秀在電競市場上。

bladepro17

在 3DMark Time Spy 測試模式下,是模擬 DirectX 12 遊戲環境的測試條件,獲得 7,029 分的表現。 ※ 本服務提供之商品價格 、漲跌紀錄等資訊皆為自動化程式蒐集,可能因各種不可預期之狀況而影響正確性或完整性, 僅供使用者參考之用,本服務不負任何擔保責任。 購買前請以購買當時銷售頁面資料為準自行判斷,該等資訊亦不得作為向第三人為任何主張之依據,包括但不限於:主張市場上有其他更優惠價格之補償或其他請求。 在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測試模式下,則會將畫面解析度提升至 4K,在此項獲得 4,498分。 在 PCMark 8 Creative 模式下,是以相片編修、影片編修、遊戲效能等等的情境,測得約 3,902 分。

bladepro17: 3 吋、144Hz 更新率

主要記憶體的效能測試結果為讀取 37,094 MB/s、寫入 36,952 MB/s、拷貝32,030 MB/s,延遲時序則為 71.8ns。 每個按鍵都搭載 Razer Chroma 獨立背光模組,具有 1,680 萬種色彩與多種發光效果,想要 RGB 電競風,就從這裡變更。

在 13 吋 Blade 13、15 吋 Blade 15 都導入新的設計及升級新平台之後,17 吋的 Blade Pro 也全面翻新,雖然在外型上沒有十分顯著的差異,同樣維持黑色的機身,沒有誇張的電競元素,簡約俐落的線條,配上會發光的綠色三頭蛇標誌,沉穩又有質感,尤其機身結構紮實,即便是機身較過去更薄的設計,堅固性也令人放心。 在 Razer 的產品定位上,Blade Pro 17 是最為高階的機型,攜帶性或許不是最便利,但不管是硬體規格或是核心規格的配置,卻有高階的選擇,且全新機型也迎來內外裝的更新。 以螢幕來說,Blade Pro 17 為 17.3 吋的大螢幕,解析度為 1920×1080,並具有 144Hz 更新率,在射擊類的遊戲上,可以減少殘影,提供更好的畫面品質,此外,採用防眩光的霧面塗層,可降低長時間觀看螢幕的不適感。 至於時下流行的極窄邊框設計,Blade Pro 17 的左右邊框維持在 6mm,螢幕上方有 720p 及 Windows Hello IR HD 網絡攝影機,因此邊框較大一些。 在 Blade Pro 17 上應用新的散熱腔冷卻架構,除了針對 CPU 與 GPU 的雙風散設計之外,兩邊再加上均熱板,並於下方再加入一對小尺寸的風扇,機身背蓋也加入導引的設計,讓冷熱空氣可用最佳散熱方式進行流動。

bladepro17: 雷蛇 F1 電池(原廠)-Razer Blade F1,Pro,rz09-0166,BLADE PRO 2017 4K,BLADE PRO 17.3 2016,BLADE PRO 2017 GTX 1080

T客邦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採用網站分析技術,若您點選「我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隱私權政策。 T客邦由台灣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媒體控股集團 / PChome電腦家庭集團」所經營,致力提供好懂、容易理解的科技資訊,幫助讀者掌握複雜的科技動向。 在 PCMark 8 Home 模式下,是以文書處理、瀏覽網頁、視訊通話等等的情境,測得約 4,160 分。 ▲利用 CPU-Z 來檢視 Blade Pro 17 的核心規格,處理器為 Intel Core i7-9750H,製程為 14 奈米,採 6 核心 12 執行緒架構;記憶體為兩條 8GB DDR4 2666(1333MHz)。

另外,過去採用的 Switchblade UI 第二螢幕觸控板,並沒有應用在新款 Blade Pro 17,回到傳統的觸控板設計,使用大面積的一片式玻璃觸控板,尺寸為 13×8(cm),配備 Microsoft 精確觸控,提供多重觸控手勢操作。 Razer 繼 Blade 13、Blade 15 都導入新的設計與升級新平台之後,Blade Pro 17 也全面翻新,機身較過去更為輕薄,外觀維持高質感的風格,而內裝結構也做了改變,尤其強化散熱系統,帶來更穩定的效能表現,當然,核心規格也升級至 Intel 第九代高效能行動平台,再配上 NVIDIA GeForce RTX 20 系列的顯示晶片,全產品線都配置主流電競筆電的規格。 另外,採用 M.2 bladepro17 PCIe 3.0×4 介面的 512GB SSD,利用 CrystalDiskMark 測試下,於循序讀取測得約 3,128MB/s,寫入約為 2,011 MB/s,表現相當不錯,有助於提升整體操作的流暢感。 而電池續航力的測試中,在無線網路開啟、螢幕亮度 60%、藍牙開啟下利用 PCMark 8 Work 模式,以模擬一般工作情境進行測試,測得 3 小時 34 分鐘,不算突出,但電競筆電自然不能苛求長續航力。 在效能測試上明顯較前代機型提升,在 PCMark bladepro17 10 模擬網頁瀏覽、文書工作、視訊會議、多媒體影音播放等情境進行綜合評分,獲得 5,502 分。

bladepro17: 價格區間

而在升級 Intel Core i7-9750H bladepro17 六核心處理器,配上 GeForce RTX 2070 with Max-Q 顯示晶片下,也為輕薄電競筆電帶來高效能的配置,且以測試軟體測得的分數也略高同級機種,相信 Razer 也為 Blade Pro 17 調校了一番,用來執行 3A bladepro17 遊戲大作不成問題,但要極流暢的表現,建議可關閉一些特效。 至於配置的輸出入埠配置雖不算多,但 Thunderbolt 3、USB 及HDMI 都為最新的規格,具多螢幕輸出的條件,並配置支援高速傳輸的 UHS-III SD 讀卡機,全尺寸鍵盤也支援防鬼鍵功能,打字手感不差,但不強調電競風格的設計及手感。 與機身同樣黑色系的鍵盤,看似無奇,但魔鬼就藏在細節裡,鍵盤上的字碼排列簡潔與乾淨,讓質感相當好,雖然沒有誇張的電競風格,也都支援防鬼鍵功能,且每個按鍵都搭載 Razer Chroma 獨立背光模組,具有 1,680 萬種色彩與多種發光效果,可以依喜好自由設定,而打字的手感也想當不錯,鍵程不算深,但回彈感佳,可以很輕鬆的打字。

整體散熱表現相當不錯,在執行《戰地風雲 5》遊戲時,溫度可以控制在 45 度左右,在輕薄的外型設計下,有此表現相當不錯,風扇也不會產生巨大的噪音,這點值得稱許。 而隨機也配備一個 230W 的變壓器,推動高效能輸出不成問題,且連接埠是類似 USB Type-C 的放大版,L 型插頭可正反兩插。 再由外觀來看,採用新設計的 Blade Pro 17,機身維持鋁金屬材質打造,但在外型上變得更輕薄一些,機身厚度為 1.9 公斤,重量為 2.75 公斤,以 17 吋電競筆來看,相當不錯。 雖然 Razer 近期新增 Quartz 粉晶系列、Mercury 水銀白系列,但黑色機身配上綠色三頭蛇標誌,還是最能代表 Razer 的經典。 在利用 Unigine Heaven Benchmark 圖形測試,於 Full HD 解析度下,將圖形品質設定在 Ultra,開啟 4xAA 反鋸齒模式,以及關閉垂直同步下,獲得約 3,922 分,以及平均 155.7fps 效能表現。 在 PCMark 10 模擬網頁瀏覽、文書工作、視訊會議、多媒體影音播放等情境進行綜合評分,在基本測試模式中獲得 5,502 分。

bladepro17: 網友吐槽 Win11 升級門檻太高,微軟專家表示「感同身受」教你用虛擬機器升級 Win11

由香港SEO公司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SEO服務

  • 在效能測試上明顯較前代機型提升,在 PCMark 10 模擬網頁瀏覽、文書工作、視訊會議、多媒體影音播放等情境進行綜合評分,獲得 5,502 分。
  • 在 Blade Pro 17 上應用新的散熱腔冷卻架構,除了針對 CPU 與 GPU 的雙風散設計之外,兩邊再加上均熱板,並於下方再加入一對小尺寸的風扇,機身背蓋也加入導引的設計,讓冷熱空氣可用最佳散熱方式進行流動。
  • 而電池續航力的測試中,在無線網路開啟、螢幕亮度 60%、藍牙開啟下利用 PCMark 8 Work 模式,以模擬一般工作情境進行測試,測得 3 小時 34 分鐘,不算突出,但電競筆電自然不能苛求長續航力。
  • 另外,採用 M.2 PCIe 3.0×4 介面的 512GB SSD,利用 CrystalDiskMark 測試下,於循序讀取測得約 3,128MB/s,寫入約為 2,011 MB/s,表現相當不錯,有助於提升整體操作的流暢感。
  • 而隨機也配備一個 230W 的變壓器,推動高效能輸出不成問題,且連接埠是類似 USB Type-C 的放大版,L 型插頭可正反兩插。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