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懶人包
由高德亨醫師擔任首任主任,91年7月1日由陳堃宏醫師升任(原主任高德亨醫師因意外事件去世)。 在82年6月1日正式成立過敏免疫科,由蔡肇基醫師擔任主任,93年7月1日由林世昌醫師升任(原主任蔡肇基醫師離職)。 104年7月風濕科與過敏免疫科合併為風濕免疫科,由陳堃宏醫師擔任主任。 97年7月1日由林慶齡醫師升任(原主任龔信宗醫師榮退)。
另於83年5月10日成立呼吸治療中心(87年2月1日呼吸治療中心改制為呼吸治療科),由施崇鴻醫師擔任主任;89年9月4日胸腔內科主任徐志育兼代呼吸治療科主任(原主任施崇鴻醫師離職),90年8月21日由邱銘煌醫師接任主任。 內科 內科 內科 94年10月20日呼吸治療科與胸腔內科合併為呼吸胸腔科,由邱銘煌醫師擔任主任,原胸腔內科徐志育主任升任內科部副部主任,95年3月升任為內科部部主任,於102年7月卸任。 症狀的評估、診斷、處置及轉介、急性病診治(感冒、腸胃炎、泌尿道感染等)、焦慮、失眠、慢性病照護(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痛風等)、健康檢查保健諮詢、減重、戒菸治療。
內科: 主治醫師:彭聖曾(主任級醫師)
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醫學家將這些實踐得來的知識,經過整理和歸納。 並加以系統地研究(包括循證醫學的研究),才發展為內科學。 一個優秀的臨牀醫生,不但要有為人民服務的心願,還要有為人民服務的本領。 要獲得治病的本領,既要善於讀書,又要勤於實踐,並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和教訓,如此多年的深研苦鑽,才能成材。 在研究方面,除了因應醫學院成立後師資及研究能量的提升需求以外,部內亦成立多個實驗室,部內同仁組成多個跨科系研究合作團隊,提升研究水平。
內科學包含了依不同器官系統和病因而分類的次專科:心臟內科、呼吸科、肝膽腸胃科、腎臟科(泌尿內科)、血液科、腫瘤科、內分泌科、傳染病科、免疫科、風濕科、神經科、兒科、神經內科、老年病科等,但各地甚至各醫院對次專科的分類可能有所不同。 各次專科多半有成立各自的醫學會,各自審查次專科醫師的資格並舉辦學術活動。 廣義的內科學更包含了皮膚科、眼科、精神醫學、復健科(康復科)、放射科、安寧緩和科、環境及職業醫學科等非用外科手術方式治療之專科。
內科: 主治醫師:顏銘佐
男同學都嚮往做外科工作,因為外科工作更有挑戰性,更有成就感,更有吸引力。 急性呼吸衰竭的重症病患也是屬於胸腔內科的範疇;胸腔暨重症系另與本院兩個特色醫療中心 - 〈高壓氧治療中心〉 和 〈睡眠醫學中心〉 密切合作。 桃園長庚醫院內科系,雖然規模不大但我們希望在以人為中心的照顧之下發展社區長期健康照護的特色,不僅照護病人更希望成為社區健康的推手。 展望未來,馬偕醫院內科部會持續在臨床、教學及研究方面努力,以提升部內醫師更高品質的醫療水準,也為病人作更好的服務。 本院神經內科,擁有學術專精,經驗豐富的專科醫師及設備先進的儀器(如腦電波、肌電波、頸動脈及顱內血管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儀等等),可提供病患神經內科各項疾病之診斷與治療。
事實並非如此,任何儀器設備檢查都有侷限性,如心電圖檢查對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有診斷定性價值,但對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瓣膜病診斷並無特異性;而一般體檢不做心臟B 超,如果不經內科視、觸、叩聽檢查可能會漏誤診。 醫生用聽診器在胸部可直接聽到雜音,作出診斷,並提出進一步輔助檢查項目,有利於對疾病的早期發現與及時治療。 胸腔內科乃是照顧人們呼吸系統健康的醫學,人們舉凡發生:咳嗽、喀痰、咳血、發燒、氣促、胸悶、哮鳴、發紺、呼吸困難等,均為胸腔內科之範疇。 內科部教學活動頻繁,但教學活動的計畫都以學員(包括:住院醫師、實習醫師、及實習醫學生)的需求為優先考量。 97年9月1日過敏免疫科主任林世昌醫師兼任醫學研究部部主任,104年7月升任內科部部主任免兼醫學研究部部主任。
內科: 馬偕紀念醫院 內科部主任
基於全人照護的理念之下,桃園長庚醫院內科也致力於發展心理與心靈的照護,期能在治療疾病外也改善個人身心問題從而促進社區健康。 由吳啟華醫師擔任首任胃腸內科主任,89年12月1日由李嘉龍醫師升任,原胃腸內科主任吳啟華醫師升任內科部副部主任。 95年3月30日由賴永智醫師升任,原胃腸內科主任李嘉龍醫師升任內科部副部主任。 99年12月30日內科部副部主任李嘉龍醫師升任新竹分院院長。 100年1月18日胃腸內科主任賴永智醫師升任內科部副部主任,仍兼胃腸內科主任。 102年7月賴永智醫師升任為內科部部主任,由涂天健醫師升任胃腸科主任。
內科學是臨床醫學的專科,幾乎是所有其他臨床醫學的基礎,亦有醫學之母之稱。 內容包含了對疾病的定義、病因學、致病機理、流行病學、自然史、症狀、症候、實驗診斷、影像檢查、鑑別診斷、診斷、治療和預後等。 曾於神戶市醫療中心中央市民醫院擔任不分科住院醫師、外科住院醫師 內科 ,之後就職於田附興風會醫學研究所北野醫院的消化系外科,現在就讀京都大學醫學研究所博士班。 內科學與外科學的區別:從本質上講,內科和外科雖然都屬於醫學的範疇,即使二者有如此多的共同之處共通之處,但二者的工作性質以及內外科醫生的思維方式都是大相徑庭的。 內科學作為一門系統的學科,雖然的有其實踐性,但是它具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論體系。 而外科由於存在人為的因素的介入,更多的時候要把人體當作一個開放的系統來思考。
內科: 胸腔內科
部內也極為重視住院醫師工時制度,內科部規劃了一系列系統性及實作性訓練課程,希望在制度時間內,訓練出符合下一個世代需求的內科專科醫師。 部內住院師訓練計畫及成果也獲得內科醫學會書面審查及實地訪查正面肯定,衛福部及內科醫學會也因此調升本部住院醫師容額。 本院將神經科納入內科部編制,可使住院醫師得到更完整的訓練,這是本院內科部的特色之一。
本院為醫學中心,內科部目前設置部主任、副部主任、十個醫療次專科主任、細胞學科、內科加護病房及RCC(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 主任各一名。 腎臟發炎、水腫、尿毒症、電解質異常、各種腎臟病變、泌尿道感染、多囊腎病變、末期腎病、蛋白尿、血尿、高血壓及糖尿病引發之腎臟病變、腎絲球腎炎、急性及慢性腎臟衰竭、腎臟超音波及相關之影像學檢查、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 成大內科部的同仁一直維持著專業而優良的傳統,積極從事醫療服務與教學研究工作,我們將繼續追求卓越,不斷創新,為提升民眾身心健康與培訓更多術德兼備的醫師而努力不懈,我們要以身為〝內科人〞與〝成大人〞為榮,繼續為成大內科部創造更輝煌的歷史。 內科學是二級學科,包括呼吸病學、循環病學、消化病學、泌尿系統疾病學、血液病學、內分泌代謝病學、風濕免疫病學神經系統部分。 為體現全面素質教育,課程設置順應醫學模式的轉換,根據教學計劃,教學總時數為126學時,課堂授課98學時,課間實習28學時,此外另有近一個學期的畢業實習。 教學內容豐富、結構科學,臨牀實踐性內容與基礎理論相結合,與周邊科學有機結合,適應了該課程在培養人才中的作用。
內科: 門診與民眾有約-諮詢廣場 (111年9~10月)
收治疾病以胸腔為主及一般內科、心臟內科、血液腫瘤科、腎臟科。 內科 如:阻塞性支氣管炎、肺炎、睡眠呼吸中止、蜂窩性組織炎等、急性腎炎、慢性腎衰竭。 各醫療次專科教學活動,包括:臨床推理與病例討論會、期刊研讀會、跨科聯合病例討論會、住院醫師教學研討會、病房迴診、教學迴診及教學門診等等,以上相關教學活動資訊,均可自本院院內網站內科部公告獲得。
- 感冒、咳嗽、咳血、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肺炎、胸痛、胸悶、呼吸困難、氣喘症、肺氣腫、肺結核、肺膿瘍、肺腫瘤、肺塵症、職業性肺疾病、支氣管擴張症等各種肺部疾病、肋膜疾病。
- 內科學包含了依不同器官系統而分類的次專科:心臟內科、呼吸科、肝膽腸胃科、腎臟科(泌尿內科)、血液科、腫瘤科、內分泌科、傳染病科、免疫科、風濕科、神經科、兒科、神經內科、老年病科等,但各地甚至各醫院對次專科的分類可能有所不同。
- 一般看診時會先看胸腔內科,若患者出現氣胸或需要插管、肺部需要開刀時,才會會診胸腔外科。
- 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醫學家將這些實踐得來的知識,經過整理和歸納。
- 教學內容豐富、結構科學,臨牀實踐性內容與基礎理論相結合,與周邊科學有機結合,適應了該課程在培養人才中的作用。
104年11月成立RCC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由呼吸胸腔科邱銘煌醫師兼任該中心主任,以跨團隊方式提供高品質之亞急性呼吸治療照護。 105年8月邱銘煌醫師免兼RCC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主任,由林志鴻醫師升任。 包括呼吸內科,消化內科,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腫瘤科,內分泌科,血液內科,傳染病科等。 呼吸內科:包括的疾病有感冒、肺炎、肺氣腫、肺結核、支氣管擴張、哮喘、肺癌、肺心病、呼吸衰竭、慢性支氣管炎、氣胸、肺膿腫、胸腔積液、間質性肺疾病。 胸腔內科疾病包括: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異物誤嗆、支氣管炎、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氣腫與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症、肺炎、肺結核、肺部腫瘤、肺癌、以及呼吸衰竭等。 胸腔醫學(慢性咳嗽、呼吸困難、氣喘、肺炎、肺腫瘤、慢性阻塞性肺病)、重症醫學(呼吸衰竭、呼吸器運用)、呼吸照護、肺結核、戒煙。
內科: 健康園地
這很有可能是因為這個時代資訊流通的速度太快,導致我們「等」… 內科 送神清囤決定一年的運勢(工作、財運、事業、感情、家庭、健康)不可輕忽。 「送神早接神晚」農曆十二月廿四日(國曆一月十五日)為「送神日」… 「我們社會對成年人只有一種想像,工作賺錢、累積財富、退休,但弱勢跟貧窮的人已經跟不上這個了……這些媽媽不只沒錢、工作不穩定、影響下一餐…
- 104年11月參與衛生福利部之「專責一般醫療主治醫師照護制度推廣計畫」,並於 年申請參與「醫院整合醫學照護推廣計畫」,109年起申請參與「醫院整合醫學暨醫療銜接照護試辦計畫」。
- 在各次專科病房中有專責醫師負責臨床教學,以持續提升內科住院醫師的教學品質。
- 此外,本院在73年7月1日成立內科部時,同時下設心臟內科、腸胃內科、血液科、神經內科等醫療次專科;74年7月1日成立風濕科、新陳代謝內分泌科、腎臟內科、以及胸腔內科等醫療次專科,82年6月1日成立感染科及過敏免疫科等醫療次專科。
- 名具不同細專科專任主治醫師,可提供一般內科、胸腔內科、肝膽腸胃科、家庭醫學科、新陳代謝科、腎臟內科、心臟內科、神經內科、身心內科等專科領域中各種急慢性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另有心臟內科陳惠濠醫療副院長開設高齡整合門診。
- 內科學作為一門系統的學科,雖然的有其實踐性,但是它具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論體系。
- 在教學方面,除了已經施行多年的臨床醫學教育方式外,也努力提升病房及門診場域的學習。
在臨床試驗方面,內科部也有多個團隊,在本院臨床試驗中心的協助下,參與或主導國內或國際性許多臨床試驗。 在73年7月1日成立內科部時,正式成立神經內科,由李克怡醫師擔任首任主任。 75年8月6日由李善敬醫師升任(原主任李克怡醫師離職),89年7月1日由江翠如醫師升任。 101年7月1日由陳仁澤醫師升任(原主任江翠如醫師卸任)。 由黃錫信醫師擔任首任主任,86年7月1日由宋詠娟醫師升任(原主任黃錫信醫師離職)。 89年7月1日血液科改制為血液腫瘤科,由宋詠娟醫師擔任主任。
內科: 三.檢查特點:
92年3月17日黃政華醫師升任內科部部主任,95年3月15日黃政華醫師升任醫務副院長均仍兼感染科主任。 99年7月1日原主任黃政華醫師免兼主任(但仍擔任醫務副院長),由陳立群醫師升任主任。 本科鼓勵醫師追求學術卓越,每年皆有本科醫師在國內外心血管重要學術會議的參與及研究報告,並將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上。 醫院亦提供醫師充沛的研究資源與環境,包括基礎研究、轉譯研究及臨床研究,並有完善的研討會參與和學位進修補助辦法。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