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大塊文化25週年增修紀念版)(五版)不可不看詳解
但真的回頭來看,當時視野很狹窄,還滿幼稚的,不過我們至少開始有一點點認識、有一種自我認知――這是我們生長的城市,所以我們沒有道理不站在這裡來看自己的環境。 現在再回頭看才知道,當時隱隱約約好像有這個大方向的驅動力。 但這其實是理所當然的,我們當然應該要認識自己的環境、當然應該認識我住的這條街、這個城市、這個國家,我之所以能夠在這邊安身立命、能夠在這邊成長、我的self-identity從哪裡長出來的這件事。 那年馬芳找了學長同學當兵同梯一幫子人替人企劃一檔廣播節目,其中某單元便是「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光達的主意。 後首威融學長興起何不編纂成書的念頭,然而我等眼大肚子小,完全沒意識到光是克服自身的懶散怠惰便已耗盡全部的精力,即便猶有餘勇,也浪費在透過電子郵件傳遞的抱怨、咒罵與自艾自憐之中。 大學時代一面在電台介紹經典搖滾,一面編校園 刊物。 出社會二十多年,始終以文字和音樂為生,有得有失,大抵都 是自己甘願。 待過出版業,做過社群網站和獨立唱片發行,十多年前 正式進入打零工生涯,以迄今日。 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大塊文化25週年增修紀念版)(五版): 作者介紹 近二十年後,若要論「台北學」或研究「台北文化地理」,本書依舊是數一數二的必讀首選。 即使放到現在,也少有如此野心勃勃且紮實龐雜的書籍可勘比擬。 許多因歲月而生的變化:如「中正廟」已換了匾額、行天宮再不准燒香、Tower Records結束多年、誠品的商場美食已凌駕書店⋯⋯書中的描寫如今成了對昔時台北的鄉愁,也記錄下台北城市史的變遷。 國外有一種函授課程,亦即每幾天發一個課程給學員, 在台北生存的一百個理由(大塊文化25週年增修紀念版)(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