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國教綱要7大優勢
3、參加對象:設有藝才班(音樂班、美術班及舞蹈班) 十二年國教綱要 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校長或承辦處室主任、組長及教 師(各類班別請至少推派1位藝才班專長領域教師參 十二年國教綱要 加)。 1.大學招生維持多管道、多資料參採方式;考招設計應能有助於推動新課綱強調素養、跨領域及多元選修之精神。 十二年國教綱要 三、團體活動時間:係指學校所安排的各項有助學生多方面學習與探索之活動、潛在課程及校本活動時間,如班級活動、社團活動、學生自治活動、學生服務學習活動、週會或講座等。 十二年國教綱要 例如某校以「比例、對稱」為主題,統整「數學」和「藝術」領域,進行單周5節課的跨領域教學。 而原「數學」(4節)及「藝術」(3節)經扣除跨領域統整課程節數(5節)後,仍可保留部分時間(2節)進行單一領域的教學。
目前現場有些學生跟不上學習進度,而學術傾向優良的學生,也被困在既定的課程進度裡。 減少必修,增加選修,可以讓不同能力的學生,依性向、興趣及先備能力,選修適合其需要的課程,包括國、英、數等基礎課程及各領域課程。 此外,「跨領域/科目專題課程」、「實作及探索體驗」以及「職業試探」等課程則可提升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的統整能力、實作能力以及職業相關能力。 為促進議題教育功能之發揮,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各領域/科目課程綱要之附錄二提出“議題融入該領域/科目課程綱要說明“,提供學校、教師及教材研發、出版與審查等相關教育人員了解議題實質內涵,以及融入領域學習重點示例,以落實議題融入課程與教學之目標。
十二年國教綱要: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
本土語文是本土族群文化的資產,更是學生與台灣不同族群溝通的良好工具。 但本土語文採用與國語文不同的拼音系統,而我國的官方語言目前為國語文,為奠定國語文(工具學科)的學習基礎,故本土語文的教學節數比例較少。 為尊重人權、多元文化及增進族群關係和諧,總綱鼓勵學校評估學區新住民學生人數,聘請合格師資,開設新住民語文課程。 這些議題已經放入各領域綱要中,所以教科書編寫時一定會融入,老師教學時,也可以透過校本課程或在教學時適時融入。 例如:下方試題雖然布題有買馬卡龍的情境,但在真實生活中,買馬卡龍並沒有計算馬卡龍面積的需求,與學生的生活並無連結,只是為了情境而情境,就不是素養導向試題。
是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之課程發展本於全人教育的精神,以「自發」、「互動」及「共好」為理念,強調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者,並依此提出多原即是性及彈性活力課程修訂原則,在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的課程綱要中,更減少必修之學分數,增加學生因應自我生涯發展而需要之選修空間,充分實現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1.培養學生共同素養,輔助轉銜: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包含普通型、技術型、綜合型與單科型等四類型高中,共同核心課程可確保不同類型高中的學生能具有共通的基本素養以及通識教育;另外,共同核心課程亦具有輔助學生不同類型學校之間轉銜之功能。 總綱中國中與高中階段科技領域為必修課程,國小階段科技領域為重大議題,學校可於彈性學習課程每週排課一或二節,並透過跨領域統整性主題/專題/議題探究課程,將資訊科技與生活科技之核心素養與學習內容融入各領域,透過結合其他領域之課程內容來落實。
十二年國教綱要: 高級中等學校實務工作手冊
同時隨著社會的變遷與時代的推移,議題內涵亦會發生改變或產生新興議題,故學校宜對議題具備高度敏覺性,因應環境之變化,活化與深化議題內涵,並依學生的身心發展,適齡、適性地設計具創新、前瞻與統整之課程計畫。 優質銜接:高級中等教育一方面要與國民中學教育銜接,使其正常教學及五育均衡發展;另一方面也藉由高中職學校的均優質化,均衡城鄉教育資源,使全國都有優質的教育環境,使學生有能力繼續升學或進入職場就業,並能終身學習。 本次修訂的具體改變如下:以「務實致用」為目標,修訂群核心能力及科專業能力。 調增部定實習科目學分達15至30學分,形成「技能領域」,同時彈性調減部定專業(理論)學分,著重就業導向的課程與教學,強化高職學生實作技能,培養具備務實致用之就業能力。 於實施要點(實施通則)中,增列產學合作與交流之必要性,以建立高職務實致用之課程特色。 1.政策盤整、解決與配套:教育部已組成「中小學師資、課程、教學與評量協作中心」,將透過此平台,處理需要跨系統(包含國教署、師藝司、高教司、國教院等)整合、解決與協作之相關問題,例如:教師員額結構、授課節數、教師專業提升、學校空間、大學考招連動、法令政策、經費、設施等。
在國中、國小階段,除了各領域學習課程之外,總綱改進現行彈性學習課程的設計,讓孩子可以有更多專題性、探究性及實作性等活化學習的機會,並可選擇參加有興趣的學習社團、技藝活動等,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獲得多元適性的學習機會。 新課綱用「核心素養」將國小、國中、高中不同的教育階段做橫向(各領域、各科)及縱向(各學習階段)的課程發展,使課程更有系統性、邏輯性及順序性。 本網頁連結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之總綱與特教課綱中有關學習領域與特殊需求領域之相關內容及資訊,供了解國內特殊教育課程之現況。 是的,本次十二年國教課綱修訂特色之一是彈性學習,學生得依其興趣與需求,自訂學習內容或參加學校所安排的重補修及學科強化課程,與原來綜合型高級中等學校之空白課程無異。
十二年國教綱要: 課程綱要
教育部:10051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5號 ※本系統登載資料如與正式公文內容不同,以機關公發布或函頒者為準。 實施混合教育,將很會讀書的孩子和學習得很慢的孩子放在同一個教室,對於這些程度差的學生來說,將是非常嚴重的打擊,他們一定會被放棄掉。 因十二年國教制度複雜,在少子化的情況下,大量家長為了增強孩童的競爭力,導致就讀私立國中的學生人數反而逆勢大增。 2013年6月11日,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及其理事長吳福濱號召立委陳淑慧與多個教育團體到教育部門口大會師,並喊出「會考三變七、孩子慘兮兮」口號,當時其中一位參加該活動的高三畢業生當面向時任教育部次長陳德華陳情,但結果是仍然未正面面對全家盟等多個團體針對國教問題再做改善。
- 6月,教育部初步決定,提前六年一次到位,預計在2014年免試入學、十二年國教實施時,完全不採計國中在校表現,採取登記入學、抽籤入學、輔導入學三種模式,但是抽籤入學的方案屢遭批評與質疑。
- 對於絕大多數中等程度的同學而言,他們發現用不用功沒有多大的關係,最後到底能夠進哪一所學校,絕對不是因為程度的關係。
- 因材施教:面對不同智能、性向及興趣的學生,設置不同性質與類型的學校,透過不同的課程與分組教學方式施教。
- 新課綱精神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從三面九項及生活情境中學習,培養學生適應現在生活及未來挑戰的「核心素養」。
- 因此,如何在確保學生基本學力的前提下,提供學生更多自主學習、性向探索、適性揚才與優質銜接的課程,成為本次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課綱發展的重要挑戰。
- 此外,「跨領域/科目專題課程」、「實作及探索體驗」以及「職業試探」等課程則可提升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學生的統整能力、實作能力以及職業相關能力。
- 8月21日,國高中生組成的「反畸形12年國教學生聯盟」前往教育部陳情抗議。
學校課程發展與教材編選在實施議題教學時,可以學生經驗為中心,選取生活化教材,在掌握議題之基本理念與不同教育階段之實質內涵下,連結領域/科目內容,以問題覺知、知識理解、技能習得及實踐行動等不同層次循序引導學生學習。 有關領域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如何融入議題請參閱105年底出版之「議題融入說明手冊」。 十二年國教綱要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簡稱「十二年國教」,後也被通稱為「108課綱」,是中華民國教育部希望延長基本教育年限,將高中、高職、五專的前三年納入並統整,以提升國民素質與國家實力,並以「全人教育」、「核心素養」為發展主軸。
十二年國教綱要: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強調的願景、 課程目標是什麼?核心素養又是什麼,要如何落實?
例如,如何強化教師在跨領域/科目專題、實作(實驗)及探索體驗等課程之能力,應有系統的進行教師專業培訓,並建置教學資源平台,提供教師教學之參考與運用。 十二年國教綱要 1.高中銜接大學教育,適性發展很重要:基於高中教育之目的與功能,世界各國多僅規範基本的必修課程,較多的選修課程,較能滿足學生多元及適性發展之需求。 (三)多元選修:提供學生個別化課程,包括本土語文、第二外國語文(含新住民語文)、全民國防教育、通識性課程、跨領域/科目專題、實作(實驗)及探索體驗、通識性課程、大學預修課程或職業試探等各類課程。
只要我們的教學是「素養導向的教學」、教材是「素養導向設計的教材」,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就能逐漸養成素養,並擁有二十一世紀的關鍵能力。 新課綱精神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從三面九項及生活情境中學習,培養學生適應現在生活及未來挑戰的「核心素養」。 而5C 力強調溝通、合作、問題解決、思辨、創造的能力,更可以分別和核心素養對應,這兩者確實是相近的。 「核心素養」是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 強調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而彰顯學習者的全人發展。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重視「全人教育」,強調學生是自發主動的學習者,最重要的是學校教育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與熱情,教授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實踐、運用到生活之中。
十二年國教綱要: 素養導向教學與評量
因此,學校經課發會決議,可以將領域學習課程部分組合,進行跨領域主題統整教學,惟其節數不超過領域學習課程總節數的1/5。 以國民小學第三學習階段為例,其領域學習每周總節數為26節,學校可規劃單周最多5節的跨領域主題統整教學。 總綱規定非原住民地區國民中學,「應」於彈性學習課程開設原住民族語文課程至少每週一節課,供學生選修,學校亦可以配合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開設之「部落學校」相關課程,併於假日或寒、暑假實施。 本次總綱的研發,主要歷程如下:(1)民國97年啟動的中小學課程發展基礎性研究;(2)民國100年開始研擬規劃十二年國教課程發展建議書與課程發展指引;(3)民國102年成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研究發展會」,並啟動總綱研修工作計畫。
因此,為了養成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現代公民,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達成自發、互動、共好的教育理念,重視學生的全人發展,所以總綱規劃八大領域,讓學生在不同領域中獲得均衡的學習。 基於語文與數學是其他領域學習重要工具,同時世界各國在國民中小學教育階段中,語文及數學課程所佔的節數比例皆較高,故在國中小教育階段規劃較多的學習節數,讓學生獲得充分學習的機會,以強化學生國語文、數學的學科素養。 現行九年一貫課程的「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因生活科技不列為會考考試範圍,使得生活科技教學在國中現場易受忽視。 為保有生活科技的課程品質,特別重新整合已經在彈性學習節數實施的資訊教育,於國中階段新增一個「科技」領域。 學校教師在規劃與實施各領域/科目課程與教學時,可以依需求適時融入總綱所列議題。
十二年國教綱要: 十二年國教將「自然與生活科技」改為「自然科學」和「科技」,但「科技」從國中開始實施,未來國小如何因應與培養科技素養呢?而「程式設計」納入國小課綱是世界教育趨勢,國小的新課綱也有嗎?
總綱規定,原住民族語文課程之學習,其教學語言應以原住民族的單語為主,雙語為輔,其他領域/群科/學程/科目之課程學習,應鼓勵使用雙語或多語概念,生活語言應鼓勵養成使用雙語或多語的習慣。 據此,與原住民族語言文化之教育相關的活動,可以根據學生需要與接受程度,彈性實施全族語或部分族語之沈浸式教學。 因此,為了照顧數學程度落後的弱勢學生,總綱不建議再增加統一教材的數學領域教學節數,而是鼓勵學校在彈性學習課程中,根據弱勢學生的程度,每週開設一定節數的數學補救課程;而數學學習程度較佳的學生,也可以在彈性學習課程中,依照自己的興趣,選擇數學相關的學習社團,實踐十二年國教適性揚才的教育目標。
- 1.各技能領域課程,以適用二個科別以上為原則;惟所需基礎技能差異太大時,亦得開設單一科別之技能領域課程。
- 九年一貫課綱十大基本能力強調的「能力導向」,其精神及內涵與十二年國教新課綱重視的「核心素養」契合,並有延續之處。
- 因此,為了讓學生打好各領域教材閱讀理解的學習基礎,於國民小學階段規劃較多比例的國語文有其必要性,所以總綱中,也規劃較多比例的學習節數。
- 也可以規劃班級輔導、服務學習、自治活動、校際與班際交流等活動,讓學生在德育、群育方面有更多的學習機會,更能適應未來的社會生活。
- 2007年2月27日,當時的行政院長蘇貞昌在立法院施政報告宣示,將從該年度開始逐步推動十二年國教,受到各界的關注。
- 跨領域統整的協同教學可以在「彈性學習課程」或在「領域學習節數內找尋相同主題調整或重組課程」來進行,整合性的課程使學生能將所學運用到真實生活中,素養就展現出來了。
8月21日,國高中生組成的「反畸形12年國教學生聯盟」前往教育部陳情抗議。 該社團在論述中指稱教育部將在103年推動的12年國教版本為「畸形版本」。 9月,教育部召開第八次全國教育會議,延長國教年限為該會議的重要討論項目之一,教育部長吳清基表示,可能在2014年廢除基測,完全免試入學,推動十二年國民教育。 2007年2月27日,當時的行政院長蘇貞昌在立法院施政報告宣示,將從該年度開始逐步推動十二年國教,受到各界的關注。 教育部公佈將來有36所明星高中職,能夠單獨或聯合招生,其他201所,以學區分發入學;但在隔天教育部改口說沒有「明星高中職」,把明星改成菁英。
十二年國教綱要: 在〈“「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語文領域-臺灣手語」正式公布”〉中有 4 則留言
除了領域課程外,學校亦可於彈性學習課程/時間及校訂課程中據以規劃相關議題,將議題的精神與價值適切融入學校組織規章、獎懲制度及相關活動,以形塑校園文化,提升學生學習成果。 4.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課綱研修目標與重點:以全人教育為基礎、透過素養導向之課程與教學,強化學生通識與跨科/領域統整與生活應用能力,提供多元選修課程及補強性課程以導引學生適性發展,拔尖扶弱,關注課綱與大學考招連動的銜接設計,以成就每一位學生,培養能終身學習的世界公民。 隨著社會文化政治經濟之發展,學校課程發展也必然回應當代重要與新興議題。 依《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實施要點」明定:各領域課程設計應適切融入性別平等、人權、環境、海洋、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能源、安全、防災、家庭教育、生涯規劃、多元文化、閱讀素養、戶外教育、國際教育、原住民族教育等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