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兵制8大優勢
士兵负担减轻,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逃避兵役的现象,士兵也能无太多顾虑地作战,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募兵制 然而,当封建社会经济恢复正常的发展状态时,农业人口也会恢复正常的自然增长率,而此时向劳动力强行“抑配”土地的均田制就不得不转为向劳动力“限配”土地了。 尽管如此,随着农业生产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均田制势必无法应付“地少人多”的客观环境,从而因自身的原因而逐渐走上崩溃之路。 当然,在这一崩溃的过程之中,均田制的内部因素往往又是与各种外部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府兵制建立之初所依赖的大土地所有制在隋唐的继续发展,为了适应扩张战争需要而并不抑制土地兼并等等—这些外部因素都成为了均田制迅速崩溃的催化剂。 由此看来,对府兵制前期发展历史沿革的论述,也就殊为必要了。 而募兵制与土地问题联系不多,主要是由于与国家财政而与土地问题有间接的联系,可以有效减缓土地兼并对国家军事力量影响的速度。
- 和物质上的赏赐相比,“授勋”无疑更有吸引力。
- 2001年,時任總統陳水扁指示施行廢除徵兵改募兵的政見,行政院責成國防部正式成立專案小組,進行有關招募評估。
-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关陇集团部分姻亲关系从西魏到唐朝,可以说成也关陇,败也关陇,好像在过家家。
- 另109年底國軍兵力編現可達90%目標,人力均能滿足需求,從各項戰演訓及災害救援任務遂行,均展現整體戰力提升之成效。
- 府兵基本上是终身服役,只有到了五十八岁方可退休。
如此,方可維持國軍戰力穩固,使募兵制轉型成功。 大唐国祚289年,在初期府兵制确实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但府兵制也绝不是长期沿用的办法,虽然他能防止将领拥兵自重,但朝廷对地方府兵的控制力也十分不足。
募兵制: 唐朝实施的兵制是府兵制 北宋为何盛行募兵制
像韩国或台湾那样,当红艺人被迫中断演艺生涯应征入伍,在大陆就没发生过。 地方节度使安禄山权利滔天,并且最终调动足足二十万大军向朝廷发起进攻。 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也再不复往日的繁荣,大量百姓的死亡也使得唐朝人口青黄不接。 募兵制 府兵制第二个缺点是均田制渐渐瓦解,本来政府对军户的优待却被层层削减,这就又削弱了府兵的积极性。 而让每个朝代都头疼的土地兼并又开始了,在这种大环境下许多人都想脱离军籍。
但是这就使得募兵的来源可能仅限于驻防地区,形成半封闭的土著武装集团。 最终,无论是节度使还是宦官,都可以有效控制藩镇兵或神策军,对中央或是皇帝进行挑战,而中央或是皇帝则很难渗透进军队。 募兵制 府兵制下,兵将只是临时的合作,他们之间的结合并不稳定,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募兵制下,兵将间形成隶属关系,藩镇出现后,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和封闭性,以节度使为首的军将对士兵在招募、训练、作战、生活待遇、级别晋升等各个方面拥有发言权,容易形成将帅拥兵自重的局面。 唐后期的职业兵大多数没有田产,不懂农桑技术,脱离农业生产,以从军为谋生手段,甚至出现世袭军人的现象,为了解决本人及其家人的温饱,他们对藩镇将领的人身依赖也就不断加深。 (二)近期外界提出至108年尚未服役役男僅餘7千餘人,將沒有兵源可供徵集,係指迄108年時,82年次以前出生的役男多數將完成常備兵現役(或替代役)兵役義務的履行。
募兵制: 募兵制
仪卫按所属分工的不同发给弓矢、胡禄,横刀,仪刀,鍪,铠,甲,盾,漆枪,槊,弩,长戟等。 更值得討論的是軍隊的組成是否應該與族群百分比相符。 戰後,由於國民黨政權移入,除了將中華民國負載於台灣,更將所謂的「外省族群」安置於軍公教單位,加上「本省人」多選擇安身立命於國家機器外的民間部門,因此,高級將領的族群比例嚴重不成比例 。 不容諱言,國民黨過去的用人政策,除了刻意擢昇家境清寒者以外,在三個本土族群之間,也有錄用提攜的優先次序,難免令人有選擇性排斥的想像 。 也有人認為,在募兵制之下,文人的國家領導者沒有當兵的經驗,不了解軍中的特有文化、或利益,甚至於對於國防事務缺乏興趣,可能產生文武決策者之間的鴻溝,因而主張徵兵制 。
徵兵制與聯考制度被當作是國民黨體制裡頭,少數比較公平的制度(台灣研究基金會國防研究小組,1989:146-47)。 然而,除了起碼的齊頭式公平以外,制度應該有其他更正面的衡量標準。 募兵制 民間一向反對徵兵,唯恐子弟遭受凌虐、甚至於外島一去不回。 長久以來,民進黨的主張「軍隊國家化」,對於兵役制度的訴求共識是縮短役期,只有陳水扁總統明確支持募兵制;大致看來,議者的著眼點大致是顧及對內的政局安定、民主的考量,重於對外的國家安全顧慮 。
募兵制: 唐朝初期为什么采用府兵制
战争中,有许多士兵受伤成了残疾人,不再适合从军。 募兵制 唐朝就有“在军旅行阵,经敌伤害手足眼目,不能营生,亦各赐绢两匹”的规定,这些放归的士兵回家后,不再负担国家的租庸调和谣役,还能分到一块“身份地”供他们养老。 士兵的医疗待遇不仅关系到士兵本人的健康,也关系到军队士气和军队战斗力,关系到战争的成败,所以统治者也比较重视这个问题。
第二,就訓練成本而論,志願役人力長期服役,對於武器裝備的操作和保管維護的穩定度較高,訓練、保養成本長期較為節約;義務役徵兵制人力退伍比較頻繁,要長期投入訓練和維保成本。 〔記者涂鉅旻/台北報導〕我國兵制議題近來成為討論焦點,對此,國防部透過今日的記者會,詳述募兵制的優點。 國防部資源規劃司長白捷隆表示,志願役官兵役期長、可累積訓練成果,可節約訓、保成本和紀律,並因應少子女化趨勢,符合國家經建需求。 府兵制可以让兵农一体,不再受到国库银两不足的制约。 所以唐朝初期采用府兵制是政府和百姓双赢的做法,既能为国库省下银两,又能让百姓休养生息。 这也是有人说府兵制是中国古代最好的兵役制度的主要原因。
募兵制: 募兵制辽金时期
府兵兼具士兵、农民的身份,不是一支职业化的军队,更多带有地方民兵的性质,这就使府兵的战斗力有限。 军队作为国家机器,应该从生产领域中分离出来,专门担负军事任务,这样才能保障军队的战斗力。 所谓的兵民合一是出于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和减轻国家财政负担的考虑,这实际反映国家力量的不足。 随着唐王朝在开元年间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顶点,国力空前强大,唐王朝一方面具备以募兵代替府兵的国力,另一方面中原王朝对外战争要求有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经验丰富的职业化军队。 除此之外,边将对府兵的残酷虐待、权贵将府兵当做家仆驱使、社会对文教的普遍重视,降低了府兵的社会地位,也对府兵制的衰落有一定的影响。
2001年,時任總統陳水扁指示施行廢除徵兵改募兵的政見,行政院責成國防部正式成立專案小組,進行有關招募評估。 他们兼并土地,又不进行充分消费,将大量财富主要是粮食和布帛,堆积如山,放在粮仓和地窖中腐烂,也不在市场上流通,导致农业社会中大量劳动力,无法出卖自己的苦力而求生。 民進黨立委王定宇昨指出,當前新科技發達,或可彌補台灣兵力在人數上的不足,至於是否走回徵募並行,還需進一步思考。
募兵制: 募兵制——中国古代兵制之一。
Bandow 則以為,常備兵原本就役期較短,再加上留營率比職業軍人大為低落,因此,訓練的總成本(而非單位成本)反而較高。 以美國的經驗來看,大體是在戰爭時期才採取徵兵制,平日則採用募兵制,也就是說,唯有在國家安全面對重大威脅之際,才有必要進行大規模的兵役動員 。 在越戰期間,由於國內反戰呼聲高漲,尼克森總統在1973年斷然廢除徵兵制,迄今維持志願役 。 不過,儘管蘇聯解體、以及冷戰結束,美國轉而積極從事集體安全、維持和平、營造和平、以及建構和平的任務,在兵源上漸有捉襟見肘的窘態,又開始有徵兵之議 。 涉及營區安全、武器裝備研製維修、軍品運輸及其他軍事安全相關之勞務採購,主管機關應於採購公告明訂廠商進用志願役退除役軍人之最低比例。 2013年12月起,在1994年1月1日(含)以後出生之役男僅須接受4個月軍事訓練役(8週新訓、8週下部隊);1993年12月31日(含)以前出生之役男仍須服役1年。
國防部將部隊管教合理化列為施政之重點,要求各級部隊長採取「專業領導」及「服務領導」之方式,藉由人性化、專業化管理及訓練,凝聚部隊向心力,使官兵安心服役並願意長留久任。 府兵制和募兵制还有征兵制是我国古代常用的征兵制度,这三种制度有什么不同呢? 府兵制是唐代初期使用的一种征兵制度,与其他两种征兵制度最大的不同是兵农合一。 府兵就是当地的农民,在农闲的时候参加训练。 需要战斗的时候才上战场,府兵也有其他两种制度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极大程度的节约国家军费的开支。 「徵兵制」(conscription或draft) 與「募兵制」 最大的差別,在於前者為義務性的、後者為志願性的。
募兵制: 募兵制清时期
而募兵制则是在各地发放银两细软招募兵士,这样招来的士兵往往更加具有战斗力。 前来服役的也都是青壮年和想在沙场建功立业的人。 募兵制 有了银子自然好办事,唐玄宗改府兵制为募兵制后唐朝的军队质量也直线上升。 唐朝武士开元十年(722)八月,玄宗采纳张说的建议招募壮士充当宿卫,府兵制开始解体,兵农之分自此开始,募兵为职业兵,长期在军队作战训练,不再务农,待遇也有所提高,不但全家免除徭役,有功还会赏赐房屋,勋爵等。 唐代府兵制大规模应用在太宗和高宗统治前期,但自高宗后期以至武后时期,由于边境战争频繁,府兵得不到轮换,以致出现了“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的现象。
天庆八年(公元1118年),置怨军八营两万八千余人,皆系招募而来。 中華民國海軍備役中將、前海軍副參謀長蘭寧利是募兵制最全力反對者之一,認為國軍的募兵制是重大戰略錯誤,是藍綠兩黨討好選舉的產物,募兵的結局就是潰不成軍最後只能向解放軍乞和。 目前志願役薪資為(2022):二等兵:35,320元、一等兵:37,040元、上等兵:38,770元。 服役於東沙加給12,000元、南沙加給20,000元,另外馬祖、澎湖、金門外島分成三級加給,一級離島7,700元,二級離島8,730元,第三級9,790元,戰鬥單位額外加給3,000-5,000元。
募兵制: 中華民國募兵制
明建文年间,朱棣起兵“靖难”,曾募北平、保定、永平三府民为军。 明景帝即位后,明军主力因土木之变丧失殆尽,故四出招募天下义兵。 此举虽增加了军费负担,但招募之兵战斗力远较军户为高。 如戚继光募兵所建之戚家军,俞大猷募兵所建之俞家军,都堪称劲旅。
- 仿中央十六卫,东宫建有十率府,其中左右卫率府也统辖府兵,领内府三、外府五,其他率府不领府兵。
- 因招刺太滥,拣选不实,训练颇差,使宋军维持一支素质甚差的庞大队伍,巨额的军费开支,常占据宋朝财政支出的十分之七八,造成严重的财政危机,大大加重人民的税役负担。
- 天宝年间,镇守京师的彍骑多招募市井无赖为兵,军中腐败丛生,战斗力低下。
- 边镇的节度使更掌握了驻地的民政、财赋、刑法权力,逐渐脱离中央,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 东汉无论中央军,还是地方临时组建的军队或长期屯兵,大多采用募兵的形式召募士卒,如象林营、长安营、雍营、渔阳营等,其士卒均系召募而来。
- 后又改置“等长杖”,按身长尺寸招兵,各种番号的禁兵、厢兵等,身长标准也各有等差。
惟事實上,國防部經審慎評估、詳細的計算,到106年達成「募兵制」轉型以後,國軍常備部隊將由招募的志願役人力擔任。 因此,至108年已無需要徵集役男入營服常備兵現役,故屆時並沒有義務役兵源不足的問題。 北宋某禁军教头募兵制在之后的宋朝体现为禁军、厢军和屯驻大军等,统治者认为,将壮健者招募当兵后,老弱者就不可能揭竿反抗,这是防止灾年爆发农民起义的对策,但招募太多也使得宋朝军队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无人耕作,土地荒芜。 元明时期,军户是军队主要来源,明代卫所制也维持着大量的军队,但也有募兵制的存在。
募兵制: 募兵制唐五代时期
服役期間,透過多元進修管道,經由個人認真學習,所獲學位、證照與專長,不但可提升本職學識及工作能力,更有利渠等於軍中發展及未來生涯規劃。 白捷隆說,未來長期而言,僅針對每年少數局部退伍官兵缺額,適量補充就行。 而如果採徵兵制,就我國敵情威脅,須保持一定數量部隊員額,但徵兵制服役役期勢必較長,加上社會已經少子女化,從事各領域、國家經建等人力調配較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