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刊詳解
内在机制检验表明,政府施政风格通过影响地区法制建设和信息透明度以及企业信息披露行为进而作用于企业股价崩盘风险。 本文研究不仅丰富了政府公共治理和企业股价崩盘风险这两个领域的文献积累,而且对于探索新常态下如何转化政府职能、寻求经济增长新动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基于Baker et al. 的报纸文本分析方法,本文构造了2001—2018年的月度中国房地产政策不确定性指数。 在政府出台重要调控政策及调控态度、调控工具发生转变时,REPU指数均明显上升。 REPU指数与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CEPU)指数、国房景气指数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4与-0.34。 VAR模型结果表明,REPU的上升预示商品住宅开发投资、销售面积与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的下降。
2015年1月1日起,《经济学(季刊)》授权北京大学人文社科期刊网(PKU-OAJ)刊载全文,并在法律框架的支持下,提供开放获取的全文。 该刊虽然持续发刊时间较短,且每期内容量较少,但其中所发表出的文章质量较高,可读性很强,深受读者喜爱。 同时对研究近代以来苏州地区中学教育情况的开展情况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辅证材料。 季刊属于期刊的一个周期,当然还有月刊、双月刊、年刊、半年刊等,学术期刊周期的意思的在一定时间内安排排版发表,季刊就是每一个季度安排一次排版也就是见刊。
季刊: 发表评论
与西方国家由市场主导演进的城市化不同,中国的城市化带有政府主导和“跨越式”的特征。 本文以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撤县设区”这一政府推动型城市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研究发现,撤县设区对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正向的促进效应;机制检验表明,撤县设区通过提升域内经济的“集聚效应”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渠道促进企业的创新活动;并且这种促进效应在非国有企业、高外部融资依赖度行业和东部地区的改革样本中更为明显。 季刊 《经济学》(季刊)创刊于2001年10月,是由北京大学主管、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学综合性刊物。
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非生产性支出有显著正向影响,但这一影响对大型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而言更弱。 同时,较高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会强化企业构建政府关系网络的动机,这是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企业非生产性支出的重要机制。 本文拓展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行为的文献研究,为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政策借鉴。
季刊: 经济学(季刊)出版发行
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发现农村电商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农户收入。 对相关机制的分析表明,电商发展能够提升创业水平、增加非农就业以及提高土地流转的概率。 此外,对于不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关系的农户,电商发展的作用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这意味着电商发展具有较好的包容性。 作者指出,文章为客观认识数字普惠金融的总体经济效应提供实证证据;将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差异的影响效果的研究进一步推进到县级层面;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等角度研究其影响区域不平衡的具体机制。 基于上述发现,文章建议要提升监管科技水平、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投入,从而让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地区平衡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发表了题为《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不平衡》的论文(第22卷第5期,2022年9月,1805—1828页),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不平衡的影响及传导机制。
季刊是每个季度出刊一次,相关的内容跟大家简单介绍了一下希望对您投稿有一些帮助。 通常来说,作者把稿件投到杂志社后,杂志社的编辑或者执行编辑就会对稿件进行初步的评估来筛选出质量好的或者合适的稿件,如果你的文章很快被杂志社拒稿了,那样就是没有被送出去外审,如果稿件通过了最初的评估,那就可以被送出去外审了。 《经济学(季刊)》发表原创性的理论、经验、综述和评论性的中文经济学论文,倡导规范严谨的研究方法,鼓励理论和经验研究相结合的学术取向,提倡学术批评和交锋。 《经济学(季刊)》的宗旨是为中国经济学家的研究提供一个高水平的发表平台,为中国经济学界的交流提供一个聚焦点,为中国经济学科的发展走向世界铺路搭桥。 2002年起,为了鼓励规范的经济学研究,《经济学(季刊)》特设立年度最佳论文奖,每年度从《经济学季刊》发表的文章中评选出最佳论文一篇,奖金为人民币5000元。
季刊: 经济学季刊
该刊发表原创性的理论、经验、综述和评论性的中文经济学论文,是经济学领域的核心期刊之一,2021年复合影响因子为8.466。 利用新冠疫情的外生冲击,本文考察了当不确定性提高时,纵向一体化能否为企业创造价值。 研究发现,企业纵向一体化水平与疫情窗口期内的累计超额收益率显著正相关,且当疫情导致的不确定性冲击对外部交易成本的提升较高或对企业内部管控成本的提升较低时,上述影响更加显著。 结果表明纵向一体化可以有效规避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进而提升企业价值,为交易费用经济学中关于不确定性与纵向一体化的相关理论提供了经验证据。 电子商务发展不仅可能提升电商经营户的收入,也可能对非电商经营户产生溢出效应,进而提升总体收入水平。
截至2021年10月,《经济学(季刊)》有主编1人、执行主编1人、副主编7人,学术委员会委员42人。 “评论”一栏中的文章大多篇幅较长,文章题材方面大多是议论文或政论性的文章,这些文章大多都为近期发生的热点事件进行点评,尤其是和教育文化相关的内容,更是被该刊的编者所重视。 “科学”中所选取的文章,主要偏向于理工科,侧重于对物理,化学,生物,建筑等方面问题的探讨。 虽然题材较为枯燥,但是语言生动,用浅显易懂的文字向读者解释生活中晦涩难懂的科学常识,代表性文章有《手照摄影术》。
季刊: 相关链接
本文将Samuelson的贸易模型推广到技术进步内生化,研究了在两国相对劳动力禀赋不同时后发国家技术进步路径的选择问题。 论文发表审核是必经的过程,审核阶段分为初审、复审以及终审,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专家对作者的文章进行审核,初审审的是文章方向和重复率是否符合杂志社的要求,初审没有通过的话后面就没有机会了。 选择投稿月刊,不到一个月就收到录用通知了,这种情况说明这本杂志审核周期比较快,自然发表就比较快。
该指数的构建有助于拓展对政策不确定性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REPU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奠定基础。 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显著缩小了省内、地级市间和地级市内的经济差距,该结论在工具变量估计、删除直辖市、替换估算模型、变更不平衡测算方法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 第三,传导机制方面,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创新和推动转型升级助力缓解区域不平衡。 第四,微观基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显著缩小了落后城市和发达城市上市公司的人均产出和创新产出差距。 季刊 据2019年12月22日中国知网显示,《经济学(季刊)》出版文献量1343篇,总下载量 次,总被引量79267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6.779、综合影响因子4.662。 据2019年12月22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经济学(季刊)》载文量为592篇,基金论文量为429篇,被引量为10229次,下载量为15535次;2017年影响因子为4.02。
季刊: 季刊是什么?一般什么时候出刊?
文章通过将反映不平衡程度的泰尔指数对数字普惠金融以及其他控制变量的回归,评估数字普惠金融对省内地级市间和地级市内不平衡的影响,并对数字普惠金融重塑省内经济差异的效果在南北地区、直辖市与非直辖市的差异多方位进行考察。 季刊 最后,基于省内经济差异、省内地级市间经济差异和地级市内经济差异多个维度,从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两个方而考察数字普惠金融重塑经济差异的影响机制。 本文首次尝试构建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分析框架,打开全要素生产率“黑箱”,系统重估中国1978—2017年间的生产函数变迁,分析各时期的增长源泉并厘清其驱动机制。 研究发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总量生产函数形式不断变迁,要素质量和规模经济持续增强,要素无关型和要素嵌入型TFP增长分别在前20年和后20年发挥了主要作用,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持续发挥积极作用,国际贸易和产业转型则在不同时期和地区表现差异较大。
- 本文利用1999—2007年我国地方政府财政和官员变迁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官员个人效应对税收努力的影响。
- 《经济学(季刊)》是经济学综合性刊物,接受来自经济学各领域的学术研究稿件。
- 该刊虽然持续发刊时间较短,且每期内容量较少,但其中所发表出的文章质量较高,可读性很强,深受读者喜爱。
- 当企业类型可以被观测时,补贴通常不必要,且最优税率随企业研发成功率的提高而提高。
- 进一步分析发现,“国家队”持股同时推动了行业和公司层面的股价上涨,显著提高了内部人交易的成功率和获利水平。
- 通常来说,作者把稿件投到杂志社后,杂志社的编辑或者执行编辑就会对稿件进行初步的评估来筛选出质量好的或者合适的稿件,如果你的文章很快被杂志社拒稿了,那样就是没有被送出去外审,如果稿件通过了最初的评估,那就可以被送出去外审了。
论文的合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李彦龙。 季刊 本文基于“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省级统一管理”改革,研究了司法机构独立对企业投资的影响。 研究发现,地方司法体制改革能显著提高企业在行政诉讼案件中的胜诉率和法院案件审理能力,促进企业固定资产投资。 季刊 机制分析表明,地方司法体制改革会促进金融发展和改善企业融资,减少企业贿赂支出并促进长期投资和研发支出增长,这表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可以实现法治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同步推进。 本文利用世界银行提供的中国企业调查数据,考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非生产性支出的影响及其机制。
季刊: 经济学(季刊)文化传统
因此,双边贸易成本变动并非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中国冲击对美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也相对有限。 据2019年12月22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经济学(季刊)》载文量为592篇,基金论文量为429篇。 《经济学(季刊)》是经济学综合性刊物,接受来自经济学各领域的学术研究稿件。 2013年,《经济学(季刊)》得到Jackstädt博士基金会进一步支持,自2014年起,“Werner Jackstädt博士中国经济和商业研究最佳论文奖”的奖金增加到4万元人民币。
- 在政府出台重要调控政策及调控态度、调控工具发生转变时,REPU指数均明显上升。
- 中国贸易冲击和美国消费冲击对2000—2010年美国制造业就业减少的贡献比例分别约为20%和36%。
- 2015年1月1日起,《经济学(季刊)》授权北京大学人文社科期刊网(PKU-OAJ)刊载全文,并在法律框架的支持下,提供开放获取的全文。
- 其中,以新体诗居多,旧体诗数量较少,但总体的诗歌质量较高,文笔细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 《经济学》(季刊)创刊于2001年10月,是由北京大学主管、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办、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学综合性刊物。
- 据2019年12月22日中国知网显示,《经济学(季刊)》出版文献量1343篇,总下载量 次,总被引量79267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6.779、综合影响因子4.662。
我们发现地方官员个人效应能够显著影响税收努力程度,而出于税权配置、征收策略等原因,其对地方税税收努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共享税和中央税税收努力则影响较小,甚至有负向影响。 本文重新审视了税收实践中“人的因素”,并建议引入更合理的激励机制,既充分发挥地方官员的积极影响,也防止官员个人过度影响地方财政和经济运行。 本文利用2006—2010年农村贫困监测的家庭面板数据评估了中国第一个21世纪扶贫纲要时期到户扶贫资金的政策效果,基于双重差分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到户扶贫资金显著提高了农户的收入和支出水平。 但是,收入增长主要是来自政府转移性收入的增加,而非农户自身生产能力的提升所带来的市场收入的增加。 投稿选择期刊要看好杂志社的收稿方向,保证自己文章质量经得住专家审稿,所以要提前准备论文,多参考已发表过的文章,来达到完善自己文章,观点鲜明,研究新颖,杂志社喜欢收稿的类型。
季刊: 经济学(季刊)学术交流
我们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因素对最优政策的影响,表明信息不对称降低了政府和所有企业的期望收益。 本文通过构建可检验的理论模型和严谨的实证分析,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报告数据,分析了最低工资制度强化对最低工资水平与企业职工健康间关系的影响。 我们发现,2004年最低工资制度强化后,最低工资水平提高对企业职工生病或受伤概率变化的影响在均值的基础上增加了6.87%。 此外,最低工资标准的上涨对低受教育程度者以及非国有企业职工的健康的不利影响更加明显。 本文利用1999—2007年我国地方政府财政和官员变迁数据,实证分析了地方官员个人效应对税收努力的影响。
鉴于此,需要建立地区性老年家庭照料需求监测与差异化干预机制,在进一步推进养老服务体系扩容的同时,加快补齐落后地区养老财富储备短板。 本文分析了在研发结果不确定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政府如何最优地采用研发补贴和企业所得税税率优惠来激励创新并减少政府失灵问题。 当企业类型可以被观测时,补贴通常不必要,且最优税率随企业研发成功率的提高而提高。 引入不对称信息后,我们发现激励相容的最优税率将随企业研发成功率的提高而降低。
季刊: 经济学(季刊)现任领导
其中,以新体诗居多,旧体诗数量较少,但总体的诗歌质量较高,文笔细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季刊》1923年创刊于江苏苏州,季刊,由江苏吴江中学甲子级学友会负责该刊的编辑出版与发行的工作。 具体的停刊时间及停刊原因不详,馆藏仅存有1923年6月至1924年1月期间刊行的第六期,第七期和第八期,共计三期内容。
期刊周期短的可不一定发表的快,审稿周期不是固定的,根据具体杂志社而言的,论文发表是需要审核的,审核周期与期刊级别、编辑人数、论文内容等都有关。 有审稿1个月,也有2-3个月的,审稿周期完毕确定文章录用情况,下一步是排版印刷出刊见刊。 所以,发表SCI期刊不必过分关注期刊的出版周期,把主要注意力放在SCI论文的写作上,文章质量过关发表就会顺利很多,更何况,很多SCI期刊的审稿效率很高,只要是好文章相信都是可以尽快见刊的。 季刊 据2019年12月22日中国知网显示,《经济学(季刊)》总下载量 次,总被引量79267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6.779、综合影响因子4.662。
文章从贸易成本、生产技术和消费需求三个方面区分了影响贸易和就业的冲击性因素。 我们发现:相比贸易成本和生产技术,消费需求冲击更好地拟合了中美贸易失衡的实际变动。 季刊 中国贸易冲击和美国消费冲击对2000—2010年美国制造业就业减少的贡献比例分别约为20%和36%。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