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不可不看詳解
作品中的男女主,都是很有特色,故事也很成熟有力,很多作品甚至看不出是出自於二十歲左右的年輕女子所寫。 張愛玲 她的母親黃逸梵和父親張志沂婚後很難和睦相處,母親是小妾所生,性格擰巴,既出生於豪門家庭,又有新思想。 張愛玲 父親年紀輕輕沉迷於鴉片,有沾染很多舊惡習,後來母親離家出走直至離婚。
在溫暖中有慘澹,在沉重中有平凡,展現出張愛玲對複雜人性最深沉的凝視,也是張愛玲小說風格的轉折點。 霸王別姬(張愛玲著短篇小說) 《霸王別姬》是一部由張愛玲寫的短篇歷史小說,收錄於《張愛玲全集 第4卷》。 該小說以虞姬為主線,通過虞姬與項羽的對話、虞姬外出營房巡視等所見所聞及所產生的… 他們這孩子叫阿招,無非是希望她會招一個弟弟來。
張愛玲: 張愛玲的港大日子
便沒有,只要有人知道就會壞事,打小報告討好他太太的人太多。 張愛玲自幼熟讀紅樓夢,作品風格深受紅樓夢的影響:表現在人物衣飾的精細雕琢,喜歡以烘托、點染景物的方式來描繪人物的內心、思想情感,而不喜歡以單純敘述、內心獨白的方式呈現。 另外,可能也深受母親的影響,張愛玲對顏色十分敏感,而且將顏色的感覺寫入作品中,表現在人物的個性、情感上。 特別是在寫作技巧上,華麗的表象主要表現在意象的運用與精美的詞藻,其古典基礎扎實,文字運用精確。 在意象的使用上喜用美麗的事物,但整體的情感卻是蒼涼的。 劉紹銘同時也是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的中譯本參與者,對張愛玲小說也有深入的研究。
但是不吃就睡不著,她是從來不鬧失眠症的人。 她不信,但是也無法斬釘截鐵地說不是,因為沒戀愛過,不知道怎麼樣就算是愛上了。 她跟他們混了這些時,也知道總是副官付帳,特權階級從來不自己口袋裏掏錢的。
張愛玲: 上海作家:1943-1952年
以下精選了10本【張愛玲百歲誕辰紀念版】書選,讓我們沉浸在她淒美的文字中,體悟人生百態。 張愛玲 張愛玲故居 張愛玲故居位於上海市,始建於1933年。 張愛玲,中國現代作家,本名張瑛,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的麥根路313號的一幢建於清末的仿西式豪宅中。
在上海的一個多月,胡蘭成沒有再提起武漢的情人,也許他本性就是耐不住寂寞吧,只求身畔有佳人就好。 待他五月回到武漢,一見到周護士,則又把張愛玲全然拋在腦後了。 這一點也正是汪精衛政權在拉攏胡蘭成(擔任副宣傳部長)時所看中的──此時胡蘭成的價值觀已經完全扭曲,根本不在乎是否已成為民族的罪人。 沒過多久,張志沂就為孩子們找了個繼母,兩個孩子便在父親和繼母的監管下長大。 張愛玲18歲的時候,突然提出要到國外深造,無奈此時的張家已逐漸沒落,再加上張志沂夫婦吸食鴉片需要很大一筆開銷,自然捨不得拿出「巨資」讓張愛玲出國,甚至為此將張愛玲毒打一頓,並監禁起來以防逃跑。 可想而知,個性要強的張愛玲設法逃出去以後,再也沒有回過她上海的這個家。
張愛玲: 香港「復常」,但仍有隱憂
她的祖父是清末名臣,祖母又是朝廷重臣李鴻章的女兒。 張愛玲 她的父親張廷重自幼受封建文化的洗禮,他本人就是一部封建教育史的典範,母親黃素瓊嚮往自由,厭惡封建專制。 戒〉裡的男女主角,王佳芝和易先生,以其道德結構看,可視為同一人,在現實界,張愛玲和胡蘭成的道德結構關係,毋寧也是同一人。
他們是軟弱的凡人,不是英雄,但卻是這個時代最廣大的負荷者,在他們日常平庸的生活中,才能把握人生的“生趣”,建立文學真實可信的基礎。 《秧歌》是張愛玲於 1955 年創作的長篇小說,描寫小村莊農人金根一家在飢餓之中掙扎求存的故事,反映了土改後中國大陸的農村生活。 小說最初以英文寫就發表,後由張愛玲本人譯成中文。 該書描寫中國共產黨統治下的農村生活,故事背景設定於土改完成之後。
張愛玲: 張愛玲翻譯作品
晚年的張愛玲窮困潦倒,又頻繁搬家,1995年9月的時候,張愛玲被人發現在美國洛杉磯的住所內去世,人們甚至不知道她具體是哪天去世的。 警局和公寓經理都不知道,這位平日鮮少與人來往的華裔老太太就是名滿華人文學界的作家張愛玲。 中秋節前一天,這位作品中常描寫月亮的女作家,在獨居的套房中走完一生,在團圓夜前留下一部未完成的散文作品「小團圓」。
身在富貴之家,過的卻是寒酸受辱的生活,《我看蘇青》中「為錢所迫,英雄氣短」,短短一句包含了張愛玲的無窮領悟,這也是為何張愛玲筆下常寫拜金,背後所説的其實就是財政自由。 張愛玲 在她的年代,女人,只要手握財政自由,便等於掌握命運,這是為甚麼張愛玲後來會寫下《傾城之戀》的原因。 少不看水滸,因為《水滸傳》之中不僅有義氣,還有江湖。 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各位好漢的結局,梁山之中得到善終的不超過十個人,其他人皆成為了宋江的籌碼,可宋江也沒有想到,其實他自己才是價值最低的那一個。 後來清政府滅亡,朝廷大臣有的辭官回家,有的投入到了軍閥門下,而張愛玲的父親就屬於前者。 她的父親整天在家遊手好閒,靠着吃老本混日子,而張愛玲的母親卻是嚮往着新生活,思想不同的兩人因此每天吵架。
張愛玲: 一個人更自由!從婚活、離活到「獨活」你準備好了嗎?
張愛玲認為,外在的社會因素對女性的禁錮固然是造成女性生存狀態和悲劇命運的主要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還在於女性心靈深處的自私、軟弱和奴性意識。 人的悲劇性命運不僅存在於外界的威脅,更存在於人的本性中,人類最大的敵人往往是自己。 這就使張愛玲小說由對女性悲劇命運成因的剖析,而上升到了對更具普遍意義的人性、人生、命運、歷史的感悟與思考。
- 這個真的、美的,同時又是淒涼、無奈的故事,發生在春天的晚上,桃樹的底下,著月白衫的十五、六歲的少女,正是青春如花、做夢懷春的荳蔻年華,對愛情有著無數美好的憧憬。
- 最重要的是,目前台灣的泛視神經脊髓炎病人大概有6、700人,而這些人也並非每一位在治療上都會使用到生物製劑。
- 張愛玲18歲的時候,突然提出要到國外深造,無奈此時的張家已逐漸沒落,再加上張志沂夫婦吸食鴉片需要很大一筆開銷,自然捨不得拿出「巨資」讓張愛玲出國,甚至為此將張愛玲毒打一頓,並監禁起來以防逃跑。
- 人物性格的形成和發展都不能脫離、違背生活的真實。
- 父母沒有精力對她給予關心和疼愛,她日夜擔心著這個搖搖欲墜的家一覺醒來就不復存在。
- 王佳芝來到個人自由抉擇和社會共有價值的一個分岔口,依社會共有價值倫理,王佳芝不應該放過易先生這個漢奸,依個人自由抉擇,王佳芝不管作了何種選擇,關鍵在於她是不是真的作了自由選擇,而不在於她選擇了什麼?
戒〉小說裡,易先生殺了王佳芝後,心想「她這才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這使人不由聯想起張愛玲和胡蘭成那段既不堪又轟轟烈烈的愛情及婚姻。 戴柏斯在《性慾、權力、惡行與微笑》書中說:「身上沒有傷疤的女人,一定有個軟弱或不關心她的丈夫。」這句話在講什麼呢? 在講某個社會、文化背景下發展出來的暴力式的浪漫。 亞馬遜河流域有一個雅諾瑪摩部落,該部落女性經常被自己丈夫所傷害,這些女性會自豪地相互炫耀自己身上的傷疤。
張愛玲: 「一個人沒空,是因為他不想有空;對你藉口太多,是因為不想在乎」張愛玲道出殘酷愛情
話劇《張愛玲》是為紀念張愛玲誕辰九十周年而創作的。 2010年10月21日至10月31日登入北京朝陽9個劇場。 2013年5月14日至23日,受邀第二屆國際女性戲劇節,在北京大隱劇場連演10場。
在“孤島”上海,作家們面臨着“言”與“不言”的雙重壓力,於是在政治和風月之外,將目光轉向寫普通人的日常世俗生活。 張愛玲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突兀而出,她擺脱主流文學的影響,用自己的傳奇故事營造出一個政治之外的生活天地,把關懷的焦點放在普通人身上。 於是,張愛玲非常重視繼承寫實小説的傳統,摒棄了寫實小説中常見的因果報應和教化宣傳對小説形式的禁錮,以平淡、自然、真實的筆觸摹畫生活。 張愛玲 1950年7月,張愛玲以「梁京」的名字出席了上海市第一屆文學藝術工作者大會。 大會在虹口區乍浦路341號的解放劇場舉行。
張愛玲: 撰文掀真理標準大討論 作者胡福明染疫過世
其後該書的簡體中文版權也由天津人民出版社獲得。 1961年,文學評論家夏志清在美國耶魯大學出版《中國現代小說史》,其中以大篇幅介紹張愛玲的著作,並推崇張愛玲的《金鎖記》是中國從古自今最佳中篇小說。 這些評論確立了張愛玲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1943年到1945年,張愛玲在淪陷區的上海創作了一批重要的作品。 其中《傾城之戀》原載於1943年9、10月上海《雜誌》月刊第十一卷六期七期,《金鎖記》則原載於1943年11月、12月上海《雜誌》月刊第十二卷二期三期。 母親黃逸梵,原名黃素瓊,籍貫湖南長沙,湘軍後代,1898年生於南京。
她準備用這本書打開美國市場,扭轉自己的運氣,所以用英文寫作。 只是,因書中繁多的中國人名字與複雜的歷史背景,她的經紀人對初始的幾章評價不高,這使張愛玲的寫作信心大受打擊,加之對少帥的人物原型張學良也漸失興趣,她遂就此擱筆。 2014年,張愛玲的遺囑執行人宋以朗將《少帥》整理出版,並由青年譯者鄭遠濤翻譯為中文,並由皇冠文化出版此書,慶祝出版社創辦60週年。
張愛玲: 张爱玲晚年岁月
她在母親的資助下念書(黃逸梵得到張志沂母親龐大遺產),後因戰亂從倫敦流落到香港,又從香港回到上海定居。 在上海,她以寫作為生,這原本就是出於經濟方面的考慮。 1944年,初春,张爱玲因小说《封锁》与胡兰成相识、相知、相恋。 这段没有结果的婚恋是张爱玲人生中一段不寻常的经历,也是让她饱受非议的一段经历。 到底是怎樣一位才女,讓100年後的我們仍為她筆下的愛情,一邊笑、一邊流淚? 出生於1920年的張愛玲,經歷了中日戰爭淪陷的上海、二戰期間的香港,最後輾轉流離到了美國卻生活拮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