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府王爺廟6大伏位
至民國51年(1961)首次舉辦香醮,遂成為定制,此後逢丑、辰、未、戌年的農曆三月,舉辦香醮儀式,稱為「鹿耳門媽香.五府千歲醮」。 馬鳴山鎮安宮位於雲林縣褒忠鄉,主祀五年千歲,是臺灣五年千歲信仰的重鎮,目前馬鳴山鎮安宮登錄有兩項民俗活動,分別為「馬鳴山五年千歲吃飯擔」、「馬鳴山五年千歲五年大科」。 除了至鎮安宮請王之外,各地更因為地理環境,或是村莊網絡的關係,發展了水邊迎王、送王船、過路香、接力迎王等多樣的祭祀型態。 而在短短的農曆十月之間,雲嘉各地同時舉辦祭典,顯示其豐富多元。 南鯤鯓代天府,主祀李、池、吳、朱、范,合稱五府千歲,自清代建廟以來,靈驗事蹟眾多,香火遍佈全臺,被譽為臺灣王爺總廟,分靈宮廟宇神尊上萬計,迄今全台已有17000餘座的分靈廟。 每當王爺誕辰前數周,各地之分靈廟便紛紛籌組進香團前往南鯤鯓代天府進香刈火,進香團數量龐大,是臺灣規模最大的進香中心。 去年台灣爆發疫情,相傳為救世人而與瘟神交涉、犧牲生命的池府王爺,去年十二月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為由,透過乩身指示廟方再製天香,信徒嘖嘖稱奇。 坊間說法要湊「三柱香」,但順天府的第三柱天香一等就是20多年。 去年台灣爆發疫情,相傳為救世人而與瘟神交涉、犧牲生命的池府王爺,去年12月以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為由,透過乩身指示廟方再製天香,讓信徒嘖嘖稱奇。 池府王爺廟 臺灣中南部王爺廟特別多,其他地方則較少見,東部地區尤其少見,除開發較晚之外,也與東部並非王船泊岸地有關。 有的也稱為「代天府」或相近的名稱,表示其為「代天巡狩」,實則具有瘟神的性質,稱為「天行疫者」或「行瘟王」。 這是淵源於東晉道經《女青鬼律》、《洞淵神咒經》等書,有五方鬼主負責行瘟、行疫的說法;在中國瘟疫史上,乃因瘟疫流行而演化出行瘟使者,用以驅瘟逐疫、解除懼瘟的怖懼心理。 池府王爺廟: 池府王爺廟 「土城仔香」為臺南市市定民俗活動,是香醮合一的宗教活動,包含刈香遶境及王船醮典,自1961年首辦「辛丑香科」,迄今未曾間斷,長久以來其信仰儀式與文化均已臻成熟,極具歷史意義與地方特色,更是在地珍貴的文化瑰寶。 本宮之牌樓建成於民國87年,為八柱、七間、五門之格局,是目前新竹地區所見最雄偉之牌樓建築。 本樓耗資近新台幣五千萬元,先於福建莆田購置石材,再委由當地金中藝雕公司進行雕琢製造,各細部構件分工處理,竣工後裝箱運送,以四十貨櫃裝置,經海運轉航運至臺灣,再以大貨車運載至新豐本地進行組裝,原建於池府路與西濱道路交會口,後因道路拓寬,乃改至本宮大廟埕前重組安建。 為保大西里(今歸仁區北部)大廟、西埔、媽廟、七甲、八甲地區信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