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山水9大優點

这一时期诞生的著名的京都龙安寺庭园则是枯山水庭园的代表之作。 镰仓初期,日本大量派遣僧侣前往宋朝学习佛法及其他文化,于是禅宗开始大量传入日本,主要流派有荣西创始的临济宗、道元创始的曹洞宗等。 留学宋朝的知识阶层的僧侣回国后在宣讲佛法的同时,也兼起建造寺院庭院的任务,而禅宗的流行导致禅宗寺庙的大量修建。 由于禅宗的修行简单且抽象,庭院的建造也越来越简单抽象,用砂石代替水,石头代替土山。 枯山水从其它园林形式中独立出来,得到了发展。

  • 建仁寺在名為“方丈”(注:方丈,指禪寺中祭拜主佛的建築)的正殿前,點綴著枯山水庭園。
  • 如平山克己氏庭園,將後頭優美的母岳山丰姿借景成為庭園一景,北側的石組是為主峰,蔓延的樹叢是母岳山的支脈,不論是從何處擷取,都自成一個諧調庭園。
  • 在龍安寺鋪滿白砂的庭園中,放著15個大大小小的岩石,據說不管坐在哪裡,其中一個一定看不到。
  • 隨著觀看者各自的心境,一座庭園在每個人眼中所呈現的世界觀可能皆有不同;又或者,從庭園的各個角度觀看,可能展現出的樣貌又全然不同。
  • 池泉式庭园是枯山水的基础,将池泉式庭园中的要素一一替换就演变成了枯山水。
  • 而砂石的细小与主石的粗犷、植物的软与石的硬、卧石与立石的不同形态等,又往往于对比中显其呼应。
  • 但實際上,一部分日本學者對於枯山水的英文翻譯「zen garden(禪花園)」始終抱有異議,這就引出了關於日本枯山水起源的另一個說法,就是源自日本本土的宗教神道教。

方丈室的南、東、北分別有有三處情趣各異的庭院,北側為龍吟庭。 典型的枯山水庭院幾乎都集中在日本的古都———京都。 除了京都龍安寺庭院及銀閣寺庭院之外,還有數不勝數的著名的代表作,如東福寺的本坊庭院、西芳寺庭院、桂離宮庭院等等、大德寺大仙院庭院等。 複數石頭的搭配組合稱為石組,是枯山水中的主題,代表的是島嶼、山岳,或者水中之陸,並寄託了各種宗教或神話的想像。 從石組的類型與配置,也可以解讀出這這座庭園中所蘊藏的寓意。

枯山水: 岩石與白砂的小宇宙 ── 枯山水庭園導覽

深受禅宗(源于佛教)思想和佛教文化影响下产生的日本园林就是体现其文化的结晶,庭园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 其中,日本枯山水庭园是在禅宗的影响下首先在寺庙里建成,是禅宗思想的集成。 禅宗主张通过个体的直觉与沉思、感性与感悟达到精神上的自由。 用來鋪設枯山水的白砂被稱為「白川砂」,過去主要是從京都白川的河床中採集這種由花崗岩自然風化而成的白砂。 枯山水 到了江戶時代,加工花崗岩剩下的餘料逐漸取代了天然白砂。

枯山水

不过那时的“枯山水”可以说具备了后世枯山水的雏形。 鐵質的重,比較費力,但實際上因為竹製的比較軟,在碎石上劃圖案反而更困難,需要的力量更大。 同樣的工具同樣的順序,不同性格的人劃出來的樣子完全不同。 早期的一些神道教神社,就在鋪滿白砂的地上支起柱子以迎接神明的降臨。

枯山水: 枯山水庭院思想底蕴

這是寺裡養的一隻三花貓,性情溫順,與人很親近,常繞膝不去。 大概也只有它可以踏足枯山水紋路,留下貓爪印。 枯山水 枯庭園的沙,無水卻似有水,奔流不止之水,這裡隱藏著枯山水獨有的故事。 以同心圓最常見,也有螺旋形的「渦卷」、放射狀的「獅子紋」等變化形。 台灣因曾經歷日治時期,在宜蘭市的宜蘭設治紀念館(即日治時期之宜蘭廳長官舍)亦有頗為精美的枯山水庭園。 景石分作九个山头来象征须弥山:佛教的宇宙观倡导天动说,据说须弥山被视为世界中心的高山,按风轮、水轮、金轮的顺序叠为三层。

為1961年,由昭和造庭大師重森三玲為紀念大德寺開山祖師徹岫宗九400年忌所設計,庭園中央矗立的群石,為象徵著極樂仙境的蓬萊島,是枯山水中常見的意象。 周圍的砂紋起伏弧度較大,象徵著拍打岩石的陣陣波濤,展現一幅充滿躍動感的景致。 隨著觀看者各自的心境,一座庭園在每個人眼中所呈現的世界觀可能皆有不同;又或者,從庭園的各個角度觀看,可能展現出的樣貌又全然不同。 面對外在的變化,我們無法控制,但如何與之面對、相處,卻是操之在己。 他也認為,設計庭園的過程和人際關係頗有相似之處:只是稍微改變石頭與植栽的位置,所展現的氛圍就會完全不同,就如同人與人之間,不過近、不過遠,最能讓彼此感到自在。 也因此,枯山水所欲展現的意境並非一般日式庭園的精巧華美,也並非為了休憩賞景而造。

枯山水: 枯山水詳解

另一說法,主題表現龍乘青雲從海面躍出昇天的過程。 以中間的巨石喻龍身,黑白細石喻雲海,以遠處的竹籬喻閃電,混凝土形成的幾何曲線在圖面上區分出青雲與白水,形成了明確的線條對比與色彩。 蕪村歿後在金福寺內的小山丘上,與芭蕉庵兩兩相對。

日本人思想的根源体现在神道教中,因此1中所说神道教是枯山水的根源所在也不无道理。 “枯山水”在《大辞林》中的解释为:又称假山水,是日本室町时代的庭院样式的一种。 受中国宋代和明代山水画影响,不用水,而用沙子、石头和树木等象征性地表现湖海、山川等景观。 書中闡述的大自然與作庭者的關係,是日式作庭的先驅思想。

枯山水: 枯山水运动韵律

显而易见,枯山水占地面积小,比起中国的园林来说实在是微不足道。 日本国土狭小,且山林地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二,这种形式的园林非常适合日本。 茶道宗師千利休建了草菴風茶室,日本茶庭隨之遍地開花。 茶庭又稱作「露地」,風格素樸,與淡泊的枯山水庭園天生調性相容。 與禪宗一同傳入的,還有禪林文學和禪宗主題的山水畫。

枯山水

同样位于京都的东福寺方丈北庭是日本昭和时代的枯山水庭园。 它虽然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却仍然遵循古代的禅宗法则。 其最具特色的是,这一庭园中,由苔藓和石块构成棋盘似的小方块,宛如退潮时海岸边的泡沫。 它以一条曲线收边,边缘处种以成片的低矮灌木丛,配上星星点点静静开放的杜鹃花,给宁静的庭园添了几分生气。

枯山水: 枯山水龟岛鹤岛

虽然处于中华文化圈,深受中华文明的影响,但也只能说在文化上是相似的,不可能是相同的。 如果把日本文化比喻为一棵树,则神道教为根,佛教为枝干,儒教为叶。 枯山水庭園中沒有一滴水,卻能以抽象的方式表現出自然山水。

  • 从立国到现在,一直都秉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精神,吸收了大量外来文化,从原始社会一路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发达国家。
  • 寺院內的佛像通常會由本尊與左右脇侍三尊並列,這種石組除了象徵佛像以外,也是最能觀者感到平衡、安定的配置。
  • 在中国的禅宗中,开悟的人眼中,世界也是充满生机、活泼自然的,绝不是枯木死灰的景象。
  • 早期的一些神道教神社,就在鋪滿白砂的地上支起柱子以迎接神明的降臨。
  • 尤其是文化这种东西,只有适合本国土壤的才能在引入后生根发芽。
  • 镰仓初期,日本大量派遣僧侣前往宋朝学习佛法及其他文化,于是禅宗开始大量传入日本,主要流派有荣西创始的临济宗、道元创始的曹洞宗等。

此書認為,自然形成的地形、岩石等在主動向作庭者發出要求,換句話說,大自然不是作庭者需要克服的對立面,而是作庭者需要依從和響應的主體。 日本人這一獨特的自然觀影響著他們在很多領域的審美。 最開始,建造庭園是平安時代的貴族才可享受的特權。

枯山水: 枯山水技巧

由於以砂石為素材,枯山水既可以在廣大敷地內揮灑出壯闊的世界觀,也可以將靜寂之美凝結在在室內的一隅之內,能夠靈活運用的特性使這種庭園形式在現代,乃至於海外也十分受歡迎。 在英文中,常會以Zen garden或Dry garden來稱呼這種日本獨自發展的庭園。 在平坦地面上表現出水流紋路的白砂,同時具有視覺效果以及調和石組與植栽的作用,描繪這些紋理的作業與禪宗的修行相通,不少住持都是親自進行,不假手於他人。

枯山水

禪林文學在禪僧間流行,助推了禪寺中文化活動的開展。 例如詩會的風潮,連一些公家人士也會參與其中。 既然是禪寺的活動,場所自然選在禪寺的書院,而書院前方面積不大的前庭則成了參與活動的禪僧和作庭師們發揮才能的空間。 砂紋只要經過下雨、小鳥停留就會被破壞,必須定期重新描繪。 枯山水 但實際上,一部分日本學者對於枯山水的英文翻譯「zen garden(禪花園)」始終抱有異議,這引發關於日本枯山水起源的另一個說法,就是源自日本本土的神道教。

枯山水: 枯山水寓意

室町時代(14世紀),整座庭園皆以枯山水為景的形式終於成形。 在主政的足立氏支持下與禪宗結合,不具遊玩性質的枯山水,成為最適合藉由坐禪冥想進而靜心參悟、透過自然觀照己身的場域。 室町時代初期的枯山水庭園多採抽象的表現,象徵著風、水、海的白砂上點綴著代表島嶼、山體的岩石;進入中後期後,更進一步融入了水墨畫的濃淡山水與透視意象。 枯山水,又稱假山水,是日本庭園造景的一種表現,尤常見於日本廟寺神社中,起源於鎌倉時代,並在室町時代達到了極致,中國的禪宗美學對於日本古典園林的影響非常深刻,這在枯山水中表現最為明顯。 枯山水在發展初期,常常作為某座庭園的一部分,起輔助真實池泉景緻的作用。 而它開始作為獨立庭園樣式大放光彩的時期是在200餘年後的室町時代。

石以二、三或五为一组,共分五组,但不论从哪一个角度看,都会看不到其中一颗石头,只有身处主持的位置,方可将15尊石头尽收眼底。 枯山水常被认为是日本僧侣用于冥想的辅助工具,所以几乎不使用开花植物,这些静止不变的元素被认为具有使人宁静的效果。 枯山水 日本早期的古典园林就受到中国的影响,园林的建造以模仿自然为主,池泉式就是其中一种。 池泉式庭园是枯山水的基础,将池泉式庭园中的要素一一替换就演变成了枯山水。 枯山水 有观点认为,枯山水多见于禅宗寺庙,但是并非起源于禅宗寺庙,而是起源于日本的原始宗教神道教。

枯山水: 枯山水出現在甜點創作裡啦!

不過當時所稱的枯山水還不是一種獨立的種類,而只是包含在池泉庭園內的造景手法之一。 到了鎌倉時代以後,由於禪宗傳入日本,枯山水開始使用在禪寺的庭園中,藉由石組的各種樣貌來表達出禪宗的宗教觀。 15世纪建于京都龙安寺的枯山水庭园是日本最有名的园林精品。 它占地呈矩形,面积仅330平方米,庭园地形平坦,由15尊大小不一之石及大片灰色细卵石铺地所构成。 石以二、三或五为一组,共分五组,石组以苔镶边,往外即是耙制而成的同心波纹。 看是白砂、绿苔、褐石,但三者均非纯色,从此物的色系深浅变化中可找到与彼物的交相调谐之处。

这种生死观是深深根植于日本武士道精神之中的。 日本人喜欢樱花凋落时的美,很多人就把这一点作为日本人崇尚在生命最美的时刻凋零这一生死观的例证。 日本人,尤其是作家的自杀死亡率也是远远高于其他国家的。 这种生死观在中国是没有市场的,中国人一向珍爱生命、远离死亡。 在中国的禅宗中,开悟的人眼中,世界也是充满生机、活泼自然的,绝不是枯木死灰的景象。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