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5大優勢

1999年9月21日清晨1時47分,台灣中部發生芮氏規模7.3的強烈地震,造成的傷亡及財物損失為近百年來臺灣最大的地震災害之一。 為提醒大眾重視防震及救災措施,九二一地震發生後,政府及學者專家認為霧峰鄉光復國中基地中的斷層錯動、校舍倒塌、河床隆起等地貌,在幾個候選地點中條件最好震後地貌保存完整。 便於光復國中現址,規劃改建「地震紀念博物館」,以保存地震原址、記錄地震史實,並提供社會大眾及學校有關地震教育之活教材,後於2001年2月13日正式定名為「921地震教育園區」,以彰顯其紀念及教育意義。

  • 此具鯨魚化石標本全長逾15公尺,肩胛骨、上下顎骨、連續出現的尾椎皆保存極佳;頭骨雖僅保存後側,但仍算完整。
  • 園區之長期目標包括: 一、普及地球科學及地震知識 二、保存集集大地震之共同記憶 三、喚起國人注重防震救災的意識 四、作為國內外地震科學、防災教育、建築安全研究及成果展示之科普教育基地。
  • 還考量到來園區親子旅遊的朋友設置了遊戲區,可以帶小朋友透過玩具以及繪本等等媒介認識建築結構力學的基本概念。
  • 地震工程教育館:真實情境讓參觀者正視建築物結構與樓房安全的重要,展示主題 — 「毀壞教室展示區」、「安全的家」、「先進樓房減震技術」、「公共安全」、「遊戲角」。
  • 影像館:利用原本光復國中活動中心改建成的影像館,集結了921地震相關照片及影音資料展示主題,展館內還有地震體驗劇場,展示主題 — 「震起的台灣」、「重返九二一」、「真情劇場」、「大地劇場」、「地震調查局」、「新生的力量」。

錄取人員無法依限報到者,取消錄取資格,由備取人員遞補,備取人員候用期間3個月。 年 9 月 1 日至 111 年 10 月 30 日辦理防災‧汝甘知-科教館防災科普學習系列教學影片。 由於自己是影視傳播科系的學生,這次來園區見習,在跨領域的活動需求上,有非常充裕的機會能學以致用。 即將到來的「 9 愛 3 保嘉年華」活動,就是最佳的寫照。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對於無意義、與本文無關、明知不實、謾罵之標籤,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標籤、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相關連結

「車籠埔斷層保存館」依附著原光復國中操場興建,建築以鋼索拉起車籠埔斷層參觀廊道,象徵縫合撕裂的大地,表達撫平傷痛記憶,美麗又現代的斷層館也擁有臺灣建築獎等多項建築獎項肯定。 下列文中所指展示場不含收費特展,三園區包含921地震教育園區、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光復新村」是台灣省疏遷計畫興建的第一座新市鎮,歷經了臺灣省精省以及九二一大地震重擊後村內住戶們陸續搬離。 一直到了2010年前後由原本的居民跟文史工作者合作爭取保留眷村風景推動光復新村的城市再生,台中市政府文化局鑑於光復新村代表的時代意義以及完整保留了921地震時留下的地理景象,在2012年將光復新村登錄為台中市的第一個文化景觀。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因為園區即將開幕,從報到的第一天起我們這一群博物館職場菜鳥們,密集接受館方提供的各種訓練課程,包含博物館定位、博物館理念與核心價值、觀眾服務的要訣、地球科學、地震知識以及解說技巧與演練等。 在數天一連串的理論與實務的課程交錯下,每個人都必須讓大腦運轉,不斷電的學習、消化與吸收 ( 白天上課、回家複習 ) 。 回想起這段過程雖然很累,也曾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消化與吸收,卻也因學習而感覺富足且充實。 民國 91 年,臺灣首次成立以認識地震知識及防災教育為主題的博物館,定名為「 921 地震教育園區」,保存中部「車籠埔活動斷層」現址,讓民眾藉由觀看斷層錯動而抬升的地貌來感受地震的威力,並以系統性的展品及導覽解說來增進民眾對地震的認知與了解,藉以提升社會大眾防災意識與面對災害的行動力。 持博物館聯盟(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臺灣博物館、國立歷史博物館、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任一館當年度門票票根、會員卡,即可享優待票參觀本館展示場及三園區。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相關新聞

一踏入車籠埔斷層保存館內,遠遠就能看到一座巨大的土堆─原來這就是「斷層剖面」! 這座比人還高且層理分明的剖面當時是由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袁彼得教授與日本兵庫縣人與自然博物館主任研究員加藤茂宏先生合力在盛夏悶熱潮濕的館內 ( 斷層館的主結構完成後期進行剖面細部的開挖跟整理 ) 艱辛刻苦的開挖與整修,得來不易也十分珍貴,而其他與地震相關的操作展示品正蓄勢待發等著觀眾前來。 TVBS 時期的影像館地心劇場也重新開啟投影機,準備迎接觀眾前來欣賞驚心動魄的地震主題影片。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我很喜歡美國哲學教育家杜威 所說的一句話:「一個人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而且得到伸展志趣的機會,才是他獲得幸福的關鍵。」聽在耳裡,深有同感。 工作總是有喜有憂、有收穫也有挑戰,這些點點滴滴都是滋養我的養分成為我人生的扉頁。 年 9 月 25 日於 921 地震教育園區及車籠埔斷層保存園辦理保水保土安康-9 愛 3 寶嘉年華。 「毀損教室展示區」可以看到老舊教室因建築結構不良而倒塌的樣貌,藉由保留光復國中震損校舍的原址,實地見證強烈地震的破壞力。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提供您更優質的個人化服務。 若繼續瀏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更列為「摘星創業基地計畫」基地之一,推動修繕眷村內的老舍建物並且輔導有志青年進駐村裡推動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目前儼然已成為最有文青味的老眷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重建記錄館」裡主要收集了921大地震之後民眾努力重建家園的成果以及相關紀錄。 包含了像是為了失去家園的災民推出申請居住組合屋等等安置的方案、社區學校等公共建設的重建,以及加強相關法規、規劃921地震教育園區的沿革等等資料展示。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館:依附著原操場興建,全館沒有樑、柱系統,以82根全長12公尺、寬2.4公尺、重約10噸的預鑄預力混凝板組成,整體為曲線設計,組成複雜,其特殊性及困難度均屬國內外首見。 2004年遠東建築獎入圍、2004年榮獲台灣建築獎、2006年榮獲第三屆WA中國建築首獎等獎項。 展示主題 — 「地球科學」、「車籠埔斷層」、「地震科學」、「照片紀實」、「蓋亞劇場」。 楊子睿博士團隊隨即整合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地質學組、德國巴伐利亞動物學蒐藏中心、全臺6所大學、1所高中共22名學生及民間古生物修復團隊加入,歷經超過90天的密集挖掘工作,終於在10月將整具化石骨骼帶出地表,從燠熱潮濕的泥地中重見天日。 年 9 月 21 日至 111 年 9 月 25 日提供免費參觀 921 地震教育園區及車籠埔斷層保存園。 統聯臺中市公車 50路 (新民高中 – 921地震教育園區) 直達園區聯外停車場。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防災教育活動,請踴躍參與。

2、本館展示場、科學中心、植物園、921地震教育園區、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及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可享免費入館,收費特展除外。 優惠內容:本館展示場、植物園、921地震教育園區、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及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可享免費入館,收費特展及劇場除外。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焦傳金表示,這次發現除跨單位團隊共同努力,也感謝財團法人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的支持,尤其是屏東縣政府與恆春鎮公所的重視與協助,在此致上感謝。 目前珍貴的鯨魚骨骼化石已安全運回館內,我們對於後續研究充滿期待,這對臺灣過去地質史及海洋研究意義重大。 1995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年日本關西發生阪神大地震,造成此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位於淡路島上的「野島斷層」再次錯動所引發。

還考量到來園區親子旅遊的朋友設置了遊戲區,可以帶小朋友透過玩具以及繪本等等媒介認識建築結構力學的基本概念。 16 年前,大學甫畢業的我恰巧看到報紙刊登的園區徵人廣告,想到自己求學期間曾在科博館擔任過工讀生,也很鍾情博物館的整體環境跟人文科教氛圍,不假思索就報名參加徵選。 民國 93 年 9 月 8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日正式向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報到,成為新成立但尚未開幕的 921 地震教育園區的工作人員。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地震時的我

「大地劇場」以先進的影印投影技術呈現當初地震的震撼,「地震體驗劇場」則是配合了模擬地震搖晃的地震平台搭配情境影片,讓大家體驗地震真實的搖晃感受以增進防災警覺性以及危機感。 「重建記錄館」蒐集了921地震重建過程中,政府為了改善工程制度與施工品質而所制定的政策與法規,也包含許多團體組織努力進行安置與重建的成果。 2.憑溪頭自然教育園區及鳳凰自然教育園區當年度有價票根,享本館展示場一般團體票價與三園區優待票優惠。 展示場購票及入場需同時出示「會員卡」及相關證明(教師證、教師聘書、教員服務證任一)享一般團體票價,每卡每次限購1張。 持廣三SOGO聯名卡、Smart Card卡或APP會員行動條碼,享本館展示場一般團體票與三園區優待票優惠,每卡每次限購2張。 ■ 臺中客運 201路 (新民高中 – 亞洲大學)、107路 (黎明新村 – 舊正)或 6871路 於坑口里(光復新村)站下車。

全館座落地震遺址之上,沿斷層而建,以充滿特色的建築與遺址做藝術化的結合;並將部分地震後留下的毀壞教室、斷層剖面完好如初地作為教材展示,教室進行結構性補強。 展示內容包括地震科學、地震體驗與防災教育,做為以後專家研究跟教學使用,及幫助大眾建立正確的地震防災觀念。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位於臺中市霧峰區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是全球難得一見的自然科學活教材,它完整地保存了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芮氏規模7.3的強烈地震後所造成的斷層錯動、校舍倒塌、河床隆起等地震遺址。 全區所有建設於2007年9月完成,共有車籠埔斷層保留館、地震工程教育館、影像館、防災教育館及重建記錄館等展館。 除了有遺址保存、自然科學、人文、歷史記錄等等不同面向展示,建築更是園區一大特色。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焦傳金表示,921地震教育園區及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9月21日至9月25日免費入場參觀,兩個園區保存了23年前地震斷層現場的視覺震撼,還有專業的防災知識解說,台灣地震頻繁,前幾日東部地震造成大樓倒塌、火車出軌,許多民眾一時之間會驚慌失措,掌握完整的地震防災知識至關重要。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服務設施

2001年2月13日,正式定名為921地震教育園區。 2004年9月21日,921地震教育園區開始對外開放參觀(斷層館、影像館),2007年全區(斷層館、工程館、影像館、防災館、重建館)開放參觀。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簡稱921地震教育園區)是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設在臺中市霧峰區光復新村的地震博物館。

  • 「車籠埔斷層保存館」依附著原光復國中操場興建,建築以鋼索拉起車籠埔斷層參觀廊道,象徵縫合撕裂的大地,表達撫平傷痛記憶,美麗又現代的斷層館也擁有臺灣建築獎等多項建築獎項肯定。
  • 一直到了2010年前後由原本的居民跟文史工作者合作爭取保留眷村風景推動光復新村的城市再生,台中市政府文化局鑑於光復新村代表的時代意義以及完整保留了921地震時留下的地理景象,在2012年將光復新村登錄為台中市的第一個文化景觀。
  • 工作地區:大部分在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台中市北區)及視業務需求短期出差至6所自然史教育館(位於宜蘭縣、南投縣、嘉義縣、台南市、屏東縣及台東縣)。
  • 每一個場景至今仍歷歷在目,回想起來每每都還會有「天啊!已經過了這麼久的感嘆!」好像伸手留不住青春、流逝的記憶卻又層層堆疊。
  • 年 9 月 21 日至 111 年 9 月 25 日提供免費參觀 921 地震教育園區及車籠埔斷層保存園。

為凸顯斷層經過所造成的地景與校舍毀壞,本園區之建築將展示館與原毀損校舍整合為一,更一致的表達斷層線上地層變動所造成的影響,用建築的針、隱藏於大地的線,將此地震裂縫縫合。 全區建築利用視覺角度求取相對高層,並依斷層落差值求取安全退縮距離,因此建築原則隨斷層線走,再依地形地貌調整,自然形成獨立卻相互連結的空間,賦予觀者不同空間的體驗。 「防災教育館」應用相關模擬裝置、電腦觸控、體感遊戲等互動裝置,使民眾了解地震、海嘯帶來的災害,透過多項展示說明了地質、洪水等災害之因果,提醒民眾重視環境的安全,增加防災知識的學習樂趣及成效。 為凸顯斷層經過所造成的地景與校舍毀壞,園區之建築將展示館與原毀損校舍整合為一,更一致的表達斷層線上地層變動所造成的影響,用建築的針、隱藏於大地的線,將此地震裂縫縫合。 今年暑假我跨出了第一步,參與了公部門見習計畫,來到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921 地震教育園區見習,體驗到了之前從未體驗過的職場生活……。 「影像館」分為大地劇場及地震體驗劇場,集結了921地震相關照片及影音資料,透過影像,以人文社會與歷史紀錄的角度,讓民眾感受到地震所帶來的震撼及重建的希望。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地震工程教育館

恆春鯨魚谷地質環境看來像是潟湖,屬於鯨豚喜愛的棲地類型;而臺灣以南與菲律賓北邊的熱帶海域,數十年前仍有商業捕鯨作業,顯示這塊海域很可能是鯨豚重要覓食區或繁殖場。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以此推論,或許這代表過去10萬年以來,臺灣南部一直是大型鯨類的活動場域。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民國 88 年 9 月 21 日凌晨 1 點 47 分 921 大地震來襲,當時還是大一新生的我睡夢中感受到整間房子劇烈搖晃,從半夢半醒中驚醒過來在黑暗中呼喊爸媽。 這短暫的的天搖地動讓我永生難忘、感覺時間是如此的漫長,等到稍微平靜後,才在爸媽驚慌的呼喊中一起戰戰兢兢的走出家門。 現在回想起那時徬徨的我,還不知道自己已悄悄與這場地震結下緣分。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