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症狀詳細介紹
移動式心電圖設備的好處是無創及便利快捷,可是,在中風風險較高的人群中,此類心電圖設備未必能夠準確有效偵測房顫。 2019年,美國一項涉及超過40萬普通人群的研究顯示,蘋果手錶Apple Watch可以在0.5%的人群中檢測到不規則脈搏,而其中34%的患者證實患有房顫。 2017年,一項在香港涉及13000多個普通人群的香港研究表明,AliveCor Kardia移動心電圖設備可以檢測到0.8%的新發性房顫(其中65%為無症狀)。
聽到這樣的症狀,醫師一定會將「心房顫動」列入鑑別診斷,因為,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不整。 65歲以上,約4%的人有心房顫動;80歲以上,約10%的人有心房顫動。 就是因為,心房顫動是所有心律不整裡面最常見的一種,年紀是引起心房顫動非常重要的因素,小於65歲的人大概有1%左右,但是如果超過65歲,依照醫學文獻報告指出,可能有高達9%的人,有心房顫動的問題。
心房顫動症狀: 房顫有甚麼症狀及併發症?
罹患心房顫動主要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其中包括心律不整的藥物,以及抗凝血劑,另外一種可選擇用心導管手術來電燒。 研究顯示,多達30-80%的房顫患者並無明顯症狀(學術上稱之為「亞臨床房顫」)。即使沒有明顯症狀,亞臨床房顫患者的中風風險仍然會比常人增加2至3倍(每年的中風風險高達~2%),心臟衰竭的風險亦會增加。 另外,有些病人選擇吃藥的方式卻無法忍受藥物副作用的話,也會建議做心房顫動的手術來減少病人的心房顫動發生的頻率。 心房顫動症狀 黃宏凱醫師表示,過去傳統的電燒治療為點對點的燒灼,讓肺靜脈進行環狀的點對點燒灼之後,繞一個圓圈完成肺靜脈的阻隔。 對比電燒治療,冷凍消融球囊治療以笑氣作為冷卻劑並且能一次進行整圈肺靜脈開口的電氣阻隔,手術時間較短。 對於經常發作或發作時症狀嚴重的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或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以及有藥物嚴重副作用者,可以導管電氣燒灼術根本治療,電氣燒灼術近年己逐漸成為心房顫動主要療法。
永久性房顫— 持續超過一年以上, 無法以藥物或電擊治療恢復正常心律。 對於此類患者, 醫生一般已決定不再嘗試通過治療恢復正常竇性心律。 房顫可根據發病時間分為三類:陣發性、持續性及永久性。 陣發性房顫— 以短暫、間歇性發作形式出現, 異常節律通常在短時間內回復正常,持續數秒至數小時不等,最多不超過七天。
心房顫動症狀: 疾病百科
至於心房顫動的治療方式,彰化基督教醫院心臟血管科黃宏凱醫師表示,治療方式包含生活型態的控制、服藥治療,以及電擊整流、傳統電氣燒灼術以及冷凍消融球囊治療。 有心房顫動相關危險因子,如年齡較大、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衰竭或以往曾經中風,也應該接受檢查,及早發現與診斷。 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不整,由於心臟裡的兩個小房間(左心房及右心房)跳動不正常所導致心跳不規則。
- 葉勇信醫師解釋道,導管手術是利用心導管的方式針對心房組織做治療。
- 很多人都聽過「心房顫動」這是相當常見的心律不整,發作時心房的跳動會像顫抖一樣。
- 其他高危因素還有高血壓、心臟衰竭、心肌梗死病史、心臟瓣膜疾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病史及部份肺部疾病等。
- 在48小時內發生的心房顫動,應儘速將心房顫動轉換回正常的竇性節律。
- 至於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或中風病史的患者,建議接受至少72小時的動態心電圖檢查,或考慮植入式環路記錄儀(ILR)作長期房顫篩查。
- 高齡是罹患心房顫動的一大原因,70% 以上 的心房顫動病人年齡大於65 歲,男性多於女性。
恢復竇性心律(即正常心律):恢復竇性心律,才能達到治療心房顫動目的,患者應嘗試恢復竇性心律的治療方法。 確定好位置後,會將液態氣體注入球囊裡,球囊鼓起後暫時塞住肺靜脈開口。 心房顫動症狀 球囊的溫度很低,所以能夠藉由冰凍製造一道連續性的環形疤痕,以隔絕肺靜脈內不正常電生理訊號傳導到心房,避免心房顫動的發生。
心房顫動症狀: 心房顫動 健康教育 (Part I)
在過去,當患者年齡較大,身體狀況不佳時,醫師顧慮到傳統射頻燒灼手術的風險較高,可能會傾向以藥物治療,但藥物的效果有極限,患者經常無法滿意自己的生活品質。 黃宏凱醫師表示,要先判斷患者心房顫動的症狀及嚴重程度,是否可以藉由手術來減少不舒服的情形,另外,如果患者發病時有很嚴重的胸悶或者是喘,且吃藥不會改善症狀的話,就會建議進行手術。 目前心房顫動的微創手術有兩種常用的方式,一種是「傳統電氣燒灼術」,利用射頻消融加熱的方式來處理異常放電的心肌。 因為是點狀燒灼,疼痛感較明顯,會比較花時間,也很考驗醫師技術。 葉勇信醫師說明道,年紀愈大發生心房顫動的機率就愈高,尤其是患有高血壓,長期沒有控制時,更容易出現心房顫動。
廖英傑醫師指出,心房顫動發作時,心跳會有時候快有時候慢,速度通常是偏快的,每分鐘約 100 下左右,而在正常的心跳(60-80下/分鐘)下也有可能是心房顫動。 藥物治療:在速率控制方面,可使用乙型阻斷劑及鈣離子阻斷劑、毛地黃藥物等;節律控制方面,維持正常心律需長期使用抗心律不整藥物,其副作用及長期療效是最大考量。 永久性心房顫動:是指,即使進行心搏電擊復原治療,心臟依舊持續纖維顫動;這種症狀過去習慣稱為「慢性心房顫動」,此時心房顫動已是不可逆的存在。 由於目前單純用藥物控制節律的效果有限,部分患者接受藥物治療之後效果不彰,症狀依舊明顯,這時就要考慮導管手術。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並邀請各專科醫師撰稿,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只要免費註冊會員就能使用整合診所、藥局等醫療機構的地圖資訊,便捷的搜尋功能,是您的就醫好幫手。
心房顫動症狀: 心房顫動有什麼感覺?心房顫動症狀及預防方法知多啲
此外,有腦中風病史、心臟衰竭、僧帽瓣疾病、高血壓,或是左心房肥大的人也比較容易發生心房顫動。 討論過後,並決定使用冷凍消融球囊進行心房顫動的治療縮短整體的手術時間。 罹患腦中風的患者中,約有2~3成與心房顫動有關,常導致失能、死亡。 心房顫動(房顫)是指心房導電的頻率出現問題,導致心臟急速及不規律地跳動。 房顫患者,由於心律不整,心內血液容易產生湍流和形成血塊。
如閣下擁有任何健康相關之服務及產品,並有興趣成為健康生活易的服務及產品供應商,歡迎與健康生活易業務發展部聯絡。 我們會於2個工作天內回覆,為閣下提供更多有關合作詳情。
心房顫動症狀: 心房顫動症狀 常以胸悶、心悸表現
有鑑於此,患者可能須要通過多種不同的檢查進行診斷。 一般常見的無創診斷方法包括:脈搏檢查,靜態心電圖,24小時動態心電圖,外置式循環記錄儀(External Loop Recorder),可穿戴式心電監測設備(如具備心電圖功能的手錶)等。 此外,廖英傑醫師提醒,年紀越大越容易發生心房顫動,雖然比較難預防發生,不過還是建議民眾可以多運動、多休息,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並避開刺激性的食物,以常保身體健康。 非藥物治療來節律控制,包括電擊整流或電氣燒灼術,可將心房顫動回復正常的節律。 在48小時內發生的心房顫動,應儘速將心房顫動轉換回正常的竇性節律。
心房顫動發作時,患者最常注意到的症狀是心臟加速亂跳、急速又不規律、激烈撞擊著胸口,且伴隨著無力、頭暈、喘不過氣、冒冷汗。 然而,也有近兩成的患者在心房顫動發作時沒有明顯不適。 其他各種心臟疾患,像是心臟瓣膜問題、心肌肥大、曾有心肌梗塞,或有甲狀腺機能亢進、肥胖、糖尿病的患者,也都會增加心房顫動的機率。
心房顫動症狀: 運動專區
可見在高危人群中,植入式循環記錄儀(ILR)比一般傳統無創心電圖檢查能更有效診斷房顫。 目前,國際指引建議65歲以上的人士要至少接受最簡單的靜態心電圖篩檢。 至於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或中風病史的患者,建議接受至少72小時的動態心電圖檢查,或考慮植入式環路記錄儀(ILR)作長期房顫篩查。 但因心房顫動仍持續,所以需要長期使用預防血栓藥物,避免腦中風。 心房顫動(簡稱房顫)是常見的心律不整疾病,指心房未能有效將血液泵到心室,令血液凝結成塊,當血塊流到腦部便會引起缺血性中風! 通過對於有植入式心臟電子設備(如循環紀錄儀、心臟起博器、心臟除顫器)患者的研究,發現亞臨床房顫持續時間越長,中風或血管栓塞風險也會越高。
心房顫動時會導致心臟收縮不規則,快慢不一的心跳會造成心悸、無力、容易疲憊等症狀,甚至導致中風及周邊血栓。 簡單來說,心房顫動時心臟不協調又快速地收縮,變得很沒效率。 由於血流不順,將會於心臟內形成血塊,當血塊進入血液循環,就可能塞住各個器官的動脈,塞住腦部血管,就是腦中風;塞住腸道血管,就是腸中風;塞住腎臟血管,就是腎臟中風;塞住腿部血管,就是肢體中風。
心房顫動症狀: 輕忽這幾個小症狀 醫師警告:心房顫動風險高!
由於心房不規則亂放電,這些不規則的電訊號忽快忽慢,也可能時有時無,很難預測心房顫動何時發作與嚴重程度。 心房顫動症狀 輕者完全無症狀或輕微心悸,嚴重者甚會心衰竭休克昏厥。 另一種「冷凍球囊消融療法」是近年來發展出的治療方式。 醫師會於患者鼠蹊處創造一個小切口,從股靜脈穿進一條細長、有彈性的管子,延伸進到右心房,並於心房中膈做穿刺,讓冷凍球囊導管進入左心房與肺靜脈的相接處。
因為,心房顫動的原因是心房肌肉胡亂放電,若能處理掉胡亂放電的部位,就可恢復由竇房結發號施令,心臟跳動就能回到正常狀態。 此外,長期心房顫動讓心臟變得很沒效率,容易引發心臟衰竭。 若不治療心房顫動,患者因為心臟因素死亡的機會是一般人的兩倍,中風的機會更是高達五倍。 心臟共有4個房間,心臟上半部兩個腔室「心房」主管心跳頻率、心臟下半部兩個腔室「心室」主宰泵血。 心房顫動症狀 成人正常心跳每分鐘60-100次,心房顫動患者的心跳失去規律,時快時慢,令血液未能完全泵到心室。
心房顫動症狀: 陳淑芳驚傳「心跳驟停14秒」,開刀失聯2個月!心律不整常見5大症狀,嚴重恐猝死
很多人都聽過「心房顫動」這是相當常見的心律不整,發作時心房的跳動會像顫抖一樣。 另外,針對隱源性中風(原因不明的中風)患者的研究(CRYSTAL-AF)顯示,利用傳統心電圖或24小時動態心電圖,只能檢測到約3%的房顫。 相對地,利用植入式循環記錄儀(ILR)偵測房顫準確率比傳統診斷方法高出10倍,在3年內可偵測到30%的房顫,而其中約八成確診房顫的患者都是沒有症狀的。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