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蓮聖堂5大優勢
至1930 年,寶蓮禪寺開山住持紀修老和尚,於秋期傳戒完滿後退居。 紀修老和尚與觀清、妙參、顯奇等諸山長老一道,恭請筏可法師出主寶蓮襌寺法席。 當新舊住持交接時,移交款項僅 22.4 元港幣,而當時寶蓮禪寺常住眾數十,僧多粥少,維護至為艱難。 由於一貫道信徒有極大的比例吃素,故吃素的信眾比率高於佛教。
一貫道認為,無極老母與儒教維皇上帝、佛教大日如來、道教無極聖母等同為一,只是名字上不同。 根據一貫道的主張,宇宙真理雖只有一,但可經由各種形式依各地風俗民情來顯現,所以世界五大宗教——儒教、釋教(即佛教)、道教、耶教、回教,分別於世界各地展現真理教化人心的力量,惟其宗旨皆相同無異。 一貫道如上所述,是以全面性、無偏頗的真理觀為依歸。 寶蓮聖堂 財團法人玉山寶光聖堂為一貫道之道場,據其沿革記載,上天有意改善陋習,日新末法。 故自甲辰以來,屢降神聖仙真,顯化諄示:『玉山靈穴,可建聖堂及寶塔』。
寶蓮聖堂: 地址: 花蓮市吉安鄉北昌村建昌路75號
寶光聖堂前殿一樓為白陽聖殿,二樓供奉南海古佛,三樓為萬佛殿,後殿為無極天母殿。 主建築無極天母殿殿高35.35公尺,整體架構採中國古典式建築,圖案與構造全部根據一貫道義涵所設計,配以琉璃屋瓦,顯莊嚴堂皇。 大廟頂戙寶光道徽,與大廟欄杖之設計,皆永懷王壽老前人之德澤。 主殿無極天母殿藻井外圍設計成八卦型態,以示大道普傳八方,中間收十八台尺,以示萬法歸宗。 中心道徽以示圓融為點,回歸無極,再分為三層雕刻護法天神,三層如佛教稱謂三界天代表慾界、色界、無色界。
當年,寶蓮禪寺組織了第一個香港佛教代表團赴內地訪問,受到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等人的熱烈歡迎。 1942 年,筏可法師第二次住持青山禪寺,在極端艱難的環境中,創辦了一所青山佛教義學院,培育貧困家庭的適齡學童,抗日戰爭結束後,更擴充校舍,增加設備,禮聘優秀教師。 由於辦學成績優良,佛學院成為香港政府津貼經費的學校。 其後,筏可法師又將他歷來所積淨資,捐獻出來籌辦大澳義學。
寶蓮聖堂: 寶蓮聖堂
此後歷年佛聯舉辦法會籌募建院經費,均由老和尚下山主持。 1958 年,《大嶼山誌》出版,該書對大嶼山佛教寺院與名勝作了全面考察,收錄了當時的大德居士事蹟和藝文創作。 1924 年,筏可法師遊歷至香港,在青山屯門樨香園附近建一靜室「如是居」。
1951 年,聖一法師有感於宏揚淨土的人甚多,而禪門冷落,遂發心繼振宗風。 隨在冬季,與同參震天、性空、慈祥、明鏡、妙境等法師,於地塘仔「法林襌寺」打襌七。 從此以後,聖一法師常在大嶼山、地塘仔、昂平一帶用功參襌,期有數年。 1976 年,英聯邦各財長、教廷樞機主持、日本文化團先後訪問寶蓮禪寺,加強了寶蓮禪寺與國際社會及佛教界的聯繫。
寶蓮聖堂: 文化教育
2000 年至2011年期間,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委任法師為離島區議會議員。 2005 年,初慧老和尚卸退寶蓮禪寺住持一職,並經常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內地講經說法,教化芸芸眾生。 1958 年,虛雲老和尚托人轉告聖一法師,「恐明年汝不復見吾爾。」聖一法師聞即會意,立即回雲居寺求法,為溈仰宗第九代傳人。 虛雲老和尚把自己平時使用的紫衣傳給聖一法師,以示溈仰正統傳人。
- 寺內建有多個具中國傳統特色之建築,如重檐歇山頂式建築的大雄寶殿(建於1980年代初)、地壇旁邊的白色牌坊和木魚峰山腰的法華塔。
- 財團法人玉山寶光聖堂為一貫道之道場,據其沿革記載,上天有意改善陋習,日新末法。
- 由於辦學成績優良,佛學院成為香港政府津貼經費的學校。
- 同年 12 月,慶雲寺開壇傳戒,增秀法師遂返鼎湖受具足大戒於聰化和尚座下,為比丘戒弟子。
老和尚在香港弘化數十年,在家、出家四眾皈依弟子數萬人。 相繼興建禪堂、客堂、地藏殿、真香閣、指月堂、韋馱殿、彌勒殿、般若堂、清心堂、妙德樓、愛道堂等殿宇樓閣。 與此同時,筏可大和尚領眾冬參夏學,講教參禪,並依祖師規範,農禪並重,及依例三年傳戒一次,以續佛門慧燈。 筏可法師建寺安僧,立規訓眾,辦學興教,為寶蓮禪寺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香港「茅蓬佛教」時期,紀修大和尚主要貢獻包括開啟寶蓮禪寺秋季傳戒法會的先河,續佛慧命;建「大圓滿覺」、五觀堂、方丈室和客房,使得禪寺初具規模。
寶蓮聖堂: 天壇大佛
其後,出家僧眾嚮往這清幽之地,聞風而至,合力蓋搭大茅蓬,故初期命名為「大茅蓬」。 大茅蓬成為寶蓮禪寺的雛型,香港禪門十方叢林的規範也從此創立。 寺內建有多個具中國傳統特色之建築,如重檐歇山頂式建築的大雄寶殿(建於1980年代初)、地壇旁邊的白色牌坊和木魚峰山腰的法華塔。
於是聖堂居士及十方善信,莫不感念天恩母德,共勉興建,至民國65年農曆九月前殿落成,爾後,陸續完建香客大樓、寶塔、觀景塔、功德樓…等,至民國82年無極天母殿完竣,整體建築呈巍峨宏偉之貌。 1983 年,智慧法師出任香港佛教聯合會名譽顧問,1991年開始擔任該會董事,及後於2001年為總務主任,2011年出任副會長,至2015年1月獲推選擔任第六十一屆會長。 1990年開始,智慧法師通過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在中國佛教協會的協助下,投入祖國希望工程建設,先後助建希望學校300 寶蓮聖堂 多間,救助因家庭貧困而失學的兒童重返校園。 1979 年,國內四人幫倒台,慧命大和尚善用機遇,促進香港佛教界與內地佛教團體的交往。
寶蓮聖堂: 花蓮吉安寺廟網
訪問寶蓮禪寺時,為禪寺撰寫對聯:「七重寶樹隨緣現,四色蓮花稱意開」。 這兩次互訪被視為兩地佛教界破冰之旅,結束了內地與香港佛教界過去30年中斷往來的局面,對中港兩地宗教門戶的正式開通,有着重要的意義。 慧命大和尚出任寶蓮禪寺住持期間,正值內地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大和尚以開放的態度,推進與內地佛教界及各方面的交流合作,拓展寶蓮禪寺的發展空間,為日後中國佛教界捐建天壇大佛打下了基礎。 ),或稱寶蓮寺,為香港一座佛教寺廟,亦為香港旅遊景點之一,位於新界大嶼山昂坪,介乎彌勒山與鳳凰山之間。 寺廟前身為大茅蓬,由中國江蘇鎮江金山寺的頓修、大悅和悅明三位禪師建於1906年(即清光緒三十二年)。 直到1924年,第一代住持紀修和尚正式命名爲寶蓮禪寺。
1942 年東江縱隊港九大隊大嶼山縱隊進入大嶼山抗日,寶蓮禪寺全力支持抗戰。 法師當過大嶼山抗日游擊隊秘密義務通訊員,為游擊隊報告敵軍行動。 和平後,智慧法師留在寺內放牛、擔水、運柴,至三十歲(1963 年)那年依筏可大和尚出家,1966 年開始出任寶蓮禪寺董事。 1992 年10 月,初慧大和尚及董事會諸法師組成「迎請佛陀舍利團」,赴斯里蘭卡迎請舍利,由香港佛教聯合會覺光會長敬領兩顆佛陀真身舍利,供奉在天壇大佛基座的第三層紀念堂內。
寶蓮聖堂: 建築園林
筏可大和尚於 1893 年 11 月 15 日出生,俗家姓李,名寶生,是廣東省南海縣人,出家後法名昌其,字印載,號筏可。 紀修和尚自 1924 年被推選為寶蓮禪寺第一任方丈以來,效法金山江天襌寺的清規制度,招賢納眾,開山種地,置法器,同耕同修。 寶蓮聖堂 前來襌寺的共住同參僧眾漸漸增多,紀修和尚遂擴建大木屋為禪堂,每天坐禪跑香,一切清規儀軌,悉依金山江天襌寺規範。 在香港佛教近代史上,大悅、頓修、悅明三位禪師最早將近代江浙叢林制度帶入香港,從而奠定了香港佛教「農禪生活」的模式,開闢了香港近代佛教叢林的先河。
增秀老和尚一生致力於弘法安僧的事業,奔波於慶雲寺、蘭若園及大嶼山 寶蓮禪寺間, 廣結佛緣,成就無量善事,接引無量眾生。 1963 年,秋期傳戒,參加者眾,舊有佛殿「大圓滿覺」不敷應用,老和尚乃動議籌建大雄寶殿。 寶蓮聖堂 次年,老和尚把寶蓮禪寺的管理架構(佛教舊有制度)改組為董事制,寺內一切事務均以董事的集體意見(董事會決議)為依歸。 董事制度的改革,為寶蓮禪寺日後的良性發展奠定了基礎。 1962 年,適逢老和尚 70 大慶,「佛教聯合會」以老和尚功在佛教,特發起港九佛教四眾為老和尚祝壽。 寶蓮聖堂 而老和尚以「佛教醫院」創院伊始,建院基金缺乏為由,將信眾致送的賀儀及將歷年所積淨資共 5 萬港圓,悉數捐獻給「佛教醫院」,做為建院基金。
寶蓮聖堂: 建築特色
聖一法師在虛雲老和尚的鼓勵之下,主動承擔起籌備糧食的重任。 他不負重望,在極其艱難的歲月中,確保了寺院米糧的供應,初顯他護法之心。 增秀大和尚,俗姓黃,1883 年生於廣東開平縣,22 歲立志出家,在肇慶七星巖大覺寺由幢輝大師剃度。 同年 12 月,慶雲寺開壇傳戒,增秀法師遂返鼎湖受具足大戒於聰化和尚座下,為比丘戒弟子。 大嶼山和青山大眾發生缺糧危機,筏可法師為解決危機,請命化緣,遠赴廣州灣(即今日湛江)講《彌陀經》,化得5000港元匯回,度過糧荒。 1933 年,青山寺開山住持顯奇老和尚圓寂,監寺了幻法師及兩序大眾,禮請筏可法師出任青山寺住持。
三大周天,道曰:(理、氣、象),儒曰:九重天。 二十八星宿設計如天上星斗排列的形式,四周配以五教聖人傳道圖像及先賢史蹟圖,勉勵後人效法學習。 凈因法師,曾擔任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總監,現任南京大學教授及博士生導師,香港珠海學院佛學研究中心總監、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執行所長、中國佛教協會名譽理事、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學科專家。 釋智慧法師,南海西樵人,曾任香港佛教聯合會榮譽會長,世界佛教僧伽會副會長,新界鄉議局執行委員,大澳鄉事委員會副主席等職務。
寶蓮聖堂: 花蓮吉安寺廟網
一貫道是一種創立於中國,目前主要興盛於台灣的新興宗教信仰。 此宗教信仰在香港亦有流傳,而在有不少台灣移民的地方,例如美國,亦設有道場,稱為「佛堂」。 社會服務勳銜;1996 年獲頒 M.B.E. 英帝國員佐勳章;回歸後,於2005年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 BBS 銅紫荊星章,智慧法師也是首位獲此殊榮的僧人;2015年獲頒授 SBS 銀紫荊星章。 2005 年,正值寶蓮禪寺開山百周年紀念,經退居法師初慧和尚印可,並由兩序大眾推舉,智慧法師榮任寶蓮禪寺第七代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