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介紹9大分析
台大學生會長吳奕柔則致詞表示,據統計,台大九成學生的家庭年收入,是在全台前卅%,指出台大生不僅複製原生家庭的機會與資源,並持續有社會大量資源投入,引英國紀錄片《人生七年》來提醒階級複製。 2022年8月9日,前新竹市長林智堅論文疑似抄襲,引發爭議。 台灣大學發出聲明表示此事已對校譽造成損害,決議申請撤銷其碩士論文。
首批772箱文物由李濟、莊嚴和譚旦冏等9名人員從南京下關押運中鼎艦在12月26日抵基隆港,隔天清晨改裝火車運至楊梅通運公司的楊梅倉庫存放。 次批3,502箱文物由那志良、吳玉璋、梁廷煒、昌彼得、李霖燦、高仁俊、索予明等12名人員押運招商局海滬輪運抵基隆港。 除了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文物獨立貯放楊梅外,其餘連同首批存放楊梅的文物均於1949年1月9日轉運到臺中糖廠兩棟靠近振興路的倉庫內。 末批原定搬運2,000箱文物,但崑崙艦一到中華民國海軍眷屬就搶先上船,迫使海軍總司令桂永清下令開放海軍官兵臥艙、甲板、餐廳和醫務室等空間容納箱件,實際上裝載了1,248箱文物,後由索予明和張德恆等4名人員在2月22日押抵基隆港,轉運至臺中糖廠;外交部檔案於稍後再從臺中運往臺北歸還外交部。 遷臺期間,杭立武曾令在北平的馬衡院長將留置於當地的精選文物分批空運南京,但馬衡藉故推托以致一箱也沒有運出。 最終因戰爭形勢突變僅運了3批文物,包括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2,972箱;597,556件冊)和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852箱;11,865件冊)在內的6個機構,計有5,522箱文物。
國立介紹: 臺北復院
2018年12月26日與國立陽明大學商討多時的合併定案,兩校啟動併校程序,校名暫定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2019年9月18日,國立陽明大學及國立交通大學兩校校務會議皆通過合併計畫書,2020年8月12日其合併計畫書獲教育部同意。 國立介紹 臺北帝大正式接收後,翌日《臺灣新生報》即刊出:「臺北大學於昨(十五日)由教育部特派員羅宗洛奉命前往接收……下午三時半接收完畢,關於圖書儀器之點收正在進行,該校即改為國立臺北大學,現各部均照常工作,繼續上課……。」〈臺北大學正式接收 即招考新生造就本省青年〉,《臺灣新生報》1945年11月16日,2版。 2000年起,臺大校方意識到社區與學校之間需要互動,讓社區民眾更親近校園,於是先將大門廣場的圍牆降低,再將新生南路側圍牆上鐵欄杆撤除,留下大約1公尺高的鋼筋混泥土圍牆,舉辦大型活動時亦會邀請社區民眾參觀,甚至參與。 另外臺大亦設有訪客中心,首任幹事為許家豪先生,建立訪客中心志工系統、開設首屆英文導覽培訓課程。
第一行政大樓面積12,496平方公尺,在1984年3月啟用後,除了瓷器品項仍貯於山洞庫房外,其餘藏品陸續都移置行政大樓地下室自動化的庫房內,正館展廳也全面建立起防火、防震、防盜和恆溫、恆溼等管控措施。 1996年4月啟用開放的圖書文獻大樓面積13,814平方公尺,大宗善本古籍和檔案文獻改貯藏於此。 其中一樓1,220平方公尺的場域規劃為第二展覽區,用於舉辦各項特別展覽;二樓至四樓的圖書文獻館則採取開架陳列方式,供各界提閱古籍和文獻的副本,以及閱覽參考各種藝術文化、文物維護和博物館學等類別的中、外文圖書與學術期刊等。 由於院區館舍空間仍不足以因應組織擴編後的辦公需求及日益增加的典藏和訪客量,國立故宮博物院指導委員會召集人林百里和委員們於是在第三屆第二次會議提議大故宮計畫,並自2010年1月1日起著手推動;同年3月24日設置《大故宮計畫籌建會成立要點》辦理相關業務,待環境影響評估通過且經行政院核准和立法院審議,才會招開國際競圖作業。
國立介紹: 臺北校區
歷年校慶慶祝大會會頒發各年度名譽博士學位、表揚傑出校友及優秀青年當選人。 臺大共設有八棟男生宿舍、九棟女生宿舍、兩棟研究生專用宿舍,以及與太子建設以BOT模式興建的太子學舍臺大長興舍區、太子學舍臺大水源舍區。 臺北帝國大學銃器倉庫:建於1931年,為帝大時期之槍械室,外牆為白色的磚造平房,原位於排球場旁,近年為興建博雅教學館而拆除。 椰林小舖:1929年3月完工,日式木造守衛室,原臺北帝大側門守衛室,後為臺大駐警隊備勤室,現為販賣校園商品的椰林小舖。
北溝文物陳列室受限於展示空間狹隘且所處地點偏僻,社會教育功能無法有效發揮,加上簡陋館舍難敵雨水滲入庫房的危害,兩院共同理事會於是在1959年12月7日常務理事會提議於臺北興建現代化博物館,由兩院共同理事會理事長王雲五經請行政院院長陳誠同意撥款新臺幣6,200萬元興建,隔年9月便設立兩院遷建小組展開新館籌備工作。 1965年8月16日公布《國立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臨時組織規程》,國立故宮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人員和其文物編入國立故宮博物院,並恢復建制隸屬於行政院。 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雲五在後續召開的會議中通過蔣復璁為院長的人事案,又選定於11月12日孫文百歲冥誕在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流域現址開幕,時任總統蔣中正為此題署了「中山博物院」門額,廳內並設置孫文銅像作為紀念。 之後,《國立故宮博物院辦事細則》、《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條例》和《國立故宮博物院管理委員會設置要點》等法條相繼頒布施行。 徐蚌會戰爆發後,隨即由行政院院長兼任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理事長的翁文灝在1948年11月10日召開理事會,會中杭立武、朱家驊、傅斯年、李濟和王世杰等理事均同意由各機關揀選精品運往臺灣。 會後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國立中央圖書館、國立北平圖書館和中華民國外交部等機構共同成立中央文物聯合保管處,由杭立武統籌文物運臺事宜;楊師庚和芮逸夫先前往臺灣進行勘察部署作業。
國立介紹: 學校象徽
重新整建後的傳藝中心,不僅新增藝術裝置,同時規劃「五感體驗」:包括收涎抓周、各式手作課程、歷史體驗、民俗文化冬令營以及各式實境遊戲,藉著更具互動性的活動讓民眾深入了解宜蘭的文化與歷史,在遊玩行程中增加知識的厚度。 臺中市霧峰的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南投縣鹿谷鄉的鳳凰谷鳥園、竹山鎮的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也成為科博館館外園區,不僅館內內容豐富且深具教育意義,館外的園區也適合休閒踏青,故歷年來參觀人數平均居全臺博物館第二名,高達三百萬人次左右。 位於南投竹山的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是一個研究地震斷層的園區。 當時921地震之後,專家發現車籠埔不但保存了921地震的地表破裂原貌,連槽溝的剖面也呈現出非常清楚的褶皺與斷層構造,擁有高度的學術研究及保存價值,也是世界上非常難得見到的地質景觀。
- 隨後李宗侗先行至南京籌備,經請示代理行政院院長宋子文,決定文物落腳上海。
- 舟山路:為基隆路舊道,原為臺北市政府管理的公共道路,經校方與市府協議,以退縮基隆路校地換取舟山路劃歸臺大校地,並打破原圍牆成為行人徒步區,將兩側各系館庭園開放,鹿鳴堂成為委外商業休憩空間。
- 交大與中國大陸的上海、西安、西南(成都)、北京等五所交大並稱「五校一家」,強調「飲水思源,同行致遠」的精神。
- 在這些圓洞排列而成的牆上掛著八字校訓——「敦品勵學,愛國愛人」。
- 之後,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籌建修正計畫於2010年10月22日核定,在歷經杜正勝、石守謙、林曼麗、周功鑫和馮明珠等5任院長接續推動籌備後,於2015年12月28日試營運,自此形成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架構下,擁有位階平行的北部院區和南部院區2座展覽場域。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簡稱科博館,主要展示區分為六大區塊,包括:太空劇場、科學中心、生命科學廳、地球環境廳、人類文化廳、植物園等。
- 學校與雕塑藝術家楊英風的緣分始於緣慧潤生-1996年慶賀交大百年校慶的作品。
- 1948年12月22日至12月26日,計有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972箱、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154箱、國立中央圖書館122箱,合計1,248箱。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的新石器時代以降玉器,多為倫理上的敬天法祖和玉殮葬習俗所使用,原因在於東亞初民相信玉石蘊含通靈能量,所以巫師便透過玉石製作的祭器施法來溝通人神。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有7世紀以降持續至當代的書法、法帖和拓片,這之中的古代作品在漢字文化圈是書寫記事和彰顯書法家與知識分子學養品德的具體象徵,其中有不少為書法學習者所取法,對於歷來書風發展的軌跡和鑑別蒐藏的品味都能有一個脈絡可循。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有9世紀中期以降持續至當代的繪畫作品,形式上多為可懸於廳堂的水墨畫掛軸。 各種類型題材的水墨畫作以畫家模擬物象再現真理,走向內心自我投射的10世紀晚期至14世紀山水畫對東方人文思想尤具啟發,也是風景畫發展過程中重要里程的見證。
國立介紹: 國立故宮博物院
從2001年的數位先導計畫開始,國立故宮博物院陸續參與了國家科學委員會(今中華民國科技部)多項專題研究計畫以及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讓教育資源可以透過多媒體數位藝術呈現和文化創意產業應用等方式,突破實體展覽場域限制而更貼近大眾。 同時也將1975年起專門負責出版品發行和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與銷售業務的故宮文物圖錄印製作業基金納入文物蒐購業務,並更名為故宮文物藝術發展基金。 2004年起用「Old is 國立介紹 New時尚故宮」概念行銷典藏,推出《國寶總動員》、《經過》、《盛世裡的工匠技藝》和《透視內幕:國立故宮博物院》等多部3D動畫片、電影和紀錄片,教育推廣之餘也藉此重塑新的形象。
李濟和張鳳舉等人隔年初便以盟國對日委員會中華民國代表團顧問及專門委員名義赴日本追查、交涉並索回部分珍貴古物,中華民國駐日本代表團為此也在9月25日成立日本賠償及歸還物資接受委員會統籌相關事宜。 西遷文物則是在1946年1月陸續啟運至重慶,隔年3月6日全數運達;1947年6月19日再循水路運回南京,至12月9日全部運抵。 隔年3月,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接收古物陳列所的商周銅器、漢朝文物、歷朝帝王像和邊疆民族標本等在內的古物,隨後邀請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將所藏歷朝名畫和名窯珍瓷共同於5月29日在甫落成的館舍舉行為期10天的兩院聯合展覽會。 國立故宮博物院是隸屬於中華民國行政院的中央二級機關,故宮院長為特任官,視同部會首長。 它的前身是成立於京兆地方(今北京)紫禁城外廷的古物陳列所,1925年10月10日在紫禁城內廷另外組織了故宮博物院,後來因為抗日戰爭爆發輾轉遷移至南京市和四川省等地,古物陳列所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裁撤併入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
國立介紹: 臺灣總督府附屬學校時期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是全台第一座設立的科學博物館,也是首座將自然科學生活化的博物館,希望能透過科學博物館,把自然科學變得親民,提升民眾的科普知識,讓越來越多人對科學感興趣。 除了台中本館,科博館也結合了霧峰的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鹿谷的鳳凰谷鳥園、竹山的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成為科博館館外園區,不但更豐富內容,整合中部重要的自然與科學教育資源,發揮出更大的文化教育意義。 此時國立中央博物院仍於籌備中,僅有第一期主體建築大致完工,尚有兩期工程持續進行。 淞滬會戰爆發次日,遷運南京和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文物先後分南、中、北3路西遷。 國民革命軍北伐平定京兆地方後,國民政府派易培基在1928年6月26日接收故宮博物院。 國立介紹 國民政府委員會委員經亨頤旋即在隔日提案廢除故宮博物院、籌備中央逆產處理委員會來處理拍賣或移置故宮文物,以及在南京成立中央博物院;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委員長張繼為此呈文給中央政治會議駁斥抗議。
因為今日建制歷經戰後整併,故若拆開檢示,最早可追溯的部分為醫學院前身——1899年建立的「臺灣總督府醫學校」。 由於帝大時期,日本人在行政、招生都佔有優勢地位(類似朝鮮日治時期的京城帝國大學),因此臺大校方在2007年以前不認同帝大的建校時間,以1945年戴運軌等人主持改制的國立臺灣大學為校史起點。 2010年,由於不滿臺大校方無預警減薪、遲發薪資、剝削勞動權益,主要由擁有兼任助理身份的臺大研究生發起組織工會。
國立介紹: 管理學院
交大全校性學生自治組織為國立交通大學學生聯合會,1990年成立,1997年,學生議會修正「學生會章程」並更名為「學生聯合會章程」,下設有行政部門,學生議會,評議委員會。 交大與清大、陽明、中大等三所研究型大學於2002年獲准共組,為臺灣第一個大學系統。 目前推動中的合作項目包括:合聘教師、相互承認學分、舉辦聯合招生、校際轉系及跨校修讀輔系或修雙學位、合辦跨校之研究所及研究中心、共享圖書及貴重設備之資源。 短期目標為整合四校之行政、教學及研究資源,長期目標期待能「整併四校為一校」。
- 主要作為共同推動「教育研發暨醫療園區」使用,目前規劃辦理國際聯盟 EMBA 教育的全球商管學院,設立含有智慧生醫教學與研究中心的醫療發展學院,並設立兼具教學研究功能之國際醫療醫院,打造國家級智慧生醫教學與研究中心。
- 2004年起用「Old is New時尚故宮」概念行銷典藏,推出《國寶總動員》、《經過》、《盛世裡的工匠技藝》和《透視內幕:國立故宮博物院》等多部3D動畫片、電影和紀錄片,教育推廣之餘也藉此重塑新的形象。
- 10月5日,中央政治會議決議將古物陳列所文物劃入國立中央博物院人文館。
- 存放上海文物在12月17日全數遷入朝天宮地庫,並於次年1月1日成立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北平和上海兩辦事處隨即撤銷。
-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有9世紀中期以降持續至當代的繪畫作品,形式上多為可懸於廳堂的水墨畫掛軸。
環盾作齒輪狀,略似電機中電樞之橫截面,形狀為圓形、齒數為六十,代表一甲子,此運轉不息的齒輪,又隱含「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意。 但在台復校初期,由校友吳伯楨學長與盧善棟學長所設計的校徽,該校徽取消中英文校名,且齒數改為二四,代表二十四小時,隱含著「日復一日,週而復始,自強不息」之意。 現行國立交通大學校訓為「知新致遠 崇實篤行」,1974年為淩前校長鴻勛先生手題制頒的畢業紀念題詞,後來參與那屆畢業典禮的學長將其刻成匾額,贈送給母校,目前懸掛於博愛校區圖書館禮堂,而現在成為該校之校訓。
國立介紹: 國立交通大學
因應博物館內工作人員的不足,科博館特別自國外引進了博物館志願人員。 優質的科學展示館、熱心的服務人員以及舒適的館區環境,讓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成為各級學校經常辦理教學參觀活動的好選擇,更是一處重要的科學學習中心。 原名《國立故宮博物院珍貴動產衍生品管理及收費規定》,後修改為《國立故宮博物院珍貴動產衍生(文化創意)產品管理及收費規定》。
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稍後在4月15日成立理事會,會中擬定通過《國立中央博物院理事會議事細則》和《國立中央博物院各館組織暫行通則》,由教育部會同中央研究院聘請13名理事,推定蔡元培為理事長,傅斯年為秘書。 國立介紹 同年7月,國立歷史博物館所屬南遷文物併入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 存放上海文物在12月17日全數遷入朝天宮地庫,並於次年1月1日成立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南京分院,北平和上海兩辦事處隨即撤銷。 之後因為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敵機對南京頻繁轟炸,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工程被迫在8月底停工。 國立臺灣大學,簡稱臺灣大學、臺大、NTU,是臺灣第一所現代綜合大學,為臺灣學生人數最多的高等教育機構。
國立介紹: 校園景觀
教育部在1943年12月29日成立向敵要求賠償文化事業研究會,1944年1月22日併入行政院抗戰損失調查委員會。 教育部1945年4月1日另成立戰時文物保存委員會,1945年11月1日改名為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 該路線行經:臺北車站、捷運西門站(西門町)、國賓大飯店、大同公司、臺北市立美術館、圓山大飯店、銘傳大學(士林夜市)、士林官邸、國立故宮博物院。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有1,900餘件在青銅時代被視為王權合法性依據和階級身分象徵的宗廟彝器,這些前16世紀至前3世紀中期的先秦銘文青銅器多半是已經過除鏽上蠟處理的熟坑青銅器,為金石學家探究上古史的第一手資料和書法家研習大篆的文本。 隔年,關東軍攻陷熱河且進逼北平,故宮博物院理事會決議古物南運,將院藏文物精華立即裝箱並捆紮停當。
校總區共同教學館:李俊仁王立甫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拆除帝大7號館所建,因保留庭園三棵琉球松,建築評價高,獲1984年臺灣建築師雜誌獎。 校總區電機一館:1969年完工,本校第一棟的中央空調建築,同時也是台大首度經由募集捐款所完成的建築。 醉月湖:過去稱為牛湳池,原是塯公圳的調節水塘,在臺北帝大時期就已經存在,具有歷史文化的意涵。 終戰前,醉月湖為水田、池塘及沼澤,初期原為農家儲存地下水之儲水池,後來成為動物系養殖池。 戰後時期,民國61年是醉月湖區重要改變期,由潘榮煌先生設計,湖面形成今三池之形狀。 師範院校及設有師培相關學系之大學亦可能有師資培育中心,僅擇一列入。
國立介紹: 校區
在臺復校初期,交大沿用1943版校歌的前半段,歌作詞者佚名,作曲為蕭友梅教授。 詞中提到中華之美、上海、成都、北平(或平越)、唐山的交大,也蘊含當時「反攻大陸」的政治期許。 台大學生會長吳奕柔致詞時則指出,根據統計,台大有9成以上學生,來自台灣收入前30%的家庭,複製了原生家庭的資源和機會,「我們踏著的,可能是別人的人生換來的」。 臺大周邊非政府組織密度頗高,與臺大本身資源豐富有關,許多臺大教授甚至是組織的主持人。 豐富的文史資源,芳蘭三塊厝、寶藏巖、臺鐵新店線(1965年停駛)及鐵路宿舍、自來水博物館、紫藤廬、溫州街、青田街日式宿舍,見證大時代的一切。 對缺乏遊憩場所、公園綠地的臺北居民是個天堂,常見到社區居民,老人出來散步,小孩騎著小腳踏車。
現在是校內每年吸引眾多的廠商及學生參與的活動之一,活動內容包括公司說明會、名人講座、企業徵才、抽獎等。 交大共有6棟男生宿舍、3棟女生宿舍、9棟研究生宿舍,研三舍則採大學部(大二以上)和研究所共同使用。 宿舍大部分設於光復校區內,收費、房型等安排各異,詳細參見國立交通大學住宿服務組網頁。
隨著華北情勢告急,北平在1933年2月5日夜間宣布戒嚴,裝箱文物連夜被幾十輛板車輪流運上火車,於隔天黎明啟運。 沿途有100名軍政部憲兵和若干名院內警衛荷槍實彈戒備,由平漢鐵路轉隴海鐵路再沿津浦鐵路南下,首批文物在吳瀛和那志良等人押運停靠南京下關;3月中旬才將檔案運到行政院大禮堂暫時落腳,古物和圖書另以招商局江靖輪運抵上海法租界天主教堂街仁濟醫院內存放。 隨後馬衡、袁同禮、沈兼士及俞同奎等人各押一批運抵,至5月15日止,共有5批文物抵上海,分別來自故宮博物院13,491箱、古物陳列所5,415箱、頤和園640箱與國子監11箱,合計19,557箱。 同時又另外在英租界四川路向業廣公司租了一層倉庫,南遷各單位人員隨後於文物存放地點就近承租數棟公寓作為宿舍和辦事處,並在上海辦事處主任歐陽道達帶領下持續對南遷文物清點和重新審定編目的工作。 溥儀雖居於內廷,卻常以賞賜其弟溥傑和舊臣想要借閱欣賞等名義,挑選內務府貴重且便於攜帶的珍藏,利用溥傑和溥佳放學時機夾帶出宮,輾轉存放在天津和長春的私宅;期間造成1,353件書畫(其中手卷1,285件、冊頁68件)及502函、210部善本古籍流失宮外。
另外,重建記錄館上方的彩虹階梯象徵著希望,也是很多人來921地震教育園區不會錯過的熱門景點之一。 位於台中霧峰的921地震教育園區,保留了921大地震時因車籠埔斷層錯動造成的真實災情地貌,當時損害最嚴重的光復國中,因為斷層通過造成操場有2公尺半的隆起,以及多棟校舍嚴重損毀、坍塌,後來經過整頓,把斷層錯動、校舍倒塌、河床隆起等地貌完整地保存下來,在原址建立了921地震教育園區,希望透過這些讓大家能記得歷史,也作為地震教育的活教材。 圖片授權:IG @ethereal12_03acacia地質科學館的展區十分豐富,從牆面就能看到車籠埔斷層槽溝剖片,館內也展示了從地球構造、地震、火山到地質等有關地質科學教育資訊的主題展區,藉由互動多媒體,實際操作來解答你的好奇心。
國立介紹: 學院、學系及研究所
蘇貞昌內閣於2007年1月17日提出將《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法》第1條的蒐藏「中國古代」文物改為「國內外」文物,遭到立法院否決。 2008年1月16日行政院發布《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法》,同年3月7日核定《國立故宮博物院處務規程》,3月13日起施行的規程第5條中,即增設南院處。 國立介紹 之後,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籌建修正計畫於2010年10月22日核定,在歷經杜正勝、石守謙、林曼麗、周功鑫和馮明珠等5任院長接續推動籌備後,於2015年12月28日試營運,自此形成國立故宮博物院組織架構下,擁有位階平行的北部院區和南部院區2座展覽場域。 1978年10月至1984年10月期間也和國史館共同就關外本《清史稿》進行審訂編校,完成《清史稿校註》。
大門東側舊有建物與運動場已改建為太子學舍水源舍區與修齊會館,大門西側(靠永福橋側)舊有建物保存較完整。 已拆除之護理系、藥學系大樓舊址原欲興建卓越二期大樓,但因發現十三行文化遺址而暫時停工。 5號及6號宿舍原址於2011年起興建卓越研究大樓,2015年初完工啟用,目前設有創新設計學院(D-School)與實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