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媽祖廟詳細資料
國姓爺收復台灣,有感於媽祖的冥默福應,才能一步步克敵致勝,於是按福建人尊奉媽祖神靈風俗,當日就在最初登岸處北汕尾嶼搭建媽祖廟供軍民膜拜,將隨艦的媽祖神尊請奉於此鎮駐,此即「鹿耳門天后宮」的前身,此地因有「媽祖宮」廟,聚落稱「媽祖宮」庄。 歲月迢遞,滄海變幻,在國姓爺驅荷復台23年後,安平大港因泥沙淤積而無法通航,鹿耳門順勢而起,不僅成為防堵敵軍入侵的軍事要地,也是舟楫幅軸的熱鬧商港,往返臺海兩地的舟船絡繹不絕,商旅雲集,市況繁華。 坐落於北汕尾嶼的天后宮,自然而然成為過往旅人謁拜祈求的聖殿,媽祖登龕俯聽信徒所求所願,慈悲施化,德澤廣被四方,信眾蒙恩頌傳,聖名傳遍全台。 西元1719年(清•康熙58年),朝廷百官集資擴建天后宮,廟堂左右增建了文武二館,供往來旅客、官商住宿及候船知所。
- 由於朝廷褒封諭祭,官方統一稱為「天妃廟」或「天后宮」,儘管不少媽祖廟後來自取「宮名」(如北港朝天宮、松山慈祐宮),但在官方文書上仍稱「天后宮」。
- 這對明式的石雕蟠龍柱,以三爪降龍為紋,樸拙簡練,刀法渾厚有力,公認是石雕藝術佳作。
- 說到中和的烘爐地,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求財靈驗的土地公!
- 老王也分享曾經親眼目睹遶境的故事,當時媽祖鑾轎突然停在老王開的音響車後面,他和朋友搞不清楚狀況,一位工作人員上前說:「趕快開車囉,媽祖想要在你的車子後面聽歌!」他開心地在前頭引路,播了好幾首媽祖的專屬歌曲,後來一播到《白沙屯媽祖聖歌》,鑾駕的鼓聲突然變得急促。
- 由於建築宏偉,規模浩大,殿宇壯麗,與台南、京港、彰化的媽祖廟並稱為“四大媽廟”。
接著,信眾請神佛慈悲作主給予聖示,如可以,請神佛賜一聖筊或連三聖筊。 最後,將筊平放在雙手手掌之上,向地擲筊即可得到結果。 嘉義市文化局前局長盧怡君因施打疫苗身體嚴重不適,辭職休養近1年後,獲回聘,9日由市長黃敏惠布達後回任,再次接掌文化局,黃敏惠透露市府穩定做事最重要,春節過年後有一波局處長人事調整,會有新面孔。 200人收到這樣的傳喚通知單,已經有150人自行前往警局做筆錄,但還有50人行動不便,來到媽祖廟的人,有人腳踏車,還有人拄拐杖來,當地議員洪子超心疼阿公阿嬤,協調警局,把問訊場地改到媽祖廟。 ※本文原發表於2013年臺中媽祖國際觀光文化節:媽祖國際學術研討會,今由溫宗翰重新進行圖文編輯後發表。
台灣媽祖廟: 台南鹿耳門天后宮》誰是最早媽祖廟?歷史古廟的百年傳說
除神像、龍柱等,小媽祖的匾額也很有看頭,廟內兩塊匾額都出自林朝英之手,筆法蒼勁有力。 廟方表示,希望將「湄靈肇造」字體,開發為文創商品。 肇建於明末,小媽祖位於德慶溪出海口(水仔尾),地勢低窪,每逢大雨總會淹水,階梯甚至比路面低,後來整修時,特地予以保留印證。 至於蟠龍柱,以三爪降龍為紋,不僅是全台最早的龍柱,罕見的三爪龍足更是最大特色,民國六十年代整修時,廟方人員曾一度想丟棄,經訪視的中央文獻委員「指點」,才知廟內有寶。 這對明式的石雕蟠龍柱,以三爪降龍為紋,樸拙簡練,刀法渾厚有力,公認是石雕藝術佳作。 農曆新年將至,在國內防疫鬆綁下,有醫師預測下波疫情高峰,便是春節連假前的尾牙旺季,加上不少國人規劃出國旅遊,推估新型變種病毒將趁勢崛起。
- 母親之神(大母神)是許多宗教共同的現象,諸如:佛教的觀世音菩薩、度母(tara)、道教的王母娘娘、天主教的聖母瑪利亞,都是代表「母親」的意象,這些母親之神也都是各宗教的重要信仰,無論任何族群、地域、宗教,慈祥的母親之神都是信徒心靈依賴的對象。
- 彷彿才是不久前的事,2020年的三月,台灣社會各界為了能否照常舉行媽祖遶境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 福興宮位於西螺鎮,清康熙56年由先人奉請來台,於西螺安奉祭祀,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在地人稱舊街太平媽、西螺媽祖宮,因福興宮媽祖十分靈驗、有其必安,因此主祀的媽祖被稱為太平媽。
- 根據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公布的調查資料,宗教用地面積就占了全台建築使用地的2.56%,占比不小。
- 而嘉慶十二年(1807年)成書之《續修臺灣縣志》記載海安宮為「欽差大臣嘉勇公福安康偕眾官公建,郡守楊廷理成其事」,故有以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為海安宮創建年份之意見存在。
- 近年來,又聘請專家學者,共同規劃設計「鹿耳門公館」之歷史性建築,並於西元2002年(民國91年)農曆3月23日媽祖聖誕佳辰開幕啟用,所有贊助 興建公館之善信大德在場見證此一歷史性時刻。
民國33年(日治台灣時期),屏東地區曾遭受盟軍空襲,據聞,屏東市區四處起火,居民紛紛走避慈鳳宮內,雖然慈鳳宮內也有落彈,卻未有爆炸起火發生。 此後,高屏地區的信眾更加相信這是天上聖母保佑,至今香火鼎盛,是高屏地區媽祖信仰的中心。 1948年,信徒將暫時寄人籬下的天上聖母神像從龍山寺迎接出來,改供奉在成都路北側近西寧南路口交叉口的「弘法寺」,原先是日據時期日本人所建立的弘法寺,戰後失火燒毀後,新興宮弘法寺的正殿改建更名為「台灣省天后宮」,不久又改稱「台北天后宮」,真是一段曲折的歷史。 已有兩百多年歷史的樂成宮,為國家第3級古蹟,年代久遠的樂成宮經過921大地震的侵襲,幾經多次翻修,如今樂成宮已成為重要的文化資產與民眾的信仰中心。 台灣媽祖廟 廟裡主要供奉旱溪媽祖之外,位於2樓的月老殿與財神爺更是香火鼎盛,來到旱溪老街走一趟樂成宮,感受傳統民俗風情之外,也別忘了來覓個好姻緣。
台灣媽祖廟: 文化
臺灣原住民族多為母系社會,在漢人強勢入侵,融入臺灣生活過程當中,社會型態發生相當大的轉移,父系社會的崛起取代原有母系社會型態,因此,過去也曾有學者認為,媽祖是漢人父系社會對女性的肯認,或許正是一種隱藏在象徵儀式背後,對母系社會消隱的彌補、心理補償。 台灣媽祖廟 這使得媽祖信仰一直扮演著提升女性位置的角色,比如女性透過媽祖信仰得以取得社會參與的身分位置。 台灣媽祖廟 認契習俗使人神之間建立母子、母女關係,這種關係的建立,使媽祖擁有眾多子女,媽祖也理所當然成為母親之神。 此外,女性信徒如有家庭婚姻問題就會向媽祖祈求庇佑,因為媽祖是女神,較能體會女性的心思,且媽祖也兼職家庭、婚姻業務。 例如筆者父母的婚事,當年就是在宜蘭利澤簡媽祖廟,徵求媽祖意見,在連擲七個聖杯之後,祖父母才同意親事。 也常有人謂「媽祖婆」、「婆仔」,婆是對年長婦女的稱呼,並非平輩或晚輩,對較為陌生者會稱「阿婆」。
看似平凡的新大久保巷弄中永遠都有驚喜遠在日本東京,新宿區新大久保某條不起眼的巷弄內,其實也有一座東京媽祖廟。 台灣媽祖廟 閩台廟宇的建築風格、鮮豔的色彩、門前冉冉昇煙的香爐,整座廟宇彷彿是從台灣飄洋過海來到這個大都市裡落地生根。 夾在一片低調色系的日本店家中,這棟自成一格的建築奇觀任誰都會回頭多看它一眼。 仔細觀察後會發現,它的本體結構其實還是標準的日本現代住宅,但在外觀及內容上看得出非常努力的營造出閩台廟宇的風格,甚至還有中式涼亭,誠意十足。 媽祖廟主祀天上聖母,據廟碑記載,可能為當地林姓先祖迎奉來台,惟年代已不可考(然據《台灣寺廟概覽》之記載,媽祖廟創建於同治4年 ,媽祖廟因洪水之故曾三度遷移,後方遷於今址。今廟為民國90年重建之貌。 白沙屯拱天宮總幹事陳春發表示,香客報名分為個人徒步與團體遊覽車,報名時需要特別注意,廟方也預估,今年報名的信眾可望衝破10萬人大關,創造歷史新猷,因此也準備好10萬件進香服、臂章等。
台灣媽祖廟: 活動新訊
面對疫情的不確定性,藥師公會全聯會今(10日)提醒國人,不管是在國內外出遊,都應備妥6大藥品以防萬一。 雖說10隻橘貓9隻胖,但這隻橘貓的功績證明了「貓抓老鼠」的真本領,有網友在社區牆上發現一張公告,上頭寫著「感謝橘貓111年滅鼠15隻」,也捕捉到橘貓本人的英姿。 1624年,原來世居台灣的平埔族正式被荷蘭人統治,也開啟台灣遭到外來政權統治,苦澀辛酸的四百年歷史。
每逢農曆三月二十三日媽祖誕辰,全臺七十多座由鹿港媽祖分出香火的廟宇必全副鑾駕來謁祖廟。 鹿港天后宮是台灣唯一奉祀湄洲祖廟開基聖母神像的廟宇,由鹿港天后宮分靈分香出祖的大廟宇有北港朝天宮、麥寮拱範宮、朴子配天宮、彰化天后宮等等遍及國內外共達2000餘座,信徒遍佈於台灣各角落,終年香客絡繹不絕,每逢農曆一月至三月間的進香旺季,更是人潮洶湧,水洩不通。 廟方煞費苦心地從台灣的北港朝天宮和福建泉州天后宮各自迎來媽祖分靈:粉面、黑面、金面天上聖母並駕齊驅,共同守護蒼生。 除了媽祖神像以外,這座佔地不大的廟共有四層樓,供奉了觀音菩薩、月下老人、土地公和關聖帝君等神祇,可說將台灣人的熟悉的神祇都集中於此。 探訪當日,廟內除了有當地的好奇的民眾,還有在東京讀書的留學生。 同學們說是在google查到的,拜媽祖娘娘讓他們感覺有種回到家鄉的安心感。
台灣媽祖廟: 歡迎訂閱 佛說生活 新聞推播。
台灣第一座奉祀湄洲祖廟開基媽祖的鹿港天后宮,從創建以來已有4百多年歷史,也被列為國定古蹟,也是鹿港的信仰中心。 平日除了香火鼎盛外,周邊的老街區更是相當受到歡迎,古蹟、美食,甚至是廟裡的月老,都是來這不能錯過的。 母親之神(大母神)是許多宗教共同的現象,諸如:佛教的觀世音菩薩、度母(tara)、道教的王母娘娘、天主教的聖母瑪利亞,都是代表「母親」的意象,這些母親之神也都是各宗教的重要信仰,無論任何族群、地域、宗教,慈祥的母親之神都是信徒心靈依賴的對象。 媽祖即是民間信仰中,代表母親意象的神祇,是臺灣人原始心靈的母親象徵,是信徒在「天上」的聖母,永遠眷顧著人世間的孩子。
媽祖一直是台灣名間重要信仰,而近期因國事繁多,全台各地媽祖廟香火更加鼎盛,以下七大媽祖廟,讓信眾能分散人群,只要心誠就會靈驗。 在第一進五王殿中,吸引我的則是一旁的百年王船,但看起來有點可愛。 傳說這此百年王船,是在民國 2 年在颱風暴風雨時候,從中國福建泉州富美宮放送,船內載著五府千歲、夫人媽 4 尊、過水夫人媽 1 尊、媚洲聖母 3 尊、和其他水手爺 40 多尊,還有匾額「代天府」。 這艘王船途中有經過澎湖海靈殿停泊,原本民眾想要迎進奉祀,但受到指示就是要來台南的鹿耳門聖母廟來保佑台灣人民。 因此,後來王船也順利地到台灣安南,就這樣此艘王船就被恭迎在此祭祀。 北港朝天宮最具代表性是目前台灣香火最旺的天后廟、號稱台灣媽祖的「總廟」,這三間媽祖廟被世人統稱為世界三大媽祖廟。
台灣媽祖廟: 網友回應
目前馬祖馬港的馬祖天后宮仍可看見媽祖的靈穴,且從未移動過,據說每次有意移動,都會有一些不可思議事件發生。 台灣媽祖廟 而靈穴就在香案前方,為保護靈穴,廟方也裝上了強化玻璃。 附帶一提,亦有承襲笨港媽祖正統的廟宇,尚有位於新港鄉溪北村之溪北六興宮。 該廟雖亦為承襲笨港媽祖正統,但較無參與正統之爭,規模亦較小較不為人知,直到近年因電視連續劇「黑面媽祖」播映造成風行方較有名氣。
1925年日人中治稔郎融合媽祖信仰與日本神道教,從湄洲迎來媽祖神像,在台北士林街創立「天母教」(現今天母地名的由來)。 從正月十五日起,便有香客自各縣市遠道而來,直至三月底達到最高潮,這期間擁入北港的香客多達50多萬人,年年如此。 媽祖誕辰前數日,民間祭神隊伍遊行不斷,鑼鼓喧天,整個北港,瀰漫著香火煙霧。 各地來向媽祖拜壽的大大小小神佛坐在神轎裏,由信徒扛著擠向朝天宮,到處都是持香禱拜的人們,人稱為台灣最大的祭神奇觀。
台灣媽祖廟: 活動盛況
每年的大甲媽祖遶境、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等宗教盛事聚集了數十萬熱心信徒和觀光人潮,如何在九天八夜、高密度的流動人群中確保防疫安全的確是艱難的挑戰。 天妃、天后及媽祖、媽祖婆的官民二元稱號,也反映在廟宇建築。 由於朝廷褒封諭祭,官方統一稱為「天妃廟」或「天后宮」,儘管不少媽祖廟後來自取「宮名」(如北港朝天宮、松山慈祐宮),但在官方文書上仍稱「天后宮」。 至於民間則一律叫做「媽祖宮」或「媽祖廟」,早期也有人將「媽祖宮」簡稱「媽宮」,澎湖馬公市的地名就是由「媽宮」同音轉為「馬公」。 媽祖就如同臺灣人共同的母親,承擔子女苦難,也傾聽信徒心事,每當人們遭受挫折、困頓之際,就會向「母親之神」媽祖祈求庇佑,就像孩子求助母親,媽祖所象徵的母親意象,使信徒對祂產生依賴性、安全感。 從移民初期臺灣媽祖神蹟中可觀察,媽祖神蹟傳說主要涵蓋在農、漁、養殖業,其中又以降霖助農最為普遍,許多媽祖都有雨水媽、過水媽、潛水媽之稱;其次,消除瘟疫、病蟲害;拯救颱風、洪水、震災;為信徒醫病、護童的神蹟也比比皆是。
澳門面積只有20多平方公里,但中式廟宇卻不下40多間,其中有10多間供奉天后神,而用天后作為廟宇名稱的,就有8間。 兩間都有部分古鹿耳門媽祖廟文物的宏偉廟宇,就此開始為了誰才是真正與鄭成功上岸有關係的古鹿耳門媽祖廟後繼者爭論不休,不單一度讓村莊間嚴重不和,甚至在台南要設置鄭成功上路紀念碑時,把爭端搞的全國皆知。 如果事情發展到這便塵埃落定,那也罷了,偏偏迎回了眾多神像的聖母廟。 無計可施之下,只好又把本來安置在水仙宮的神像又遷移到了安海宮安置祭祀,沒想到就這樣一路拖到了台灣光復,新媽祖廟卻遲遲不見興建。 第二路:其他不方便搬運的大型神像其器具,則是經由水路運到了臨近的水仙宮作為安置。 原本以為可以等到新的媽祖廟建成後,一併請回,豈知,時至日治時期,新媽祖廟一磚一瓦都還沒個影子,水仙宮就被日本政府東拆西挖,拿去蓋防空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