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教育學系必看介紹
因此加強中高齡人力教育與職業訓練,以趕上現今最新的知識與技能,是成人教育要的一環。 透過成人教育與終身學習管道,中高齡人口持續提升就業能力、延緩退休,使得中高齡人口勞動力得以再應用。 工業教育學系 高中時發現自己對於電機電子領域的熱愛一路發展到碩士班;大學期間與老師討論對於專題製作的想法,並申請大專生國科會計畫,畢業專題與夥伴合力製作「危險探測機器人」,並於畢業成果展展出,透過有效率的時間管理,加入創意機器人社團,瞭解團隊合作的必要性。
除基本理論的紮實學習外,非常重視動手實作與操作技能。 國文、英文、數學、機械力學、機械原理、機械製造、機械材料;精密鑄造實習、電腦輔助繪圖、鑄造實習、材料實驗、檢件檢驗實習、造形設計。 國文、英文、數學;專業理論科目:機械力學、機件原理、機械製造、機械製圖、機械材料;實習科目:機械基礎、機械電學、板金、機械製圖、板金製圖、應用軟體。 國文、英文、數學、工程材料、工程力學概要、測量實習、工程圖學、建築工具使用、建築基本設計、建築基層施工、建築視圖與製圖、初級建築管理。
工業教育學系: 資料集
品質控制、即時工程、物料需求資源規劃、價值分析價值工程、工程科技決策、工程科技專業領導等重點。 師資培育組培養具有「教育」與「工程」專長知能的學生外,更強化「教育訓練」課程,讓不擔任「生活科技科」教師的學生,可針對企業人力發揮教育訓練專長。 工業教育學系 因此,本組的課程除師資專業課程外,同時也強調企業連結與產學合一的學習模式。
人,若未能及時逐年提升,未來將會使人口高齡化速度更為加劇,再加上平均壽命的不斷增長,則高齡化的情形也無法避免。 資料來源:104人力銀行履歷資料庫,該科系畢業生(含日/夜間部)填答薪資及職務特性問卷而來,並由系統逐一檢驗,以確保資料的正確性。 圖表資料固定於每月第一周更新,剔除超過一年的樣本;以確保資料的時效性。
工業教育學系: 教師(師資)介紹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研究所,自1991年起招收碩士班研究生,2003年起由時任系主任朱耀明主任開辦本學術研討會,積極鼓勵本系相關領域研究者,投身學術研究工作。 本研討會由研究所學會承辦,透過學會組織及學長姐經驗傳承的架構下,持續辦理已16餘年,提供本校(系)研究生及外校研究者,透過此學術研討會發表,能更精進研究發展。 例如課程上大多以白天傳統學生的課程施以於成人;在教學上,亦未針對在職成人的需求另作調整,教師對成人學生學習特性未能掌握,對適當成人的教學策略與技巧不了解;在行政上,亦未針對成人學生的工作與情境,另作設計安排;在服務及輔導方面,更普遍受到漠視,相當欠缺。
本系與台灣區冷凍空調工業工程公會建立合作,強調產學合一與企業實習。 因此需修習大學共同必修28學分、學系共同必修43學分外,能源與冷凍空調必修19學分,共必修90學分。 因此,學生可選修能源與冷凍空調選修課程強化專業技能。 亦可選修資訊科技或生活科技與訓練選修課程,強化資訊與控制實作能力。
工業教育學系: 大學情報
民國八十九年由孫仲山博士擔 任系主任,期間因應九年一貫課程改革,努力規劃學系轉型事宜。 民國九十年,工業科技博士班成立,首屆招收博士生三位,翌年招收六位,博士班的設立成為南區 工業科技教育提供進修與研究之重心。 民國九十一年,本系配合國家需求,設立資訊技術組二技班,招收學生四十五位。 由本系所規劃報部之新設資訊傳播學系與應 工業教育學系 用設計學系獲准設立,同時,本系由雙班轉型為一班,以因應就業市場的轉變。 積極規劃職業訓練推廣活動,開設電腦繪圖等班別,提供南區職業訓練事宜。 民國八十六年由鍾一先博士擔任系主任,其間成立了進修部二年制資訊技術組在職班兩班與暑期生活科技教學碩士班乙班,並報部申請工業科技教育博士班,並開始規劃資訊傳播與應用設計新學系朝向科技學院發展。
本系主要學習課程內容,除動力機械群與電機與電子群師資課程外,亦有技職教育、能源應用、車輛技術等相關專業領域課程。 本系培育多元工業教育師資,為求學術專業發展與研究精進,本系各組陸續獨立發展成專業系所。 工技組於民國71年獨立成立工藝學系,民國85年圖文傳播組成立圖文傳播學系。 民國91年本系機械組機械、鑄造、製圖、板金等四個專長轉型成立機電科技研究所,並於93年更名為機電科技學系。
工業教育學系: 課程介紹
1-2 具備科技管理所需之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能力。 2-5 具備跨技術與管理領域統整與問題解決之能力。 年由當時的台灣省立師範學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前身)設立工業教育學系,從事培育工業職業學校師資及中等學校工藝教師之工作,為台灣第一所正式之技職教育師資培育機構。
- 以期學生畢業後能投入車輛工程與技術及能源工程與技術等相關產業。
- 因此,因應婦女再度就業與中年第二專長職業養成教育的學習中心或技職中心,其設置、目的與功能應該隨著時代的變遷更顯得重要。
- 民國一百零七年由王仁俊博士擔任系主任,以前期基礎為發展基石,更加拓展與教育界連動,博士班、日間部碩士班、週末碩士班、暑期教學碩士班的報名人數均逆勢成長,各班的經營更加活絡。
- 甲級證照檢定場所、永續能源與環境研究室、前瞻環境控制與能源研究室及精密冷凍空調技術研究室,業界也捐贈高端相關機具供學生實習及就地考照,學以致用。
- 為提升學生的專業實務能力並落實證照制度,106年全面推動學生畢業前須通過至少一張國家專業檢定之證照。
生物科學研究所與生科系系所合一為生物科技學系暨碩士班。 1992年,增設國文學系博士班、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工藝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特殊教育學系。 學年度起本系大學部再轉型為二個技術學程,分別為:「自動控制技術學程」及「精密製造技術學程」,以招收電機類及機械類高級中等學校職業相關類科畢業生為主,畢業後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教育學程採外加選修方式辦理。 在少子化的衝擊下,學校生源數減少,整個正規教育體制的縮減與調整勢在必然,招生不足或辦學績效不彰的學校,勢必得併校甚至被市場機制淘汰,因此在校數總量減少下,各校分配到的教育經費相對增加,學生得以享用到更多的教學資源與設備,有助提升教育品質。 然而在生命期的另一端,壽命正不斷延長,中年與老年人口快速增加,這些數量龐大的成人學習需求強烈,宜在成人教育政策上進行調整與改變,將正規教育因少子縮減的資源,移作廣大成人及高齡人口的教育之用。 歲中高齡人口比率的上升,導致新進就業市場的青人人口相對減少,因而減緩勞動力教育程度藉人口新陳代謝而提高之速度,提高人力素質,未來人力發展政策重點應重視中高齡人口教育的提升。
工業教育學系: 教育目標/系所規章
並賡續辦理教育部大型科技教育計畫,全國科技教育總輔導計畫、全國生活科技二專長班及增能班計畫等。 民國九十二年由朱耀明博士擔 任系主任,工教系並於當年從高雄市和平校區正式搬遷至燕巢校區,並將各教學設施妥善安置。 博士班招生人數調整為九人,提供更多科技教育專業研究人才。 同 年,工業科技教育學系與資訊傳播學系與應用設計學系三系共同成立「科技學院」。 工業教育學系 九十三學年度成立回流教育碩士班,首屆招收學生十八人。
- 2017年,高師大的網路學生獎懲查詢系統進行系統功能更新時,因為校方人員的疏失,造成全校學生使用單一登入系統進入時,頁面出現一名男學生「意圖性侵害、情節嚴重」的獎懲紀錄,資料外洩使得該生個人隱私受損,事後校方已向學生道歉。
- 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分設科技教育與訓練組、能源與冷凍空調組之分組。
- 國文、英文、數學、基本電學、電子學、電子電路實習、計算機概論與微處理機處理、操作電腦、程式語言設計、電腦軟硬體檢修、電腦網路傳輸理論及安裝及應用、電子儀表與檢修電子電路。
- 人口為國家構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人口素質及結構的變化則為決定國家發展的重要關鍵。
- 「師大工教系適合喜歡動手操作、對教育有熱忱的人。」除了想報答恩師,祖懿也期望有一天能透過自己的力量,讓不愛念書的學生愛上學習。
-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教學旨在培育高級中等學校電機電子群、機械群所需之專業師資,以及培訓企業界及職業訓練機構所需之高級工業技術與管理人才。
隨著我國師資培育制度之開放,本系也由「政策導向」之功能朝「職場導向」的發展規劃,除持續發展培育技職教育行政和專業師資人才與鞏固技職師資培育之專業領導地位外,也積極整合現有的師資和設備,朝更多元的目標和功能擴展。 秉持本系各教學分組專業分工、資源共享的前提,發展系所的定位與功能,具體實現系所之目標,以培育技職教育研究、技職教育師資和能源應用、車輛技術、科技管理等產業創新研發與設計、管理之人才。 民國一百一十年由林玄良博士擔任系主任,積極辦理教育部工具機設備更新計畫,為本校爭取1800萬經費,更新機工廠機械設備。
工業教育學系: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 工業科技教育學系
本系創系之初為培育高職師資的搖籃,然隨著就業市場的演進,本系逐漸轉型培育學生成為產官學研等科技人才發展的方向,因此畢業生就業管道除了原有的高職工業類科教師外,尚可朝產業科技工程師或台電等公職高等考試技術人員發展,選擇性比一般工學院學生更加多元化。 培育學生技職教育行政管理與課程教學領域之理解分析、獨立思考、專業批判、問題解決與發展創新之能力。 量測實驗、冷凍空調自動控制實驗、電力檢測實驗、噪音量測實驗等設備,學生需著工作服接受實作訓練。 本實驗室供大學部課程之能源與冷凍空調組及碩班課程研究等教學。
年後,已邁入人口發展的衰退時期,人口數量與質量的改變,均影響整體社會的發展。 以下將分別就成人人口質與量的變化、少子化及高齡化對成人教育的影響等三方面來探討。 由於臺灣近年來由於經濟發展、個人與社會價值觀等方面的改變,生活負擔加重,導致生育率快速下降,而再加上由於醫療衛生技術的進步,平均壽命的不斷地後移,更是高齡社會的主要推手。 *薪資會因產業、個人工作績效、需具備的專業知識以及工作複雜程度的綜合表現而有所不同;104提供的市場薪資統計可作為職涯方向參考,但無法適用於特定個案。
工業教育學系: 科技與工程學院所屬學系、研究所及學程聯絡資訊
在深入的學習後,他了解到修車不再只是黑手,而是「汽車醫生」,需要許多儀器、配合科學方法去解決車輛的疑難雜症;在接觸汽車 1-2 年後,毅然決然邁向國際競賽,在 2019 國際技能競賽中代表臺灣,奪回一面銀牌。 動力機械群科及電機與電子群電機類 本專業選修課程含括「動力機械群科」及「電機與電子群電機類」應修習之師資專業科目。 以專案式學習之教學策略,結合各種創意競賽活動,由教師帶領學生透過專題製作發表,培養知識統整與創新的能力。 民國八十三年系所合一,並以「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為系名,系主任由曾國鴻博士擔任,致力於工業科技教育學術之研究,並為公自費生尋找未來的出路而邁進,並積極籌設博士班事宜。 民國六十五至七十七年間,系主任先後由陳陞堃教授、王影教授、及林建仲博士擔任,積極提昇學術研究風氣,改善環境、充實設備,系館並由原先八百建坪擴建至一千八百建坪,在全體師生努力耕耘下,學術研究成果斐然,學生參加全國性電腦軟硬體競賽,屢次名列前茅。 本系於民國93年,系名更改為「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
本系課程分為兩組,一為師資培育組,為我國中等學校「生活科技科」的師資培育的主要機構。 除以培養「生活科技科」的課程師資外,更配合107學年度開始實施的12年課程綱科技領域「生活科技科」課程內涵之「工程教育」需求。 強化機構結構、數位控制等工程內涵,並透過實際工程產業的連結,讓所培養的師資除既有的「科技素養」教育功能外,同時,也融入「工程」、與「產業」的概念,讓師資的養成過程中與產業脈動連結,以強化師資的產業經驗,以助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工程教育」的落實與推動。 而新增的生活科技科課程強調機電整合與機構結構,並融入工程教育的概念。 同時學生須對產業有較深入的瞭解,若擔任學校教師,亦能讓「生活科技」的教學更具體生動,拉近產學之間的距離。
工業教育學系: 國際交流
2012年,增設文化創意設計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 輔導與諮商研究所、復健諮商研究所整併為諮商心理與復健諮商研究所(分設諮商心理組、復健諮商組)。 原校地改設創立臺灣省立高雄師範學院,招男女學生,設有國文學系、英語學系、數學系。 1950年,臺灣省議員黃堯、何傳質詢臺灣省主席吳國楨時,建議高雄市應開辦師範學校,尤其應注重女子師資培育,吳國楨應允。
工業教育學系: 科技部大專學生研究計畫
其中「科技教育與訓練組」主要培育國民中學「生活科技科」教師,為我國義務教育中,培育我國國民具備21世紀,國民應具的科技素養。 2002年,增設臺灣語言及教學研究所碩士班、地理學系博士班、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班、應用設計學系、資訊傳播學系。 1989年,改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設有「教育學院」、人文教育學院與科學教育學院。 能源與冷凍空調」組以培育冷凍空調專業技師與技術人才為主。 臺灣已邁入高齡化社會,全面推動高齡教育並使國人具備了解老化之知能已刻不容緩,然而在目前缺乏法源依據及並無充裕的經費支援之下,政府機關及民間團體的資源整合益顯重要。 在中央單位方面,應檢視歷年有關高齡者的相關法規,及研訂老人教育、老化教育相關施行計畫,整合各部會目前推動老人教育活動等資源。
工業教育學系: 學校沿革
之後又陸續增加「新興人機互動與數位科技於技術教育與工程教育的應用」、「技術教育與工程教育的典範移轉」、以及「機器人教育與教育機器人」為該學門重點推動項目,可以預見工程、技術與STEM教育對於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 年起將研究領域精緻於「技職教育」,並將課程內容區分為「教育行政」與「課程教學」兩大主軸,以供學生多元選擇,適性發展研究範疇。 另外,為配合大學部、碩士班與博士班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銜接,博士班亦成立「產業技術組」,使本系學制臻於完備。 師大工教系的目標是讓學生具備「教導高職生實習課」的技能,科系分為「車輛組」和「能源組」,分別探討「汽車、電動車、能源」和「冷凍空調、電子、能源」的專業。 以祖懿就讀的「車輛組」為例,四年課程規劃依序為了解如何製造車輛、檢修車輛,具備其中所需技能後,再學習管理公司的技術(詳細課程內容,請點選「科系」按鈕觀看)。
國文、英文、數學、機械力學、動力機械概論、機電識圖與製圖;實習:引擎原理、機械工作法、液氣壓原理、電工概論、電子概論、飛機維護修理、渦輪發動機原理、往復式發動機原理、飛機儀表、飛機電器系統、電腦繪圖、電腦硬體裝修。 電子工程系、電子材料系、電子與資訊系、電信工程系、電腦與通訊工程系、醫學工程系、資訊工程系、資訊科技系、資訊網路工程系、光電工程系、生物科技系、化學工程系電子材料組、工業教育系電子組、材料工程與科學系等。 從上述可以發現,由於高齡少子化關係,使得成人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增加,代表未來我們的社會將以成人人口為主要的社會型態與結構,因此成人的教育和學習應該是教育問題中極需被關注的議題。 早期成人教育多在補充式基本教育提昇上著墨,但未來成人對知識的需求不僅要快也要最新,我們應思考高教育程度的成人需要何種繼續教育與訓練,方能滿足成人獲得新知識及新技能的需求,必須要有所規劃及因應。
工業教育學系: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 實習工廠/實驗室
教育是國家百年大計,而人才培育則是一切建設與發展之基礎,為肩負此重任,須有一專門單位從事教育理論與實際的研究,以為政府施政與改革的基礎及培育各級學校教師及教育行政人員的依據,本… 為了完成啟蒙老師和自己的夢想、讓臺灣站上世界舞臺,祖懿通過三階段的選拔難關,成為代表臺灣汽車技術的國手。 祖懿所參與的國際技能競賽(World Skills)主要舉辦給 22 歲以下青年組(想了解更多競賽過程,請點選「課外活動」按鈕觀看),在過程當中,學習擁抱挫折、在壓力下懂得改變環境;除了逼自己學習專業技能之外,他也學到更多做人處事的道理。 本實驗室旨培養學生具備航空飛行器基本流動力學與基本飛行所需基本運動機構和飛行器相關功能及遙控飛行操作技術,透過大型無人機飛行機構、噴射實驗引擎與高頻遙控裝置等設備,讓同學能在當今空拍機盛行下,學習到無人機控制機制與飛行器相關知識。
工業教育學系: 相關條目
要成為科技教育的教師,學生在四年中必須學習多元的知能,包括影響經濟發展的製造科技如金屬、木材、陶瓷等材料加工技術與機構與結構設計,並能透過電腦繪圖、3D繪圖、3D列印、3D掃描等數位設計與繪圖能力,讓學生具備數位製造的能力。 學生學習電工、電子與電腦網路科技,透過程式撰寫、可程式控制與機構結構設計等歷程進行機電整合能力的培養。 「能源與冷凍空調」組以培育冷凍空調專業技師與技術人才為主。 面對科技社會,生活環境中不論是建築或生產加工保存運輸等,對冷凍空調的需求不斷增加,尤其有效運用能源減少浪費更是現今科技社會所面對與處理。
工業教育學系: 臺灣各校系學群總覽
課程以冷凍空調為主,並建立以建築與空調為主軸的課程特色,融入節能與綠能的發展主題的特色。 2017年,增設東南亞學碩士在職學位學程、電機科技碩士在職學位學程、藝術產業學士原住民專班。 工業科技教育學系分設科技教育與訓練組、能源與冷凍空調組之分組。 本組學生若再加選資訊科技選修課程或能源與冷凍空調必修課程,則有機會取得中等學校資訊科技科教師專業學分認證或技術高中冷凍空調科教師專業學分認證、與取得參加冷凍空調技師國家考試之資格。 進入冷凍空調專業領域,成為專業工程人員或該領域教育訓練專業人員。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鑑於當時尚無正式之工業職業師資培育機構,乃在美國國際合作總署之資助下,於民國42年由當時的台灣省立師範學院(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前身)設立工業教育學系,從事培育工業職業學校師資及中等學校工藝教師之工作,為台灣第一所正式之技職教育師資培育機構。 「他們給了我方向和目標,讓我重拾自信、找回初衷、回歸賽場。」師大工教系理論、實作並進的特性不僅讓祖懿能從中探索教育的意義,也透過許多與業界結合的實作課程增廣人脈,更有機會代表臺灣,站上世界的技職舞台。 工教系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具備「活動力、統整力、創新力、國際力」的願景。 培養本系學生能從生活情境中勇於探索、發現問題,自主學習、並能與他人溝通協調合作解決問題,進而從中認識自我與發揮潛能。 透過教育與工程專業特色的建立、技術整合與創新的發展,從而建立本系的國際創新特色與培養教育工程人才。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