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菩薩戒必看介紹

聽了許多故事之後,有點羨慕別人用功在那一天去寺裡參加例行法會,才會在那一天見到師父的最後一面,甚至有機會頂禮,這對我是不可能的,那一天蛋蛋的手就算沒在學校被夾傷我也不會去農禪寺。 總之,以三皈、四願、三聚、十善組成的菩薩戒,乃是人人容易受持,人人應該受持的菩薩淨戒。 我不敢更改菩薩戒,也無能發明菩薩戒,我僅參考了漢傳及藏傳的菩薩戒內容,配合現代的社會人心,來提倡實踐菩薩戒的精神,鼓勵授受菩薩戒的風氣。 ,菩提心的基本原則,即是我們經常唱誦的四弘誓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菩薩披帶經 聖嚴師父構思,而後由弟子果梵法師繪製,以佛像象徵佛,以法鼓山標誌象徵法,以錦色象徵瓔珞莊嚴。

師父能教的都教完了,現在是自己用不用功的問題,用功一點,等到自己走的那一天師父搞不好會笑著等我們,現在不捨不如化成用功的力量,去跟著師父的腳步,去追隨他。 我們決定不站在那裡等待,沿下山的路繼續我們的行程,事實上也真怕師父與侍者撐著傘過來。 法鼓山菩薩戒 回到家後熟睡了十幾個小時還是很累,因為每天最多只睡四個小時(躺著的時間夠長,睡著的時間太短,家族通病),白天又太過亢奮,所以累過頭也是很難好睡。

法鼓山菩薩戒: 鼓山菩薩戒心得之五~ 記瑣碎二三事

與演音坐公車會合常芸到農禪寺的時候,杜先生已經在找他台北朋友的路上。 兩個月沒見常芸,當天伯母午間在醫院剛做完手術,孝順的女兒還抽空來招待我們參觀農禪寺。 我曾讀一些文章,知道「沒有農禪寺,便沒有法鼓山」。 聖嚴師父第一個道場就在農禪寺,參觀此地有如朝聖,但更重要的是常芸找來法師教我如何安住心走出家的路。 2/24~3/6.成為更好的自己 法鼓山在家菩薩戒線上填報名表-以清淨的戒行,導正社會的風氣;以平等的慈悲…

法鼓山菩薩戒

2007年6月素梅師姐從職場退休,就到紫雲寺當專任義工,(當時圖書館的館長里季梅菩薩即將搬回台北),內心發願有朝一日要將圖書館的書看完。 皈依後,佛法帶領提升身心靈,我也更加積極學習禪法並參加法會,每當生活中遇到不順遂,總覺得佛法就像一盞指引我人生的明燈,引導我走往正確的方向。 聖嚴法師研究大小乘律學三十多年,注重佛陀制戒的精神──清淨身口意三業。 法師以通俗、簡易、實用的寫作風格,使讀者易看易懂,又不失其學術基礎的內涵。 本書的特色,著眼於大乘菩薩戒的弘揚,把菩薩戒做了全體整合與條理的工作。 三聚淨戒──攝律儀戒、攝善法戒、利益眾生戒,是菩薩戒的特色,也是菩薩戒的總綱,涵蓋了全部大乘佛法的精神;止一切惡、修一切善、度一切眾生。

法鼓山菩薩戒: 活動查詢

超度其實是觀念的轉變,不應執著於形式,真正去瞭解無常與無我,放下執著,這才是真正的超度。 不拘泥於時代媒材的演變,明白無常的變化,便會知道雲端牌位的實質意義與功效。 以清淨的戒行,導正社會的風氣;以平等的慈悲,接納一切的眾生。 上個月中之後我就去了墾丁一趟,遊記請到我的魔法廚房去看,這裡就不重複了。

本書的特色,是著眼於大乘菩薩戒的弘揚,以往的治律大家,多半是對僧尼的出家戒律下工夫,若注意到菩薩戒,便是對菩薩戒本或菩薩戒經做講解註釋的工作。 法鼓山菩薩戒 我則是經過數十年的醞釀,待因緣成熟時,把菩薩戒做了全體整合與條理的工作。 我對於戒律的探索,自始迄今,雖沒有間斷,我的戒律學作品,卻不是很多,成書出版的,除了《戒律學綱要》,僅有《佛教制度與生活》、《學佛知津》兩書,收有戒律的文章。

法鼓山菩薩戒: 24~3/6.成為更好的自己 法鼓山在家菩薩戒線上填報名表-以清淨的戒行,導正社會的風氣;以平等的慈悲…

後來父親身體每況愈下,美貞師姐用自己學習的佛法,除了做好心理準備之外,也深入學習法鼓山大事關懷理念,祈求父親善終,陪伴父親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 受菩薩幽冥戒時,內心很專注也很感恩,有此機會邀請過去世的歷代宗親、六親眷屬和冤親債主來受幽冥戒。 今藉佛菩薩的慈悲力,幫助他們懺悔所造的惡業,解寃釋結,早日解脫三界之苦,成為一位初發心菩薩, 並將此受戒功德迴向一切眾生,同生十方淨土。 法鼓山自2007年首創光影科技投影雲端牌位,取代焚燒紙製牌位的儀式,讓整場法會的儀軌既如法又環保。 參加法會,關鍵點不是那張牌位,是來自於當下的心念,再加上法會共修的力量、佛菩薩慈悲力的感應。 至於能不能被超度,其實不是那張牌位的形式而已,應該是對佛法有沒有信心。

法鼓山菩薩戒

因為菩薩戒,是「盡未來際」受持,受戒後不必擔心犯戒,也不可尚未受戒便準備犯戒。 事實上,受戒之後,就有多方善緣,自然助你持戒,縱然犯戒,也不必被「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的通俗觀念嚇倒,凡夫地位的初發菩提心者,是嬰兒行的菩薩,就是要在七倒八起或九倒十起的情況下努力向上。 今天,我們法鼓山的信眾,都被稱為「萬行菩薩」,大家以神聖莊嚴而又沒有心理負擔的情況,稟受菩薩戒,不僅名正言順,乃是水到渠成的事。

法鼓山菩薩戒: 菩薩戒誦戒會

我戴紫色太陽鏡、穿藍心灰色中袖棉質上衣和紫藍色鬆身褲、提一隻啡色行李大袋,揹法鼓山的書包。 等錄取通知的時候,末學在忐忑之餘,當然繼續唸佛持咒,當時還在第三階段奮鬥,正好這段時間,出現了過去世親人求助與菩薩的考試,對佛法的信心也更加堅定,也相信佛菩薩會做最好的安排。 在護持,所以在大殿上除了三寶佛之外,末學另有看到兩位菩薩,文殊師利菩薩是末學最崇拜的菩薩很好認,不過末學並沒有看到胖胖的彌勒菩薩形象,而是跟一般菩薩穠纖合度的形象相同。 法鼓山並於大殿外辦理報到手續的感觸,末學交出了手機還有一些重要的東西,負責的義工師兄很貼心的將這些封在信封裡面,讓人很放心,身上空空如也,卻也感受到異常的輕鬆,原來身外的東西越少,煩惱也越少。 金山御製梁皇寶懺/大佛頂首楞嚴經/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妙法蓮華經/普門品/地藏菩薩本願經/佛說無量壽經/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大方廣佛華嚴經…

法鼓山菩薩戒

菩薩戒最根本的慈悲心要落實在日常生活裏, 如何持戒、如何發菩提心,一切要靠自己去體會、觀照、及實踐。 四天三夜的戒期, 加上禁語,隔絕了攀緣的機會,不接手機,不閱讀書報,也沒有鬧鐘,只隨打板聲作息,身心收攝在當下, 「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懷著慚愧心、懺悔心, 靜坐聽師父說菩薩戒及學習律儀。 師父開示菩薩戒的心要,包括三聚淨戒、十善戒、四弘誓願及十無盡戒。 以止惡修善度衆生的三聚淨戒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而十無盡戒的每一條戒都含攝其他九戒,也含攝三聚淨戒。 「菩薩戒誦戒會」的目的,是幫助已受菩薩戒的信眾,能隨時憶念受持佛戒,誦戒時正好可以檢查、自省個人的身口意三業,對自己犯戒之處進行懺悔,並且及時發願不要再犯;即使沒有犯戒,也可讓自己心生警惕。

法鼓山菩薩戒: 菩薩戒

瑞賢菩薩玩興一起,捧起掉落的花瓣往空中揮灑說:「師父!天女散花囉!」,師父笑笑的對瑞賢說:「調皮!」。 當聽到瑞賢菩薩這段分享時,我忍不住揣想師父說出「調皮」這兩字的表情和模樣,師父在莊嚴的行儀中也有著赤子的笑容,我閉上眼睛,回味師父溫暖的笑容,突然好羨慕瑞賢菩薩,她的天真個性到現在都沒變。 小乘行者以個人解脫為要,重於修深定,故有所謂「聲為定刺」的說法。 大乘佛教首重慈悲,強調度眾生的方便,故論典說菩薩要學五明,其中的「聲明」,包含聲音、語言等,即屬於藝術、美學的範疇。 佛法認為,人類生命來自四種養分——段食、觸食、思食與識食的攝取和滋養,故得以生存。 觸食,透過六根的接觸與受,能維持身心健康,乃至提昇、滿足情意精神生活。

法鼓山菩薩戒

監院法師在活動前開示,鼓勵大家參加共修要有恆常心,不要因為今天是活動的開幕而來捧捧場,或是好奇來看看而已。 輔導法師在共修結束後開示,說明我們今天唱誦的內容,特別是為什麼要選「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瞭、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這個迴向偈。 接下來的幾次共修,人數逐漸增加,也有信眾固定在每次活動時,遠從南灣開車一個多小時前來,風雨無阻。 從第二次共修開始,每次共修結束,輔導法師會做半個小時的開示,讓大家不只是來一起唱誦,也學習到唱誦文字中佛法的知見,如此更能幫助大家心口合一,達到修行的目的。

法鼓山菩薩戒: 智慧法寶

其故以建念佛而使一切眾生往生佛國之誓願者,法界諸佛中獨阿彌陀一佛也。 法鼓山菩薩戒 法鼓山每年農曆春節都會舉行除夕撞鐘祈福活動,讓全球唯一採青銅鐫鑄經中之王的法華梵鐘,在除夕晚間為人間的平安自在揚起108響;今年是睽違2年後再度邀民眾現場參與,不過法鼓山也鼓勵民眾收看直播。 參加2006年第12屆在家菩薩戒,此次史無前例在祈願觀音殿舉行授戒儀式,因緣相當殊勝,祈願觀音殿的境教,讓當時參加受戒的居士們法喜充滿、身心安定。

  • @我對法會的唱頌一直是天殺的沒耐心,快板的梵唄讓我很投入,中快板的就已經會讓我的心發呆,遇到慢版的時候往往都神遊太虛。。。
  • 可以放鬆的地方法師很慈悲的調整,讓大家不用太過擔心,但是該遵守的行儀及禮儀,不能因為是共修活動就放鬆。
  • 但在十善之中,卻以意業的主宰力最強,所以佛教的持戒精神,重在內心的發意,不重肉體的貞操,比如遭人強姦而不受淫樂,便不成犯戒。
  • 由於演博師兄告知末學要參加菩薩戒,末學也跟幾位師兄師姐分享,正好有一位正在修第三階段的師姐時間允許而報名,而且也相約第一梯在家菩薩戒後,見面分享修行的心得。
  • 復於一九九三年二月十八日及二月二十一日,一九九五年二月六日及二月九日,於農禪寺舉辦了兩屆四梯次的菩薩戒會,共計一千八百多位法鼓山的會員參與受戒。
  • 在〈禪與纏〉篇中領悟到,用禪法在生活中,纏的問題是苦,苦是煩惱,習氣是累世的糾纏,藉由禪法的修行,除卻纏縛有受皆苦的繩索,是此生重要的功課。

若不發菩薩願,不受菩薩戒,雖然無戒可犯,也不是菩薩。 答:最主要是由於近年來法鼓山的理念逐漸推廣,有數萬名居士參與「萬行菩薩」的行列,請求受菩薩戒者日眾,法鼓山希望能為萬行菩薩提供服務的機會,特舉辦之。 也同樣引用:「與剃髮時,當頂留五三髮,來至和尚前胡跪。和尚問言︰今為汝除去頂髮許不?答言︰好。然後和尚為著袈裟。當正著時,依《善見論》,復說偈讚云︰「大哉解脫服,無相福田衣,披奉如戒行,廣度諸眾生」。 【法鼓文化心靈網路書店】會員均享有10天(含假日)的商品鑑賞期。 如果您的商品欲辦理退換貨,請在取得該商品10日內,進行退換貨作業(以郵戳或收執聯為憑)。 於正受菩薩戒前,誦到〈搭衣偈〉,「善哉解脱服,鉢吒禮懺衣,我今頂戴受,禮佛求懺悔。」 淚水直流,也藉由這件禮懺衣來帶領自心禮佛求懺悔, 懺悔自己往昔所作諸惡業。

法鼓山菩薩戒: 鼓山菩薩戒心得之一 福報真的很大

南宋法雲法師所著《翻譯名義集》:「缽吒,唐言縵條,即是一幅疊(布)無田相者,三衣俱通縵也」。 依這些資料的說明,「缽吒」原來是泛指「布、衣服」;在佛教可特指某種僧衣,相對於「袈裟」(橫豎割截而縫綴,有如田畝分畦),是屬於整幅而不割截之「縵衣」。 受戒回來後,非常歡欣的與家人分享戒本內容, 當兒子讀到十善戒時,觸動了他曾是受過五戒的佛弟子, 老實發心說他要每月吃素二天。 藏密網-漢傳.藏傳.南傳.佛教資訊網»論壇 › 管理部 › 已結束活動資料 › 2/24~3/6.成為更好的 … 在十善之中,意業類配飲酒戒,前面的身口兩類,配殺、盜、淫、妄的前四戒,便是五戒的範圍。

  • 2007年6月素梅師姐從職場退休,就到紫雲寺當專任義工,(當時圖書館的館長里季梅菩薩即將搬回台北),內心發願有朝一日要將圖書館的書看完。
  • 以三聚淨戒攝盡一切淨戒、一切善法、一切濟世利物的全體佛法;十善法為一切淨戒的基礎,當然也是菩薩戒的總綱;以《梵網經》的十無盡戒,為盡未來際永恆不渝的菩薩戒準繩。
  • 法華鐘是全球第一座在鐘體上刻有整部《法華經》的青銅梵鐘,是法鼓山「鎮山之寶」,今年將是第17年帶領跨年迎接平安與希望,共同發願實踐觀世音菩薩的悲智精神。
  • 多年來,全家人一條心,一起攜手走在菩提道上,沒有隔閡真好。
  • 兩個月沒見常芸,當天伯母午間在醫院剛做完手術,孝順的女兒還抽空來招待我們參觀農禪寺。
  • 我在會中發表及提供參考的論文,便是本書一、二、四、五的四篇,均收入在一九九三年版《法鼓全集》三之一的《學術論考》之中。

我好意外,因為師父不必搖下車窗也是可以的,天還下著雨呢! 可是師父就是會在每一個小細節都注意到,而且做到最好。 既使只是這麼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們四個超~超開心的不得了,會記住一輩子。 我算是一個毫無運氣可言的人,從以前就知道,我不會運氣不好可是也沒運氣很好過,妳說要遇到什麼倒楣的事倒是沒有,要什麼抽到獎或是猜對考試的答案這一類的好運也幾乎沒有過,所以抽獎之類的活動我也就無意參加,倒是安份守己也不錯。 對於授這個戒的因緣是剛剛好成熟,年初老蛋提到就答應,然後就去報了。 其實接觸法鼓山的年份還太少,前幾年並沒想過要參加,今年時機成熟也不需要搞清楚什麼就去了。

法鼓山菩薩戒: 法會共修

這個弔詭更在於不是投資報酬率的問題,也有窮人的快樂,也有富人的愁苦,大家卻都在人生計畫中自動消除許多的例外,只有賺錢一途才是永樂的保障。 就像也許有朋友視我為入迷,很好笑的是,我也視對方為入迷。 因為迷到不知道自己有選擇權,迷到不知道人生的變化可以何其廣大,不是生老病死賺錢結婚生子樣樣照著劇本走。

法鼓山菩薩戒: 內容簡介

透過莊嚴、循序漸進的儀軌中,發起菩提心,進而能用心體會到誦戒會的意涵,除了在眾生群中成就菩提心外,也可幫助眾生發起菩提心,以平等的慈悲,接納所有眾生。 菩薩戒對於一個三寶弟子、一個大乘的佛教徒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發菩薩誓願,不受菩薩戒,就不能算是大乘的佛教徒。 諸佛是由菩薩完成的,如果不受菩薩戒、不行菩薩道,就不能成佛,所以成佛的基礎,是從受菩薩戒開始。 法鼓山菩薩戒 @班首出位灑淨時,遊歷大寮最是趣味,我很想問為什麼大寮要逛的那麼那麼仔細啊? 我們灑淨隊伍經過時所有義工都要停下手邊的工作讓我們經過,於是我看到正在分類的堅果散在桌面上,以及大機器正在磨豆漿,豆子還沒磨完,底下的豆漿水也還沒滴完,時間彷彿被凍結了一般,一切都靜止,以及其他等等。。。 「傳心燈,起願行」,傳燈就是傳法,燈是法身慧命的燈,也是智慧的燈,也是斷煩惱、成菩提、度眾生、成佛道的燈,一燈點燃另外的一盞燈,燈燈相傳一直傳到無盡。

法鼓山菩薩戒: 菩薩戒指要

佛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心的方向往正面或負面去思考,得到的成果截然不同。 但有時心要往哪個方向,不是可以自主的; 而且似乎總是重複某種固定模式,無法跳脫。 學習唯識了解心的運作,用智慧的方式生活, 開啟心轉境的力量,做自己的主人。 ,願可以看成我們行菩薩道的目標,因此願可以很大,而且越大越好,至於功德迴向則是把功德給別人,這就要量力而為。 在花木扶疏、溪水環抱的法鼓山園區,建有多條步道,坡度平緩,適合大眾來此朝山、經行,一步一步,慢慢地走,體驗呼吸、體驗禪法;一步一步,自我淨化,找回自己的本來面目。 拜懺是將自己的心放入佛法的清涼水中,藉著一次又一次地禮佛懺悔,讓染汙的心恢復自性清明,如此也才能納受佛法的清涼自在。

法鼓山菩薩戒: 線上活動

我在會中發表及提供參考的論文,便是本書一、二、四、五的四篇,均收入在一九九三年版《法鼓全集》三之一的《學術論考》之中。 如以淨化身口意三業的十善法,再加上大乘菩薩的三聚淨戒:止一切惡、修一切善、利益一切眾生。 以無染的智慧,消融貪瞋等煩惱;以清淨的戒行,導正社會的風氣;以平等的慈悲,接納一切眾生。 得受[三皈五戒]於上淨下空法師,又受[在家菩薩戒]於台北[法鼓山]上聖下嚴法師;法號[果前].專修[念佛法門]求上品上生[西方極樂世界],俟證得[八地菩薩]果位後,再倒駕慈航到[娑婆世界]普渡眾生,滿菩提願。 美貞師姐回憶當時自己練習穿袍搭衣,看到自己穿上僧袍莊嚴的模樣,感覺非常熟悉,似乎自己並非第一次穿上僧袍,因而激起想要出家的心念,然而因為要照顧父親,因緣不具足而打消了出家的念頭。

法鼓山菩薩戒: 春節10天連假 台中一張表加「清運APP」輕鬆丟垃圾

聖嚴師父帶著幽默的口氣說,大家受戒時宣示要盡形壽做出家人守出家戒,現在要捨戒回家了,實在是打妄語。 後來我們被派到在副殿念佛,一開始投影螢幕還沒開始,所以突然沒有可以注意的地方,很容易就會被自己困在自己的情緒裡,一直去發酵悲傷的氣氛。 我發現,是『我』在製造悲傷與難過與不捨,是『我』讓自己覺得想哭或想笑,是『我』讓自己無法客觀與中立,靜下來,發現『我』開始分泌難過的心情,比剛剛看到師父還令人難過。 幸好投影螢幕後來打開了,可以同步看到大殿裡的狀況,再次分散了『我』的注意力。。。。。

法鼓山菩薩戒: 師父走了,弟子卻還離開悟太遠

「縵衣」則原是袈裟的一種,後來成了在家菩薩戒的戒衣,爾後受五戒者也披搭。。 剛開始不能持得清淨,也不要氣餒,只要持之以恆,漸漸地成為習慣,久了自然就會清淨;要是怕犯戒便不持戒,乃至反對持戒,那就不行了。 而三聚淨戒,乃是菩薩戒的特色,也是菩薩戒的總綱:攝律儀戒、攝善法戒、利益眾生戒。

法鼓山菩薩戒: 活動資訊

他們所見的法鼓山也是屬於他們自己的,而不是看某寺院的翻版或劃定界限專屬某個國家。 我們也計畫建造一所法鼓山歷史博物館,專門收藏具有歷史、藝術價值的佛教文物,只要我們具備現代未來性第一流的硬體設施,就不怕沒人捐獻佛教的歷史文物。 因為收藏家對自己辛勤收藏的文物,會比對他自己的生命更重要,他們會考慮,如果留給子孫,子孫是否能守得住,若捐贈法鼓山則無此憂,且永遠地替他保管而名留千古。 法鼓山表示,菩薩戒又稱「千佛大戒」,是過去、現在、未來諸佛所受持。 持菩薩戒的目的,即是實踐發菩提心、行菩薩誓願的精神,止一切惡、修一切善、利益一切眾生,鼓勵人人發心受持,成長自己、利益他人,建設淨土在人間。

原本自己列好了三十八條問題,都給法師簡單地一語道破。 出家的路也許不易走,要有具足的因緣福報,不過「想太多」也的確多慮,只要願力足夠,佛菩薩一定會加持力量給我結合眾善緣來成就的。 釋迦世尊的教訓之中,戒是分有層次等級的:那就是通俗的五戒十善,半通俗的八戒,出世的沙彌戒與具足戒,以及入世救世的菩薩戒。

去年的自覺營師父還在,是最後一屆有師父在的自覺營,是最後一屆跟師父一起圍爐吃過年飯的自覺營,師父的磁場是那麼強,自己有幸親自體會已是多麼地好。 @我對法會的唱頌一直是天殺的沒耐心,快板的梵唄讓我很投入,中快板的就已經會讓我的心發呆,遇到慢版的時候往往都神遊太虛。。。 例如爐香讚內心就會『哀鴻遍野』,其他都可以,回向偈屬於中慢也還可以接受。

豐富生活為經營理念,為建築事業奠定了深厚的根基;而我也在此時回歸家庭,專注扮演家庭主婦的角色,讓自己成為同修與孩子們最堅強、堅定的力量。 按呂姝貞 〈慧沼《勸發菩提心集》的戒律思想初探 〉一文,本書題為慧思撰,但在《續高僧傳》卷十七、《大唐內典錄》卷五、《佛祖統紀》卷二十五等所載慧思之著作中,均未見著錄。 僅在《傳教大師將來臺州錄》、《天台宗章疏》及《大唐國法華宗章疏目錄》諸錄中始有記載。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