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忠烈祠7大著數
不同於其他現存神社遺址,這裡還保留著許多當初的樣貌,而非後來硬是加上的象徵符號拼湊出的混合意象,是全台灣最難得的存在。 桃園忠烈祠 不論是誰,只要生長在這塊土地上,或許都應該來看看,來造訪這塊聖地的前世,還有今生。 釧路鳥取神社的宮司(神官)木下正明先生,作為本次活動顧問,勸請日本「大國主大神」擔任桃園神社的主神,一同來台的還有天照大神與豐受大神,在桃園神社正式開放參拜。 除了極具歷史意義的神社古蹟,園區內還種滿了各式松柏古樹,還有夢幻粉嫩的櫻花樹,在每年冬末初春綻放,為樸實的神社增添一股溫柔親和的力量,成為桃園人拍照、踏青、見證近代歷史的好所在。 如今的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主要包含用來安置神位的本殿、供民眾參拜的拜殿、參拜前供人洗手漱口的手水舍、管理員及神職辦公的社務所,以及神社參道、鳥居、石燈座、狛犬、銅馬雕塑等建築。 係一般朝拜者列隊祭拜的殿室,祭拜時有奏神樂及舞神舞〈神舞係由神社附近之國小學生演出〉,是全區面積最大的殿宇,與台灣地區傳統寺廟建築之正殿相似,但空間機能卻不同,不是供奉神祇的主殿。
桃園的花海美麗自成一格,隨著四季遞送不同的顏彩,繽紛色彩點綴了大地,更令旅人們徘徊佇足,生活在桃園市的鄉親哪! 台灣的教育創辦的有聲有色,許多 台灣在地特色小學 因地方而發展出獨有的特色,同時這些小學也很適合家長們假日之時帶著自家寶… 屋頂為「切妻造」(兩坡懸山頂式),包覆銅皮瓦,其面開三間、深兩進、長364公分、寬254公分,大門為板唐戶(實心板門),四隅及中段以「散金具」包飾之。 戶外屋角尺模型這天的天氣很好,午後踏著陽光置身日本神社,沒有嘈雜紛擾的氣息,悠閒而美麗,隨便一個角落都是景。 狛犬銅馬的對面是這隻狛犬,是守護神社的聖獸,作用與台灣寺廟的獅子雷同——其實不只作用,連長相明明也都很像XD。 拜殿是這園區裡面面積最大的,左右兩側原本為神饌所與兵器庫,現放置先烈與因共殉職的個人牌位,不過裡面因為禁止拍照與攝影,室內樣貌就等大家親自去參觀。
桃園忠烈祠: 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本殿
除此之外,面向鳥居方向的右手邊,從外到內包括管理室、社務所、銅馬、高麗犬、透塀,也都是可以利用順光優勢捕捉的元素。 拍攝上,建議使用等效24-70mm的變焦鏡頭,可以用廣焦捕捉鳥居、神殿等建物的莊嚴氣勢,也可以用望遠端的壓縮感,細細刻劃園區內的各處細節,像是石燈籠與地景的關係、社務所正門卷棚頂的木雕刻痕,亦或是中門左右兩側,使用台灣檜木製成的透塀,都是值得記錄的畫面。 桃園忠烈祠 如果你是使用手機拍攝的話,現今手機的主鏡頭幾乎都是等效26-28mm左右的焦段,配合另一顆望遠鏡頭,或是使用內建的人像模式,也是可以拍出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的氣勢、莊嚴與蒼勁、樸實之美。
這些人文結合地理、歷史印記及自然環境的場域知識挖掘,正是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發展環境教育及大眾導覽的重要素材並展現獨特的場所精神。 桃園忠烈祠 然而得標後,建築師李政隆等進行現場勘查後,理解神社構築之獨特性及保存價值,主張放棄得標競圖的設計權。 李政隆寄交陳請書至總統府及各部會主張保留,雖未獲回應,但持續結合公眾輿論如張曉風、金恆煒、吳密察、徐國士及邱傑等人媒體投書,最後在桃園議會爭論後,獲決議保留舊建築,引起社會輿論關注,呈現保存運動的公民意識力量,帶動臺灣文化資產保存維護典範。
桃園忠烈祠: 神社參拜禮儀指南
園區不大但建築完整,有本殿、拜殿、社務所、手水舍和鳥居,更是被指定爲國家三級古蹟,也算是桃園人的驕傲。 滿分是個喜歡出遊拍照的女孩,相信親眼看見的美景,一定比相片來得精彩;和Kevin記錄每一次的旅行,拍下屬於我們最美的畫面,寫下每一次的親身體驗,再美的景色都一定要與景合影,咱們熱愛旅行出走,並分享給和滿分一樣喜歡到處賞景美拍的旅人。 在位於桃園市區東北方虎頭山西麓,整個佔地17,705.76平方公尺。 第三進是本殿,日治時祭祀北白川宮能久親王、開拓三神、日本天皇等。
可在南港展覽館站、松山站、南京復興站或行天宮站轉乘客運9069,搭至「榮民醫院站」下車,往神社文化園區方向步行約5分鐘。 由南桃園交流道下國道二號,循大興西路至春日路右轉,直行到成功路交叉口,左轉直行上成功橋,往虎頭山方向進入。 自南崁交流道下高速公路,往市區方向,循春日路前行,遇三民路左轉,到成功路交叉口,左轉上成功橋,往虎頭山方向,直行成功路,見桃園榮民醫院直行可抵忠烈祠。 合作,迎請主神大國主大神、天照大神與豐受大神並開放民眾參拜。
桃園忠烈祠: 忠烈祠步道
從參道進入鳥居後,桃園神社手水舍位於參道左邊,參拜神明之前要進行簡單的「除穢儀式」,請務必使用手水舍的水洗漱。 皇民化運動時期,日本人在台灣蓋了約兩百座神社,日本戰敗後大多數神社被摧毀、拆除,桃園神社也被更名為桃園忠烈祠。 「早在日治時期,日本在台灣推行皇民化運動,開始在全台建造了約兩百座的神社,桃園神社就是在這個時期所建造的;當時選擇依山而建,不但可遠眺西南方的桃園市區,視線大約可通過市中心的開漳聖王廟,象徵著守護百姓的用意。 本建築物係於民國 75年維修神社時所新建,作為廁所使用,日人稱為「東司」,其基座為混凝土製,外表洗石子,地板磨石子,外牆及窗戶為木造,鑲以透明及毛面之玻璃,內牆下部以混凝土粉光,上部以白灰粉刷,屋頂覆以文化瓦,內部隔為兩室,分別為男用、女用。 一般神社的燈籠有多種材質,包括石造、磚造、木造、銅造等,造型則多樣,本神社的燈籠為石造,有大、小兩種型式,原日本人自神社沿現今之成功路三、二、ㄧ段〈日治時期路名為神社路〉及大有路等路段之兩旁,以等距離之間隔,建造數量甚多之石燈籠,唯於臺灣光復後因民族意識及道路拓寬等因素,而予以拆除。
- 在施工期間,所有工作人員對這些建材都視為「神」般的心存敬意,要齋戒淨身,以絕對虔誠的心態興建,一絲不苟。
- 只要跨過象徵祭祀空間與神社園區分界點的中門,就離神靈更近了點,也離人間更遠了點,那距離沒有幾部,但在心理看來,卻好遠好遠。
- 近期有元宇宙光影藝術季的活動,草皮上擺上許多大圓球,下午四點半後會點燈,形成特殊的光景。
- 看到2020年公視《最初的忠烈祠,最後的神社》紀錄片中,2位高齡90許的神前婚新娘徐田美豆女士及花童邱筠女士在走過變動不安的時代際遇,仍精神奕奕地來到修復後的神社探訪憶舊,那份場域與生命連結的感動是推動文化資產保存與傳承最大的鼓勵。
- 後,春田直信後代曾來此捐款作維護與作桃園市新屋保齡球館火災遺族慰問金。
- 「本殿」,面積及量體雖然不大,卻位於高台之上,這與神社祭拜程序有關,因為一般參拜者只能在拜殿祭拜,唯有主祭者才能進入本殿內。
園區設置繪馬褂所、祈禱頒布所、風鈴迴廊等,並販賣作過入魂儀式的御守。 1987年修復完工後,據管理員黃應昭表示,完工一年多來吸引不少的日本遊客,更有旅行團自中正機場直赴神社,更聘請和尚到神社內做法事。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切妻造」這種建築在日本「白川鄉與五箇山的合掌造村落」最是有名。
桃園忠烈祠: 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景點介紹
9月8日,桃園縣退伍軍人協會劉華倫、李東成等十多人來此抗議,直言若有東洋味就主張拆除。 當地的忠義里里長陳永杉認為可使用此文化資源,以帶動地方的觀光發展。 當天,陳永杉因被退伍軍人團體認為支持日本,險些發生肢體衝突。
因此,文化產業園區的發展策略通常會考慮到是否能發揮出群聚效應。 當初桃園神社選擇建立於桃源街大檜溪王公坑附近的山麓中(現在的虎頭山),著眼於台地山林有樹齡30年左右的20數萬株內地松及遠眺市區的絕佳視野。 根據1936年(昭和11年)7月22日《臺灣日日新報》報導,神社之選址與土地取得,延續日本神道對神苑林木之重視,居高臨下,展現神明與天皇崇高地位。 桃園忠烈祠 ▲ 參道兩側的石燈籠是來到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不可錯過的拍攝重點,加上有光影加持讓畫面更加好看。
桃園忠烈祠: 景點資訊
其外型為一四角形亭子,長 288公分,寬 225公分,平面為矩形,以四柱支撐屋頂,側腳明顯,柱腳包覆銅皮〈根卷金具〉,四柱向內向上微傾,產生「助鋤」作用,使亭子較為穩固,增加颱風、地震等天然災害來襲時之抵抗力。 屋頂為「切妻造」(兩坡懸山頂式),銅瓦栩葺,兩側(日本稱為妻面)有精雕之懸魚及銅皮鬼板,表現了日本木匠之優秀工藝水準,在額枋與桁木之間安裝成列的「直櫺木」為其特色。 亭內置一手水砵,長 180公分,寬 110公分,高 80公分,混凝土製,表面磨石子,並配置若干具竹或木製舀水瓢。 桃園忠烈祠 「本殿」,面積及量體雖然不大,卻位於高台之上,這與神社祭拜程序有關,因為一般參拜者只能在拜殿祭拜,唯有主祭者才能進入本殿內。 基壇為混凝土結構,表面洗石子,水泥本色,前方並設有廊道與拜殿相接。
民國 39年〈西元 1950年〉 10月 25日桃園設縣後,更名為「桃園縣忠烈祠」。 民國103年(西元2014)12月25日桃園升格直轄市後,再度更名為「桃園忠烈祠」。 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裡面的停車位不多,假日收費一小時 40 元,當日最高收費 120 元。 假日來這停車要排隊等候,其實停車場對面也有私人收費停車場,當天單次 50 元。 基本上如果來這邊拍拍照吃個豆花,平均ㄧ個小時時間就足夠了。
桃園忠烈祠: 忠烈祠(桃園神社)
民國61年(西元1972年)由於日本與中華民國斷交,政府發布「清除臺灣日治時代表現日本帝國主義優越感之統治紀念遺跡要點」,全面清除日治時代所遺留下來的建築物,全台各地神社無一倖免,唯有桃園忠烈祠被完整保留。 民國74年(西元1985年)桃園忠烈祠一度面臨拆除重建命運,但遭學界強烈反彈及輿論壓力才倖免,並經整修後規劃成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於民國96年(西元2007年)9月3日正式開館,現為直轄市定古蹟,包括《KANO》、《返校》等電影都曾於此取景。 桃園神社坐落在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內,裡面除了神社還有日式老屋,環境唯美好拍照。 假日遊客很多,來這裡可以喝咖啡、品嘗抹茶和果子還有超高人氣的古井豆花。 「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位處於虎頭山麓,於1938年(昭和13年)落成,為日本境外、全臺保存最為完好的神社建築設施群,包括本殿、拜殿、左右朵殿、中門(神門)、社務所、手水舍、鳥居、參道等,具有重要歷史與文化資產保存價值,此刻正提報國定古蹟中。
依據日治時期所頒法令,神社周圍禁止污穢物,車馬不可駛入,也禁止人民在四周伐木及捕捉魚鳥,因此神社環境得以維持清淨且莊嚴之氣氛,直至民國 34年〈西元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桃園忠烈祠 桃園忠烈祠 1980年代,桃園縣政府準備將桃園神社拆除,新建一座以臺中市忠烈祠作參考的中國宮殿式建築。 1984年8月22日,內政部公函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暨實施細則》三十八條,無論學術價值和時代的遠近,桃園神社不宜列為古蹟。 傳出改建消息後,當初在桃園郡役所擔任建築技士的一位日籍老人,希望拆時能將中脊一塊木梁保留給他作紀念。 再沿著石階向上,就到了中門,進了中門就是神明居住的地方了。 中門上斗大的國魂匾額雖然看起來陳舊,但是在階梯頂端的中門上,抬頭一望也有一種氣勢。
桃園忠烈祠: 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桃園神社(桃園景點)/社務所-神職人員作息之處
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這八十餘年的的時代歷史見證,如何持續展文化包容力的價值且深植人心? 期待未來透過文化資產教育場域的推動能夠「重現彼時,連結此刻」,讓更多人親近得這值得尊敬的老朋友,從它細緻優雅的完整日式木構造建築隱身於蔥鬱的虎頭山林的美好,逐步從單純的建築美學,領略到他豐沛的自然環境、轉折的歷史命運、糾結的政治意識與動人的人文故事。 現今新冠肺炎(COVID-19)肆虐全球,讓出國旅行變成一件遙不可及的事情,所幸在台灣還是有那麼幾處地方,或許是環境氛圍,也或許是歷史遺跡,讓人們在疫情舒緩之後可以享受偽出國的浪漫,而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便是其中之一。
6月19日,桃園縣政府民政局下的忠烈祠改建委員會召開會議,決定建物依原狀保留。 12月9日,桃園縣政府提交修復計畫給議會,計畫1,100萬元經費修復。 登錄種類:祠堂評定時間1994年2月15日詳細登錄資料桃園忠烈祠,全名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位於臺灣桃園市桃園區虎頭山上,原為1938年落成的桃園神社,在1985年計畫拆除時獲得保留,今列市定古蹟,為全臺灣保留最完整的神社。 台灣有很多人喜歡去日本旅行,而說到關於日本的文化之旅,就絕對不會錯過日本神社。 其實,在日治時期,日本人在台灣也興建了不少神社,但這些神社在光復過後大部分都被摧毀、或改建為廟宇等其他用途,唯獨這一間雖改為忠烈祠,但在建築與空間上卻原汁原味地有著Nippon Style的「桃園神社」。
桃園忠烈祠: 桃園景點~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桃園神社) 資訊:
他有著最典型的和式建築格局與構造,從某些角度看過去,要說在日本,一點都不會引人懷疑。 走進神界,不只是心靈上要保持虔誠,同時也要潔淨自己的身體。 作為儀式性與衛生性的象徵,手水舍是每個神社的標準配備,也是參拜日式神社的「第一手」體驗。 爾後,從我大學期間開始,幾乎每一年都會來這裡走走,要說「朝聖」也可以,要說「散心」也可以,這座隱密於虎頭山腳的秘境神社,一如近百年前建立時一樣,在這裡,給人的感覺好像時間都靜止了,一切的煩惱也停止運作,只有最純粹的蟲鳴鳥叫,以及不論是作為神社,或是忠烈祠,都同樣瀰漫著的那種聖潔氣息。 此外,每逢假日下午會定期舉辦市集活動,邀請民眾來走走逛逛,還有品嘗人氣美食「井上豆花」,戶外用餐區欣賞木製老宅,享用冰涼的寒天豆花。
而且從神社的鳥居外石階連接參道,沿山坡而下可連通到今桃園火車站前的中正路,神社的中軸線大約通過市中心的開漳聖王廟,似乎暗示著居高臨下、庇佑桃園的意涵。 桃園神社是在昭和10年(1935年),由桃園郡守谷義廉呈報新竹州知事赤堀鐵吉同意,擇定今址開始籌建。 桃園神社是臺灣目前僅存規模宏大,保存完整的孤例,建築群組包括了本殿、拜殿、樓門、栟柵、社務所(東沐)、手水舍(西淨)、鳥居、宿舍、石燈、銅馬及石階等。 原先管理所隸屬民政局,古蹟又歸文化局管,導致維護困難,如神龕遭破壞、盜取,神龕下方欄杆柱上柱頭被竊。 2005年8月19日,桃園縣政府文化局、民政局召開桃園縣神社文化館委外經營先期規劃會議,有意朝日本廟宇的行銷模式委外經營,打造櫻花道、日本料理店街,館內還要販售特製祈願御守、舉辦日本廟會,營造傳統日本味。
桃園忠烈祠: 桃園景點-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新秘境日式昭和神社裡的巨大月球/元宇宙光影藝術展/神社星河宇宙假日市集 浪漫花手水/IG打卡聚集地
於每年春、秋二季舉行祭祀典禮, 3月 29日春祭國殤暨遙祭黃陵, 9月 3日秋祭國民革命先烈暨陣亡官兵。 桃園神社旁邊也有一條步道可以走往桃園虎頭山公園,假日來這邊一日遊的遊客不少,有時間的朋友也可以順走虎頭山公園步道。 鳥居而後的參道,搭配藍天是如此莊嚴,可惜假日來這遊客很多,想好好拍張空景照是不可能的,只好藉由攝影的角度,儘量取景。
,建築的本身就存在著相當大的歷史意義,幾次險被拆除,在地方仕紳及有力人士堅持下得以保存下來,目前是日本境外同時也是全台灣保存最完整的日式神社建築。 為日治時期的混凝土建築物,全高約 320公分,下設三階正方形基壇,表面洗石子,名稱座立於其上,形體為 36公分之正方形,上部為尖峰金字塔形,正面陰刻社號「桃園神社」,背面陰刻鎮座(落成)日期「昭和十三年六月十日」等字樣。 台灣光復後,於民國 35年〈西元 1946年〉將前後表面打毛,正面重刻為「新竹縣忠烈祠」,背面日期也重刻為「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六月十七日建立」等字樣。 民國 39年〈西元 1950年〉 10月桃園設縣後,將「新竹」二字再度重刻為「桃園」,成為「桃園縣忠烈祠」。 由桃園郡守谷義廉呈報新竹州知事赤堀鐵吉核准,擇址於桃園市區東北郊的虎頭山麓。 昭和 12年〈西元 1937年〉由桃園郡役所〈今桃園縣政府〉庶務係吏員春田直信設計、監造。
奉獻箱使用上等的臺灣檜木製成,表面僅作簡單的刨光處理以展現檜木本身自然紋理之美,其四角皆以銅質金具包飾、金具刻紋細緻,抽屜由背側開關,正面保持完整、一體工法極為細膩。 ”是代表日本皇室的坐騎,因此在腹部有一個5片菊花的圖騰,最高的日本皇室代表可以到16片菊花,在台灣所有的馬都是銅製的,在日本的神社則有黑、白之分。 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日本人應該非常喜愛台灣這塊土地,尤其是台灣的“經濟價值”。 在日治時期日本人統治台灣第40年起,日本人在台灣這片土地蓋了大大小小的神社多達200多座(目標400座)。 ,日本人覺得中國唐朝是個強盛國家,包括建築的工藝都是非常值得學習。 當然部份的建築工藝到現今的台灣都還是看的到,但日本真的是把這些建築工藝發揮的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