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nnheiser 評價不可不看詳解
稍偏暖,但整體表現不錯,均衡度優良,尤其白開水耳機多半能因為mac而獲得提升,但是說他極為優異也不合適,在所有筆電甚至桌電中,大概沒有人可以像Macbook推力這麼大。 大部分都不會在低音作什麼加強,主要是在人聲,如果想讓耳機變鐵家,可以買這個…我覺得低階多少就聽得出來。 假設錄音與儲存品質都有達到Hi Res時,播放這邊的Hi sennheiser 評價 Res的就建議一氣呵成,就我目前接觸Hi Res的認知而言,如果你單單只有Hi-Res的播放器而沒有相對應的耳機,通常沒有太多意義,簡而言之,建議先有耳機再慢慢補齊其他的。 簡單來說就是透過第三方來認可你個耳機或者各種設備可以做Hi-Res的音質還原撥放,當然前提就是整套要能都是Hi-Res才有意義,從音源錄製(網路隨便抓的Hi Res沒有意義),到播放的主機,跟最後的耳機,還有你的耳朵聽不聽得出來,Hi-Res才有它的價值,單方面一個裝置提昇是有限的。 第四,別用白或粉紅噪音,耳機不但沒Burn-in,還會損壞,錄音間朋友有跟我解釋,這類聲音雖然人耳聽起來只是雜訊,實際上是肯誇張驅動整個單體,通常持續使用的話,單體一定會損壞,只有在進行音響測試(例如給機器分辨頻率表現)才會使用。 Sennheiser Momentum sennheiser 評價 True Wireless 2旗艦真無線藍牙耳機 2代,提供黑與白雙色。
- 據過去的資料統計,在2012 年,森海塞爾的全球高階耳機市場佔有率達 14.1%,當時還高居世界第一。
- 尤其在消費耳機市場,森海塞爾曾推出了 HD600、HD650、IE80 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經典產品。
- 儘管森海塞爾在 2020 年推出了第二代 Momentum 真無線耳機,不管是體積還是連接方面比第一代都有了一定的提升,但高昂的價格和優勢不突出的降噪體驗,仍無法真正打入市場。
CX True Wireless 對 CX 400BT 的另一項改進是耐用性,後者上的連續播放時間只有 5 小時多一點,但 CX True Wireless 能夠長達 8 sennheiser 評價 小時 53 分鐘。 然而,很可惜CX True Wireless 沒有 紅外線感應器,因此沒有入耳檢測功能可以在取下耳機時自動暫停音樂。 幸運的是,低音並沒有完全掩蔽一切,仍然可以獲得經典爵士樂的所有質感,更高的頻率可以獲得喘息的空間。
sennheiser 評價: 降噪與隔音表現
今次小編就嘗試打開一些 unwire 主持人持續講話的影片(使用 aptX 格式連線),看到咀形與實際聽到的聲音已經非常接近完美同步。 1991年,Sennheiser為自己定下了一個目標,就是要打造一支全世界最好的耳機產品,然而最終呈現在消費大眾面前的是Orpheus HE90靜電耳機,也既是俗稱的「大奧」,還記得2010年TAA音響展,有經銷商在曾經會場中展示這支已停產的經典靜電耳機,吸引不少耳機迷的注意力! 大家心中自有定見,但對於喜愛靜電耳機的朋友們來說,Orpheus HE90大奧絕對是靜電耳機的夢幻逸品之一。 聆聽HD 800是一次非常興奮的經驗,編輯部把HD 800交到我手上,我直接就接上iPhone來聽,想當然爾,iPhone完全無法搞定300歐姆阻抗的HD 800,可是才聽一小段「羅西尼弦樂四奏」,我馬上把HD 800拿下來,趕緊問編輯:「這只耳機多少錢?」果然身價不平凡,可是絕對是「前所未聞」的頂尖耳機。 可拆卸式耳機線,使用2條雙絞繞線,各自獨立鐵弗龍批覆絕緣,外面還加上一層屏蔽,用意是消除耳機線本身的麥克風效應。 既然磁鐵引擎中間的間隙只有0.6mm,所以Sennheisser要用42 micrometer的超細線來纏繞音圈,為什麼又要繞3.5層,這樣不是越繞越厚了嗎?
聽歌想方便的話可以用藍牙連接,想享受高質素的話就可以選擇 Chromecast,MOOV、Spotify、TIDAL 等都係用手機就控制播放得到。 此外亦都支援 UPnP 功能,可以串流播放屋企電腦、NAS 內的音樂,唯一缺少的可以話只有 AirPlay 了,不過主流音樂 App 都已經支援 Chromecast,所以問題也不大。 除了更全面的耳機功能之外,使用者也可以下載安裝 Sennheiser Smart Control App,為耳機進行韌體更新確保較佳的使用體驗,特別是 App 中的「Side tone側音」功能,能讓使用者在戴上耳機時聽到自己說話的聲音,這個功能主要用途是,能夠避免講電話時因為耳機隔音效果太好,導致講話音量過大,引起周遭人群側目。 雖然 Sennheiser MOMENTUM 3 未必每一項指標都是極致、都是最好,不過憑藉著整體中間偏上的平穩表現,依舊讓 MOMENTUM 3 得到了不錯的最終評價。 相較 Bose 與 SONY 的主流,頗具自身特色的 Sennheiser MOMENTUM 3 Wireless 也代表著主動降噪耳機的另一種聲音。 如同我剛剛所說的,MOMENTUM 3 並不是一款在設計上追求未來感的耳機,所以音樂與功能控制可想而知是以按鍵操作。
sennheiser 評價: Sennheiser CX 400BT 音質表現
規格上採用藍牙5.1,支援 AAC 跟 aptX 的藍牙編碼,耳機本體的續航時間為7小時,搭配充電盒可以來到20小時,然後沒有防塵防水的能力,要單耳使用的話只能選擇右耳(麥克風在上面)。 當年HD800發表時,Marc Vincent曾暗示將推出另一款介於HD800與HD650之間的高階耳機,果然2012年我們看到了延續HD800而來的次旗艦HD700耳罩耳機,除此之外還多了一款IE 800耳道耳機,同樣是屬於Sennheiser的旗艦產品,接著還有具備DAC功能的HDVD 800耳機擴大機與純耳擴HDVA sennheiser 評價 600問世。 ……這次試聽後還發現,IE 100 PRO的解析度比我手邊的IE80(Sennheiser曾經的入耳式旗艦)要好上許多,雖然監聽耳機的解析度好像本來就該比一般耳機好,兩者聲音取向和定位也不同,但細細體會它的音質和音場,這越級打怪可也沒輸。 但解析度這麼好的耳機就有點挑歌了,錄音不好的曲子,由於暴露了更多細節,缺點自然被放大,高音也可能過於尖銳或乾燥;但優點就是當我們遇到好的錄音時,終於能聽見錄音師當初錄製音樂所耗費的心力,不然他豈不是白忙一場。 初聽IE 100 Pro時,覺得聲音有點尖銳偏乾,但旋即豁然開朗,我把這個過程稱為「洗耳朵」。
MOMENTUM 3 的所有按鍵都集中在右邊耳罩,其中三顆按鍵是傳統音樂控制按鍵,可以調整音量、播放 / 暫停音樂 (按兩下可以跳至下一首歌、按三下切回上一首歌);一顆是控制按鍵,單擊可以啟動語音助理、長按可以進入配對模式;還有一個撥鍵可以用來調整降噪功能,耳機上可以控制的功能很完整。 三者之中最舒適的,夾頭感不強 (但頭前、後俯仰就有可能會掉下來)、耳朵有足夠大的空間與深度,所以不太會感到悶熱或流汗,這比很多耳罩式耳機都還出色,也是我使用數週下來比較印象深刻的部分。 再收聽湘南乃風的意粉拉麵之歌《純恋歌》16bit 44.1kHz FLAC, 1001kbps。 首先衝著來的是清晰天細膩不太尖的鋼琴intro,然後各位樂隊成員的高低歌聲都能清晰表達,歌聲整體偏尖,清晰度十足,但保留一份醇厚度,不會有不舒服的感覺。 現時有些耳機支援兩個裝置如手機、平板或電腦同時連結,更可無縫在裝置間切換。
sennheiser 評價: 三星官方爆雷!全新「降噪耳機」將有 3 招迎戰 AirPods Pro
是整很有趣的東西,可以讓你耳機變化不小,膠請注意還有分單層、雙層跟三層,目前很推薦採用COMPLY 海綿耳塞,初期可能不習慣,聽久就知道他好處。 例如 Final Audio Design Piano Forte X-CC ,這樣子的耳機推出時日幣22萬,折合台幣7萬元左右,他是款音染耳機,你聽的時候會發現確實真的不需要耳塞,當然密閉不好,請跟一般耳塞耳機一樣,在自己家裡最安靜地方欣賞。 塑膠還是最常見的的設計,一般來說,塑膠聲音都很中性,他的反射能力相對不高,高低音的細節多半也就會減少不少,但是聲音也相對不會這麼硬,而相對材質密度較高的塑料去塑模聲音反射也就越好。 第二,聲音大小,建議聲音分段慢慢提升,至於開到多大聲,建議要看你的播放器輸出功率與耳機最大承受功率,後面有寫,簡而言之,一般手機60~70%音量應該就行了。 我自己與朋友交叉測試過幾款,給一般人沒聽過測試耳機的人是分辨得出來,Burn-In會比較清晰好聽,不過Burn-in的差異通常要看耳機特質,跟昂不昂貴沒有絕對關聯。
皮質耳墊阻隔外界聲音的效果不錯,但缺點就是皮質耳墊帶來的悶燒感,尤其是在夏天沒有冷氣的狀況下更加嚴重,這部分是無法避免的。 SENNHEISER GSP 300作為GSP系列中的入門款,無論是分體式頭帶、降噪麥克風和音量控制旋鈕,或是舒適的記憶海綿耳墊,GSP 300都配備在內 ; 除了在PC上使用還可以在其他平台上使用。 有咁上下年資的耳機玩家,都會聽過或玩過 Sennheiser IE 8,是具有代表性的產品。 相隔多年終於來到第三代,IE 80 S 依舊採用單一動圈單元,保留了低頻調整旋鈕,不過耳機設計上就明顯更加流線,最重要是定價卻比以往更便宜。
sennheiser 評價: 堂堂傳統耳機大廠 Sennheiser 森海塞爾,為什麼會敗在真無線耳機這一關、退出不玩了?
這是款較優異的耳道式耳機,他擁有十分優異的(響應)頻率,配合多單體特質,因此它可以被稱為全音域的耳機,大致上他無論在低音樂器或者高音女聲都相對比較能自然呈現,其中靈敏度高且歐姆低,這款耳機能在較多的常見音源(例如MP3或手機)表現出一定水平的音質,當然建議使用較專業的音源,才不會浪費這款耳機的價值。 現在你可能會開始納悶 MOMENTUM 3 要怎麼開、關機,答案就是「摺疊」,只要將耳罩向內摺疊,耳機就會自動關機,反之則會開機,非常直覺。 除此之外,MOMENTUM 3 還支援同樣很方便的「取下 / 戴上自動暫停 / sennheiser 評價 播放音樂」功能,而且在我這段時間的使用中,幾乎沒有聽音樂到一半突然開、關機或是暫停的問題,表現可以說相當穩定。 總括來說今次 Sennheiser CX 400BT 是早前 Sennheiser MOMENTUM True Wireless 2 的平民化版本,只是耳機外殼大小、用料,還有充電盒質感稍為比 MTW 稍為精簡一點,也沒有了主動降噪功能,但就保留到耳機系列亮麗的音色。 雖然 MTW 在市面出售的街價已經比剛推出時便宜不少,Sennheiser CX 400BT 其實沒有十分大價格優勢,但你仍然想以最抵價錢入手一對音色不錯的真無線耳機,Sennheiser CX 400BT 也會是不錯的選擇。 可以難到它的音樂相信會是像交響樂這類,你會發現它的極高頻以及中頻方面的清晰度與分離度的表現比較自然,沒有特別突出,純鋼琴演奏時聲音的通透度表現只算中等,但重低音的演繹仍然是十分強勁。
- 這段期間比較知名的產品還有全球第一款「Noise-Compensating」消噪麥克風DM 4、堅固耐用的採訪用麥克風MD 21,以及在1957年所推出的Mikroport無線麥克風等,都具有指標性意義。
- 而在EQ設定的部分,CX 400BT的APP也提供了兩種調整方式,第一種是用點位去控制平衡,例如預設圓圈是在中立平衡的位置,但我希望高音多一點,低音少一點,那就可以把圓圈圈拉到右上方,聲音就會自動變化了,非常直覺。
- ▼ 頭帶內側採用非常厚實的頭墊,表面為透氣的絨布材質,有效的分散耳機的下壓重量,也實現了非常舒適的配戴感,由圖片中也可以看出頭帶非常粗壯。
- 若單從金額來看,八萬多的Soundbar確實不算便宜,不過,你若是聽過了效果,大概就不會覺得貴,甚至還覺得很超值呢!
- AMBEO Soundbar不僅是音效變化鮮明而豐富,最重要的是質地乾淨,音色明亮活潑,厚度優異,而且柔軟度相當好,聽起來不躁不火,絕不刮耳,所以它不只可以看電影,也足可勝任日常的音樂聆聽。
隨附的便攜盒內有用橡皮圈固定、並有圖案標示著的 USB-C 充電線、3.5mm-2.5mm 耳機線,甚至連飛機用的轉插也繼續有提供,而且都是襯色的,這些小細節都有好好照顧到,非常加分。 若以風格來說, HD 660S 較像是 HD 600 偏向清新中性的風格,與 HD 650 強調大鳴大放的氣勢相去甚遠,筆者認為若是偏好 HD 600 但希望聲音更細膩的玩家,可考慮直接升級 HD 660S 省卻麻煩,但若喜歡像是 HD 650 雄渾氣勢的玩家,或許低頻量感較不顯著的 HD 660S 就不太合適。 而 HD 660S 一方面可說是 HD 600 與 HD 650 的後繼,但同時也被賦予新世代耳機的使命,在聲音與驅動力的部分作出變革, HD 660S 一改過往自 HD 580 到 HD 650 之間的 300 歐姆設定,將阻抗設定降為 150 歐姆,使耳機相對容易驅動,另一方面也將聲音的風格往新世代 Sennheiser 調教,褪開過往沙啞的特色,使聲音相對明亮。 可能得益於緻密的金屬網罩,HD 700 展現出令人滿意的低頻下潛度,但是由於極低頻收束過於迅速,較無法烘托出優異的包圍感,較無法和 MDR-Z7或是 LCD-2 所烘托出來的低音相比,在氣勢上也稍微落後給 HD 650,但低音清晰明確這點,是對比耳機所無法比擬的。 ▼ HD 700 使用極密緻的金屬網罩,網罩的間隙非常的細小,即便用手觸摸也很難感受出是由金屬編織的網罩,有效的擔當控制空氣進出的阻尼;耳罩中間的圓形金屬濾網則擁有較大的孔隙,並且剛好位於單體後方,讓單體背側空氣流動更加順暢,有效降低氣流的擾動。
sennheiser 評價: 全新Sennheiser MOMENTUM 4 Wireless 耳罩式耳機
這個片段裡還有一個聆聽重點,就是鳥振翅飛翔,透過AMBEO Soundbar播出,我清楚聽到振翅聲從左至右,再從右至中,移動感非常綿密。 這樣的感受也同樣出現在《Horizon》片段,當中有一架大型太空船先從螢幕上方出現,往前飛過,接著是兩架小飛艇先後從右、左兩側跟隨飛進,我清楚聽到音效從上方與兩側出現,然後往螢幕中央移動,不僅移動綿密,且聲音的規模都能符合畫面物件的尺度。 ESS 9018Q2C確實很不錯,帶來音質很棒,高解析度確實能表現出來,整體調性比較中性,不過濃郁也沒有太多調整,建議接電腦,推力才會夠,但接手機會糊掉,整體推力我覺得是給32歐姆以下會比較合適。 Vsonic VSD1S 2017版(封閉,動圈):稍耐聽,雖然聲音走向跟VSD1相似,描述可找下面的文,聲音的邊邊角角不再堅硬,相對柔順許多,低音乾燥度有降低,相對硬中帶柔些,不過女歌手拉高音時,還是偏銳利而非圓滑高音,聲音稍暗,空間感我依舊覺得詭異,算是這款耳機缺點,整體相對合適聽女歌手。 SONY MDR 1A是款優異的耳罩式耳機,他的抗阻高達48歐姆,而且可以承受到1500mW,因此建議要有專業的耳機擴大器會比較合適,他的(響應)頻率十分特別,事實上沒有人可以聽得到3H跟100000Hz,且少有音樂檔能有這個範圍的紀錄,不過這資料則能顯示出耳機單體的優異性,如果你在線材、耳機擴大器、音源弄得好的時候,他能表現出非常好的音質。 回想十年前,當時耳機界已由多單元動鐵耳機來主導市場,但 Sennheiser IE 8 的出現,大家都估唔到單一動圈設計,低頻實在有力之餘,聲音的層次感豐富,分析力高,音質比不少動鐵耳機更為出色。
在音音質方面,此款內建7mm動圈單體、並具有5Hz-21,000Hz響應頻率,比起市面上常見的20Hz-20,000Hz來的廣,同時最高也支援 AAC sennheiser 評價 和 aptX 音頻解碼格式,至於整體調音上偏中性,三頻表現頗均衡,中高音細膩、低音也不含糊,並能聽得出背景樂器聲,維持應有的音質水平。 AMBEO sennheiser 評價 Soundbar標榜低頻延伸可下探至30Hz(-3dB),且在一般狀況下不用外加超低音就能得到足夠的低頻,是否真是如此? 依我聆聽的感受,我認為所言不虛,否則整個音場的規模不會這麼開放,頻段的結構比例不會這麼均衡,上下兩端的延伸不會這麼自然,低頻的層次不會這麼清晰。
sennheiser 評價: 【SENNHEISER 森海塞爾】MKS 4 麥克風減震架 避震架(SH
由香港SEO公司 Featured 提供SEO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