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全攻略
有關地震速報的說明 「災防告警細胞廣播訊息系統」所發布的「地震速報」警訊是中央氣象局「強震即時警報」的服務(日本氣象廳稱為「緊急地震速報」),主要是架構於高密度地震觀測網以及自行開發之快速地震測報技術,稱之為「區域型強震預警」。 中央氣象局24小時隨時接收各地高品質即時地震站訊號,當臺灣島內或是近岸地區發生中大規模有感地震時,系統會自動利用近震央少數地震站最早接收到的前幾秒P波資料,來進行即時演算,快速獲知地震的震央資訊,包括發震時間、震央位置、深度與規模。 再結合經驗公式與各地場址效應,即可提供距震央較遠地區之S波預估震度與預估抵達時間,以利強震減災之緊急應變。 內容涵括氣象局的地震速報結果,包括發震時間、震源位置與規模,以及各地震度等。 這 個速報結果將自動觸發學界發展之震源反演的計算,在幾分鐘內即可提供數個運用不同資料 、方法與地球震波速度模型的震源解。
- 地震發生後,即時加速度型地震觀測網會在短時間內,將自動定位之結果儲存成文字檔及圖形檔,並藉由網路將檔案傳送到本中心的全球資訊網上。
- 此項功能已測試完成並準備上線中,其主要的做法是在地震觀測系統電腦的通訊埠,加裝數據機與電話線連接(如圖三)。
- 在人的感受上,大多數人會感到驚嚇恐慌,難以走動;屋內情形,部分未固定物品傾倒掉落,少數傢俱可能移動或翻倒,少數門窗可能變形,部分牆壁產生裂痕;屋外情形方面,部分建築物牆磚剝落,部分山區可能發生落石,少數地區電力、自來水、瓦斯或通訊可能中斷。
- 臺灣的地震觀測始於日治時期,2000年8月之前的震度分級是沿用日本1936至1948年所使用的震度分級,將震度分成0級至6級,共7個等級,震度6級為地動加速度在250gal以上。
- 地震測報中心成立後隨即分期執行「加強地震測報建立地震觀測網」及「強地動觀測」的長程計畫,陸續完成與地震有關的現代化觀測網及其應用系統。
- 稍後地震報告報導指出,當晚7時25分發生規模5.0地震,震央在宜蘭縣南澳鄉,震源深度49公里。
- *海嘯資訊推播:APP 收到推播之海嘯資訊後,以清楚明顯之圖文方式展示:地震資訊、臺灣海嘯警界分區之預估海嘯波到時與預估浪高等。
另外也利用目前普遍安裝在台灣地區的低價位Palert 強震儀所記錄的即時觀測震度資訊來計算得到台灣地區震度分佈圖等。 配合其他相關地球科 學資料, 包括地質圖、活動斷層、震間變形和地震測站等的套疊圖層,對發震構造的辨識 、餘震的評估,以及判斷其他可能觸發之地質災害等將扮演重要角色。 根據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NCDR﹚統計資料顯示,自105年5月3日至106年6月30日止,災防告警細胞廣播系統﹙PWS﹚累計發送「地震速報」8次、「地震報告」15次與「大雷雨即時訊息」7次。 第一期計畫以建置都會區強地動觀測網為主,包含自由場強震站與結構物監測系統,廣泛蒐集臺灣各地的強震資料,提供國內工程及防災研究相關單位,作為研訂或修正建築物耐震設計規範的依據。 第二期計畫以建置地震速報系統為主,除提升地震測報作業能力外,並縮短通報時程,使相關單位能提高緊急應變時效。 第三期計畫則以發展強震即時警報系統為主軸,任務重點在於研發強震即時警報系統、設置地球物理資料管理系統、建立震災預估模式並強化地震地理資訊系統以及發展地震預測技術。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 地震告警訊息統一彙整專區
目前地震中心FTP的位址為:ss2.cwb.gov.tw。 全球資訊網站 本中心為求將地震消息以多管道的方式公佈給社會大眾,除了使用傳真方式之外,並選擇以全球資訊網作為地震消息的發佈管道之一。 全球資訊網可以同時儲存文字、圖片、聲音、影像等資料,並具有快速資訊交流及雙向溝通的特點。 因此,WWW為目前網際網路上最具有發展性的資訊發表平台。
- 目前地震中心FTP的位址為:ss2.cwb.gov.tw。
- 所幸,此時期有世界地震觀測網(WWSSN)前來陽明山鞍部設立ANP測站,聊備一格。
- 但是,其最大缺點為目前傳輸的消息容量太少,以中文顯示型而言一次傳輸只能傳送20個中文字。
-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在「報地震-中央氣象局」臉書分享,統計自去年11月20日至今年11月20日,這一年間收到最多地震國家級警報的縣市,以台東縣20次登上榜首,澎湖、金門、連江縣則是掛零。
-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台東17日、18日接連發生2起芮氏規模6以上強震,加上至今百餘起餘震,地牛狂翻身嚇壞不少人。
中期計畫目標係就加強強震速報系統、運輸設施之強震監測系統、加速強震資料整合服務與推廣應用以及規劃地震預警系統而制定。 長期計畫則規劃地震即時警報系統之建置及發展地震預測技術等目標。 當臺灣島內或近岸發生中大規模地震後,中央氣象局利用近震央少部份地震站前幾秒資料快速演算後對外通報,對於距震央數10公里外地區,約在可能致災之S波到達前,提供數秒至數10秒預警時效。 警報內容包含震央及各地預估震度,點開推播資訊後,7日內即可於「強震即時警報」列表中檢視。 隨著發布地震預警訊息、有感地震報告與海嘯警報-地震預警與速報系統的建置完成,有效縮短地震分析研判自動化作業時間,對發生於臺灣島內的中大型地震,有能力於15秒內完成地震預警與速報作業,並在5分鐘以內透過多重管道迅速對外發布有感地震報告。 為了防範海嘯的侵襲,本中心接收美國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嘯警報中心之即時通報資料,在研判確定海嘯警報對臺灣地區的影響後,迅速將海嘯警訊寄送到各相關岸巡、災害防救主管機構及大眾傳播媒體。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 新聞照片
稍後地震報告報導指出,當晚7時25分發生規模5.0地震,震央在宜蘭縣南澳鄉,震源深度49公里。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 中,針對國外科學家的地震預測採訪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與科普作家、《地震100問》作者潘昌志,專家對於預測地震的說明如下。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 潘昌志進一步說,若傳言指稱的是地震規模,以目前的地震預估模型或是過往地震觀測,陸地上斷層錯動發生的地震規模頂多7點多,要到規模8這樣的強度,大多發生在海溝。
到了1990年,氣象局地震中心的組織及業務已漸趨完備,為統一全國地震的觀測及發佈,中研院地球科學所所屬的TTSN二十五個站,遂移交氣象局,合併原有的四十九個測站,成立擁有七十四個測站之氣象局地震觀測網(CWBSN)。 另一方面,氣象局的地震儀器也從1981年開始更新,採用美國Teledyne公司的S-13三向量感應器,設置十七個站。 最初為數字式磁帶記錄,後來才改為電話傳輸至台北本局地震測報中心。 在電腦上使用Google Classroom的方法 Classroom 是為學校、非營利機構和個人使用者提供的免費服務。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 地震測報中心(Seismological Center)
(二)以關鍵字檢索,可發現傳言較早的版本發布於2022年9月18日,傳言文本冠名「昨天中央氣象局地震預報主任有說」。 實際地震事件發生情境:近震央預警盲區內之使用者,收到預警資訊時已經或正在感受S波震動;而盲區範圍以外的使用者,則有數秒至十數秒的應變時間,可於S波震動到達前,進行臨震緊急防震措施,降低地震災害。 綜合媒體報導,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饒瑞鈞表示,據過去全台地震研究,未來最有可能發生大地震的地方是嘉南,因為該地區累積地震能量的速率最快,台北、桃園、新竹一帶則相對較慢,至於中部過去已經發生過921大地震,短期再有強震發生的機率較低。 *海嘯資訊推播:APP 收到推播之海嘯資訊後,以清楚明顯之圖文方式展示:地震資訊、臺灣海嘯警界分區之預估海嘯波到時與預估浪高等。 *強震即時警報:APP 收到推播之強震即時警報後,結合手機之 GPS 定位或依使用者預先設定之地區與其他相關參數,進行快速演算,發出警報聲音、文字或影像之告警提醒。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地震震度分級是臺灣使用的地震震度分級,由交通部中央氣象局制定,以地動加速度與地動速度來區分,分為0級、1級、2級、3級、4級、5弱、5強、6弱、6強、7級,共10個等級。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在「報地震-中央氣象局」臉書分享,統計自去年11月20日至今年11月20日,這一年間收到最多地震國家級警報的縣市,以台東縣20次登上榜首,澎湖、金門、連江縣則是掛零。 氣象局指出,每當台灣發生有感地震,該局發布地震報告中各地震度資訊,往往為國內救災、應變之重要參考依據。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 氣象
中央氣象局發出中型有感地震即時警報指出,當天晚上7時26分左右,東北地區發生中型地震。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受訪表示,晚間9時41分在台東關山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深度7.3公里,非常淺層,是今年芮氏規模第二大的地震,僅次於3月23日花蓮外海規模6.7的地震;不過在池上測到6強是今年偵測到最大的震度,而且因為很淺層、震央又在陸地,所以台北都有2級。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 他特別指出,芮氏規模6.4的主震之後還持續有餘震在發生,不排除2天內還會有規模5以上餘震發生,5天內仍會規模4以上餘,但接下來這些餘震影響不大,不致會有災難發生。 台東地區晚間9時41分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地震深度7.3公里,震央位於台東縣政府北方35.8公里(位於台東縣關山鎮),最大震度台東縣6強。 隨後餘震不斷,截至晚間12時,台東地區連續發生22起餘震,其中以10時45分池上鄉規模5.5,最大震度5強地震較大。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表示,晚間9時41分的主震有點奇怪,震央無破碎帶,是49年來當地最大地震,應有不知的構造存在。
部分地面出現裂痕,部分山區可能發生山崩,鬆軟土層出現噴砂噴泥現象,部分地區電力、自來水,瓦斯或通訊中斷。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 在人的感受上,大多數人會感到驚嚇恐慌,難以走動;屋內情形,部分未固定物品傾倒掉落,少數傢俱可能移動或翻倒,少數門窗可能變形,部分牆壁產生裂痕;屋外情形方面,部分建築物牆磚剝落,部分山區可能發生落石,少數地區電力、自來水、瓦斯或通訊可能中斷。 地震造成台東市賣場物品掉落、釣蝦池波濤洶湧;花蓮富里鄉富里村一處無人居住的老屋牆面倒塌,並未造成傷亡。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 測站管理系統
中正大學地震研究所副教授石瑞銓也指出,嘉南平原下方的梅山斷層、木屐寮斷層、新化斷層等,都是屬於「長時間沒有明顯活動」的區域,未來要持續留意。 總統蔡英文晚間在臉書發文表示,政府各單位持續待命、掌握狀況,請民眾以中央氣象局和各政府機關發布消息為準;目前仍有餘震可能性,請保持警覺、大家一切平安。 行政院長蘇貞昌也透過臉書表示,稍早東部地區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已要求各部會即刻掌握關鍵設施與民生設施的狀況,並回報各地是否發生災情,請民眾以中央氣象局、各級政府機關發布消息為主。 根據中央氣象局資訊,今天晚間9時41分台東縣關山鎮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最大震度6強:台東縣;5強:花蓮縣;5弱:高雄市。 地震發生後,氣象局針對南投縣、彰化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台南市、高雄市、屏東縣發布災防告警訊息(國家級警報),提醒民眾慎防強烈搖晃,就近避難「趴下、掩護、穩住」。 大家都知道如果想要查詢官方的氣象、地震等資訊,去中央氣象局官網是最直接的,而中央氣象局強震即時警報對外通報的方式與管道,目前有中央氣象局地震速報訊息通報軟體、災防告警細胞廣播系統(PWS)、電視台畫面插播、與民間業者合作等樹種。
同時將近海地震所可能引起海嘯的警報作業與地震預警與速報系統結合,適時發布海嘯警訊,並透過管道迅速傳達給相關單位。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 昨(6)日中央氣象局公布2022年至今,因地震受到最多「國家級警報」的排行,其中前2名是台東縣、花蓮縣分別有20次和17次,第3名則意外由「嘉義縣」拿下,發布國家級地震警報次數高達11次,甚至贏過也在東部地區的宜蘭縣。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課長邱俊達表示,嘉義的警報主要都是在918池上強震期間發出,因為這一序列地震都發生在比較西邊,嘉義山區相對距離較近,在「預估震度」達到4級以上後發出警報,但實際情況必定會有些微誤差,提醒民眾無論在何處,仍要隨時做好防震、防災準備。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 台灣英文新聞
預期能在強烈震波尚未到達前發布警報,爭取一、二十秒的預警時間,以減低災情。 第四期計畫的重點在建置高品質深井地震監測站、整合海陸地震觀測網、加強地震海嘯監測、拓展強震即時警報資訊於防災利用,進一步提升防震減災能力。 第五期計畫的重點則在強化地震相關觀測設施,提升地震預警系統效能,縮短警報發布時間,持續與外部單位合作傳遞地震資訊,並研發地震前兆觀測技術,以強化地震防災功能。
然而,為了避免中小型地震、無嚴重致災風險的告警訊息造成民眾困擾,因此訂定了2個發布條件,包括預估地震規模5.0以上及預估震度達4級以上。 地震發生後,即時加速度型地震觀測網會在短時間內,將自動定位之結果儲存成文字檔及圖形檔,並藉由網路將檔案傳送到本中心的全球資訊網上。 因此,一般民眾可在短時間內,初步瞭解地震發生位置及各地震度等參數。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
地殼受擠壓逐漸使地形產生微量變化,長期調查地形變化以推測淺層大地震的發生,是目前地震預測模式中,學界認為最有可能成功的方法之一。 總數150站的密集GPS連續觀測網,可即時掌握地殼應變累積的時空變化及其與地震活動的關係。 地震前地殼擠壓或微小振動所引起的地電及地磁變化,可感應大氣及電離層中的帶電粒子,進而影響電離層電子濃度變化。 藉由GPS觀測資料推算電離層電子濃度變化,以即時掌握前述變化與地震發生之關聯性。
這四個消息傳播管道為電子郵件﹑全球資訊網站﹑檔案下載伺服器及電子傳呼系統。 透過這些消息傳播管道,國內的用戶可於地震發生後約一分三十秒獲得地震消息。 這些消息傳播管道目前已經上線測試中,將來經評估後,可提供救災單位使用,進而增加地震時緊急應變之能力,以下分別介紹此四個消息傳播管道。 此外,不少學者專家認為,嘉南平原以長久未發生大型板塊運動,可能是大地震的火藥庫,日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陳國昌也坦言,該地區是目前確實是氣象局觀察的「重中之重」,其中有3、4個斷層更是在多年累積能量的情況下,相當具有威脅。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 中央氣象局地震分級新制詳情如下: (資料來源: 氣象局)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