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6大分析

陳醫師說,自然產的寶寶,其實有很多臍帶繞頸的例子,屬於常見的發現,不需要因此剖腹生產。 大部份的臍帶繞頸是鬆鬆的並不會壓迫到臍帶血流,但在破水後以及胎頭下降過程中較容易受到壓迫,只要待產過程中持續用胎兒監視器監測胎心音,即可及早發現臍帶壓迫,做適當的處理,媽媽無需太過擔心。 不過,自然產的傷口,較為令產婦擔心的,就是位於陰道與肛門這一段組織的傷口,亦即會陰部組織形成較嚴重的撕裂傷。 然而,造成生產撕裂傷嚴重的因素,也常與產婦分娩時產程過快,或與胎頭較大有關。 此外,若為較嚴重的三度或四度裂傷,因傷及肛門括約肌,會造成日後骨盆腔脫垂或大小便失禁的風險上升。

是剖宮產取出胎兒後隨即進行子宮切除的手術,偶行於子宮嚴重感染、子宮卒中或剖宮產術中子宮收縮乏力性嚴重出血者。 這位新手媽媽張齡予,在產後不久便精神奕奕分享整個生產過程和感受。 她分享在分娩時,她感受到肚子有拉扯的感覺,不久就聽到兒子小班長的第一聲啼哭。

剖腹產: 1 月 剖腹生產過程、風險、注意事項全解析!

如你符合剖腹產的適應症,剖腹產生產費用為健保給付,但額外使用的醫療用品如:長效子宮收縮劑、防沾黏產品、術後止痛等等,則需要自行負擔費用。 剖腹產是藉由手術介入,將胎兒娩出的一種生產方式,一般來說,經醫師評估不適合自然產時,便會建議剖腹產。 一般剖腹產住院天數為五天,出院後需要依照預定的時間複診,醫師會為你評估傷口復原狀況。

剖腹產

跟陰道分娩的方式相比,剖腹產通常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大約是六個星期。 選擇剖腹產會增加的風險包括嬰兒的呼吸問題、羊水栓塞以及產婦產後出血。 臨床常規是除了有醫療指示的建議外,在妊娠39週以前不要執行剖腹產。 萬一難產生不下,必須臨時改採剖腹產,產後尿失禁、陰道鬆弛與脫垂的機率較剖腹產高。 此外,上一胎剖腹產,醫師會縫合子宮,縫合處子宮張力與彈性較不佳,如果太快再懷孕,子宮有破裂的風險,不過機率較低。

剖腹產: 剖腹產入院前準備與禾馨新生醫院環境介紹

剖腹產術後約24小時,胃腸功能才可恢復,待胃腸功能恢復後,給予流食1天,如蛋湯、米湯,忌食牛奶、豆漿、大量蔗糖等脹氣食物。 腸道氣體排通後,改用半流質食物1-2天,如稀粥、湯麵、餛飩等,然後再轉為普通飲食。 麻醉藥物可抑制腸蠕動,引起不同程度的腸脹氣,因而發生腹脹。 因此,產後宜多做翻身動作,促進麻痹的腸肌蠕動功能及早恢復,使腸道內的氣體儘快排出,術後12小時,可泡一些番瀉葉水喝,以幫助減輕腹脹。 專注於不孕症及人工生殖醫學領域,為新光醫院不孕症中心主治醫師,透過科學研究及實務臨床經驗,提供患者最可靠的醫療服務。

  • (一盒五片約1500元~2500元)★★★☆☆一片使用一週,大多使用一盒左右,但疤痕生成與體質息息相關,因此效果不一。
  • 傷口敷料約300元~500元/片(一盒五片約1500元~2500元)★★★☆☆☆一片使用一週,大多使用一盒左右,但疤痕生成與體質息息相關,因此效果不一。
  • 全球醫界之前普遍認為剖腹產的比例能維持在10%至15%間是理想的,但有些數據則顯示較高的剖腹產比例,如19%,可能會產生更好的生產結果。
  • 據世界衞生組織2004年發表統計,美國的剖腹產率為24%,英國及法國等歐洲國家約在13~17%,南太平洋的紐西蘭為11%,亞洲的日本約10%,泰國為23%,香港為25%,在南美洲的巴西為32%。
  • 邱慕蓉護理長認為,不管是剖腹產或自然產,爸爸全程陪產,可給媽咪支持、舒緩她的緊張及焦慮程度。
  • 臺安醫院麻醉科主仼賴彥均表示,正式手術開始前,麻醉科醫師會先測麻醉高度,拿酒精棉在產婦額頭和肚子上擦拭,詢問哪邊比較涼,進行溫熱覺阻斷的測試。
  • 這一題是我比較多接到社團媽媽詢問的,曾經有一次產檢小漢堡大概不喜歡胎心音偵測,滾來滾去導致頭在上方屬於胎位不正,隔週產檢又恢復正常。
  • 亞東醫院的慣例是要灌腸,除非是緊急剖腹產,時間上來不及才會跳過這個步驟。

因此,除非有醫學原因,不然不建議有後續生育意願的女性主動選擇剖腹產。 研究表明,兩次剖腹產後,胎盤植入的機率為0.13%,四次剖腹產後,機率為2.13%,六次後則為6.74%。 多次剖腹產後,分娩時需緊急切除子宮的風險也增大。 另外,曾使用剖腹產子的孕婦,第二胎出現產前出血、前置胎盤、子宮破裂、早產等問題的機會較大。 臨床發現,至少 5 成剖腹產媽媽會出現產後沾黏的現象,輕則引發腹部、骨盆疼痛,嚴重時甚至會導致日後不孕,不得不慎。 而疤痕不只是美觀問題,陳春木表示,疤痕是異常的組織增生,臨床上曾看到疤痕照護不善的媽媽,因癢痛難耐而就醫,嚴重的甚至還需要透過手術切除。

剖腹產: 產後保養:餐食進補與術後觀察

另外,我們常說的“半身麻醉”,醫學專業名稱叫“椎管內麻醉”,也叫腰麻或硬膜外麻醉,當然二者還可以聯合起來麻醉。 有人會問“半身麻醉是不是全身麻醉藥效的一半呀? 半身麻醉的效果就是讓下半身麻木沒知覺了,但是上半身能動,人還是清醒的狀態。

  • 剖腹產術不需要等排氣, 術後2小時即可進食,剖腹生產飲食方面,一週避免活血的食物,如生化湯、酒類 ,其餘無太多禁忌。
  • 世界衞生組織之前曾建議剖腹產的理想比例維持在15%,但在2010年6月取消了之前的建議。
  • 在沒有手術剖腹生產的方式以前,陰道分娩其實也就是最自然的一種生產方式。
  • 陳醫師說,自然產的寶寶,其實有很多臍帶繞頸的例子,屬於常見的發現,不需要因此剖腹生產。
  • 術後前7~10天依照醫囑換藥,萬一傷口滲濕要勤換紗布。

國泰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陳俐瑾表示,自然分娩的簡單定義,其實就是指陰道生產的意思。 在沒有手術剖腹生產的方式以前,陰道分娩其實也就是最自然的一種生產方式。 並非每間醫院都能讓孕婦選擇分娩方式,例如公立醫院的產婦除非有醫療需要,否則都要順產;而私家醫院順產和剖腹的價格不一,套餐內容不盡相同,港媽選擇時需要仔細比較。 醫師在手術結束前,大多會再追加一劑止痛針劑,藥效一般可維持4~6小時。 當麻醉藥物的效用完全退去之後,為了避免手術傷口過於疼痛,仍有許多術後止痛的方式可供選擇,如健保的止痛針、自控式止痛裝置和自費長效止痛針等。

剖腹產: 剖腹產飲食要注意什麼?3分鐘了解剖腹產後的飲食順序

根據目前國際國內醫院現狀,剖宮產絕大多數都是選擇椎管內麻醉,主要就是為了規避全身麻醉可能會對胎兒產生的輕微影響。 但如果遇到以下一些特殊情況,剖宮產就有必要選擇全身麻醉了。 麻醉醫生先要在產婦的腰椎上找到準確的穿刺定位點,然後開始洗手戴手套,消毒鋪巾。 在定位點做好區域性麻醉後,開始用腰麻細針或者硬膜外粗針穿刺腰椎間隙。

剖腹產

世界衞生組織的官方聲明提到:「有關剖腹產的理想比例沒有實驗上的證據,最重要的是所有需要進行剖腹產的產婦都可以接受剖腹產。」。 綜觀全球,超過45個國家的剖腹產率低於7.5%、而又有超過50個國家的剖腹產率超過27%;故目前現況是需視國情不同而致力改善,或提升、或減少剖腹產的比例。 剖腹產的歷史淵源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715年,一些記載著母親死亡後偶爾還有嬰兒存活的案例;母親剖腹後倖存的案例則可追溯到16世紀。 隨著19世紀消毒滅菌和麻醉劑的發展,在剖腹產後母嬰均能存活的結果變得很普遍。 例如雖然胎兒較大,但媽咪如果骨盆夠大,也可能採自然產;或前胎剖腹產或子宮做過手術,但這胎與前胎已隔了好幾年,也可嘗試。 剖腹產術後麻醉藥的作用逐漸消失,腹部傷口的痛覺開始恢復,一般在術後數小時,傷口開始劇烈疼痛。

剖腹產: 順產有利嬰兒肺部發展

之所以最好等排氣後再吃,是為了降低腸道的損傷機率,不過腸道在手術中損傷的機率微乎其微,如果不想等排氣後,想要產後8小時直接進食也可以。 其實無論自然產或剖腹產的傷口皆可能感染,不過剖腹產的感染機率較高,因為腹部傷口較大,倘若沒照顧好傷口,較易癒合不良及感染。 剖腹產後建議要綁束腹帶至少1~3個月以支撐及保護傷口,並且少搬重物,以免傷口再度裂開。 術後前7~10天依照醫囑換藥,萬一傷口滲濕要勤換紗布。 分娩時,胎頭會因為受到產道擠壓而水腫,我們稱之為產瘤,通常1週內就會自行恢復正常。

就在出院一周後,本身她的傷口比較大比較低,皮膚張力也比較大,所以傷口比一般人更容易裂開。 當時,她每天除了接種三劑強效抗生素、抽血,結果,發現傷口是一公分大小的洞傷口,還破損了好幾層。 剖腹產 最後需要把所有傷口重新拆開、清創、再重新縫合,還要用紗布塞進傷口裏吸膿,整個過程可謂十級痛楚。 而清創重新縫合手術,感覺就是再一次剖腹產子,更要從脊椎打止痛,一切重來一次。

剖腹產: 自然產VS.剖腹產 生產全攻略!

最常見的原因是產婦上一胎是剖腹產,增加生產期間子宮疤痕破裂的風險,評估後需安排孕婦以剖腹形式誕新一胎,其他常見原因包括胎位不正、胎盤前置、嬰兒頭部太大不利陰道產、產婦患宮頸纖維瘤或心臟病等。 醫師表示,他的產婦大多術後2小時就開始進食,可以先從喝水、流質、軟質的飲食開始。 如果吃布丁這種軟質食物不會感到噁心想吐時,就可以盡早安排進食了。

剖腹產

在已開發國家,對低風險妊娠,剖腹產的死亡率十萬分之13, 而陰道分娩死亡率只有十萬分之3.5。 據英國國民保健署的數據,剖腹產的孕婦死亡率是陰道分娩的3倍。 當然,這兩種分娩方式的死亡率在良好的醫療環境下,都是非常低的。 同時,因為剖腹產子常應用於高危產婦及危險狀況,因此不能按此直接推斷因剖腹生產而增加的死亡率。 剖腹產 切開腹壁至腹膜層,不切開腹膜,將腹膜反折自膀胱頂剝離,將膀胱與子宮下段分開,暴露子宮下壁前壁,將其切開。 優點是不打開腹腔,羊水不會進入腹腔,術後近期合併症和遠期後遺症少,患者不需禁食,身體恢復較快。

剖腹產: 媽咪心得:產檯肌膚接觸很重要!

陳奐樺醫師解釋,新生兒的頭骨囟門尚未完全癒合、仍有彈性,所以不用太擔心。 如果是因為使用真空吸引,有時候會使寶寶的頭部留下血腫,出生後大概2~8週就會消失。 在住院抽血評估檢查時,會將軟管接上軟針,但是剖腹產與自然產打點滴的原因並不全然相同。 剖腹產必須打點滴是因為產婦術前必須空腹至少8小時,打點滴可讓產婦補充水分,以防止脫水;另外,剖腹產前30分鐘,亦得透過管路給予預防性抗生素(一般手術大多會這樣做)。 38週產檢時確認小漢堡體重及生產方式,當天護理師詢問「有沒有看時間開刀?」,溫蒂怕生產風險總說「早點生一生比較好」,兩個人翻了翻農民曆,選了諸事皆宜且為婚禮日期的10/10雙十,沒有特別要衝刺”國慶寶寶”。 緊接著,護理師預定佳慧醫師值班日期、開刀時間一切就緒。

不過,透過現代醫學科技減痛分娩技術的輔助下,得以將產痛的感受盡可能降至2級的程度。 術前,知道「術後止痛劑」重要性,只要傷口癒合不適就按一下藥劑,止痛劑便會從背後注入體內,難怪術後第一天沒有任何疼痛,甚至第二天我可以下床走動去看寶寶。 第三天會有些產後宮縮,有點類似經痛,這點我還能忍受,以前幾乎月月經痛,疼痛程度比這個強,產後宮縮算是小事。 鄭昆瑜直指,不少表達希望剖腹產子意願的孕婦,主要都基於對分娩痛楚的恐懼。 她解釋現時有很多有效的減痛方式,包括聞笑氣、打止痛針、在脊骨位置打麻醉藥的無痛分娩等,特別是後者能有效大大減輕分娩痛楚。 接下來,護理人員看一下寶寶外觀後,會依據阿普伽新生兒評分(Apgar Score)的標準來評估寶寶的狀況。

剖腹產: 疤痕破裂致母體失血 胎兒缺氧胎死腹中​

參加孕媽咪社團,看著各位媽媽報喜文與生產過程,才真正認知到寶寶後期胎位、臍帶是否繞頸甚至體重成為最後一哩路決定元素,半點不由得我們吶。 公立醫院出生的港孩中另外1至1.5個是緊急剖腹產,常見原因包括分娩期間嬰兒受宮縮壓力影響致心跳變慢。 另外,無論是自然產或剖腹產,產後都要按摩子宮,順時針或逆時針按皆可,一次按約5~10分鐘,想到就可以按,將子宮從「軟的狀態按到硬」,建議產後至少按摩子宮1週以上,預防大出血與促進惡露排出。 後來隨著子宮復舊、愈縮愈小,就按不到子宮了,此時就可以不按了。 根據相關研究證實,自然產對新生兒是最好的,胎兒經過產道,可將肺中的羊水擠出,一出生就能自己呼吸;而剖腹產,胎兒少了產道擠壓,肺泡來不及成熟,反而容易引發新生兒呼吸窘迫,甚至造成持續性肺動脈高壓的併發症。

自然產只有會陰傷口,通常大約2、3公分左右,產後通常痛2、3天而已,也可以隔著毛巾冰敷,一次冰敷時間不超過15分鐘,亦可服用口服止痛藥;剖腹產的肚子傷口則大約10~15公分,產後大約痛1~2週。 這一題是我比較多接到社團媽媽詢問的,曾經有一次產檢小漢堡大概不喜歡胎心音偵測,滾來滾去導致頭在上方屬於胎位不正,隔週產檢又恢復正常。 如同文章一開始提到,生產方式到最後是由寶寶決定,以及現場醫生評估,旁人很難幫你做決定,基本上兩夫妻討論後確認即可。 10/17回診拆除傷口釘子,醫生檢查傷口癒合情況相當良好,接下來兩週以美容膠帶、防水膠帶貼於傷口上,每週更換與清潔傷口即可。

由於小軒身高不足150公分,且寶寶的預估體重較大,因此選擇接受剖腹產。 剖腹產 剖腹產 按公元一世紀的傳說,凱撒大帝的其中一個先祖是以此種手術誕生,但此說有爭議。 在古羅馬,剖腹生產是用在於分娩中死去的母親身上。 凱撒大帝的母親在凱撒四十五歲時方去世,因此凱撒本人應該不是剖腹生產。 如果媽咪們擔心備餐很麻煩,或是家裡沒有人幫忙準備的話,也可以選擇農純鄉的相關產品幫助你補充所需的營養。 幫助傷口癒合的食物:魚類或是富含維他命C的蔬果都是不錯的選擇,推薦的有:檸檬、柳橙、奇異果、花椰菜。

剖腹產: 剖腹產與自然產的麻醉

剖腹產除了健保給付外,自費醫材較多,例如:防沾黏醫材大約1萬5千~2萬元不等、術後自控式止痛則大約6~8千元。 剖腹產 吳文毅主任指出,自然產的待產時間長(第一胎也可能待產2、3天),第二、三胎由於先前已有「開路英雄」,所以會生得比較快。 住院期間,禾馨新生院方可訂購早午晚餐,這部分事先查詢過資料,加上附近有摩斯漢堡、7-11,早餐請溫蒂去買、只訂了午晚餐。

剖腹產: 剖腹產哪些情況非剖不可?認識剖腹產流程、風險與注意事項

通常局部麻醉為較佳選擇,因為母親在嬰兒出生時仍然清醒,能較與嬰兒接觸。 脊椎麻醉或脊椎、硬膜結合麻醉是預定剖腹生產最常用的方法。 緊急情況下進行的剖腹生產,因為考慮母親可能出現併發症的機會增多,則較多使用全身麻醉。 根據衛福部統計,國內 108 剖腹產 年剖腹產比率高達 36.2%,平均每 3 位媽媽,就有一位因為各種因素而選擇剖腹產。 醫師表示,剖腹產的產後照護比自然產更加重要,尤其是傷口在體外、體內分別有疤痕、沾黏的風險,如果沒有照顧好,會留下永久的傷害。

剖腹產: 剖腹產費用多少?自費項目怎麼選?預防疤痕怎麼做?

這三種狀況產後皆可一起治療,輕微者可用凱格爾運動來改善,強化骨盆肌肉群;比較嚴重、會影響到日常生活者,則要考慮以手術治療。 自然產產前必須打點滴,通常在住院做抽血檢查時,醫護人員會順便將軟針留在手臂上,待產中視情況再藉以補充水分或給予藥物如催生藥。 此外,產後為了幫助子宮收縮及排出惡露,也必須藉由此管路給予藥物。 少數情況可能會因為找不到血管而多捱幾針,或是漏針而引起局部腫痛,此時就會換個部位再試試。 極少數的人也可能因打點滴而導致局部發炎,一般只要馬上移除管路、冰敷或敷黃藥水即可。 不符合適應症而選擇自費剖腹的孕婦主要是因為怕痛、或是擔心「吃全餐」(也就是經過一段自然產的待產時間,結果產程遲滯改成剖腹產,變成兩種產痛都要經歷);華人社會也可能因為希望孩子在良辰吉時出生,而選擇剖腹產。

剖腹產: 剖腹生產過程、風險、注意事項全解析!

許多孕婦會好奇:「萬一自然產必須臨時改採剖腹產,先前打的減痛分娩還有用嗎?」其實仍有用。 麻醉科醫師會在原先的減痛分娩上,再加一點劑量,即可改為剖腹產。 不過這樣會比較慢才發生效用,大約會比原來半身麻醉晚20~30分鐘才作用,減痛效果差不多。 陳奐樺醫師表示,其實不能完全這樣說,自然產與剖腹產皆有一定程度的風險與各自的優缺點,剖腹產不一定能完全控制風險,例如:手術過程大出血、術後傷口感染。 但是整體而言,就母親的死亡風險來說,剖腹生產是高於自然生產數倍的。 就算排除掉一些高風險必須開刀的個案,所謂的選擇性剖腹產的母體死亡風險還是比自然生產高了兩倍。

剖腹產: 過程

術後的疼痛大約在手術當天到術後第1天最明顯,之後就會隨著時間慢慢消失。 林珮瑩主任表示,她開放爸爸進產房手術室陪產,但並不是所有醫療院所都允許,若爸爸想在剖腹產中陪產,可先與產科醫師討論。 爸爸全程陪產,不僅能給媽咪心靈上的安慰,也能在看到寶寶出生的過程,感受真的會不同。 邱慕蓉護理長認為,不管是剖腹產或自然產,爸爸全程陪產,可給媽咪支持、舒緩她的緊張及焦慮程度。 將產婦進行半身麻醉後,透過手術的方式切開腹壁和子宮壁,將胎兒、胎盤、血塊等直接從子宮取出,再縫合傷口。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