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io詳細懶人包
量感上对我来说绝对够用,结像相对比较集中,并不是丰满的风格,能量是充沛的,这就使得Q7的低频虽量感不多但听感扎实。 低频富有弹性是飞傲前端带给我的一个印象,Q7也不例外,韧性十足,能够明显感受到回弹的趋势,只是回弹的过程并不算很迅速,类似形容食物的“genjiu”一词。 位置适中略微前凸,细节丰富,人声前方能够营造一定的发声空间,有一定的前后空间感。 不足之处在于人声情绪的起伏不够明显、不够细致,人声的表达更偏向平稳,听起来就不够抓耳。 高频部分是相对偏亮的,延伸很不错,不会亮的发刺,整体是流畅的,能量质密,能够自然流淌出去。
Q7的声音表现我完全挑不出毛病,至少驱动我手头的三只大耳时,我是很满意的。 Q7比以往我听到的所有飞傲产品都要好,包括同价位的K9Pro。 可能在硬素质上Q7还无法媲美K9Pro,但在声音的饱满度、流畅度、真实感与各种声音美感的展现上,Q7已经有着明显的进步,我觉得已不能用简单的“飞傲白开水味儿”来定义了。
fiio: fiio k5 pro
FW5使用了TWM技术,手机只显示最先连接的一边耳机,而另一边耳机以监听者的方式进行自动连接,用户连接耳机更顺畅。 耳机还可以根据使用环境进行主副角色无缝切换,无需再重新连接,方便单耳使用等场景。 和TWS+不同,TWS fiio Mirroring对手机平台要求较低,现在大部分安卓手机都支持。 在支持的手机中无需任何操作,两只耳塞就可以在多个使用场景下快速切换,可以享受到延迟更低、连接更可靠的体验。 C.还出现频繁断音,可以尝试把耳机放入充电盒重新出仓连接使用或者把右耳机关机再重新开机来切换主副耳角色使用,以帮助恢复正常的蓝牙音频传输。 A.遇到频繁断音情况,请设备端网络尝试连接5G wifi 信号或者手机本地网络信号使用,避免2.4G干扰,以确认卡顿是否改善。
- 量感上对我来说绝对够用,结像相对比较集中,并不是丰满的风格,能量是充沛的,这就使得Q7的低频虽量感不多但听感扎实。
- 从入烧起就知道飞傲,更早在高中时就看到有同学手持一台飞傲的播放器。
- 这套搭配是三套搭配里流行人声表现最好的,Q7中和掉了略肥厚的低频和偏厚的人声,既有良好的素质基础,又有饱满的感情表达,适应性强,很适合偏爱流行的朋友。
- 位置适中略微前凸,细节丰富,人声前方能够营造一定的发声空间,有一定的前后空间感。
在搭配DT900ProX和T5三代聆听流行乐时,会常常被伴奏的器乐之美吸引,人声反而退居次位,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说明Q7的倾向。 流行的表现不能说差,只是相对来说,器乐编制的表现更为亮眼。 DT900ProX的驱动门槛相对较低,搭配Q7时声音的走向更偏向上盘,加之耳机的风格本就是监听向,在聆听小提琴与钢琴时高频略有溢出,好在没有什么毛刺感,并不恼人。 fiio 前端与耳机的风格有重合的时候便会强化其本身的风格,这是无可避免的,但这也会使得喜欢的人很喜欢,而不对胃口的人一口都不想品尝。
fiio: Fiio
Q7被烧友调侃为去掉屏幕的M17,我没听过M17,但我多少能够明白这其中的含义。 除去重量体积这一变量,Q7确实是一名不折不扣的三好学生。 如果能够接受Q7的重量体积,并且常常在多种场景中转换,或者需要一台简单不折腾的电脑/手机声卡,那Q7绝对是一个值得考虑的产品。 T1三代的风格与上述两只耳机的差别较大,至少在我目前的煲机时间(不到150H)和驱动条件(便携前端)下是这样。 我在驱动T1三代最头疼的是其线条与声场,线条比DT900ProX和T5三代粗不少,而且边界的刻画并没有那么精细,声场的表现不及T5三代,优势在于饱满富有感情的人声。
T1三代在搭配Q7时,相比我自己的便携炸药包,最为明显的提升也是在上述两点,线条能够凝聚起来,更显精致,而声场也宽阔了不少,向外扩散的趋势更加明显,更加真实自然。 Q7像对待T5三代那样,也把T1三代的低频做了一定程度的中和,这套系统下听起来就更为平和。 这套搭配是三套搭配里流行人声表现最好的,Q7中和掉了略肥厚的低频和偏厚的人声,既有良好的素质基础,又有饱满的感情表达,适应性强,很适合偏爱流行的朋友。 可能飞傲本身没有流行或器乐编制的倾向,但以我有限的听音经验来说,飞傲的器乐编制表现可能要强于流行人声,Q7本身的保持了飞傲的风格。
fiio: fiio k5 pro
Q7相比我之前听到的前作,进步主要体现在对于声音素质更为恰当的运用和调校,不再只是硬素质和所谓“飞傲白开水味儿”的单纯叠加。 本次主要是搭配拜亚的三款高敏低阻大耳,使用大耳模式,关于其他三档增益的声音表现请各位参考其他烧友的文章。 声音之外的部分Q7可以说做的非常到位,除了比较专业的同轴、光纤输入没有配备连接线,其他使用方式需要的配件都给齐了,让用家拿到手就能使用,非常友好。 这几年我从未入手过飞傲的产品,但参加了几场飞傲的巡回,对飞傲的产品一向是批评较多,认可较少,当然,这其中有我个人的喜好因素。 抛开我个人的成见,尤其在去年与今年,无论是便携播放器,还是耳塞,我明显感到烧友群体对飞傲更加认可了,而我参加巡回时听到的设备,也实打实地让我对飞傲刮目相看了。 上次试听的K9Pro确实惊了我一把,明显感受到飞傲声音调校的进步,而这次巡回的Q7,就不仅仅是惊喜这么简单。
不仅具有媲美台机的输出功率及音质,更有超越台机的使用体验。 在台灣由WalkBox代理,對音樂的挑剔,對產品嚴格把關,對用戶專業輔佐。 全球知名隨身播放器/耳擴等專業音樂性品牌,自2007年創立以來,以『實用、便利、創新、信賴』開發,以磚的印象深獲各地音樂者肯定。
fiio: Fiio
这套搭配我个人认为比较适合聆听纯乐、OST、器乐与小编制,整体的声音风格清亮明快,煲开的900加上足够的驱动力,听感上也非常宽松,很适合日常搭配使用。 T5三代的素质表现比900更上一层,相比T1三代,T5三代的风格更接近老拜亚一些。 如果有烧友觉得900搭配Q7的线条太过清秀,那T5三代搭配Q7可能就更为恰当了。 Q7很好地化掉了T5三代略有淤积的低频,使得这套系统下的低频更为中正。 中频的表现中规中矩,这可能也是由于T5三代本身并未完全倾向于流行人声的调校,至少我个人的感受是T5三代更倾向于器乐编制的表达。 T5三代搭配Q7比DT900ProX与Q7的这对搭档更为中正平衡,素质更上一层,同时风格也更“入世”,无论是流行人声还是器乐编制,都能很好地表现。
这个我们后面会根据大家的反馈,如果大部分人反应低频少且无法通过选择合适的硅胶套改善。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从入烧到如今大概有四五年了,而这短短五年间,感觉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难免有沧海桑田之感。 各大品牌的路线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便携器材在烧友中的反响也随之变化。 从入烧起就知道飞傲,更早在高中时就看到有同学手持一台飞傲的播放器。
fiio: Fiio
另外使用过程中,由于左、右耳机的电池容量和充电速度会有些误差,以及主副耳也会随机切换,左、右耳机的耗电存在微小差异,所以左右耳电量存在小范围差异是正常的。 出厂时FW5的左、右耳机电池电量存在一定偏差,请第一次使用时撕开耳机触点绝缘纸,放入充电盒充满电后再查看电量。 Q7接口齐全,3.5单端、2.5平衡、4.4平衡都有,其中3.5、4.4支持LO输出,同时给大耳配备了专门的6.35接口。 支持光纤、USB与同轴输入接口,应用场景丰富,可以给电脑当声卡,也可以给手机做解码耳放。 官方很贴心地配备了散热支架,完美地解决了Q7的摆放问题,好用又好看。 有的人喜欢低频强的,有的喜欢三频均衡的,有的喜欢高音解析强的。
我手头的QA361虽是几年前的产品,但无论从解析分离还是声场动态,都完全碾压,即使给361搭配一款力气和Q7差不多的线电耳放,在单端驱动拜亚T1三代时的差距也是极为明显的。 信息量的丰富度是无需担心的,Q7绝对能够给出你超出预想的细节,而与之相配合的分离度也相当给力,层次分明,不会彼此黏连。 fiio 动态瞬态的表现是令人满意的,静若处子,动若脱兔,该大开大合的地方绝不含糊。 低频部分Q7延续了飞傲的一贯风格,并不强调量感,仍是清淡的风格。
fiio: fiio k5 pro
线条感是不错的,聆听小提琴能有较为明显的线条刻画,也能够展现小提琴的委婉,而提琴的涩音相对就展现较少。 fiio 从拿到Q7快递包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一定是个大家伙,拆开果不其然,包装就非常巨大,完全不像一台中端便携播放设备的包装,更像是一台便携旗舰会有的体积。 打开之后就看到被皮套包裹的Q7,拿出来甚是坠手。 看了看皮套,做得很不错,严丝合缝,没有什么毛刺。 fiio 做工到位,滚轮手感很不错,有一定阻尼感,在聆听时音量的分度做的很小,所以能够较为细致地调整到自己需要的音量,这一点对于塞子很友好,不会因为力大而音量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