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僧伽大學必看攻略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報導,印尼東部摩鹿加群島(Maluku Islands)在今(18)日當地時間下午1點06分左右(台灣時間下午2點06分)發生規模7.2地震,引發海嘯警報。 該機構指出,這起地震的震央位於東部哈馬黑拉島(Halmahera)西北方150 公里處,深度為60公里。 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表示,震央方圓300公里處「有可能會發生危險的海嘯」。 對此,印尼氣象單位則警告當地居民有可能出現餘震,不過解釋暫無海嘯風險。 其學制課程為每年招收十至十二名具大專學歷之研究生,授予三年課程。

但直到1991年於臺中市才購得一間八十多坪的公寓,是年4月4日舉行落成暨佛像開光典禮,「台中分院」於是成立。 但隨著護持人數增加,原有公寓的出入在管理上有所不便,故於1992年10月遷移至柳川東路上,1996年5月再遷移至忠明路上弘法。 1999年台灣發生921大地震,基於安全考量,遂於2000年9月遷至西屯區市政路上,持續弘法迄今。 目前主要以舉辦各種共修活動、菩薩戒誦戒會、地藏法會、大悲懺法會,以及成長營、合唱團、佛學講座與兒童讀經班等為主。 近年本所發行之出版品,有《中華佛學學報》、《中華佛學研究》兩種學術論文期刊;叢書類為《中華佛學研究所論叢》、《漢傳佛教論叢》兩種學術研究書籍,以及《漢傳佛教典籍叢刊》系列的校註出版。 翻譯方面除《漢傳佛教譯叢》外,亦執行《新亞洲佛教史》十五冊之中譯計畫,及《法鼓全集》之英、日文翻譯專案。

法鼓山僧伽大學: 僧伽大學

舉辦在四月底、五月初之際,每年均以各班列隊進場替典禮揭幕。 精神錦標有三大項,分別為「班隊精神錦標」、「系精神錦標」以及「院精神錦標」。 競賽項目,包含「大隊接力」、「個人短跑」、「跳遠」、「鉛球」等。 於校園裡的九族公園會同時舉辦園遊會,藉此帶動整個運動會的熱鬧氣氛,讓明志的學生,在課業匆忙之餘享受片刻悠閒。 為發揚學校創辦人王永慶先生「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理念,自98年開始,明志科大將每年十月份最後一個週末訂為「志工日」,鼓勵全體教職員生、眷屬、校友及地方人士等共同參與,藉以緬懷王創辦人「勤勞樸實,就要做有用的事,做有意義的事」之人格典範。 「服務學習」列為大一必修課程,是為了讓學生走出教室,以服務大眾的態度學習課本以外的事物。

  • 為紀念學校創辦人王永慶先生,貫徹勤勞樸實明志精神,持續傳統特色,鍛鍊學生強健體魄,每年固定舉辦永慶盃校園路跑,大一、大二、大四同學皆須參加,並且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到達終點,路跑時間為畢業門檻之一,名次優等的同學另有路跑獎金。
  • 為護持中華佛學研究所、農禪寺的遷建工作,多位熱心的信眾於1989年3月自動發起成立「中華佛學研究所護法理事會」,推動募款事宜。
  • 1999年台灣發生921大地震,基於安全考量,遂於2000年9月遷至西屯區市政路上,持續弘法迄今。
  • 目前主要招收的科系為「佛學系」及「禪學系」,佛學系主要招生對象為無婚姻契約且有心出家的信眾,並且認同佛教,接受法鼓山理念;禪學系主要招生對象為有志發揚漢傳禪法者,並接受法鼓山的禪修理念。
  • 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表示,震央方圓300公里處「有可能會發生危險的海嘯」。
  • 今(18)日上午6時許,40歲周姓男子駕駛保時捷轎車行經舊宗路一段南往北方向時,對向1輛小轎車突然迴轉,導致保時捷閃避不及,2車擦撞後保時捷失控衝向路邊,當場撞斷路邊電線杆,隨後又撞上停放在路邊的展示車輛,造成周男雙腳膝蓋擦傷,所幸送醫後並無生命危險。

註2: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生物醫學、營養學等等屬於生命科學學門,心理學屬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生物醫學工程屬工程及工程業學門,醫務管理屬商業及管理學門,獸醫及動物科學屬農林漁業及獸醫領域,以上不列入。 2012年,材料與纖維系增設材料應用科技組、流行織品設計組之分組。 具有一百六十年歷史的桃園大溪齋明寺,由性悅法師創建於清代道光末年(約西元1850年代),其法脈始繼於南海普陀洛伽山;1985年中華民國內政部審定為三級古蹟。 1999年1月22日正式交由法鼓山承接法務,由聖嚴法師為第七任住持。

法鼓山僧伽大學: 明志科技大學

農禪寺建造於1971年,以禪修為主、務農為生,於1975年定名為「農禪寺」。 當時,東初老人推動台灣佛教文化、培養佛教人才,並每年皆舉辦冬令救濟活動。 法鼓山不是一座普通的寺院,是一座推動全民教育和提昇人品的修行中心。 聖嚴法師創建法鼓山,旨在推廣佛法、培養佛教弘法及指導眾生修行的人。 「法鼓山」建設的完成,除能發揮教育、研究及弘化功能外,亦將提供信眾平日或退休後修行安養的地方,讓社會大眾可以親身體驗,濡沐在佛法的安詳喜悅之中。

1968年11月12日於明志工專(現明志科技大學)舉辦台塑關係企業第一屆企業運動大會,自此之後定期於明志科技大學舉辦。 台塑關係企業運動大會為台塑關係企業的一大盛會,亦是員工、眷屬相互聯繫感情的時刻。 運動會競賽項目包含田徑、游泳及各項球類等競賽,並且規劃園遊會、文藝作品展等較靜態的活動供員工、眷屬遊玩、欣賞。 法鼓山僧伽大學 明志書院分為「讀書會導師」及「博雅導師」兩類老師帶領討論:「讀書會導師」以各種不同的書籍,引導學生閱讀技巧;「博雅導師」以小型座談會方式,進行生活教育及博雅教育等相關主題的交流與溝通,探討書本以外的世界。 此活動採報名參與制度,相關活動規劃均會公告於明志科大網站。

法鼓山僧伽大學: 中華佛教文化館

教學單位設有人文社會學群(生命教育、社區再造、環境與發展以及社會企業與創新四個碩士學位學程)以及佛教學系(學士、碩士、博士班)。 1975年聖嚴法師獲得日本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張其昀先生有意敦聘法師前往任教。 1978年,法師應張其昀先生之聘,正式擔任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所長。 1981年8月招收第一屆學生,1984年由於中國文化學院改制,其所屬的中華學術院佛學研究所停止招生,時任所長的聖嚴法師卻認為雖然停止招生,但佛教的高等教育卻不能停止。

法鼓山僧伽大學

1977年5月,應當地學佛青年的需求而開辦禪坐訓練班,於是假沈居士的「菩提精舍」主持第一次禪七。 1978年底,在弟子的協助之下,於紐約市皇后區(Queens)林邊(Woodside)租下一層房子,成立「禪中心」(Chan Meditation Center)為固定道場。 翌年7月,聖嚴法師為了紀念恩師東初老人,特將此禪中心命名為「東初禪寺」,英文名稱則為「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Culture」與位於台灣的中華佛教文化館名稱相同。

法鼓山僧伽大學: 亞東技術學院時期(2000年~2021年)

明志科技大學以全人教育(whole person education)之旨,培養具備勤勞樸實態度、理論與實務並重及終身學習能力之人才。 由於明志科技大學是台塑關係企業中,三大教育機構之一;因此,在整體標誌的設計上仍依循台塑的集團標誌設計,而在明志的校徽上以紅色突顯,代表明志在台塑集團中即融合又獨樹一格的產學合一、理論實務並重的辦學精神。 法鼓山僧伽大學 2017年,通過技術學院綜合評鑑,符合申請改名科技大學之資格。

以精緻的大學院教育,做為養成大普化、大關懷教育的種籽學習基地。 法鼓文理學院是由1998 年之「法鼓人文社會學院」與2007年設立的「法鼓佛教學院」所合併。 招生對象與一般大學同,這可說是金山地區的第一座高等教育學府。 法鼓文理學院(英語:Dharma Drum Institute of Liberal Arts),簡稱法鼓學院、DILA,學校全銜為「法鼓學校財團法人法鼓文理學院」。 創立於2014年,是一所位於中華民國新北市金山區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的一所私立學院,由聖嚴法師創立的法鼓人文社會學院與法鼓佛教學院合併而成。

法鼓山僧伽大學: 大學院教育

原來法鼓佛教學院繼續以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博士、碩士、學士班的名稱招生。 原來法鼓人文社會學院則以法鼓文理學院人文社會學群的名稱招生,於2015年春季,完成招收首屆「生命教育」、「社區再造」、「社會企業與創新」、「環境與發展」等四個碩士學位學程學生。 法鼓山僧伽大學 1992年10月為了因應「財團法人法鼓山文教基金會」的成立,「中華佛學研究所護法理事會」亦更名為「法鼓山護法會」,主要負責舉辦各項活動及籌募經費等。

法鼓山僧伽大學

4/18下午2點,為期兩天的法鼓山僧伽大學「第十二屆講經交流會」,在法鼓文理學院大慧館展開,並在法喜滿布的氛圍中,於4/19傍晚圓滿。 法鼓山僧伽大學表示,學校以弘揚漢傳佛教文化的精粹,孕育推動人間淨土的舵手為理念,現有4年制佛學系,以及6年制禪學系,各系分別招收男、女眾各一班,學雜費全免,並提供教科書及生活日用品。 為了以出家眾的生活威儀、慈悲智慧,為人間帶來平和無諍、淨化身心,法鼓山僧伽大學於5月15日前,迎請有志弘法學佛、出家奉獻的青年,透過網路及通信方式報名2015年招生考試。 法鼓山向來以推廣禪修為主要弘法重點之一,於是於2000年5月成立「禪修推廣中心」,裨使禪修活動能更系統化、普及化,並也研發各式適合現代人的禪修活動。 臺中分院的緣起於1988年8月,聖嚴法師在台中信眾謝淑琴的邀請下,初次到台中市中興堂進行為期兩天的專題演講,由於參加民眾踴躍,遂發起成立台中分院的願心。

法鼓山僧伽大學: 研究單位

1938年第五代住持江普乾居士因應台灣日治時期之時勢,聲請加入日本曹洞宗聯絡寺廟,並更名為「齋明寺」。 1998年第六代住持江會觀居士期能讓齋明寺革新再造,遂邀聖嚴法師接任住持,將齋明寺回歸正信禪寺。 1999年1月22日齋明寺舉行交接儀式,將印信交與聖嚴法師,同年9月11日舉行晉山典禮,正式敦請聖嚴法師為第七任住持,齋明寺至此交由法鼓山管理。 由於齋明寺歷史悠久,加上歷代住持對寺產的愛護,寺中保藏了許多珍貴的文物。

  • 雲來寺雖名為寺,但不見飛簷斗栱,而其較具現代感的造型,在台灣所登記的寺院廟中,算是比較少見的一種建築。
  • 近年本所發行之出版品,有《中華佛學學報》、《中華佛學研究》兩種學術論文期刊;叢書類為《中華佛學研究所論叢》、《漢傳佛教論叢》兩種學術研究書籍,以及《漢傳佛教典籍叢刊》系列的校註出版。
  • 以弘揚漢傳禪佛教的精萃為著手處,孕育推動人間淨土的舵手為理念。
  • 由於明志科技大學是台塑關係企業中,三大教育機構之一;因此,在整體標誌的設計上仍依循台塑的集團標誌設計,而在明志的校徽上以紅色突顯,代表明志在台塑集團中即融合又獨樹一格的產學合一、理論實務並重的辦學精神。
  • 4/18下午2點,為期兩天的法鼓山僧伽大學「第十二屆講經交流會」,在法鼓文理學院大慧館展開,並在法喜滿布的氛圍中,於4/19傍晚圓滿。
  • 1982年開始成立「念佛會」,週週舉辦共修,人數最多可達上百人。
  • 如《妙法蓮華經》云:「惟願天人尊,轉無上法輪,擊於大法鼓,。」所謂「擊大法鼓」,就是敲響佛法淨化心靈的鼓聲,使人心獲得安樂與平靜。
  • 文化館成立之初,在人力物力缺乏的情況之下,仍致力於佛教文化事業的傳承與推展,其中包括主持了《大正新脩大藏經》(簡稱《大正藏》)的影印工作。

中華文化總會今年推出春節特別節目「WE ARE我們的除夕夜」,邀集近30組團隊參與演出,日前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行預錄晚會,饒舌創作歌手熊仔(熊信寬)(前)與台藝大音樂學系管弦樂團跨界共同演出。 信行寺位於台東縣卑南鄉,1968年由查妙法師購地創建,1972年交由會徹法師主持,其取佛法中「信、願、行」之意涵,故取名為「信行寺」。 1997年法鼓山台東辦事處因環境所致而意欲另尋新場所,幸遇信行寺也在尋覓適當接掌者,因而促成了法鼓山台東信行寺的成立。 1997年12月25日辦事處正式遷至台東縣台東市信行寺,,並持續掌理法務迄今。 齋明寺建寺之初原名為「福份宮」,1873年(清同治12年)第二代住持黃普瑟居士改建瓦茸堂宇,更名為「齋明堂」,法脈轉承齋教龍華法脈。 1926年第四代住持江普梅居士禮福州的鼓山湧泉寺聖恩和尚為師,傳承鼓山曹洞宗的禪學法脈。

法鼓山僧伽大學: 法鼓山僧伽大學招生 學雜費全免

心五四運動是一項心靈建設工程,是法鼓山為實踐四種環保而推出的觀念與方法,它將佛法中深奧的名相與學理轉化為一般人都能的觀念與方法。 培育研究漢傳佛教人才方面,本所規劃博碩士英文論文獎學金,延聘研究漢傳佛教議題之博士後人員,策畫接受申請三個月至一年的短期研究漢傳佛教之學者等。 本所亦支持與漢傳佛教相關的數位專案研究,期能運用資訊科技弘揚佛法,貢獻本所之薄力。 法鼓山僧伽大學是由國際知名禪師–聖嚴法師於西元2001年所創辦。 以弘揚漢傳禪佛教的精萃為著手處,孕育推動人間淨土的舵手為理念。 法鼓山的大學院教育是以務實、奉獻為本懷,透過正規教育的養成,造就研究、教學、弘法、專業服務領域裡,引導大眾、啟迪觀念的各種專門人才。

大學院教育共有四個單位,包括1985年創辦的中華佛學研究所、1998年教育部核准籌設的法鼓人文社會學院、2001年正式成立的僧伽大學,以及2007年奉教育部核准設立法鼓佛教學院,為全國第一所單一宗教研修學院。 其中,法鼓佛教學院已於2014年經由教育部核准與法鼓人文社會學院合併為法鼓文理學院。 在編制上則設有都監一位、副都監一位,並設有賢首會、都監院、事務院、禪修推廣中心、佛學推廣中心、關懷中心、教育院、僧伽大學佛學院、事業體等單位,是法鼓山目前的核心組織機構。 其成立宗旨為:組織佛教教團、培養青年僧才、弘揚法鼓山理念,並以落實人間淨土之理想。 此一機構主要的活動則是研發、推展各種禪修、佛學教育、關懷弘化等。 法鼓山僧伽大學 法鼓山僧團以聖嚴法師為精神導師,其成立緣起於1977年師父自美國回台灣接掌中華佛教文化館和農禪寺,而為了培訓弘揚佛法及住持三寶的青年僧眾人才,農禪寺於1979年8月成立了「三學研修院」,成員為原譯經院的成員與曾參加禪七的學員,共十人。

法鼓山僧伽大學: 畢業製作選集

本校學生秉持校訓「悲、智、和、敬」的精神——以慈悲關懷人、以智慧處理事、以和樂同生活、以尊敬相對待。 下車站名:您可在「金山郵局」站下車,轉搭聯營公車828、829 (站牌就在下車處) 到法鼓山園區,請點選此處參閱詳細資訊。 法鼓山園區位於新北市金山區三界里, 於省道台2線(淡金公路)約40公里處, 即可見通往法鼓山園區(法鼓路)的山徽大石。 面對新時代潮流的衝擊,佛教更需要培養出一批解行並重、有道心,且深 具前瞻性、涵容性及國際宏觀的青年僧才,不但要承繼始自佛陀及歷代祖師大 德們胼手胝足所開創出的佛法事業,進 而應開展出更寬廣的格局及氣度,使佛 法的弘傳能超越語言、地域性或民族性 的侷限。 此外,鼓勵教師發揮教學創意,設計創新教案,提升教學能力,促進師生互動及強化教學成效。

在經書中,以原版拓印的宋磧砂藏經為最;在書畫方面,則保有總統嚴家淦、于右任、梁實秋等人之作品。 齋明寺環境清幽,臨大漢溪,往昔有「崁津歸帆」、「靈塔斜陽」者,並列為大溪八景之二,其古道亦為昔日通往大溪之捷徑,現已成為古蹟巡禮中的重要景點。 法鼓山僧伽大學 因此,法鼓山近年來舉辦佛教化的聯合奠祭、聯合婚禮、聯合祝壽等儀式,便是希望引導大眾將四環觀念落實於生活中。

法鼓山僧伽大學: 佛教學系

譯經院結束後,成員之中有人發心出家,「三學研修院」漸而發展為法鼓山「僧團」。 此外,隨著「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的完工,目前此一核心組織亦隨之搬遷上山。 1987年向教育部申請立案,於同年7月1日奉准正式成立,研究生修業三年,課程以佛學專題,以及梵、巴、藏語文為主,另側重英、日語之應用教學,期以培植國際弘法人才為目標。 1986年北投「中華佛教文化館」改建為新大樓,提供作為佛學研究所的校舍,2001年,位於新北市金山鄉的「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第一期工程完工,中華佛學研究所遷入金山新校區。

農禪寺除了定期舉辦共修之外,早期各單位如基金會、法鼓文化等辦公室均設置在此。 時至今日,其不僅是法鼓山的活動核心,更是蘊藏了法鼓人共同的記憶,亦是弘法之重要地點。 1999年提出「心五四運動」,整合了歷年來提出的重要觀念與方法,作為廿一世紀人類的生活標竿。

本所創辦人聖嚴法師一生戮力於漢傳佛教教育之深耕,秉持「今日不辦教育,佛教就沒有明天」的悲心與弘願,於1985年假北投中華佛教文化館創立本所,以培育佛教高水準的教育、弘化人才及健全佛教的教育體制為目標。 經過二十餘年努力,於2007年正式獲教育部核准設立「法鼓佛教研修學院」。 因此中華佛學研究所將培養人才的教育工作,交由「法鼓佛教研修學院」(現稱法鼓文理學院)續辦,本所則逐步回歸學術研究與出版交流的任務。 承繼法鼓山世界佛教教育園區建築特色與精神,齋明別苑融合簡約、莊嚴、安定、環保等設計元素,呈現出現代建築空間多元運用的風格。 道場內部設備新穎、機能齊全,整體外觀樸實、祥和,富含禪意之美,提供大桃園地區適合弘法、教育、禪修的環境,定期舉辦心靈成長、安定身心的課程與活動,是忙碌的現代人修學佛法、淨化身心的好場所。 老人圓寂之後,一度停擺了的文化事業,直到聖嚴法師回國後,在方甯書教授的協助下,於1980年5月成立了「東初出版社」,以承續東初老人的文化使命。

法鼓山僧伽大學: 佛學課程

明志科技大學自創校以來均實施全體住校措施,該措施具有「透過團體生活培養學生規律的作息和強健的身心體魄,同時養成健全的人格及品德」之用意。 法鼓山僧伽大學 服務學習課程為明志科大大一學生必修課,服務時數總計為16小時。 課程進行分為「服務知能訓練」、「服務進行」、「反思分享」、「成果慶賀」。 校方希望透過服務學習的體驗反思,讓學生進而實踐關懷正義、團隊合作及盡責負責等品格。

於此同期,法鼓山舉辦暑期兒童營,而每年都有許多熱心的大專青年參與活動企劃、執行,為了整合資源,於1997年暑假成立了「法鼓山學佛營隊」。 是年5月,「中華佛學研究所護法理事會」正式成立,由楊正、賴燕雪擔任首屆正、副理事長,是為護法總會的前身。 為護持中華佛學研究所、農禪寺的遷建工作,多位熱心的信眾於1989年3月自動發起成立「中華佛學研究所護法理事會」,推動募款事宜。 至1977年,東初禪寺已舉辦七十七場禪七與多項活動,隨著修禪的弟子與日俱增,東初禪寺的使用已經超過負荷,於是便在1997年7月於紐約上州的象岡鎮(Shawanggunk of 法鼓山僧伽大學 Ulster County)購置土地,成立「象岡道場」,作為專用之禪修中心。 1982年開始成立「念佛會」,週週舉辦共修,人數最多可達上百人。

法鼓山僧伽大學: 明志書院

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