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如廟詳解
開工當日,屏東縣長曹啟鴻、民政處長鄭文華及文化處長徐芬春到場,管理委員會多數人到齊,但無人參加與相關祭祀及執槌過程,並有人抗議遞交陳情書。 廟方表示於廟後方的納骨塔,比此廟高,所以非改建不可,以及改建是三爺公用擲筊的指示。 2011年3月,屏東又發生4.8級地震,此廟左側三川殿及屋脊受損嚴重。 上梁部分坍塌危及信眾安全,縣議員尤慶賀抨擊2012年度全縣古蹟共編列四千多萬元經費,三山國王廟卻分配為零,將對文化處長徐芬春提出不適任案。
登錄為歷史建築使三山國王廟之整體空間型制更為完整,對整體風貌之展現有極大助益。 符合兩項歷史建築審查基準: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具建築史或技術史之價值者。 簡炯仁,〈由九如三山國王廟兩塊失而復得的石碑論屏東縣九如鄉九如聚落的開發〉,收於氏著,《屏東平原先人的開發》(屏東:屏東縣政府,2006),頁193–212。 我們不清楚建廟前潮州人具體的衝突和合作對象,但建廟看來是社會紛爭的解方,且到了某個時候,九如與麟洛運用王爺奶奶來結盟。 看過九如廟裡空著的神位後,我就追隨王爺奶奶的腳步,趕往麟洛。
九如廟: 屏東科技產業園區二期招商起跑促進投資50億 創造就業
休閒旅遊時,別忘了台灣酒莊中的好酒、美食、釀酒文化。 由於王爺奶奶極為照顧小孩,許多小孩子都會認王爺奶奶為乾媽,保佑平安長大,因此前來替大王爺、王爺奶奶掛上金牌、「結衫帶」(紅棉線綁鈔票)的信徒眾多,紅色百元結衫帶更是喜氣洋洋。 徐秀桃出嫁後不久,有一天,九如的信眾前來麟洛說,「小王爺已出世」,還送來麻油雞報喜,從此兩地村民便以親家相稱,麟洛人稱九如人為「姑丈」,而九如人稱麟洛人為「舅舅」,在閩客械鬥衝突不斷的當年,以人神聯姻之名,閩庄九如和客庄麟洛結成親家,干戈漸化玉帛。 住在九塊厝的居民生活上遇到問題,常常求助於三山國王,覺得很靈驗,於是在居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下,終於把三山國王廟給建了起來。 許黃二人借得一空地,把三 山國王金身安頓在茅草蓋建的小屋內,每日定時燒香膜拜。 當時九塊厝居民不多,許黃二人一方面與他們打成一片,一方面計劃建廟,但是談何容易,於是兩人決定回大陸募款,他們回大陸後,因某些原因,未再來台灣。
主祀三山國王原為廣東東部興盛的民間信仰,以明山、獨山、巾山(巾山又稱中山、福山)等三山之山神為神祇。 是一處農村再造成功的範例,以水溝養殖的錦鯉,拍拍手就來遊客前,一點也不陌生,這個景觀曾上過全國各大媒體,村民總喜歡來做這個運動,看看魚兒爭先恐後的樣子,真的還很有趣。 九如廟 九如廟 這水溝養錦鯉的奇觀,不少人是聞名而來,也讓這個耆老村因此成了,九如鄉最夯的觀光景點。
九如廟: 三山國王廟
張众煌說,廟宇是信仰、人情味也是文化的中心,他以三山國王廟為出發點,舉辦展覽「我家住在大廟旁」,三山國王廟是屏東縣三級古蹟,神明生日時會做紅龜粿、過年會蒸年糕,廟前的滷粿仔攤等,都與在地有深刻連結。 葉○霖:走出學校的學習既有趣又令人印象深刻,吳老師的故事讓我認識了許多神仙與人們生活上的關係。 吳○翰:原來每年的王爺奶奶回娘家的活動,是我們九如特有的宗教信仰。 楊○欣:走了一圈社區後,大家一起合作來畫家鄉地圖,讓我認識了許多之前不知道的地方。 九如三山國王廟位於九塊厝(現為九如鄉九塊村),又稱九塊厝三山國王廟,是屏東九如三山國王信仰的重地,歷史可追溯至清領初期,是當地粵籍文化信仰的代表,亦是屏東平原重要之信仰中心,而且是全臺歷史最悠久、保存完整的三山國王廟。 王爺奶奶的故事是這樣的:相傳在嘉慶年間,九塊厝(九如舊名)三山國王出巡到麟洛時,有位女子徐秀桃在溪邊洗衣,見到騎馬之人而心生仰慕,說能配上這位郎君則願足矣。
- 清兵屠城第七日夜裡,霖田三山國王廟虔誠許姓信徒受夢暗示:「漢人災難,天意難違,你醒後,先帶三王金身渡海赴台,安置何地,再行指示,不過行前,必須到霖田三山國王廟告明。」次日許先生醒後便找有意來台拓荒的黃姓商人,五月抵台灣屏東九塊厝,許、黃二人就聽到福王被清兵追殺的消息。
- 屏東縣九如三山國王廟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三山國王廟,已有200多年歷史,3年前開始修復,至今竣工,將於下周一「開廟門」舉行安座大典。
- 廟方指出,九如三山國王廟在民國九十三年被列為縣定古蹟,傳承百年的習俗「九如王爺奶轉後頭」也在一○三年登錄為縣定無形文化資產,廟方計劃在十七日下午一點至三點舉辦「開廟門」,迎回修復期間移駕的神明。
- 歷史沿革 九塊厝「三山國王廟」,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三山國王廟,亦是保存最完整廟宇,核定為屏東縣縣定古蹟;此廟 …
翻看較早期的說法,是認為九塊厝原先以客家人為主,後來福佬人占優勢,卻維持客家人的三山國王信仰,而後與鄰近的客家人結合而形成王爺奶奶的信仰。 廟方遵循古禮祭拜後,一早先由九如鄉信眾恭送王爺奶奶,再經麟洛鄉信徒迎接回娘家,黃展鵬說,王爺奶奶穿梭兩鄉間庇佑地方,初二回娘家後還有系列活動,接下來巡男丁懸鳳燈平安遶境後再送駕返九如鄉。 廟方指出,九如三山國王廟在民國九十三年被列為縣定古蹟,傳承百年的習俗「九如王爺奶轉後頭」也在一○三年登錄為縣定無形文化資產,廟方計劃在十七日下午一點至三點舉辦「開廟門」,迎回修復期間移駕的神明。 據說麟洛女子徐秀桃(生卒年不詳)在路上與出來群幸的九如三山國王廟巾山國王(大王)巧遇,大王認定為前世姻緣之人,於是決定與她再續前緣。 不久,徐秀桃在溪旁洗衣時,而此時大王也正好巡視到麟洛溪橋上,徐秀桃看見大王身穿黃袍騎白馬的俊美身姿,說:「若配上此君我願足矣。」過沒多久,有1個精美的木盒從上游漂至徐秀桃面前,她覺得有異狀便拾起木盒,將它打開一探究竟,卻發現裡頭竟是訂婚之物。 回家之後,徐秀桃漸漸不思茶飯,全身日益消瘦,臥病在床,家人尋醫多次卻無藥可醫,只好求神問卜。
九如廟: 神明夫婦初二回娘家!九如「王爺奶奶」坐轎回麟洛
但事實上,三山國王本來是廣東潮州的民間信仰,並非客家族群獨特的信仰。 在臺灣,剛好廣東移民多為客家人,加上清代國家以省籍作為學額等身分的認定標準,人們逐漸將廣東移民、客家人、三山國王信仰族群等同在一起。 在另一些歷史情境下,人們則以方言而非省籍來分類,包括許多分類械鬥,以及日本殖民政府的戶籍資料。 九如鄉舊名「九塊厝」,相傳最早是由張、楊、黃、鄭等九戶人家來此開墾,因而得名。 原為平埔原住民馬卡道族塔加里揚社、鳳山八社阿猴社之活動範圍。 清朝時隸屬於鳳山縣,乾隆年間始建九如三山國王廟,輿圖上此地有巴轆庄部落。
然而這個故事還有其他版本,原來九如三王公跛腳並非兄弟鬩牆,全是一場誤會。 (圖/陳瑀桓授權)先讓大家複習一下,九如與海豐的三山國王為什麼會有不合的傳聞,在〈兄弟鬩牆? 〉一文中,提到兩間廟的神明金身是用同一塊木材所刻,彼此之間視為兄弟。 但就在九如三山國王娶了麟洛王爺奶奶後,兩邊的王爺失和出現嫌隙,曾經多次大打出手,之後只要九如三山國王降駕乩身都會跛腳,就是被海豐三山國王的兵器所傷。
九如廟: 屏東九如三山國王廟指定為歷史建築
各地田媽媽 田媽媽用心準備在地食材、可口健康的特色田園料理,旅遊時不訪順道拜訪充滿用心與愛心的田媽媽們。 認識田媽媽 田媽媽是一群有著堅強毅力與創業精神農家婦女的代稱,是在台灣各地辛勤努力又有著精湛手藝的在地料理達人。 員警夜襲包廂,查獲正在從事性交易的小姐和10名女服務生。 色情業者主打旗下小姐都是大學才剛畢業,有些還是從東南亞來,可以讓人選妃。 高雄八大行業的聚集地以高雄火車站附近的河南二路和七賢路最有名,尤其是這一棟因為一樓是土地銀行,被尋芳客叫做「土地公廟」大樓,樓上好幾間美容美體店,其中有不少小姐從事性交易。
歷史沿革 九塊厝「三山國王廟」,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三山國王廟,亦是保存最完整廟宇,核定為屏東縣縣定古蹟;此廟 … 據文獻資料,台灣「三山國王」,以屏東縣九如鄉九塊厝「三山國王廟」的神明,歷史最悠久。 位置:九如鄉九明村,南二高從九如下交流道,往市區直走到九如分駐所,接維新街即可到達。 屏東科技大學老建築典藏研究中心主任盧惠敏,10多年前開始記錄、追蹤九如三山國王廟,是對廟宇最熟悉的人。 她說,建廟的匠師及彩繪師已不可考,應是廣東潮州師傅跨海來台所建,樣式融合潮州、泉州風格。
九如廟: 九如三山國王廟 王爺奶奶回娘家
潮州人的身分逐漸被歷史埋沒,但是九塊厝與麟洛的盟友關係,至今仍然持續下去。 但事後查看廟方在臉書上張貼的照片,就曉得這場祭祀活動,真是動員兩鄉眾多的在地居民。 王爺奶奶的婚嫁,絕非只是神明的事情,而是兩地人實質動員與長久交好的媒介。
然而現存文獻則記載,由鄉紳陳慶祥(生卒年不詳)為首募捐,在武洛溪南岸建廟,並於清乾隆43年(公元1778年)竣工,成為九塊厝的庄廟。 然而在約清嘉慶初年(公元1795年至1807年)當地洪水氾濫,沖毀整個村落,三山國王廟宇也遭沖垮,庄民僅帶著三山國王神像,移往武洛溪北岸重建聚落,並於現址建造新廟,於清嘉慶12年(公元1807年)竣工。 由於當地居民混雜,除潮州移民外,漳、泉移民亦多,信仰混雜。 九如廟 為凝聚力量,各籍移民結盟為「九如十三庄」(原為18庄,後因聚落衰退,縮減為13庄),並以九塊厝三山國王廟為信仰圈中心。 2003、2004年,九如三山國王廟擴大舉行文化祭。
九如廟: 臺灣宗教文化地圖
如果分類械鬥常以語言來區分,廣東福佬、客家族群之間也非和諧,或許重拾潮州原鄉的信仰,是弭平衝突、或成為盟友的好辦法。 現今的「王爺奶奶回娘家文化祭」,麟洛人在大年初二前來迎回王爺奶奶神像,安座在麟洛福聖宮。 而根據保庇NOW的讀者提供的消息,其實這個故事有另一個版本,海豐與九如的王爺並非兄弟鬩牆,九如三山國王會跛腳也不是因為跟海豐三山國王大打出手,而是誤會一場。 此外,擁有特殊戀愛史的王爺奶奶,也身兼月老,要幫助有緣人結為連理,每年盛大的回娘家活動,吸引信眾簇擁,傳承至今,已被列為屏東縣極為珍貴的文化資產。 三山國王廟建築格式以閩南官式,建造風格獨特,文化藝術及裝飾,廟宇的平面空間,除了廣闊廟埕採三進、二內埕、二過水、二廂房、二房廟亭獨特配置格局。
九塊厝一開始可能是閩客混合居住的地域,後來才變成閩南人為主的村莊。 1920年台灣地方改制,在此設置「九塊庄」,劃歸高雄州屏東郡管轄。 〔記者邱芷柔/屏東報導〕屏東縣定古蹟九如鄉三山國王廟,是全台歷史最悠久的三山國王廟,因為年久失修,珍貴彩繪剝落,三年前縣府招標進行修復,經歷了得標廠商惡性倒閉的窘境,在縣府與文史工作者努力下,昨天終於修復竣工。 農曆元月十六日三山國王廟王爺奶奶回娘家:由麟洛鄉的信眾,前往九如鄉三山國王廟,迎接王爺奶奶回「娘家」(至褔聖宮、開明堂安座);數日後,再由九如鄉三山國王廟信眾,前往麟洛鄉恭請王爺奶奶回駕。
九如廟: 屏東縣九如鄉美食口袋名單蒐集
繞境後鄉內最先出生的男嬰即為「男孫頭」,其母親要背著男嬰提著燈籠,到廟裡感謝王爺奶奶,此為「出男孫燈」的習俗。 九如三山國王廟位於九塊厝(現為九如鄉九塊村),據文獻顯示,當地原為平埔族「巴轆社」,約在18世紀中葉後逐漸為漢人取代,成為「巴轆庄」。 據當地流傳說法,三山國王原為明末清初,潮州移民從廣東霖田祖廟帶來當地,設草寮祭祀,後曾於明永曆5年(公元1651年)建廟。
- 他們在國家或社會的各種識別間游移著,卻也善用這些識別,達成結盟等現實目標。
- 除了建築有價值,三山國王廟還有全國罕見的百年習俗「九如王爺奶轉後頭」,也於在2014年登錄為縣定無形文化資產。
- 經調查結果顯示,木雕與彩繪集中在三川殿與拜殿;石雕幾乎集中在三川殿步口空間;剪黏泥塑則以屋面為表現空間。
- 左右護龍之閩南瓦、白灰壁甚具價值,與古蹟本體(山川、拜亭、正殿、後殿)在型制上息息相關。
- 像是其斗拱裝飾精美,牌樓面上橫眉木雕以三國及隋唐演義歷史故事為題材,豐富又精緻;拜亭屋架有獅斗座,二儀四象與河圖洛書彩繪,全台少見。
- 不知是九如還是麟洛人,但看來三山國王信仰是他們一家人的要事,似乎是聯繫彼此的重要傳統。
- 然而,保庇NOW在翻閱資料時發現了這樣的記載:同樣祭祀三山國王的海豐三山國王廟,其主神與九如三山國王有齟齬。
本預計於2014年8月完工,但中間包商倒閉,重新招標,工期延宕7月。 同治五年(1866年)在現址完建,1920年代末期此廟再度重修。 從同治五年到1984年之間歷過三次修建,廟內已換成鋼梁、磁磚、水泥柱。 建築為三殿二廂房,屋頂為三川脊,曾獲選文建會歷史建築百景徵選第三十一名。
九如廟: 屏東美食社團
台灣的移民社會潛藏著許多被埋沒的群體,他們在艱困不安的情境中,有現實的求生之道,卻也留下了不容抹去的文化底蘊。 國道3號九如交流道下,驅車沿著台3線往屏東市方向一路直行,短短不到1公里的九如市區車程中,兩旁皆可看到斗大的「粿仔」招牌,原以為粿仔條是客家特有美食,來到九如卻成了當地人從小到大的在地美味。 九如廟 重建後的九如三山國王廟,清同治5年(公元1867年)在仕紳號召下,開始第1次重修工程。 到了日治時期,廟身因年久失修,後殿倒塌,前殿也瀕臨危險。
九如廟: 我們沒吵架!九如三山國王跛腳是因為撐竿跳
九如鄉民代表會是九如鄉的最高民意機關,代表九如鄉全體鄉民立法和監察鄉政。 九如鄉民代表會共有11位鄉民代表,分別為第一選區3席鄉民代表、第二選區4席鄉民代表、第三選區2席鄉民代表、第四選區2席鄉民代表,主席、副主席由11位鄉民代表互選產生。 平埔原住民研究興起,番社(今昌榮及耆老村一部分),作為塔樓社故地,一些當地居民開始有馬卡道族原住民的認同。 [周刊王CTWANT] 近日一位網友表示,最近小舅就要結婚了,媽媽問他能不能幫忙開禮車,他答應後一看喜帖,新娘竟是他的初戀女友,「誰會曉得18年後會是我舅媽。」文章曝光後,不少網友質疑是創作文,因為劇情太扯。 國民黨台南市議員謝龍介選完台南市長後,今現身議會被問到下一步是否投入立委選戰或爭取國民黨不分區提名?
另位於古厝旁有一處林地,雖然面積不大,但卻種植了一百種以上的樹,也算是耆老村的另一景觀點。 位於耆老村的耆老路上,就在耆老府老人活動中心的斜對面。 陳家祖先大約在清朝乾隆年間就來台定居了,相傳至今已有近三百多年歷史。 房屋建築因天災地變而找不到舊跡了,現在的古厝面貌是經過後代子孫修建過的。 九如三山國王廟規模為三殿式,後殿兩側對稱廂房,三川殿面寬三開間,整體空間格局前殿奉祀三山國王、後殿祀奉觀音佛祖,左右兩側分別分為太歲閣、文昌閣。
九如廟: 九如鄉三山國王廟
最精彩是,拜庭和正殿保留1929年時期木雕及灰泥壁畫,木雕刻有三國演義及隋唐演義故事;後殿有1965年彩繪大師古梅留下作品,也多為三國演義故事。 她說,正殿灰泥壁畫是全廟最難修復之處,因漏水造成空骨,一碰就剝落,彩繪層也被煙薰覆蓋完全看不到,技師灌灰泥加固地仗層結構,再以特殊溶劑清洗彩繪層,終於讓壁畫完整復原。 三山國王廟有罕見百年習俗「九如王爺奶轉後頭」,2014年登錄為縣定無形文化資產。
九如廟: 台南新化果菜市場正式開幕 虎頭埤月底憑發票半價優惠
「三山國王」是粵東地方的守護神,原指廣東潮州府附近的三座名山(獨山、明山、巾山),「三山國王」就是這三座名山的鎮山神,進而成為客家族群(潮州人)之普遍信仰,並傳及海外生根。 根據當地流傳說法,九如三山國王原為明末清初,潮州移民從廣東霖田祖廟帶來當地。 為了凝聚力量,各籍移民結盟為「九如十三莊」(原為18莊,後因聚落衰退,縮減成13莊)。 看了陳麗華的新研究,得到較令人滿意的解答:九塊厝的先民應該不是客家人或閩南人,而是在歷史中消失的「廣東福佬人」,即來自潮州、揭陽、汕尾,講閩南方言的群體。 在屏東平原,清代方志所記載的乾隆、嘉慶年間興建的三山國王廟,多與廣東福佬人有關,客家人反而是在清代中後期才逐漸興建三山國王廟。 至於王爺娶妻的傳說,不僅出現在九塊厝,也出現在潮州鎮的四春,可能代表廣東福佬人與廣東客家人的結盟。
九如廟: 研究曝:母乳活性因子可激活自我免疫200%
由於王爺奶奶這獨有的信仰,九如三山國王廟每年元宵節會舉行「王爺奶奶回娘家」的傳統節慶。 農曆1月10日時,麟洛的廟與會組成神轎班,渡河到九塊厝迎接大王和王爺奶奶神像,並於巡境後,將大王神像安置在鄭成功廟,王爺奶奶則置於麟趾的媽祖廟福聖宮,供麟洛信徒膜拜瞻仰。 到農曆1月15日王爺奶奶生日當天,九如的信徒會帶著明山國王(二王)與獨山國王(三王)的神轎來麟洛,接大王與王爺奶奶回九如,進行繞境。
九如廟: 屏東九如美食: 小吃-粿仔
三山國王廟位於九如鄉九明村,建於明永曆5年(西元1651年),又稱「明貺廟」,至今300多年歷史,是台灣歷史最悠久的三山國王廟,亦是保存最完整的客家廟宇,目前已經核定為三級古蹟。 「三山」原指廣東潮州府附近的三座名山(獨山、明山、巾山),「三山國王」就是這三座名山的鎮山神。 對於「三山國王」的信仰,源自於顯靈助宋太宗征代,故受封為「國王」;另一傳說是,這三位山神於危難時救過宋昺帝,經宋昺帝下詔書建廟祭祀。 九如廟 客家移民所到之處都興建廟宇供奉,臺灣地區,共有 124 所三山國王廟。
九如廟: 人神之戀 九如王爺奶奶回娘家
1.藉由社區走訪與踏查,讓學生對社區歷史與在地人民生活的互動有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更進而培養其熱愛鄉土的情操。 2.由廟宇文化的延伸,讓孩子體認廟宇文化傳承藝術及人與宗教信仰的重要性。 3.製作家鄉生活地圖,培養合作互助的能力,增進對家鄉社區的認同感。 九如三山國王廟規模為三殿式,後殿兩側為對稱廂房,三川殿面寬三開間,左右兩側為日昭和2年(西元1927年)新建之護龍。
九如廟: 全台最老 九如三山國王廟完成修復
由於年代久遠,地方一直對於廟該拆掉重建、重修,或列為古蹟爭議不斷。 他訪談九如在地老店家、蒐集老照片,他說,三山國王廟的王爺奶奶正月十六會有男孫燈遶境,老照片中,有許多人認出小時候的場景,照片中昔日的大家,回憶就此湧現,也期盼「以家為出發點,回到出生地方」。 三山國王廟保存重修或重建的問題已在當地爭執多年,文化局文化資產課黃苓指出,專家學者會勘後認為該廟的木構建築具文資保存價值,現有整修必要但無立即坍塌危險。 左右護龍之閩南瓦、白灰壁甚具價值,與古蹟本體(山川、拜亭、正殿、後殿)在型制上息息相關。
2014年,屏東縣府將此傳說活動列入縣定文資民俗活動。 2016年,以主祭身分參加的屏東縣長潘孟安讚賞此民俗活動跨越了閩南、客家兩大族群,也跨越了九如、長治與麟洛三地,深具族群和解與共存共榮的時代意義。 屏東縣政府於2003年2月,接獲地方提出指定古蹟的申請。 地方的九如文化促進會主張登錄為歷史建築並依古法修復保存,不過廟方主張拆除重建,而此為該廟主任委員蔡順和選主委時的政見,對此文化局以「暫不拆建新廟,也不指定為歷史建築」調停,改由該擇日擲筊決定。 黃輝陽,〈臺灣三山國王信仰之研究–以屏東縣九如鄉三山國王廟為例〉,《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35,民93.01,頁 。
九如廟: 台南美食分類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