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斤懶人包
1955年发表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已将其作为“斤”的异体字淘汰。 自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到建国初期一直采用一斤十六两制。 1959年6月2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保留市制,改为十两为一斤。 中国古代有个官职叫「司马」,司馬主要掌管軍事,其中因為糧秣管理需要秤重,於是「司馬」就和重量單位扯上關係。 中国自周代开始有重量单位:斤、两、钱、分,也稱为「司马斤」、「司马两」等,计量的工具叫做「司马秤」,这一标准也叫「司马平制标识」。
这两个单位同锊和匀似乎没有正式的联系,这是一件难以解释的事。 真实历史原因是:由于六国度量衡不一致严重干扰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李斯上奏皇帝,建议废除六国旧制,把度量衡从混乱不清的状况下明确统一起来,得到了秦始皇的允许。 根据维基百科上来说,度量衡就是是传统对计量长度、容量、重量的统称。 度代表长度,量代表容量,衡则代表重量(权衡)。 同样,新加坡法律規定一斤為11⁄3常衡磅,等於十六兩,即0.6048 公斤。 马来西亚因同是前英国殖民地,有相同的规定。
一斤: 一斤等于多少两?
关于秦朝制定斤两的十六进位制,还有个传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负责制定度量衡标准的是丞相李斯。 李斯很顺利地制定了钱币、长度等方面的标准,但在重量方面没了主意,他实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两定为一斤才比较好,于是向秦始皇请示。 秦始皇写下了四个字的批示:“天下公平”(秦始皇统一后用小篆),算是给出了制定的标准,但并没有确切的数目。 李斯为了避免以后在实行中出问题而遭到罪责,决定把“天下公平”这四个字的笔画数作为标准,于是定出了一斤等于十六两。
中国的锊虽有轻重两种说法,大概通行的是重的一种,即三锊重二十两。 这由毛公鼎铭中的”取三十锊”可以证明那里的锊不可能只有十一铢多重。
一斤: 古代的斤
公斤,或称千克,(符号kg或㎏)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吨:吨是质量单位,公制一吨等于1000公斤:计算船只容积的单位,一吨等于2.83立方米(合100立方英尺)。 斤,舊時又異寫作觔,是東亞傳統度量衡中的質量單位,起源於中國,再傳到日本、朝鮮半島、越南、馬來半島等地。
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国的市用制沿用了一段时间。 中医处方用药,为了防止计算差错,可以继续使用原有的计量单位,不予改革。 ”但今日中药重量单位已改为以克计量的国际单位制。 一斤 一、国际公制(即米突制,简称公制)是一种以十进十退为特点的计量制度,使用简便,已经为世界上多数国家所采用,现在确定为我国的基本计量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 原来以国际公制为基础所制定的市制,在我国人民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通用,可以保留。 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这一改革的时间和步骤,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自行决定。
一斤: 一斤
(注:南宋一斤约600克、一两约37.5克)。 《后魏书》:“去斤氏后改为艾氏;奇斤氏后改为奇氏。 斤既然可用来砍木头,当然同样可以用来锄地,砍人头。 斤用于战争,和戈矛剑戟起着同样的作用。 古代的斤作为一种生产工具,它的主要用途大概便是伐木。
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的计量机构,应当尽快地建立和健全起来。 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各级计量机构和企业的计量机构的建立,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根据需要自行决定。 各级计量机构统归同级科学技术委员会领导。 在没有成立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地方,由各该级人民委员会指定相应的部门领导。 1、斤是质量单位,毫升和升是体积单位,两个不同单位之间是不能用等号的,他们之间要换算的话中间还有一个密度。 知道物质的密度和质量,才能算体积。
一斤: 台灣地區
原来“半斤八两”一直用到的新中国成立以后 现在我们用的重量单位都已经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克、千克作为单位,所以我们的体重秤也都是千克,这已经成为了习惯。 这与我国的重量单位改革有关,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一直采用的是半斤八两的换算,而使用这一换算方式得从秦始皇统一全国说起。 二、在我国使用的英制,除了因为特殊需要可以继续使用外,应当一律改用公制。 有些偏僻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还在继续使用旧杂制的,应当照顾这些地区的群众习惯、民族特点和避免影响市场的交易,采取稳妥步骤予以改革。 一斤 如何改革,由有关者、自治区人民委员会自行决定。
- 按旧制,半斤就是八两,所以“半斤八两”常用来比喻两人大致相当,不分上下。
- 原来“半斤八两”一直用到的新中国成立以后 现在我们用的重量单位都已经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克、千克作为单位,所以我们的体重秤也都是千克,这已经成为了习惯。
- 直至1929年推行计量改革,将旧制595g一斤改为500g一市斤。
- 斤(拼音:jīn)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 “兩:等於斤十六分之一即十錢(0.0625斤)。
正因为如此,表示砍木劈柴这一概念的字(词)也常带着斤旁。 最明显的例子便是“析”与“折”两个字。 公顷:公顷的单位符号用“h㎡”表示,其中hm表示百米,h㎡的含义就是百米的平方(英文为squarehectometer),也就是10000平方米,即1公顷。
一斤: 市斤词语简介
一司马斤等于十六司马两,成語「半斤八两」就是这么来的。 三、凡是采用公制的,都应当按照《统一公制计量单位中文名称方案》逐步采用统一的公制计量单位中文名称;继续沿用市制的,计量单位名称不变。 方案中未规定的计量单位中文名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制定公布施行。
- 李斯很顺利地制定了钱币、长度等方面的标准,但在重量方面没了主意,他实在想不出到底要把多少两定为一斤才比较好,于是向秦始皇请示。
- 法定1斤等于500克,而10兩為1斤(即1兩等於50克)。
- 有些偏僻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还在继续使用旧杂制的,应当照顾这些地区的群众习惯、民族特点和避免影响市场的交易,采取稳妥步骤予以改革。
- 三、凡是采用公制的,都应当按照《统一公制计量单位中文名称方案》逐步采用统一的公制计量单位中文名称;继续沿用市制的,计量单位名称不变。
- 这样,从明代到1979年,钱换算为克的正确公式应为595÷16÷10,1钱约等于3.72克。
- 从当时文献中的记载看来,这两个单位是乱用的。
斤,又稱司馬斤,是中國傳統度量衡的質量與重量單位,起源於中國,再隨著文化思想傳承至朝鮮半島、日本、越南、馬來半島等地。 現時多為傳統市場和商行(例如茶葉行)慣用的重量單位。 “兩:等於斤十六分之一即十錢(0.0625斤)。 ”这次度衡量改制后,这一历史时期的文献大多采用公制与市用制并行,市制後方用括號括起對應的公制重量。
一斤: 中國大陆与金門、馬祖地区
传说木杆秤是鲁班运用杠杆原理发明的,再根据北斗七星和南斗六星在杆秤上刻制13颗星花,定为13两一斤。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添加“福禄寿”三星,改成16 两一斤。 根据南宋改斛为石(已废止):南宋中期十斗(容量一石)粮食重约一百二十斤(重衡一石),比重0.9的粮食一百二十斤体积约八万毫升,得每升约800毫升。
谁知这一标准在此后两千多年一直被沿用。 一斤 一斤等于多少毫升通常需要根据重量与体积的转换公式来进行计算,具体等于多少毫升,一般会和物体的密度有关系。 如果是水的话,由于它的密度是1克/毫升,这时候1公斤也正好就等于1000毫升,也就是1市斤等于500毫升。
一斤: 一斤幾兩?一斤幾公斤?1斤、1台斤、1市斤等重量單位換算?
平方米:平方米(㎡,英文:Squaremeter),是面积的公制单位。 在生活中平方米通常简称为“平米”或“平方”。 千克:克,(符号kg或㎏)为国际单位制中量度质量的基本单位,千克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常使用的基本单位之一。 一千克的定义就是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几乎与一升的水等重。 在战国时期只有两种重量单位,即斤和镒,一斤为十六两;一镒为二十两。 从当时文献中的记载看来,这两个单位是乱用的。
如今现实生活中通常指某事某物无足轻重,不会影响大局,如:一钱不值。 一斤 一斤 李斯开始酌人调查实践,衡制则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四钧为一石固定下来。 如果是密度为1的液体,比如水,500毫升的水重量为1斤(500克);如果是油类,(密度为0.8),625毫升的油重量为1斤(500克)。 “一斤十两”和“一斤十六两”在古代和现代都是并行的,一斤等于十两主要应用于我们买卖货物的时候用的,而一斤十六两主要应用于古代金银兑换、买卖药材时候用的。
一斤: 一斤等于多少千克
斤(拼音:jīn)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此字初文见于商代甲骨文,产生时间可能更早。 其古字形像曲柄的斧头,斤的本义就是这一类的木工工具。 斤字在现代多用于重量单位名称,一斤等于十两,旧制为十六两,合二分之一千克。 中国古代有个官职叫「司马」,司马主要掌管军事,其中因为粮秣管理需要秤重,于是「司马」就和重量单位扯上关系。
战国时期燕国、晋国、楚国多以“釿”为单位,有时简写作“斤”。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制定了统一的度量衡标准: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 此后直到明清,一直是十六两为一斤,直到195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计量制度,才改为十两为一斤。 按旧制,半斤就是八两,所以“半斤八两”常用来比喻两人大致相当,不分上下。 古籍中也常常以“觔”代“斤”,其实“觔”原本是“筋”的异体字,因为读音相近假借为“斤”。
一斤: 工具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