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歌9大優點

我們欲從事於文化建設,不可徒重外表,而必須直探本源,研究各種制度文物的精義所在。 校歌 重本源而忽外表,是為質勝文則野,野即俗所謂土包子之義;重外表而忽本源,是為文勝質則史,史即所謂官樣文章。 今後中國真正的教育哲學,務要表裡兼顧,華實並茂,文質彬彬,極富於人情味,真 善美三者合為一體,以期造就復國建國、中流砥柱的大學生。 校歌创作于1916年前后,并且由现代中国音乐界一代宗师李叔同先生(即弘一法师)制谱。

  • 1901年赴日本留學,在東京音樂學校學習鋼琴與聲樂,並在帝國大學學習教育。
  • 南开校歌创制于五四运动前夕,由校长张伯苓亲自审定,由于当时中国现代歌曲的音乐往往借鉴西方素材,所以南开校歌的曲子也取材于西方教会音乐中一首圣诞歌曲的古老的传统曲调。
  • 這是民國十九年朱家驊校長接事後,見前任校長張乃燕發起建築的大禮堂早已停工。
  • 五、背景為白色時,寶藍的雙心及雙手代表學校、家長的大愛精神,綠色圓心代表學生永續的成長,展現生命的光輝。
  • 此係余副校長遵照楊校長指示參酌原嘉師及嘉技校歌精神,同時考量楊校長揭示之嘉大發展願景,所撰擬之新校歌。
  • 孟子以為良知良能,出於天賦,不待學習而能;所謂求放心,即回復本心是也。

燕园情——由周保平作词,孟卫东作曲,用于纪念北京大学迁入燕园德校园歌曲,曾被认为是北京大学的校歌,但未获得北大校方的正式命名。 下面再安利个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时,Echo室内合唱团委约我写的校庆主题歌《今生永相伴》。 这首歌的结尾也引用了上面的官方复旦校歌的段落。 在這以後,又曾出現過幾首歌唱學校的歌曲,如「清華愛國歌」「清華進行曲」(March Forward Tsing Hua)等,但也均不適合于作校歌用。

校歌: 校歌ダンス

第二段傳承「誠正勤樸」的精神,校訓的重點,在於品德修養,全體師生教職員工都能敬業樂群,共同建立美麗的校園。 而年復一年,傳承至今已滿百年,師大人的德行教化的功績,尤其值得看重。 校歌 第一段「木鐸」意象來自校徽,本校立校初衷即有「天將以夫子為木鐸」之意。 首先指出嘉大是「嘉義之寶,國家之光」,以充滿信心的口吻說出立足嘉義,為國育才的期許,同時希望吾人「器識崇弘師玉山;為學效法太平洋」,並標舉「重科技,愛人文;全人教育真正理想」的核心理念。 其中,「玉山」和「太平洋」不只點明本校之地理位置,而且意味著吾人當向大自然看齊,應有遠大宏闊的眼光氣度,在「學海」中力學不懈,永不自滿。

中山大学校歌,创作于建校初期,由中山大学首任校长邹鲁作词,陈洪作曲。 学校为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倡导的爱国精神和亲笔提写的校训良好学风,并反映新的历史时期的要求与特点。 广泛征求校内外各界人士,一致同意原校歌的曲不变,对原歌词“国父手创 改为“中山手创”,将“三民主义”等四句, 改为“博学审问,慎思不罔,明辨笃行,为国栋梁”,将歌词最后两句改为“振兴中华,永志勿忘”。

校歌: 校歌吉林大学校歌

「台北工專的學生,始終是那麼優秀!」吳居徹細數四十多年的人事變遷﹑滄海桑田,唯一認為沒變的,就是北工學生求學的精神始終是最優秀的。 教過數萬名學生(五專部學生教上過吳教授的音樂課),吳居徹己經不復記得大多數學生 的名字與容貌,但相反的,學生卻永遠忘不了曾經教過大家唱校歌的吳居徹教授。 畢業於日本東京音樂學院的吳教授,音樂素養極高,他看到全篇四字一句的歌詞,決定不取單調﹑呆板的曲式,改以生動活潑的ABA大調轉小調再轉大調的方式編曲,希望校歌的韻調明朗而富朝氣。 這種被吳教授認為是「革命性」的校歌編曲法,境界高而唱起來有精神,整體氣勢確足以傳之久遠。 校歌是一校的心聲,其作用不外乎彰顯教育特色、發揚立校精神、凝聚向心力量與期勉來學成材四項,交大校歌當然也是如此。

校歌

贺麟先生认为,这首校歌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可以表示中国文化之精神。 而同时又能符合校训,表达出清华教育的宗旨。 1938年11月19日,在广西宜山,竺可桢校长主持校务会议,会议决定以“求是”为浙江大学校训,并决定请著名国学家马一浮写校歌歌词。 校歌改編 校歌第二行原為「系分科別,途轍雖異匯一宗。」本校於民國44年6月改制為大學後,學校由原來的12個系,增加至分設教育、文學、理學等三院共16系所,因體制擴充,歌詞小幅修改為「『院』分『系』別」。

校歌: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校歌(2021年版)

一首好的校歌,一般都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同时反映着时代精神和历史印记,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历史与现实的统一,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统一,起著明责、励志、抒情、奋进的教育鼓舞作用。 紅黑二色原是法學院的校徽顏色,反映了當時強調鐵血精神的時代背景,其後紅與黑則成為東吳的校色,如今校色更有新的詮釋,紅色象徵熱誠,黑色象徵堅毅與包容。 新校歌已請鄭啟宏老師完成譜曲,在校務會議中播放嘉大音樂系涂淑芬老師之獨唱及同學合唱錄音帶,咸認此曲旋律輕快活潑,充滿朝氣,應能充分反映嘉大校園文化所代表之精神風格。 經決議將「嘉大 嘉大」音調稍加揚高,已於九十一年一月下旬行政會議中試聽通過,正式公開啟用。 所有的附中校友對於「搖籃曲」的情感都是難以忘懷的。 從校內唱到校外,從台灣唱到世界各地,可說是有附中人的地方就有搖籃曲。

校歌

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大学的前身)时期的校长罗家伦更是提出了“诚、朴、雄、伟”四字学风,其毕业生也被称作中国最儒雅的一群学子。 校歌 歌词的中心思想是依据建校初始阶段制定的“自强不息”的校训加以阐发而创作的,特别凸显“自强”,反复吟咏,句式整齐,用词精练,歌词和旋律都振奋人心。 南开校歌创制于五四运动前夕,由校长张伯苓亲自审定,由于当时中国现代歌曲的音乐往往借鉴西方素材,所以南开校歌的曲子也取材于西方教会音乐中一首圣诞歌曲的古老的传统曲调。 而校歌中的儒雅、仁智、真勇、文质彬彬,正是儒家中最理想的君子形象。 培育英才,成就辉煌,祖国大地桃李飘香,屹立长春面向太阳,智慧的鸿儒在日夜闪光。

校歌: 校歌

民國三十六年秋天,辛志平校長制定省立新竹中學校歌歌詞,並將歌詞分別交由黃友棣、蕭而化與蘇森墉譜曲,三位所譜的皆是鋼琴伴奏的四部和聲合唱曲,學校完全隱去作曲者姓名標編號碼替代,由當時新竹中學初成立的合唱團練唱。 再於一日召集全校師生集合大禮堂,按所編號碼次序將三 首同詞異曲一一演唱,然後舉行投票決定錄用哪一首。 这首20世纪30年代由三任湖南大学校长的著名教育家胡庶华先生作词,中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将西洋音乐传入中国第一人的萧友梅先生作曲的国风校歌,就是这座“千年学府”的最佳注脚。 校歌不像流行歌,唱個一﹑兩年就不唱了,校歌是要唱上萬年的,因此一定要慎重而令人滿意才能出爐。

它在激励学生成长、凝聚学校精神、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校歌犹如学校的精神图腾,与校徽、校训等相得益彰。 两千多年前,孔子创办私学,诗与乐就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 弦歌不辍就成为形容学校生活的一句传统用语。 我国自近代新式学校出现以后,就有创作校歌的传统,从著名学校到乡村小学,大多都有自己的校歌。 校歌对丰富校园思想文化,发扬我国优良文化传统,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很有益的贡献。

校歌: 校徽與校歌

特别喜欢湖南大学的校歌,蕴涵了湖湘文化飘忽瑰艳的气息,文辞优美,胸怀天下,尤其是那句“华与实兮并茂,兰与芷兮齐芳”,具有极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旋律也极为大气。 是由汪鸾翔先生撰词,张慧珍谱曲,作于1923年前后,气势宏伟,含义深刻。 七、背景為墨綠色時,校徽是金黃色;表示學生、學校、家長都在欣欣向榮的大地,嶄露才華,發出生命的光輝。 五、背景為白色時,寶藍的雙心及雙手代表學校、家長的大愛精神,綠色圓心代表學生永續的成長,展現生命的光輝。 年由中文系曹昇教授所作,「雙溪瀠秀,綠疇平曠」表現外雙溪山明水秀的環境,而「德智兼修,中西融貫」,則是東吳大學從蘇州到台北的一貫精神。 1992年4月浙大95周年校庆期间,曾任宁波大学校长的浙大土木系44届毕业生朱兆祥(前浙大合唱团团长)和浙大外文系46届毕业生邓爽,应浙大合唱团老团员的建议,把校歌歌词逐句对应式地译成白话文,以便阅读。

1901年赴日本留學,在東京音樂學校學習鋼琴與聲樂,並在帝國大學學習教育。 1913年又到德國萊比鍚音樂學院和萊比鍚大學學習,取得博士學位後,於1920年回國。 先後在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音樂體育專科、北京大學音樂傳習所和北京藝術專門學校音樂系任教。 在蔡元培的支持下,1927年在上海創辦了國立音樂院(後改名國立音樂專科學校),這是中國第一所專業音樂院,為音樂教育事業與培養專業音樂人才奠定了基礎。

校歌: 校歌清华大学校歌

播种希望的园丁,塑造灵魂的工匠,高举那真理的火炬,照亮前进的方向。 前进,前进,向着四化,向着世界,前进,前进,向着共产主义理想。 校歌是一所学校规定的代表该校的歌曲,是学校办学理念、校园精神和学校特色的集中体现。 以下是Echo室内合唱团某次音乐会返场时唱的合唱版校歌,改编者是合唱团艺术总监和指挥洪川。 这个改编的版本我非常喜欢,听了以后恨不得自己也是复旦的学生。 因此,這樣的文學體式本身便是一種宣示:是對自身醇厚文化與特質的自覺;是對作育高風亮潔人才風骨的期許;是對優美文化傳統承先啟後的堅持;當然毋寧也是知識分子忠愛國家民族天性的自然流露。

校歌

不過,由於發展過程中屢有分合的緣故,交大諸校雖然血脈相通,側重的特點卻有了變化,校歌的內容因此也就各異其趣了。 南京大学现在的校歌创作于1916年,是原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高师)的校歌,这首校歌由李叔同先生制谱、南高师首任校长江谦先生作词,2000年后,这首南大最早的校歌重新确立为南京大学的校歌。 复旦大学校歌——可以指复旦大学的老校歌或新校歌。 1925年,由现代著名白话诗人刘大白作词,丰子恺谱曲,创作了《复旦大学校歌》,此为复旦老校歌。

校歌: 校歌北京师范大学校歌

校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是一个学校对内的号召和激励,对外的形象展示和宣言,它反映的既有办学者、教育者的理想、要求、愿望,又有受教育者的感受、追求和成长心声。 母校目前的校歌,深受全校師生與歷屆校友的喜愛。 大家或許都知這首校歌由吳居徹老師譜曲的,但可能不清楚當年創作這首校歌時,曾發生許多有趣的事。 第四段以「校歌」為主體,配合原曲邁向高亢的情緒,齊聲讚頌師大對國家社會人群的奉獻,表現師大人的榮譽感,並展現師大永續發展,努力前行的意志和輝煌遠景。

此正孟子所謂「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動心忍性,以增益其所不能。」人生的價值在於以心力克服環境,創造命運,在困難危險的時候,作深澈的思惟,由思想生出信仰,由信仰生出力量,由是而獲得新活力與新生命。 不灰心,不失望,不徬徨,不妥協,不問境遇之順適與否,幾無往而 不自得。 要知我所遭遇的挫折,也正是玉成我之機會,遇難險而益厲,更喪敗而益前,發揚蹈厲,百折不回,雖天下之至強,莫之能禦。

校歌: 校歌成都第四中学校歌

中國歷史上大政治家,莫不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校歌 論語載:孔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後仁。」(子路章)說文云:「三十年為一世。」言王者亂撥反正,起衰救弊,漸仁摩義,化民成俗;然也要經歷一個世代,即三十年之久,而後王道大行。 漸民以仁,摩民以義,那是一種培養民族性、正本清源的工作,那是不可以求速效的。

此係余副校長遵照楊校長指示參酌原嘉師及嘉技校歌精神,同時考量楊校長揭示之嘉大發展願景,所撰擬之新校歌。 校歌 2001年6月,本校音樂研究所師生,更以校歌旋律為素材,分別譜成七種不同形式的唱、奏曲,製成CD唱片一張,而總其名為《思源頌》,使得校歌除了傳唱的功能之外,又多了一層欣賞的價值,而其詮釋也就更加生動而多彩了。 茲將各期、各地校歌臚列如後,以供我全體交大人參考與回味(上海交大現行校歌並附於末,以供比較)。

實事 求是,精益求精,乃是新時代的大學生所應共守共行的準則。 緣起本校校歌誕生於民國37年臺灣省立師範學院期間,當時有感於培育師資的重責大任,由李季谷院長為校歌撰寫歌詞,並委請音樂專修科主任蕭而化先生譜曲。 如今本校轉型為綜合大學,發展格局已超越校歌所描繪,因考量各年代校友對校歌的情感,循行政程序啟動校歌歌詞修訂。 吳居徹老師猶記得,光復時,母校的校歌仍日文歌曲。 民國三十七年,學校由職校改制為省立台北工業專科學校,由於省教育廳要求學校應唱國語的校歌,當時的校長簡卓堅便央求吳居徹編寫中文校歌。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地理上,黃河與長江是孕育中華文明的兩條臍帶;歷史上,北京與南京是中國南北兩大帝王都;文學上,詩經與楚辭是中國古典文學南北雙璧;學術上,北京的北大,南京的中大,是學界南北兩大重鎮。 堅者堅強,亦即忍得起煎熬,經得起考驗之意。 陽明教人,最重事上磨鍊,務當就實際事物而磨鍊精神,方為修養上最有效之良法。

我们仿佛可以看到长江之滚滚波涛和楚地吴越之风俗,仿佛看到了在悠久的金陵城中“千圣会归”和“集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壮观场面。 据说武汉大学一共有四首校歌,于1998年又产生了一首朗朗上口的代校歌。 但是传唱度最广的还是国立武汉大学时的校歌,古朴典雅,意韵深远,气宇不凡。

校歌: 清華情歌三部曲

但更重要的是嘉大以實施「全人教育」為職志,以追求「重科技愛人文」的平衡境界為最高理想。 最後,在歌辭結尾重複「嘉義之寶,國家之光」一句,以便於透過音調旋律之重現強調吾人深以嘉大為榮,矢志透過「群策群力,提升形象」,同時「追求卓越,迎向國際」,進而達到「創新發展,名聲遠揚」之理想,為樹立嘉大良好聲望而全力以赴。 綜觀整首歌,緊緊扣住本校願景,簡明扼要地凸顯本校辦學的憧憬,充分傳達出「樂觀進取、充滿自信」的心聲。 就文字而言,用辭簡潔易懂,長句短語相間,以便於譜出輕快活潑有力的旋律,方能使年輕人樂於歌唱。

校歌: 校訓

中國歷史文化的精義為「興於憂患」,凡是開國氣象,都是一種從憂患中得來的努力奮鬥的大無畏精神。 此乃我國 數千年來繼繼繩繩的民族正氣,是即所謂國魂。 至於今日,反共抗俄必勝必成的決心與信心,其最大 保證亦在於此。 孟子以為良知良能,出於天賦,不待學習而能;所謂求放心,即回復本心是也。 孟子以為人類的良知良能,實含有一種社會的意識,即辨別公是公非的能力。

校歌: 校歌南开大学校歌

這種求是精神,由群體生出來的道德觀念,確是培養人格的基礎。 昔朱子請陸子在白鹿洞講演,陸子講論語「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那一章,在一個寒冷的冬天,朱子聽了不覺流汗,陸子是從血脈上來感動人的。 陽明繼承象山學派,提倡致良知,便是要以道義為重,而不以勢利為重,亦即但問是非,不問利害之意。 陽明要使人抱樸反真,回復本心,務求動機的純潔,使本心不為物欲及外來的勢利所蒙蔽戕賊,而致於放失。 董仲舒曰:「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黃梨洲曰:「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為是非,而公其是非於學校。」(明夷待訪錄學校篇)這兩段話便是樸字的真諦,也是大學教育崇高的理想。 孔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雍也章)質字指人的真面目、真性情,文則指後起的禮樂文章、風俗制度等。

其世世代代地傳唱,在附中精神的發揚和傳承上,實佔有功不可滅的地位。 無數散布在海內外的附中校友,在許多不同的領域中擔當大任,表現傑出。 一代代附中人驕傲自信的唱著:「看我們附中培育的英才,肩負起時代的重擔。」唱過半個世紀,「搖籃曲」不曾離開附中人的記憶、附中人愛它的親切、愛它的豪壯,世世代代,以不同的音色,略同的速度,相同的情感去詮釋它。

孔子這裡所講的仁政,蓋不僅指那些在位的君王,而亦指「是亦為政」的大教育家。 「但問耕耘,不問收穫。」埋頭工作,精進不已,到了三十年為一世,而後可收移風易俗之效,一個新的民族終於孕育出來了。 孔子對於政治和教育這一種遠程計畫,真可謂「仁以為己任,任重而道遠。」這是今天弘毅之士,有志獻身於我中興建國的大業者,所應有的覺悟和共同的努力。 以上是本校校訓的釋義,前面已經說過,質樸乃實事求是之意,堅毅乃精益求精之意。

校歌: 校歌麻省理工学院校歌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