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牢籠》 電影必看攻略

從這個意義上說,這部電影提供了對那些被留在歷史邊緣的人的深刻見解。 在紀錄片的結尾,《綠色牢籠》講述了臺灣煤礦工人的經歷,前四分之三的篇幅都在講述臺灣人Hashima的經歷。 通過使用歷史照片、她父親的音頻記錄、歷史重現,以及對西表島自然美景沉思的長鏡頭,詳細描述了這一過程。 在敘述結束時,臺灣人Hashima和她的孩子沒有真正的家——他們不是日本國民,也不是中華民國國民,導致他們作為無國籍個人面臨法律問題。 2021 台北電影節將於 9/23(週四)-10/9(週六)在信義威秀影城、京站威秀影城、光點華山電影館展開,單場早鳥票將於 9/13 中午 12 點在 OPENTIX 兩廳院文化生活開賣,各項活動將視疫情變化滾動式調整,詳情請瀏覽台北電影節 官方網站、INSTAGRAM、FACEBOOK。 《綠色牢籠》 電影 而 2015 年兩人在房外剝筍子的景況,也是黃胤毓自認《綠色牢籠》中最重要的一個畫面,若有似無地彌補阿嬤沒能含飴弄孫的遺憾,而後路易斯下定決心離開沖繩前往關西重新開始,更映襯了阿嬤一輩子主導權從不在自己手上,只能兀自沉默地活過一生、無處可去的困境,雖由移民角度觀照整部紀錄片,卻也呈現了當時時空背景下的女性哀歌。

  • 於本網站〖討論區〗貼出之文章,在不變更文章作者與內容之前提下,本網站有行使行銷、宣傳及異業合作之權利。
  • 從 2014 年初開拍,耗時七年才完成的第二部曲《綠色牢籠》,雖然因受疫情影響延宕了後期進度,但也終於在 2021 年完成,並定檔 5/14 起與台灣的觀眾見面。
  • 橋間阿嬤對《綠色牢籠》導演黃胤毓相當熱情,有時會親自下廚做炒米粉請吃飯。
  • 《綠色牢籠》劇照(新北市紀錄片線上影展提供)早在 2010 年,胤毓導演發表的首部紀錄短片《五谷王北街到台北》中,便開始以紀錄片的形式關心民族人類學。
  • 在紀錄片的結尾,《綠色牢籠》講述了臺灣煤礦工人的經歷,前四分之三的篇幅都在講述臺灣人Hashima的經歷。

在製作《綠色牢籠》的這七年光陰,我們在西表島及這些相關之處的踏行足跡、與阿嬤度過的許多午前午後,然後濃縮到我回憶中的那些被遺忘的時間細節,都在剪接整理素材重新瀏覽之時,發現自己已不再是當初坐在餐桌後方、在攝影機旁迎接阿嬤眼神的那位年輕人了。 《綠色牢籠》 電影 我已成長,像是一位客觀者:坐在剪接電腦前評斷是非價值、定奪影像的可用與否。 我離開這部片了,《綠色牢籠》終究完成,而這本書,大概是我想要留下我與這一切的回憶的一封長長的訣別書吧。 黃胤毓導演照(新北市紀錄片線上影展提供)「我覺得最幸福的田野關係是跟村民一起創作,邀請大家一起參與進來。八重山現在已經是我很重要的一個田野。」胤毓導演非常感謝遇見這樣一個族群,可以支撐他跟拍十年的光陰卻絲毫沒有計較。

《綠色牢籠》 電影: 內容簡介

本片拍攝了主角的人生晚年光陰,在她的獨居生活與獨白中,看見一個集體瘋狂時代下不願回溯的記憶,以及一個無法挽回過往的悲傷心靈。 對於移民、國界等相關主題,黃胤毓表示自己很有興趣,早在大學到日本唸書時,就開始研究台灣、沖繩移民史,希望透過影像追尋那些被遺忘的回憶。 他當初為拍攝《綠色牢籠》時,從拍攝主角橋間阿嬤從88歲到92歲過世的4年時光,後來又花了數年進行歷史考察、1年戲劇重現拍攝、1年剪接後製,前後耗時7年的光陰。 這7年的深厚田野調查,除了以電影方式記錄橋間阿嬤一路的心路歷程,也將推出書籍《綠色牢籠:埋藏於沖繩西表島礦坑的台灣記憶》,詳實寫下這7年來的調查史料,以及拍攝團隊跟橋間阿嬤的濃厚情感。 《綠色牢籠》是第一部入選國際新導演競賽的台灣紀錄片,講述二戰前沖繩西表礦坑移民女性的故事,同時是黃胤毓導演「沖繩八重山台灣人」系列紀錄片的第二部曲;《徘徊年代》則以在台灣的越南新移民女性為切角,以兩段時間軸帶出台灣 90 年代至今的社會變化,為張騰元導演第一部劇情長片。 《綠色牢籠》和《徘徊年代》在入選名單裡,無疑是競爭對手,然而褪去競賽的外殼,兩部作品更像是鏡子,相互映照不同時空下今昔女性身影,有艱苦、有傷悲,更多的是對生命的韌性,了解過去從而展望未來,透過作品,兩位導演都有話想說。

《綠色牢籠》 電影

出⽣台灣淡⽔⼩基隆(今新北市三芝)的橋間良⼦,是當年殖⺠地台灣⼈礦⼯⼯頭的女兒,於10歲時被養⽗楊添福作為童養媳帶來了沖繩⻄表島。 房屋座落鄰近如今已成為無⼈島、戰前曾是礦坑之島「內離島」的對岸——炭坑村「⽩濱」⼀處。 《綠色牢籠》將於5月14日在台上映,並於3月2日早上十點起於「嘖嘖」網站展開募資,參與募資專案將獲院線電影兌換券及電影相關周邊商品,並於電影片尾放上感謝名單致謝。 導演親身說法,以抒情的文字圖像,呈現其不同拍攝階段的心境與工作細節。

《綠色牢籠》 電影: 電影神搜

今年 10 月隨著防疫政策鬆綁,後疫情時代國際交流的各種可能被啟動,寶藏巖第四季駐村計畫展覽邀請到六位來自法國、義大利、新加坡與日本的藝術家,從他們自身文化與生活的觀察,以及在寶藏巖駐村的探索,運用塗鴉、影像、聲音裝置與雕塑等多種創作型態,回應當代社會議題。 如同在歐幾里得幾何學之中,「角」是由兩條不平行的線彼此交會時所構成的空間,從零至三百六十度,或正或負,呼應著群體與事件裡不同角色與視角的彼此碰撞下,可能存在著更寬廣的理解方式。 黑田惠枝(Yoshie Kuroda)收集寶藏巖居民的二手衣物,縫製一隻隻擁有著像是動物又如人類四肢的虛構玩偶「Mokemokemono」,在不確定的形態中,反映寶藏巖過去到現在的生活記憶,間接思考自我的存在。 《綠色牢籠》 電影 車昕蔚(Xinwei Che)透過觸摸在地陶土來理解臺灣的地理特質,並製成陶器皿觀察其與環境、藥草所產生的改變。

但在戰前,這座島嶼曾經燈火通明、人聲喧擾──因為這裡是大東亞帝國主義下惡名昭彰的礦坑之島,曾有來自九州、沖繩與殖民地台灣、朝鮮等地的數千位礦工,在這座熱帶島嶼上度過高壓管理的艱困生活。 有些人被注射嗎啡強迫勞動、客死異地;有些人則拜戰爭之賜,從叢林礦坑逃出生天。 再現的電影美學,追尋⼀段歷史的真實記憶這部片以現實紀錄、歷史素材(archive)與劇情重᯿演穿插的⽅式,試圖企及阿嬤的記憶世界與1930年代的真實中,互相抵觸及不願承認的記憶中的秘密地帶。 值得一提的是,影中第二段故事以第一人稱視角拍攝,其中女主角裴秋蘭(阮秋姮 飾)更自始至終未露面,問起為何會選擇這種角度?

《綠色牢籠》 電影: 綠色牢籠劇情簡介

我們從阿嬤的人生與記憶出發,透過 2017 年沖繩小島的現實,回到記憶的深處,那個曾經如溫暖午後的台灣,述說出一個充滿暴力、輝煌與無奈的瘋狂時代。 片中拍攝橋間阿嬤從88歲到92歲過世的四年時光,從阿嬤口中回顧戰前「西表礦坑」幾近被遺忘的移民歷史。 聚焦對象的礦工之女橋間良子是拍攝當時島上臺灣礦工的相關人士的最後一人。 以熱帶叢林裡隱現的礦工魂靈這樣非紀實的影像貫穿全片,也是一種重組記憶的歷史敘述吧。 本片為黃胤毓導演紀錄「八重山台灣人」的「狂山之海」系列紀錄片之第二部曲,耗時七年製作,於提案階段便引起許多國際矚目。

導演黃胤毓2016年推出《海的彼端》紀錄片,以玉木家的返鄉之旅爬梳八重山台灣移民的80年歷史,於台灣及日本院線推出後獲得許多迴響,讓這段不為人知的重要歷史浮上檯面。 他其實從2013年便展開「沖繩八重山群島台灣移民」之田野調查,累積超過150位訪談者,從2015年便逐漸計劃以此為主題的「狂山之海」系列紀錄片,2014年初開拍,耗時7年才完成的第二部曲《綠色牢籠》,雖受疫情影響延宕後期進度,但也終於在2021年完成要與觀眾見面。 無數來 ⾃ 臺灣北部的礦 ⼯ 們簽下賣 ⾝ 契來到這座熱帶叢林與瘧疾叢 ⽣ 的「死 ⼈ 島」,他們被注射嗎啡強迫勞動,染上毒癮或瘧疾,最終成爲困在「綠 ⾊ 牢籠」中回不了故鄉的幽魂。 沖繩歷史學家三木健以「綠 ⾊ 牢籠」來形容這一座如叢林的礦坑之島。 橋間阿嬤的養父楊添福原本是在日據時代被西表礦坑的管理層選中,舉家搬來西表島負責管理台灣礦工的工頭,但在日本戰敗後,雖然他們得以返回家園,不過當時因為台灣已無房產、生活陷入瓶頸,楊添福便又帶著全家偷渡回西表島,從此在這裡落地深根。

《綠色牢籠》 電影: 綠色牢籠影評結論

橋間阿嬤對《綠色牢籠》導演黃胤毓相當熱情,有時會親自下廚做炒米粉請吃飯。 (希望行銷提供)同時,《綠色牢籠》更是國際新導演競賽成立21年以來,第一部代表台灣參賽的紀錄片代表。 當時黃胤毓在導師建議下,釐清原本籠統的「狂山之海」企劃概念,明確定出不同方向的3部影片,隨後以《綠色牢籠》做為第二部片的名稱。 所謂「綠色牢籠」是三木健書中對西表礦坑悲慘歷史的總結,同時影射阿嬤守著老屋、以及人生回憶的牢籠。

無論在生命與記憶的存與未存,分針與秒針的過去與未來,政治斡旋的黑與白,甚至影像的現實與虛構,試圖在二元價值觀的兩端 ── 善/惡、快/慢、男/女、文明/野蠻、自由/專制 ── 找尋一個安身的角落、角色與觀看的角度。 《綠色牢籠》 電影 瓦倫丁、鈴木英倫子、伊曼紐爾・戴諾第、太田遼、車昕蔚、黑田惠枝Camille BLEU-VALENTIN, Elico SUZUKI, Emanuele DAINOTTI,… 紀錄片導演黃胤毓繼上部以沖繩八重山台灣移民為主題的紀錄片《海的彼端》後,耗時7年再推系列紀錄片二部曲《綠色牢籠》,透過高齡近90歲的台灣阿嬤橋間良子口述,回顧當年戰前殖民主義非人道「西表礦坑」的無奈與哀愁,以及日本、台灣間幾近被遺忘的移民歷史。 導演魏德聖看完全片後,也對於當年台灣移民的打拼血淚史感到震撼,不捨直呼:「看了很心疼!」力推觀眾走進戲院觀賞這段台日之間失落的歷史記憶。 橋間阿嬤既非大和民族,又非沖繩島民,出生地台灣亦是回不去的傷心地。

《綠色牢籠》 電影: 《綠色牢籠》昇平戲院特映 導演黃胤毓邀礦工看電影

透過紀錄片,回到阿嬤的記憶深處那個曾經如溫暖午後的臺灣,試圖述說出 ⼀ 個充滿暴 ⼒ 、輝煌與無奈,卻被世 ⼈ 遺忘與忽略的瘋狂時代,以及那 ⼀ 顆無法挽回過往的悲傷 ⼼ 靈。 《綠色牢籠 Green Jail》一段埋藏在阿嬤內心深處, 臺日歷史中被遺忘的過去—— 出 ⽣ 臺灣淡 ⽔⼩ 基隆(今新北市三芝)的橋間良 ⼦ ,是當年殖 ⺠ 地臺灣 ⼈ 礦 ⼯⼯ 頭的女兒,於10歲時被養 ⽗ 楊添福作爲童養媳帶來了沖繩 《綠色牢籠》 電影 ⻄ 表島。 我們跟隨阿嬤的晚年故事,走進邊陲島嶼的綠⾊叢林中,已成為廢墟的礦坑及被埋藏的⼈⽣回憶。 透過紀錄片,回到阿嬤的記憶深處那個曾經如溫暖午後的台灣,試圖述說出⼀個充滿暴⼒、輝煌與無奈,卻被世⼈遺忘與忽略的瘋狂時代,以及那⼀顆無法挽回過往的悲傷⼼靈。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為推廣及保存原住民族傳統技藝,以及營造友善育兒環境,改善我國少子女化問題,今(29)日由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長江愚、社團法人台灣蒙特梭利教育協會理事長劉富森等,共同為原住民族人間國寶陳利友妹「排灣族Kinavatjesan傳統刺繡」研習暨職場互助教保服務中心揭牌。 文化部常務次長李連權表示,文化部今年甫落幕的臺北時裝週SS23開幕秀《遇見:原住民族人間國寶跨界時尚》,其中即邀請陳利友妹老師與臺灣時裝設計師周裕穎共同跨界共創,陳利友妹老師用最擅長的刺繡圖案與階級的連結作為創作主題,以一襲綠色為主的公主裝,呈現最華麗的排灣族女性形象,驚豔四座,為原民時尚提出嶄新當代視角。

在 ⼀ 層層抽絲剝繭下,我們最終觸及礦坑中殖 ⺠ 地 ⼈ 們實際的真實 ⽣ 活,它不像是書中資料記載或是訪談中的片 ⾯ , ⽽ 是更 ⽣ 活化、更 ⾚ 裸地呈現出當時的歡樂、 ⾁ 體痛苦、飢餓疼痛與苦中作樂等情感。 重要聲明:本網站為提供內容及檔案上載之平台,內容發佈者請確保所提供之檔案/內容無任何違法或牴觸法令之虞。 卡卡洛普無法調解版權歸屬等相關法律糾紛,對所有上載之檔案和內容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一切檔案內容及言論為內容發佈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立場。

《綠色牢籠》 電影: 電影金句

「回憶」與「時間」仍舊是我紀錄片創作的軸心,從陪伴紀錄主角從88歲到92歲過世的四年時光,又花了一年歷史考察、一年戲劇重現拍攝、一年剪接後製,這部片共花了七年的光陰。 回到一開始初見這座島上最不起眼的角落、那間破舊而充滿異樣氣息的老房,我總坐在同個位子凝視著阿嬤:她的回憶、她的失落內疚,想像她曾經經歷過的種種喜怒哀樂。 我試圖關注在大歷史下的個人史,其經歷過的這一段不願回首的歷史,如何影響了主角接下來的數十年的人生:回放到沖繩特殊的近代史下,阿嬤所經歷過的這段帝國與殖民下的邊陲一角、屬於台灣與日本之間的情懷糾葛,作為一個「移民」—— 一個自始至終都是「外來者」的居住者,所擁有過的創傷與情結,早已結疤成為一個解不開的死結。 而我,何其有幸能以一個探訪者的身份陪伴阿嬤度過這四年最後的光陰,在她獨居生活的日常中撿拾了許多過往回憶所結成的果實與花朵。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