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南二中5大伏位

在藝文活動方面,94、95學年度分別辦理校慶活動如陳冠宇校友音樂會、歐開合唱團表演及各項藝文競賽。 1945年二戰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校名奉命改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二中學」,學制改為初中與高中各三年的完全中學,而原臺南州立臺南第二中學校改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 因日籍員生多已遷返,臺灣籍學生亦為數寥寥,以及二戰後校容炮灼亟需重建,曾短暫編入臺南一中。 1955年配合政府戰時疏散決策,曾與臺南一中、臺南女中兩校籌設聯合分部於臺南縣善化鎮,男女兼收。 由於該校的學生多半是臺灣籍,所以在二次大戰結束後校務依然仍維持進行,至於以日本籍學生居多的「臺南州立第一中學校」(今臺南二中)則陷入校務停擺的狀態。

國立台南二中

許子秋:許子秋(1920年2月5日-1988年3月23日),是一位出身臺南的公共衛生專家。 臺南州立第一中學校,臺北高等學校,1943年畢業於京都帝國大學醫學部。 於1981年5月任中華民國衛生署署長一職,1986年卸任。 1988年該校奉准設立美術實驗班,為臺灣南部各縣市第一所實施美術資優教育的省立高中。 美術班學生參加校外美術比賽囊括各項優勝,美術班畢業前夕舉行畢業畫展,並編印畢業畫冊,作品創意水準,深獲各界肯定。

國立台南二中: 國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

教職員工眷屬宿舍,原址在現今網球場及游泳池旁邊,提供退休教職員工住宿建築。 2009年4月19日-4月24日:日本國際教育旅行,主要參訪大阪、京都、神戶與大阪環球影城等地,與兵庫縣立明石高等學校以及岡山縣立西大寺高等學校進行交流。 國立台南二中 2008年4月20日-4月25日:日本國際教育旅行,主要參訪東京都與福島縣等地方,與福島縣立橘高等學校進行交流。 上衣左胸處需由內到外繡出藍色字體的「南二中」(位於上行)及姓名(位於下行),並於下行名字右方繡上自己的入學年度,此數字則依不同年級有不同的顏色,由紅、橙、藍輪流代替使用。 1955年配合上級戰時疏散決策,曾為臺南一中、臺南女中兩校籌設聯合分部於臺南縣善化鎮,男女兼收。 旋又獨設分部於臺南縣永康鄉,專供初中學生疏散就讀之用。

國立台南二中

1961年8月,政府推行「省辦高中,縣市辦初中」,又更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二高級中學」,並於臺南地區臺南一中、臺南女中及家齊高中有「臺南四省中」之稱。 李筱峰:世新大學教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專任教授、輔仁大學歷史學系兼任教授、歷史學家、政治評論家。 前身為1915年4月21日落成,俗稱「紅樓」的建築,為該校歷史最悠久的建築物之一。 1989年,舊紅樓建築年齡老舊,遂將其由原先僅二樓之設計,改建為四層樓,並保留原有紅樓風貌,經三年興建,於1992年11月8日時任臺灣省政府主席連戰先生蒞校主持落成啟用。 弘道大樓內有保健室、多媒體教室、素描室以及校史館跟電腦教室,國文科、數學科教師辦公室,行政單位如校長室、教務處亦多設置於弘道大樓。 此外,在第13任校長郭伯嘉先生認為「二中學生,在畢業之前至少要有一年的時間待過紅樓」的理念下,三年級班級皆在弘道大樓。

國立台南二中: 運動服

先前曾有一年前往韓國參訪,近年來主要以日本為參訪國家。 該校前身為1914年設立的總督府台南中學校,主要供日籍學生就讀,迄1945年日治時期結束,共有2106名日籍,270名台籍畢業生。 為凝聚對母校感情,台、日校友共同成立「日本國同窗會南中會」,簡稱「南中會」,定期發行聯若刊物《南溟》,並隔五年正式聚會一次,此行亦在該校小禮堂招開南中會。 1914年以告示第72號,發布臺灣總督府中學校規則,5月11日設立「臺灣總督府臺南中學校」,最初以兩廣會館當作臨時校舍專供日本人就讀。 繼個人申請後,再有學生黃O銘錄取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創下同年度兩位醫科生之新紀錄。 國立台南二中 本次分科測驗共231人上榜,其中174人為國立大學,比例高達七成五。

  • 又稱「小禮堂」,興建於1918年,依《文化資產法》指定,現為學生休閒中心暨管樂社社辦,原貌大致尚存。
  • 2017年1月改制為學生會,遵循「臺南二中學生會組織章程」依法行政,並受學生議會監督。
  • 台南第一高女教師、台灣大學教授、戰後任山口梅光學院大學教授。
  • 1988年該校奉准設立美術實驗班,為臺灣南部各縣市第一所實施美術資優教育的省立高中。
  • 林耕華: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學博士,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電子學會院士、美國光學學會院士,前工業技術研究院光電工業研究所所長。
  • 先前曾有一年前往韓國參訪,近年來主要以日本為參訪國家。

在臺北兩校分別改名、臺中是沿用原校名、臺南互換、高雄則合併,校名變動常使民眾分不清楚其歷史淵源。 一、依據111年11月17日臺南二區111學年度適性轉學第一次委員會議及11月30日適性轉學第2次工作小組會議之決議辦理。 本館建築由臺南州土木課營繕係設計,座東朝西,整體平面呈L形,而南北向的一面在中央主入口處略為突出。 主入口處設有門廊,有三個拱圈,而門廊之後為門廳,門廳後方則有通往二樓的洗石子主樓梯,此外在主入口處二樓山牆上面還有徽章飾,門廊頂端也有裝飾。 舊生物館,創立之初為提供生物教學所建,因此生物社之溫室留於此館二樓。 其中位於館後的廁所相當特殊−排列緊湊而且沒有隔間的小便斗,加上特殊的手轉沖水設計,因而有「比大營」的外號,為目前2、30歲二中人學生時的精采回憶。

國立台南二中: 運動方式的循序漸進

目前使用班級為美術班一至三年級、部分二年級班級與三年級班級。 1969年8月政府推行「省辦高中,縣市辦初中」政策,臺南二中奉令專辦高中,臺南市立中學(今臺南市立大成國民中學)高中部三班學生轉入該校。 國立台南二中 永康分部初中十三班學生移交省立新營中學接辦,後獨立設校為今臺南市立永康國民中學。 1945年12月8日,奉令改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二中學」,並以省立臺南第一中學校長蘇惠鏗先生兼管戰後初屆校長,並將日治時期五年制中學,改為六年制中學。 國分直一:日治末期考古學者暨民俗學者,研究史前台灣及原住民風俗。

國立台南二中

台南第一高女教師、台灣大學教授、戰後任山口梅光學院大學教授。 林耕華:美國史丹福大學電機工程學博士,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電子學會院士、美國光學學會院士,前工業技術研究院光電工業研究所所長。 2010年4月18日-4月23日:日本國際教育旅行,主要參訪名古屋、立山黑部與飛驒地區等地,與私立松本第一高等學校進行交流。 由學務處訓育組依據行政院「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辦理。 該校每年會由幾位師長帶領著由該校幾十名學生所組成之學生團前往國外,參觀該國著名景點,學習與了解當地文化與民情風俗,並會特別安排參訪幾間當地高中,與其學生進行見學與互相交流的活動。 此活動為學生自由報名,每年方式不同,有時報名後會辦理甄選,以才藝表演、中英語口試等評比項目選出可代表該校赴國外交流的同學(2008年與2010年即以此方式),有時則無,報名即可參加。

國立台南二中: 建築特色

臺成政清交等頂尖大學共錄取人數34人,中字輩以上大學人數92人,比例近四成。 2017年1月改制為學生會,遵循「臺南二中學生會組織章程」依法行政,並受學生議會監督。 會長、副會長由學生直選,其餘幹部、組員由新任會長任命,任期為一學年。 2015年12月14日-12月19日:日本國際教育旅行,主要參訪京都、大阪、神戶、奈良與滋賀等地,與滋賀短期大學附屬高等學校及滋賀縣立彥根東高等學校進行交流。 包括企鵝、鴨嘴獸等,均為日治時期引入臺灣作為教育展示用,以及真人骨骼標本等。

  • 臺南中學校於同年6月23日於兩廣會館舉行開校式,並以其作為暫時校舍。
  • 2013年校方提出修復計畫,獲得教育部補助3555萬元新台幣,並於2013年1月15日進行動工儀式。
  • 繼個人申請後,再有學生黃O銘錄取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創下同年度兩位醫科生之新紀錄。
  • 同年,配合臺南州立臺南第二中學校成立(今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為分辨成立先後順序差別,改為「臺南州立臺南第一中學校」,為當時臺南州之男子第一志願中學。
  • 而在2008年4月將仁愛樓改建完成,其後又將勤學樓、圖書館、生物館等建築年齡超過三十年之建築拆毀,並於原址開始動工建立新的教學大樓。

而在2008年4月將仁愛樓改建完成,其後又將勤學樓、圖書館、生物館等建築年齡超過三十年之建築拆毀,並於原址開始動工建立新的教學大樓。 國立台南二中 在臺灣日治時期的1922年公佈「臺灣教育令」的第二次修正後,在竹園町(昔日臺灣府城的西竹圍)成立了「臺南州立第二中學校」,不過最初是借用竹園尋常小學校的校舍上課的。 國立台南二中 但到了隔年竹園尋常小學校便遷到了新校舍,將舊校舍交給了第二中學校,而之後第二中學校隨即動工進行校舍的更新。 1926年時最早進行重建的校舍完工,而本館與講堂則分別在之後的1928年與1931年完工。 1922年發佈第2次《臺灣教育令》,配合「日臺共學」政策,因應臺南州立臺南第二中學校的成立(今臺南一中),改名為「臺南州立臺南第一中學校」,教職員多隸日籍,臺籍青年僅佔一成。 臺灣總督府於日治時期1914年(大正3年)發布告示第72號,自5月11日新設臺灣總督府臺南中學校。

國立台南二中: 學生組織

深藍色制服外套:基本上同於制服的學號繡製方式,但上下行文字皆改為橘色。 而使用藍色數字代表入學年度的該屆學生,在制服外套上的入學年度數字則改為白色,以避免難以辨識文字。 1919年發佈《臺灣教育令》,總督府採許可制,准許臺灣人子弟可以進入日人專用的各學校試行「日台共學制度」。 由於日治時代台灣各地的「一中」多為招收日人子弟者(臺中一中除外),「二中」才有較多比例的臺籍學生。 因此在中華民國接管臺灣初期,類似的一中、二中爭議不少。

國立台南二中

1922年(大正11年),總督府更改臺灣教育令,為配合日台共學制度,學校設立日漸增多,中等學校逐交由各州管理,時教職員多隸日籍,臺籍學生僅佔約十分之一。 同年,配合臺南州立臺南第二中學校成立(今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為分辨成立先後順序差別,改為「臺南州立臺南第一中學校」,為當時臺南州之男子第一志願中學。 原臺南州立第二中學校校舍本館暨講堂位於臺南市東區,於民國八十八年(1999年)11月19日公告為臺南市市定古蹟。 該處最早是屬於竹園尋常小學校的校地,後來該校遷移至花園町的新校舍,便將校舍全部轉交給原本只借用部分校舍的臺南州立第二中學校並進行校舍更新。 學風方面提倡五育並重,於1996年配合成功大學資訊系統,成為當時全省省中第一所連接上臺灣學術網路的學校,1997年起擔任臺灣省高級中學推展資訊教育重點學校。 該校亦為臺南地區傳統的男校(77學年度美術班始招收女生),因此在體育方面也有相當亮眼的表現。

國立台南二中: 運動強度採循序漸進的方式

而在日本與中華民國之間的過渡期,該校是由身為教職員的臺灣名畫家廖繼春在無派任的情況下擔任代理校長,此外在其擔任代理期間,也積極維護校產並將一些日人不動產爭取到南一中。 之後在進入民國時期後,該校改名為「臺灣省立臺南第一中學」,後改為高級中學,精省後改為國立臺南第一高級中學至今。 另外,為使學生能有更舒適的環境以利學習,學校於九十五學年度起開始以創意教學著稱,例如寒假學習營、線上寫作軟體、均質化線上美展等啟發學生創意的活動。

又稱「小禮堂」,興建於1918年,依《文化資產法》指定,現為學生休閒中心暨管樂社社辦,原貌大致尚存。 2013年校方提出修復計畫,獲得教育部補助3555萬元新台幣,並於2013年1月15日進行動工儀式。 該校書包底色採用極為少見的黑色,因此也成為二中的特色之一,書包正面則以白色楷體寫出「國立台南二中」六字。 手提袋為印有校徽的黑色提袋,左右皆有與書包相似的反光條設計。 2011年推出近年高中職常見的「小書包」,為縮小版台南二中書包,方便收納物品。

國立台南二中: 國立臺南大學

在硬體方面,在96學年度申辦「高級中等學校建構創意校園計畫」成功並獲補助後,已建造許多全新建築及教學設備,並於2011年3月完成圖書館暨綜合大樓興建工程。 由於台南二中為日治時期所建立之中學,又初期大多數學生多為日籍,故在校內較老建築都可以看到仿羅馬式的建築風格(當時臺南州立臺南第二中學校亦有如此設計),以及因應日本文化的特殊建築(如相撲場)。 而在1989年開始翻新二中校內各種舊建築,以應日新月異的教學資源。

原臺灣總督府中學校,則改稱臺灣總督府臺北中學校(今建國中學)。 臺南中學校於同年6月23日於兩廣會館舉行開校式,並以其作為暫時校舍。 臺南中學為日治時代第2間官設中學,主要設定為日籍青年就讀,學制為五年制完全中學(初中三年,高中二年)。 北邊則有一個次入口,左右各四扇圓拱窗,而次入口最外圍是紅磚拱圈,裡頭則有圓形壁柱支撐的洗石子拱圈,拱圈上有鋸齒圖飾,此外在兩旁的拱窗間設有凸柱。 至於講堂裡的室內空間則是一個長方形集會空間,東邊則為舞臺與後臺準備室。

國立台南二中: 運動強度採循序漸進的方式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