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電商市佔率詳細懶人包
由於網路服務普及,台灣人愛上網的程度非同小可,每日使用網路的時間高達 8 小時 7 分鐘,相較於全球平均之 6 小時 58 分,硬是多出了一個多小時! 而這個數字,比起 2020 年,增加了 10 分鐘,顯見網路在台灣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只增不減。 針對綜合型電商,消費者常用前五大 B2C 平台,依序為蝦皮 24h(61%)、momo(59%)、PChome 24h購物(43%)、Yahoo 購物中心(23%)與東森購物(12%)。 下探 2022 年 2 月「3C家電」的子項目與去年同期間的購買人數排名差異,排名變化上升最多為「生活家電」,熱銷品項包含除濕機、按摩器、空氣清淨機與電動刮鬍刀等。 而以蝦皮218當日銷售組成子項目與2月整體比較,「手機/平板」整體購買人數占比躍升第二名。
然而至1986年,台灣的國民所得達3,646美元時,同年7-ELEVEN的營運開始轉虧為盈,1988年時,台灣的國民所得達5,829美元,陸續有許多業者投入此一市場,「全家便利商店」即是當時開始進入台灣市場的。 1993年時,台灣的國民所得超過10,000美元大關的同時,台灣的便利商店市場也正式進入了白熱化的戰國時代。 台灣電商市佔率 從以上的資料顯示出台灣的便利商店是隨著國民所得增加而發展的。
台灣電商市佔率: 台灣綜合電商動態
疫情期間,實體零售業受到影響,消費者需求轉向數位消費。 在疫情後出現的新常態下,未來流通研究所認為,企業將更加重視與獲利高度關聯的坪效指標,例如透過建置虛擬雲端二樓、加快數位轉型布局等做法,在既有經營基礎上疊加開拓新的營收來源。 受到高齡少子化的影響,台灣整體零售業產值規模成長幅度相對限縮,近五年成長幅度均在 5% 以下。 2020 年 Q1 實體零售受到 COVID-19 疫情帶來的影響,陷入微幅衰退。 另一方面,則是強勢挺進的電商產業成長曲線,從 3C 設備、家用品等高度標準化商品、到生鮮食材、進口商品等多元特殊品項,都再再顯示:線上通路銷售佔比正在全面快速攀升,電子商務在台灣零售市場的存在感不斷增強。 這是最早期電子商務開始興盛時,最先出現的線上交易的選擇。
- 目前的股權分配是日本7-ELEVEN持股50%,而台灣7-ELEVEN將可取得約14%的股份,不過由於「統一超」在台灣所締造的營運實績傲人,使得「統一超」有絕對的經營主導權。
- 回顧近二年綜合網購平台的產業競局,呈現新進者少、退出者多,隨著大型電商業者在產品數量、物流、客服等方面持續擴大規模與精進,勢必墊高競爭門檻,有助於維持電商平台繼續作為網友最大宗的網購管道。
- 此外,統一集團旗下百貨事業體南紡流通事業(南紡購物中心)、統正開發(統一夢時代)、統一百華(統一時代百貨)等,合計市佔率約2.9%。
- 除了疫情下直接受惠的電商領導企業momo(富邦媒)拿下台灣零售&電商產業市佔率成長冠軍外,3C家電、美妝藥局、家具家飾等專賣零售產業中,也可以看到積極進行數位轉型的領導企業藉由網路銷售有效拉高市佔優勢。
- 有鑒於電商市場的消費提升,倉儲物流業者傳統上都是B2B營運方式,現在也出來了很多B2C的倉儲物流。
- 在超商經營策略上,相較過往總是落後的咖啡、集點、拓店等,2013年全家便利商店首推超商冰淇淋,是全家股價首次超車7-11的時刻,在2017年首推寄杯數位化,讓消費者可以不用限制在同一家門市使用,算是初步搶攻數位市場。
2021 年台灣面臨前所未見的邊境封鎖及三級警戒措施,加速零售業市佔率版圖變動:首先,實體零售領域中,領導性企業市佔率持續提升,構成高度集中的產業風貌。 例如量販業中前 2 大企業好市多(Costco)及家樂福,2021 年合計市佔率高達 76.7%;超市業中的全聯實業及三商家購(美廉社)、以及超商業中的統一超商(7-11)及全家便利商店,合計市佔率均超越所處產業別的 68%。 除了直接參戰的業者外,另一項不容忽視的注目點在於藉由直接投資、部分持股或是策略合作等方式間接參與的大型流通集團。
台灣電商市佔率: 零售產業界限模糊化,多角化跨業布局成為企業共通性策略
近年以軟銀願景基金為首的眾多投資機構,就是秉持這樣的投資戰略,鼓勵旗下新創公司「燒錢搶市佔」,挹注高昂資金換取市佔優勢。 其進入台灣初期,不僅不收取平台費、成交費,更提供開店金來挖角PChome、momo、Yahoo! 此外,由於大規模發放折價券以及運費補貼,因此蝦皮在進入市場的18個月內,就已燒掉了70億台幣的行銷費用。
因此預計「全家」不論在台灣或中國市場的均具有不錯的成長空間與發展利基。 百貨業中,TOP 3品牌市佔率穩固,不過近3年均略有退縮。 主因即在於多元新進競爭者的加入,例如鎖定獨特商品優勢而異軍突起的微風百貨、聚焦軌道經濟的CITYLINK、緊抓旅遊零售風潮而崛起的新型態outlet等。
台灣電商市佔率: 生活工場:品牌改造|品牌定位|品牌活化|品牌診斷
歷經3年市場競賽,momo市佔率已快速成長至24.9%,成為近3年台灣零售產業中市佔率擴張最快的企業,並與PChome逐步拉開差距。 台灣電商市佔率 此外,電子商務同時也是台灣近3年產業集中度提升幅度最大的零售次產業,領先平台的競爭優勢正在快速浮現。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調查2021年零售電商消費者行為,發現高達9成消費者最常在綜合型電商平台進行網購,超越實體零售網購通路(35%)與第三方外送平台(28%)等,有八成消費者常用的網購平台數量集中在3個內,反映出平台黏著度的重要性。
放眼整體 PC 市場(桌機、筆電、平板),蘋果是最大贏家,在 2022 年第一季出貨量達到 2230 萬台,比去年同期增加 1%,市佔達到 18.8%。 其次為聯想(18.8%)、HP(13.4%)、Dell(11.7%)、三星(7.4%)。 其中聯想、HP 之所以有雙位數的出貨量減少,都是因為受到 Chromebook 需求大量下滑所導致。 這非常恐怖,因為如果你的生意是依靠廣告驅動,那麼這個價格無疑宣判了低毛利商品死刑。
台灣電商市佔率: 【商業數據圖解】2021台灣「零售與電商」產業市佔率英雄榜
市佔率方面,排名第1的全聯實業2021年市佔率達64.1%,為台灣零售各業中唯一市佔率超過60%的單一企業;三商投控旗下三商家購(美廉社)市佔率約略持平於5.6%,排名第2;位居第3的為興農集團旗下楓康超市,市佔率自2.0%微幅降至1.9%。 另一方面,六成消費者在購物前,會上網進行搜索;在過去 30 天內,半數網路用戶皆曾造訪任一品牌的官方網站、14.6% 用戶至少點擊了一次網站廣告。 綜合上述數據可知,無論品牌是否有線上購物通路,皆需要佈局數位行銷,在消費者搜索時,提供優質的資訊與良好的印象。 在群雄爭霸的市場中,我們可看見電商行銷「平台為王」的現象!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調查 台灣電商市佔率 2021 年零售電商消費者行為,發現高達九成消費者最常在綜合型電商平台進行網購,超越實體零售網購通路(35%)與第三方外送平台(28%)。
但相較於台灣多數流通次產業別平穩溫吞的成長節奏,挾帶爆發性成長力的「外送經濟」,加上外送平台對將實體門店做為提供服務與雇用基礎的餐飲產業所形成的巨大影響,這些都使外送平台產業成為今年以來台灣流通產業中最受注目的領域。 2012 年 foodpanda 進入台灣、2016 年 Uber Eats 宣布登台,台灣餐飲外送市場開始逐步增溫。 目前台灣外送平台產業已形成兩大外資龍頭對抗、本土新創湧入、以及專業三方物流、不動產服務、資訊系統、電商平台異業跨足的豐富產業生態。 至於台灣發展已相當成熟的超商產業,則以7-11(統一超商)佔據絕對優勢的47.7%市佔率,且單店坪效也遠優於同業,主因之一即在於高市佔所賦予的成本結構優勢與市場支配力。 不過全家超商近年市佔表現也快速攀升,自2017年20.5%攀升至2019年22.3%,展現出過人成長動能,同步帶動全家股價於近期超越統一超,創下掛牌以來收盤價歷史新高,成為台灣超商股王。
台灣電商市佔率: 併購大戰重塑產業風貌: 統一集團描繪台灣OMO生活全通路藍圖
而在可能重塑產業風貌的併購大戰之後,統一集團也描繪了台灣OMO生活的全通路藍圖。 未來流通研究所團隊彙整台灣實體零售&電子商務業經營數據,以企業在台灣市場年營收金額進行計算,定期發布主要次產業別市佔率排名,並訪談多位產業資深專家,歸納市佔版圖變化所帶來的產業動向與發展趨勢。 此外,我們也結合市佔率變化與產業集中度等指標,綜整分析說明如下,做為深入觀測台灣零售產業的判讀基礎。
雖每單消費金額較低,但營收成長幅度仍十分可觀;此外,網路家庭集團(PChome)雖面對艱辛的盈利及轉型階段,但仍保有17.0%的市佔規模,近年積極投入具高成長性的金融科技領域。 首先,不論是規劃平台或是自家的品牌活動,記得先建立關鍵 KPI,例如市佔率、心佔率等與衡量框架,再用至少 6 個月的時間來觀測驗證,觀察行銷活動前後的品牌自然流量、社群聲量、分享數、SEO 等,一次次地修正優化,你才能更加精準掌握消費者的喜好並策動行銷。 根據經濟部調查,我國網路銷售額占整體零售業營業額比重持續攀升,2021 年達 4,303 億元,創統計發布以來新高,年增 24.5%,明顯優於全體零售業營業額(年增 3.3%),占整體零售業比重為 10.8%,與疫情前之 2019 年相比,增加 3.3 個百分點。 2022年2月份剛經歷去年底購物大檔週年慶,以往消費通路將著手準備3月婦女節與5月母親節大檔,因此2月份通常是購物淡季。 但蝦皮購物在2月18日釋出「新春購物節」優惠,祭出全站 99 元起免運、商城 85 折及 9 折券,還有部分買一送一、精選品牌1折起等優惠,成功帶起2月銷售高峰,繼2月7日後,又一次銷售表現超越電商龍頭momo購物,接續引客將拆解蝦皮銷售動能主因。
台灣電商市佔率: 生活與休閒
2020年台灣零售&電商產業的市佔率變化,除了反映出企業競爭勢力的消長,也凸顯出零售業者間線上布局與數位優勢的差距鴻溝正在持續加劇。 台灣綜合商品零售&電商產業近5年展現積極跨業併購與聯盟競合動向,主因除自行展店成本持續拉高外,更關鍵的驅動力在於零售業別間界線趨於模糊化,使大型零售&電商集團將跨業別、跨通路布局視為長期共通性戰略,也帶動越來越多企業積極參與跨業整併與異業聯盟。 例如美廉社、OK超商與蝦皮購物合作,萊爾富與車麗屋、愛國超市等業者合作建立萊到店服務大聯盟等,以鞏固全通路營運實力。 除了疫情下直接受惠的電商領導企業momo(富邦媒)拿下零售&電商產業市佔率成長冠軍外,3C家電、美妝藥局、家具家飾等專賣零售產業中,也可以看到積極進行數位轉型的領導企業藉由網路銷售有效拉高市佔優勢。
而 18~25 歲的年輕族群更在乎個人化、互動、體驗服務,56~65 歲族群較重視便利的商品說明與搜尋功能,皆值得業者留意。 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名淘寶/天貓的比例未達二成,其他境外平台更未達一成。 產業分析師陳冠文表示,除了疫情對於海空運的影響,此結果也反映出多數消費者已能在國內平台購買需要的國外商品,或有其他海外代購管道,不一定需要使用境外平台。
台灣電商市佔率: 成消費者愛這 3 大電商平台?2022 行銷 3 大對策!
不敢說未來一定是無人商店的天下,但隨著少子化,便利商店的數量又一直增加,其實人力成本是非常可觀的,在統一嘗試這麼多實驗店之後,預計在2022年底全部門市都導入自助、人工結帳兩用一機,看到7-11願意一直在做這種嘗試,其實算是滿前瞻的。 台灣電商市佔率 7-11一直都有在做科技的嘗試,像是在東區曾經做過的無人商店,這次它們在世新大學管理學院有一個新的6號店,它最大亮點是推出專屬App,來創造更多元的線上線下購物體驗。 而後,臺灣便利商店參考日本的營業模式,初期以書刊報紙、生活休閒零食、冰品飲料及香菸等民生必需品為主,熱食部分早期僅限熱狗、茶葉蛋等。 千禧年後,便利商店開始攻向熟食市場,販售品項逐漸觸及飯糰及微波便當等。 疫情期間的餐飲業雖然遭受重創,但是同時間也激發出不少創新突破,米食新創品牌EATMI、植物系生吐司Blivin Bakery、TERRA土然巧克力專門店都恰好在疫情前後期間創立,走的都是市面上少有的產品路線,他們從找到對的定位開始,拓展出專屬該品牌的特色。 全台最大免費試吃平台「食驗室」,2022年12月提供了14檔免費試吃檔期,共吸引2.2萬人次關注,4999名會員登記免費試吃體驗,眾多新品等你來試吃。
而森森購物網則強勢拉高低價幅度與波動,價格策略與其他平台多有不同,10 月份中有 15 天以上,絕對低價商品件數高於 3,001 以上,價格力佔比則超過 20% 的表現。 不過伴隨快速擴張而來的則是外送平台在各國都面臨到的勞動爭議與盈利能力問題,包含薪資水準過低(平台高抽成比例)、過度競爭削減外送人員平均接單量、高風險服務特性但平台端卻不負擔事故保險等問題陸續浮現。 但是meepShop沒有部落格糸統,對於經營內容行銷和SEO較為不利,最特別的功能是天眼,可以追蹤使用者軌跡和熱點。 MeepShop的方案選擇算是市場上較清楚的,主要以流量區分方案,3個方案的功能皆相同,並無開放與否。 選擇最低的方案需要抽%,任一方案超過使用流量需要計費。
台灣電商市佔率: 第一季電商平台銷售動能追蹤市場分析
此外,網路家庭集團雖面對艱辛的盈利及轉型階段,但仍保有17.0%的市佔規模,近年積極投入具高成長性的金融科技領域。 不過,以2019年為例,支付業務佔總營收比例只有0.3%,比起SEA在數位遊戲以及電商的巨額營收顯得微不足道。 不過這項業務也透露了SEA試圖複製阿里巴巴的成功模式,想效仿淘寶用支付寶綁住顧客一樣,用SeaMoney來留住更多蝦皮顧客。 就全球前五大PC品牌的出貨量與市佔排名部份,2020全年度以Lenovo 聯想的表現最為出色,出貨量達7,266萬台,取得24%的市占領先優勢,位居全球第一。 排名第三的則是Dell,蘋果與宏碁則分居第四與第五名。 全球PC出貨量於2020全年度呈現強勢反彈的市場回溫趨勢,為近十年來罕見。
台灣電商市佔率: 數位敘事
W220車系首度搭載的 DISTRONIC 智能定速測距輔助系統,讓定速系統再次提升到全新境界,大幅減少駕駛體力負擔,更能自動判斷前方交通狀況自動減速或加速,在更為安全的基礎上,讓旅程更為輕鬆愜意。 2002年推出的 PRE-SAFE主動安全防護系統,於意外發生前透過如安全帶的自動束緊、座椅自動調整、側窗與天窗的自動關閉等動作,將即將到來的撞擊意外傷害降至最低。 每個熟稔汽車發展的車迷應該都知道:「汽車品牌透過旗下最頂級的旗艦車款來左右、決定品牌的走向與價值。」此定律就是由 Mercedes-Benz 引領而起,其他車廠眾所追隨後,才發展為車壇迄今的默契。 提及 Mercedes-Benz,許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政商名流的黑頭車選擇、頂級人士的購車首選,無用置疑的,豪華外表成為多數人的第一印象。 但在奢華以外,若仔細疏理 Mercedes-Benz 的發展軌跡,其實你會發現 Mercedes-Benz 不僅改變了人類移動的方式,更多次成為車壇歷史的創造者。 簡而言之,Mercedes-Benz,其實跟你想像得很不一樣。
台灣電商市佔率: 台灣電商平台行動購物手機為主流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