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火式9大好處
但使用舊技術卻是颶風戰鬥機成功的關鍵因素,機身的金屬結構和布製蒙皮非常耐用,而且比起噴火戰鬥機的應力蒙皮,颶風戰鬥機的布製蒙皮對高爆彈有更高的抵抗力,簡單的設計亦令維修變得更容易。 「噴火」的外形與當時大多數飛機都不一樣,並不是平禿粗大的機頭,而是半紡錘形,整流效果很好,阻力相對較小。 此外,「噴火」採用的是功率較大的活塞式發動機,主要安裝在支撐架後面的防火承力壁上。 噴火式 6月2日,日軍發動兩波空襲,澳洲噴火機擊落9架轟炸機和5架戰鬥機,另外還擊傷多架日機,而自己失去兩架。
根據訓練中的經驗教訓,此後部分由空軍劃歸海軍的噴火Mark VB型戰鬥機和原來已在訓練中已經使用過的噴火進行了更徹底的改裝,並首次擁有了“SeaSpitfire”的稱呼,即“海噴火”,並被編為海噴火Mark IB。 英國皇家空軍第3戰術航空隊總共有7個中隊的噴火式戰鬥機用於緬甸,1943年9月,首兩個中隊的英軍噴火5C型進駐緬甸艾爾港,在緬甸的英軍噴火機主要為對地攻擊的颶風戰鬥機護航,他們第一個戰果就是兩架日軍百式司令部偵察機。 4個月後也就是1944年1月,期間這批噴火擊落了44架日機而自己失去了7架,其中來自台灣的日軍第64戰隊飛行員許崙墩駕駛一式戰隼擊落了一架第17中隊的噴火,之後這些噴火5C熱帶型之後也被噴火8型取代。 噴火式 相對地,這時日本陸軍航空隊在中緬印戰區的飛機仍有27架九七式重轟炸機、16架九九式雙發輕轟炸機、9架九九式俯衝轟炸機、58架一式戰隼、30架二式複戰屠龍和14架百式司令部偵察機。
噴火式: 二戰「噴火式」戰機終於抵台中機場 預計停留1晚
1940年下半年開始,噴火開始安裝艙蓋一鍵拋離設備,只要拉動拉杆,座艙的鎖定就會解除並被氣流吹走,這種設計可以讓噴火的飛行員更容易跳傘逃生。 在戰後的晚期型噴火上,由於馬力更強,所以重新設計了機翼,最初的新機翼理論最大速度為580英里(約930km/h),經過改進後新機翼的理論最大速度則為825英里(約1328km/h)。 標準武裝為150發西斯潘諾II機炮或者是短砲管的西斯潘諾V機炮四門。 B型翼:從A型機翼改裝而來,裝備為2門西斯潘諾20毫米機炮(每門炮備彈60發)加4挺.303白朗寧M1919機槍(每槍備彈350發)。 起初安裝兩門20毫米口徑西斯潘諾I型機炮,彈鼓暴露在外,之後改用彈鏈供彈的西斯潘諾II型。 总体来讲,早期型的海喷火在低强度作战条件下使用还是合格的,但是其脆弱的结构制约了其能力的进一步发挥。
- 瀏覽 35 項 噴火式戰鬥機 免版稅插畫檔及向量圖形,或開展全新搜尋,發掘更多精彩的圖片檔及向量圖形作品。
- 最終德國空軍的高空威脅並未成真,只有100架噴火VI被生產出來。
- 機身自帶的兩個油箱共裝載90英制加侖(約410升)的燃油,可以讓噴VIII不使用副油箱最遠飛行660英里(約1,060公里),掛載90英制加侖可丟棄式副油箱最遠飛行1,180英里(約1,900公里)。
- 但是飛機抵達日本之後,因為多個颱風襲日,加上高齡80歲,在確保飛行安全下,於鹿耳島停留多日,飛抵台灣時間也一再拖延。
基本型的噴火V是裝了灰背隼45的噴火I,這種引擎起飛功率達到了1,440馬力,並且配備了單速單段機械增壓。 1941年上半年,一部分噴火II被用作「長程」噴火,它們在左翼下掛了一個40英制加侖(約182升)的副油箱。 在滿油的情況下,飛機操縱性下降,極速下降了26英里(約42 km/h),爬升率和實用升限也下降了。 在噴火II退居二線之後,一部分被用做空對海搜救任務,最初命名為Mk IIC,之後改名為A.S.R. Mk II(A.S.R,Air-Sea Rescue,空對海搜救)。
噴火式: 噴火式戰鬥機武器系統
F Mk VIII的最高速度為25,000英尺(約合7,200米)408英里/小時(約657 km/h),實用升限為43,000英尺(13,000米)。 機身自帶的兩個油箱共裝載90英制加侖(約410升)的燃油,可以讓噴VIII不使用副油箱最遠飛行660英里(約1,060公里),掛載90英制加侖可丟棄式副油箱最遠飛行1,180英里(約1,900公里)。 噴VIII可掛載的「拖鞋」可丟棄副油箱共三種:30英制加侖(約136升)、90英制加侖和170英制加侖(約773升)。
在噴V和噴IX之後,噴VIII是產量第三大的噴火型號,一共1,658架。 噴火PR Mk I F型是在D型還未能服役的情況下的臨時「超長程」型,這種飛機相當有效以至於全部B和C型最終都被改造成了F型。 兩側機翼下有各30英制加侖(約136升)的副油箱,機身後部還有一個29英制加侖(約132升)的油箱,同時前部的油箱也增大了。
噴火式: 噴火式戰鬥機建造沿革
最終在超級馬林公司和其母公司維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的努力勸說,承諾產量會提升到滿足要求的情況下才勉強得以續存。 同年秋季,為配合北非登陸作戰,第一次從甲板上起飛投入空戰。 年底,英國海軍已擁有6箇中隊的”海噴火”飛機,其中大多數為”海噴火”Mk2C。 1943至1944年間,”海噴火”先後投入薩來魯諾、諾曼底和法國南部三大登陸戰役,為盟軍開闢新的戰場提供了有力的海空掩護。
1945年,”海噴火”在遠東地區曾多次掩護美製”復仇者”魚雷攻擊機和”螢火蟲”式攻擊機,成功地對日軍在斯麥特拉的煉油廠進行了攻擊。 在對日作戰的後期,共有12個飛行中隊的”海噴火”Mk3和Mk5戰鬥機活躍在南太平洋上空。 如預期一樣,第1架颶風Mk 噴火式 I很快就完成,1937年10月開始付運。 這款早期型號非常簡單,使用覆有布製蒙皮的機翼,木製雙葉定距螺旋槳,裝甲不足又沒有自封油箱。 以勞斯萊斯梅林發動機Mk II或Mk III驅動,產生1,030匹馬力,並配備8挺使用7.7毫米口徑(.303英吋)子彈的白朗寧M1919機槍。
噴火式: 噴火水上飛機(355和359型)
歷史學家麥格隆(Sally McGlone)表示,出身自諾丁罕的華茲沃斯在1943年看到女飛行員的廣告後加入ATA,同時也是前六位無飛行經驗卻能獲選加入ATA的學員。 華茲沃斯在去年受訪時曾透露,她加入ATA後持續在尋找新的挑戰,而且可以「免費學習開飛機」是個很大的誘因,所以她沒想太多就加入ATA。 芬蘭於冬季戰爭末購入12架颶風MK I,運送中途損失了2架。 其後英國對芬蘭宣戰,在零件不足的情況下颶風MK I並未有發揮太大作用。 颶風亦加入了自由法國的空軍—Forces Aériennes Françaises Libresg ,由1940年6月到1943年5月間於北非征戰。 FAFL的颶風均於機身塗上洛林十字(Cross of Lorraine)而不是傳統的圓標(roundel)標誌以免與維希法國的空軍混淆。
作为一款战略上防御性质的战斗机,能够左右国家生死天平的,唯有拯救不列颠的喷火战斗机了。
噴火式: 型號
1940年7月10日至10月30日,爆發了歷史上有名的不列顛之戰。 英國舉國上下投入了全部力量與法西斯作殊死搏鬥,”噴火”和”颶風”等戰鬥機充當了空戰的主角。 憑藉着天時地利,英國防空體系發揮了最大效能,加上擁有性能先進的飛機,挫敗了德國空軍的進犯。 噴火式 噴火式 在這場大空戰中,8月15日,英軍出動974架戰鬥機與2000架敵機交戰,結果以少勝多,使德軍損失飛機數百架,損失率高達20%。 從8月24日起的12天內,德軍連續發起所謂的千機大轟炸,還是沒有佔到便宜,又被皇家空軍擊落飛機380餘架。
這之後又有15架噴IX在維-阿沃賽當工廠被改裝成PR噴IX,除了照相機之外,該機型還安裝了PR用風擋和更大的油箱。 由於它沒有翼內油箱,所以只能依靠掛載可丟棄式副油箱來增加航程。 PR Mk 噴火式 IX執行過的最著名任務當屬為第617「堤壩終結者」中隊執行「懲戒行動」(1943年5月16到17日,皇家空軍一架改裝的蘭開斯特III型轟炸機使用重達9250磅的特製彈跳炸彈「保養」炸毀德國魯爾區水壩的行動)提供先期偵查。 一架PR噴IX在作戰前偵查了各個大壩並在作戰後又對穆恩大壩(被摧毀的大壩中的一座)進行了攝影。 (這次空襲牽制了德國的防禦力量,導致德國糧食大幅減產,為之後的「霸王行動」,即登陸諾曼第掃平障礙;同時這次還檢驗了「地震彈」的設想,由此開發出「高腳櫃」、「大滿貫」等超重型炸彈)。
噴火式: 喷火式战斗机武器系统
同年4月份,一部分海喷火由美国的黄蜂号航空母舰运来增援,令局势发生明显逆转。 喷火式战斗机一般装备8挺7.7毫米口径机枪或2门20毫米西斯帕诺机炮和4挺7.7毫米或2挺12.7毫米勃朗宁机枪,还可携带1组约250千克炸弹。 E型和C型的结构差不多,不过外侧的机枪口被取消了,常用的武器配置为120发西斯帕诺机炮两门和250发点50(12.7毫米)勃朗宁机枪两挺或者是120发西斯帕诺四门。
可惜現在不只美「中」與兩岸陷入僵局,而且香港還正上演著「反送中」運動,使得大陸與整個西方國家都關係緊張。 在這一戰中,英國全國都投入到戰爭當中,「噴火」與「颶風」等戰機自然而然的成為空戰的主角。 憑藉「噴火」優良的綜合性能,加之其他方面的一些運氣,英國的防控體系罕見將效用發揮到最大化,一舉將德軍趕在了國門之外。 只有一個皇家空軍常規部隊使用噴火22,馬爾他的第73中隊,不過皇家空軍預備隊一直使用該機型的改型到1951年3月。
噴火式: 英國噴火式戰鬥機廣泛使用
他指出,米切爾設計的噴火式戰斗機正是憑借其采用的馬林引擎和獨特的機翼,在取得戰斗勝利的同時還能給人帶來視覺和聽覺的享受。 儘管噴IX沒有像噴VII和噴VIII那樣的加強機身結構和改進操控面,但實戰證明它依舊能有效對抗Fw 190。 此次執行環球飛行的兩名飛行員,分別為Boultbee飛行學校的創辦者Matt Jones與Steve Brooks,而贊助單位則有瑞士的萬國錶(IWC)、英國電訊報等。 1943年9月,新改型的喷火Mark IX也飞抵北非,英国空军开始占有较大优势。 1942年3月,喷火式逐步替代飓风式战斗机之后,原来一度垄断天空的意大利MC20战斗机和BR20轰炸机等终于遇到了对手。
這一改進在測試中顯示為飛行員提供了良好的全方位視角,並在若干修改改進之後推廣到後期的各種噴火上。 首先,這個時候的噴火不再使用A、B兩種翼型,只使用C、D和由C改進而來的E型機翼。 PR Mk XIII是早前PR Mk I G型的改進型,照相裝置和G型相同,但是使用了新的發動機灰背隼32,。 共有26架由PR Mk I G型,Mk II和Mk V改進的PR Mk XIII。 噴火VI使用的是考夫曼點火裝置,勞斯萊斯灰背隼47發動機和羅托新型四葉螺旋槳。
噴火式: 瀏覽 422 項 噴火式戰鬥機 影像檔及短片,在您的專案中使用,或開展全新搜尋,發掘更多精彩的影片檔及 B 捲錄像片段。
随后根据驾驶员的反馈,将原本的平滑式座舱盖改为吹滴式座舱盖(一种介于水滴式和平滑式之间的舱盖形式,喷火上非常常见)以改善头顶空间和视野,同时将手泵式起落架改为液压式。 驾驶员座位后方的11号框架处安装了一个稳压器,从N30XX号开始这个安装位置被提高了,因此影响了后方通透性,从N32XX开始稳压器直接安装在驾驶员座位头靠正后方。 其他的改进和飓风式战斗机一样,包括安装防弹玻璃和轻型合金装甲板以及后来被自封油箱取代的油箱防火套件。
裝備反轉螺旋槳和液壓摺疊機翼的的海噴火Mark 47增加了機載燃油攜帶量,並參加了朝鮮戰爭,部分海噴火Mark 46和Mark 47還被改裝為偵察機。 該型號又分為海噴火Mark F.III型和海噴火Mark L.III型。海噴火Mark III型是海噴火系列中第一次裝備了可摺疊機翼的艦載戰鬥機。 出於皇家海軍艦隊航空兵對艦載偵察機的需要,一定數量的海噴火Mark L.IIC和Mark F.III型還加裝了2台f.24航空照相機改作偵察機。改裝後他們的編號變為海噴火Mark L.R.IIC和Mark F.R.III。 1942年2月10日,第一架海噴火Mark IB型戰鬥機成功降落在光輝號航空母艦的甲板上,這標誌着海噴火正式服役的開始。 先後總共有166架原屬於空軍的噴火Mark VB型戰鬥機被改裝為海噴火Mark IB,這些改裝主要包括加裝着艦鈎、對機身後部進行強化、加裝海軍標準的無線電、用於飛機彈射器的設備和摺疊式機翼(僅限於海噴火的部分型號)。
噴火式: 英國二戰「噴火式」女飛行員過世 享嵩壽103歲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