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男子葉石濤》 電影詳解
透過《大俠胡金銓》,林靖傑覺得自己彷彿找回了新電影之前的台灣電影記憶,重新發現了這位在電影藝術上追求極致的名導。 從 1988 年寫作《紅鞋子》起,葉石濤開始陸陸續續將這段白色恐怖冤案的遭遇,以簡阿淘為主角寫成一篇篇的短篇小說,1990年經前衛出版社負責人林文欽的建議和鼓勵,才將這些篇章結集出版《台灣男子簡阿淘》小說集,一時洛陽紙貴連出好幾版。 2020 年開年不久,一本二十年前出版的小說《台灣男子簡阿淘》,再度受到台灣文化界的矚目,不但由臺南市政府文化局與國立政治大學、日本法政大學出版局共同合作出版日文版,而且聽說有一家電視台要把它搬上螢光幕。 紀錄片《台灣男子葉石濤》預計17日正式上映,11日晚間6時在台南市舉辦首映會,民進黨立委林宜瑾包場相挺,副總統賴清德、台南市長黃偉哲、立委林俊憲都出席觀影,賴清德自嘲在影廳遇上年輕粉絲,一度以為他是來看熱門的《TOPGUN2》。 林佳龍則說:「一直等待林靖傑導演的作品,從2007年的《最遙遠的距離》到2017年的《愛琳娜》都有包場,等了8年過去才又見到新作,可說是8年磨1片。」盼透過紀錄片讓更多年輕人可以認識這位作家。
如今她要以AV女優轉職摔角手的故事,帶領觀眾一窺她想像中的喜劇世界,還有那即便摔得遍體鱗傷,也要不斷爬起來的人生。 VERSE 《台灣男子葉石濤》 電影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比起自己的作品,林靖傑更希望得獎的是那些關懷弱勢、揭發不公,或是導演發現了某些非拍不可的題材,而決心拿起攝影機記下一切的作品。
《台灣男子葉石濤》 電影: 自由開講》為吳釗燮部長加油!
更以珍貴史料及影片再加上文學學者及作家的訪談,建立起本片的脈絡,讓觀眾可以透過紀錄片更清楚的認識這位台灣文學家。 監製林靖傑提到,《他們在島嶼寫作》作家系列紀錄片已經紀錄了近20位作家,這系列文學紀錄片以較高的預算、電影規格的拍攝,創造出優異品質,創下熱映盛況,讓觀眾透過影像認識純文學的美好,將冷門的文學重新賦予火熱的生命。 林靖傑認為台文領域的作家也能透過影像獲得更多人注意與認識,並重新獲得一般觀眾的普遍肯定,在這樣的思維下,《台灣男子葉石濤》應運而生,林監製進一步提到,從2015年《愛琳娜》在台中舉辦千人特映會之後,就與台中結下緣份,他也很高興台中市長期支持影視藝文活動。 《台灣男子葉石濤》 電影 《台灣男子葉石濤》今天公布電影海報和預告,海報由知名設計廖小子操刀,由葉石濤的版畫肖像再加上片中邀請的年輕藝術家詮飾葉石濤筆下的文字的影像,配上彩度濃郁的色塊,成為一張充滿力量的紀錄片海報。 透過跨世代的藝術激盪,重新發現並賦予葉石濤文學作品新生命,文學揉合藝術,提高本片的可看性。
影片末尾,郭漢辰回憶,葉石濤曾對他說:「你走錯路啦!讀文學在臺灣是吃不飽的啊!」語畢,影廳內發出心領神會的笑聲。 儘管相較前行者,這個世代已不再直面政治打壓,要如何接合歷史傷痕造成的斷裂,仍是新世代的重要課題。 葉石濤説:「文學是上天給特定人降下的天譴。」臺灣文學的使徒們,在人文學科處境日益艱困的環境中,依然如唐吉軻德,奮力向風車搏鬥,撿起歷史的碎片,拼湊出島嶼的記憶。 ★ 以珍貴史料、資料影片為觀眾建立起宏觀的歷史脈絡,並邀請11位年輕藝術家轉譯葉石濤筆下的文字想像,讓影片更具有藝術高度。 「胡金銓的美學和新電影的美學,完全是南轅北轍。所以在我過去的刻板印象,會以為他是老派、過時、保守的,是要被推翻、揚棄的。」然而,何以電影學術圈對胡金銓推崇備至?
《台灣男子葉石濤》 電影: 更多 #台南演算法 影片
一定有許多未竟仍待補強,但,那應該是我們後輩的工作了──看著這部紀錄片,確確實實激起我這種心情。 《台灣男子葉石濤》 電影 《台灣男子葉石濤》 電影 如果說,文學是那一輩人的枷鎖,框限,牢籠,是上帝降下的天譴,那麼我覺得,葉老的作為,根本上就是想將這囹圄天譴,化為應許之地;在絕望裡,生出希望──但他不曾這樣自我標榜或誇耀,他只說:還不是因為學院裡面的學者不寫,所以只好我來寫。 他還說,自己只是一個平凡的、想要活下去的、台灣的平凡男子而已。 筆耕十分辛苦,酬勞也不豐富,且經歷過牢獄,內在心理、自信自尊,也已被損壞,堅持寫作未必能替他帶來什麼,不,說不定他本人連「我要堅持寫作」這樣的主觀意志都無法產生吧。
曾經是斷了根的浮萍,在與自己和解的過程中,丁寧重新梳理自己來自哪裡,也體認到,家鄉正是自己作為演員重要的靈魂歸屬。 從路邊擺攤的田尾花商之子,到台灣重要的進口植物販售者、在地植物園藝品牌推廣者,植物專賣店「樹園藝」共同創辦人陳妍卉,人如其名,一生都和花卉、園藝產業有著難以割捨的緣分。 《台灣男子葉石濤》 電影 對於明知不實或過度情緒謾罵之言論,經網友檢舉或本網站發現,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Mobitv.asia上架新片的速度非常快,像是最近非常熱門的《台灣男子葉石濤》、《台灣男子葉石濤》電視劇都應有盡有。 《葫蘆巷春夢》約75分鐘,普遍級、為中文字幕、台語發音,演員包含孟庭麗、檢場、柳哥、林銀村等人。
《台灣男子葉石濤》 電影: 高雄左營538戶無預警停電 台電找到原因了
葉石濤讀左傾書籍、有左傾思想竟遭羅織入罪,並非特例,當年有數不完的這類被迫害案件。 他的刑期遭改判之後沒多久,正好碰到減刑條例而獲得減刑保釋,1954 年 9 月 12 日雖然出獄,可是,按中國國民黨政權的〈戡亂時期預防匪諜再犯管教辦法〉,出獄後仍遭警察機關的嚴密管控「察看」,必須每周去派出所報到。 二十年後,由於其他政治案件中有葉石濤認識的朋友,由當年台灣省保安司令部改制後的台灣警備總司令部,持逮捕令到他服務的學校抓去「約談」,折騰了一天才釋放。 《台灣男子葉石濤》 電影 台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的《台灣地區戒嚴時期五〇年代政治案件史料彙編》中,收錄了當年保密局偵防組組長谷正文、曾任綠島新生訓導處處長的唐湯銘兩人的訪談紀錄。 谷正文說,「情治各單位在台灣抓到的真正匪諜約有二千人,其餘大多是錯案、假案、冤案」,他認為涉案者當中,有 95% 以上都是冤枉的。 唐湯銘也說,「五〇年代的案件,以我在綠島長期的領導和觀察,我個人認為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判決是不當的」。
- 愈是困苦的環境,往往可以從自己想要從事的工作中得到力量,書寫就有如此魔力。
- 圖片來源:國家檔案管理局《台灣男子簡阿淘》一書,是葉石濤將這段白色恐怖冤案的經過,總共七篇以自傳體寫成的小說。
- 卡卡洛普無法調解版權歸屬等相關法律糾紛,對所有上載之檔案和內容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一切檔案內容及言論為內容發佈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立場。
- 在台灣文學發展史中,他以先行者之姿,本著「台灣主體意識」条件下,率先寫出第一本有系統的台灣文學史《台灣文學 史綱》,不僅奠定台灣文學的地位,並成為後代台灣文學研究者的領航者。
他的文友鍾肇政靠著《文友通訊》,串連起當時所有能以中文寫作的作家們,並想辦法相互拉拔,因此被稱為「台灣文學之母」。 葉石濤採取了另一種戰鬥模式,他為青年作家寫評論,讓他們的作品被看見、被討論,讓當年葉石濤自己在寫作時無人聞問、沒人在意的空虛感,不會在後輩身上重演。 於是台灣文學有了「南葉北鍾」,當有一天台灣文學終於登上廟堂,我們也才有了豐富的題材,可以切磋討論。 葉石濤說寫作是「天譴」,讓人想起普羅米修斯盜了火點亮人間,卻必須被綁在山上,忍受老鷹撕裂肚腸之苦。 《台灣男子葉石濤》 電影 葉石濤的寫作也讓人有這樣的感覺,他不斷地寫,小說、散文、評論、回憶,甚至還寫出了學者都寫不出來的《台灣文學史綱》。
《台灣男子葉石濤》 電影: 台灣男子葉石濤 YEH SHIH – TAO , A TAIWAN MAN 線上看
1987年完成的《台灣文學史綱》是台灣人自己撰寫的第一部台灣文學史,意義重大。 片名靈感來自葉石濤作品「台灣男子簡阿淘」,故事中簡阿淘因白色恐怖牢獄之災,生活被顛覆,影響長達一生,也呼應了葉石濤顛沛流離的寫作生涯。 (中央社記者葉冠吟台北6日電)文學巨擘葉石濤的生命故事,如今匯集成電影「台灣男子葉石濤」,導演許卉林不計成本,邀請11名藝術家轉譯葉石濤作品,透過跨世代的藝術激盪,向傳統致敬也賦予經典新生。 葉石濤出生於日治晚期,他是少數在戰後轉換語言成功,在坎坷顛沛中持續寫作一生的重量級作家。
「環境倒是挺好,很適合寫作。」我心中暗忖,但後來才知道那幽雅的環境,其實並非葉老的故居。 看過了紀錄片《台灣男子葉石濤》後,我才知道葉石濤出獄之後,根本不住在台南,他大多數的時間幾乎都住在左營舊城。 真實生活裡葉石濤寫作的環境差得不得了,窗外是車水馬龍,房間熱得要死,樓下連鐵捲門都關不上。 幾個月前我讀了朱宥勳的《他們沒在寫小說的時候》,裡面也談到葉石濤的志業。 讀完覺得感動,於是趁著到台南時,抽空跑了一趟葉石濤文學紀念館。
《台灣男子葉石濤》 電影: 台灣男子葉石濤
新聞局長鄭照新表示,生活在台灣的所有國人不分黨派,因擁有台灣這塊土地上的共同故事,所以大家能在這些故事的基礎上,互相理解、分享、追求更美好的未來。 《台灣男子葉石濤》正是這樣一部訴說著我們共同故事的電影,葉石濤的文學與價值,是超越任何政治色彩,值得介紹給每一位台灣民眾。 《台灣男子葉石濤》記錄葉石濤生命及寫作生涯,同時記錄同時代台灣作家的共同命運,凸顯他們的文學成就,11日在台南舉辦首映,林宜瑾率先包場邀請政壇人士、律師、醫師、藥師與教師等200位友人出席。 紀錄片電影《台灣男子葉石濤》將17日上映,11日立委林宜瑾包場台南首映會,邀請副總統賴清德及市長黃偉哲、立委林俊憲、許導演、監製林靖傑、葉石濤次子葉松齡、醫師公會理事長陳相國、教師公會理事長陳葦芸、律師公會理事長林仲豪等人到場共襄盛舉。 葉石濤從16歲時就開始小說創作,他的作品裡受到從小在台成長的日本人西川滿的大和浪漫文學的啟發,但而後因為太平洋戰爭的事情讓他有所感觸,而成為了一位有著批判性、與致力於台灣土地的作者。 葉石濤認為台灣文學不是日本或中國等地的附庸創作,台灣文學描繪的是台灣這片土地與人的文學載體。
「他們在島嶼寫作」紀錄片系列自 2011 年開拍至今,已邁入第三系列,為數十位文學人留影作傳,立下「作家紀錄片」的類型典範。 然而,在那張星光熠熠的文學版圖上,或許就獨缺那麼一塊,視文學為天譴、寫作為懲罰的暗黑系作家,一代以葉石濤為代表的臺灣男子。 他們降生於日治時期臺灣,經歷多重的語言剝奪與思想禁錮才得以文學;他們不只在島嶼寫作,更讓這座島嶼得以被我們閱讀。 葉石濤是台文界扛鼎的重要作家,經歷日治及抗戰時代直到2000年後,他的寫作生命,與台灣現代史同起伏,除了小說、評論等文字創作,更撰寫了「台灣文學史綱」,是確立台灣文學主體性的重要著作。
《台灣男子葉石濤》 電影: ‧ 年輕人最愛+勇奪國際大獎! Wolf Beer少年狼啤酒掀飲潮
而在天譴降臨之後,他也並非只以中文評論、創作,而也持續以日語閱讀、翻譯,包括社會寫實派推理作家松本清張以及殖民時期的韓國小說等等。 「沒有土地,哪有文學。」但獨立自主的臺灣男子從不只站在島嶼的土地上寫作,他也站在世界的座標上閱讀,援引世界的文化資源作為臺灣本土論述的重要參照。 2011年台灣出現《他們在島嶼寫作》作家系列紀錄片開始,10年來,此系列已經紀錄了近20位作家。 這系列文學紀錄片以較高的預算、電影規格的拍攝,創造出優異品質,平地一聲雷,寫下文學紀錄片的新里程碑,創下熱映盛況,讓一般觀眾透過影像重新認識純文學的美好,將冷門的文學重新賦予火熱的生命。
卡卡洛普無法調解版權歸屬等相關法律糾紛,對所有上載之檔案和內容不負任何法律責任,一切檔案內容及言論為內容發佈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立場。 為了提供您最佳的服務,本網站會在您的電腦中放置並取用我們的Cookie,若您不願接受Cookie的寫入,您可在使用的瀏覽器功能項中設定隱私權等級為高,即可拒絕Cookie的寫入,但可能會導致網站某些功能無法正常執行。 同時本網站提供最新版本 隱私權政策 及 使用者條款 ,詳情請點擊上述連結深入了解。 OwlNews 致力革新現有網路世界底層規則,搭配區塊鏈機制,建立公開、透明新形態新聞平台,結合廣告分潤制度,實質回饋內容創作者,顛覆現有數位廣告產業壟斷現況,建構網路新生態。 對演員丁寧來說,家鄉二林的情感與對自我的認識,是隨著年紀不斷流轉變化的一種認同。
《台灣男子葉石濤》 電影: 電影海報
林監製表示,《台灣男子葉石濤》完整紀錄了台灣文學界重要作家葉石濤的寫作生命,也體現了台灣現代史的起伏,除了小說、評論等文字創作,葉石濤更撰寫了《台灣文學史綱》,是確立台灣文學主體性的重要著作。 葉石濤是 1925 年(大政四年)出生於台南市白金町(舊稱「打銀街」,今台南市中西區民生路一帶),成長於日本統治時代,雖然經歷過戰後風雲詭譎的世代和遭受白色恐怖的襲擊。 然而,仍堅定地跨越語言斷裂的困境執筆再起,在六十多年的創作生涯中,不僅從日文到中文,從小說到評論,更在 1987 年出版《台灣文學史綱》,完成台灣人寫的第一本台灣文學史,一錘定音的史綱論述,為台灣文學開路、點燈、立座標,樹立其在台灣文學史上無可取代的地位。 葉石濤作品涵蓋小說、評論、文學史、隨筆、翻譯作品等,與鍾肇政在文壇號稱「北鍾南葉」。
在這部紀錄片還有宣傳海報上,都出現葉老說過的話:「文學是什麼呢?文學是上帝給特定的人物降下的天譴吧。」這就是在說他的親身感受,也呈現了這部紀錄片和其他文學紀錄片最大的不同。 一九五一年,葉石濤因為認識了一些有左翼思想的人、閱讀了左翼思想的書籍,就因此被逮捕,其後一年內,重複受到疲勞偵訊、拷問刑求,之後又被判刑五年。 在日本殖民時期,言論也不自由,批判、攻擊日本帝國與總督府,也可能被抓去坐牢,但據楊逵說,這類罪的刑期,最多也就二十九天。 一個是罵政府會被關二十九天,一個是讀某些書,就會被關三、五年,什麼叫「狗去豬來」,這就是「狗去豬來」。 「台灣作家必須敞開心胸,開拓更大更多的台灣時空」,葉石濤這句鐫刻在高雄市蓮池潭畔文學步道基石上的名言,還來不及揭幕,他已辭世。 據說年輕時期的葉石濤相當憤世嫉俗,對於自己師範畢業後無法被分發回高雄(時葉老已遷居高雄)任教、且屢為退稿專家而不滿,並發洩於給鍾肇政的書信上,但他在就讀師範時即已立下「欲做文學之鬼」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