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機板10大伏位

如果所有通道都在使用中,PCIe 插槽通常會切換到較低頻寬的配置。 然而,部分頂級主機板可能會使用 PCIe 切換器以散開實體通道,插槽通道配置便可因此保持不變。 部分主機板具有 M.2 與 PCIe 插槽,這些插槽可能使用的 PCIe 通道數多於平台實際可用的通道數。 例如,部分主機板可能具有七個 PCIe x16 插槽,理論上可以使用 112 條通道,但是處理器和晶片組可能僅具備 48 條通道。 PCIe 的每個修訂版本都將上一代的頻寬提升了約一倍,這表示 PCIe 裝置的效能更加提升。

儘管 Socket 1 的早期設計可能需要高達 100 磅的力量才能插入 CPU,但在同一代 CPU 中,製造商開發出了方便使用的設計,幾乎無需施力及任何工具就能安裝。 類似地,術語「主機板」應用於具有單個板並且沒有額外擴充能力的裝置,例如印表機、電視機、洗衣機、手機、嵌入式系統中的控制板。 ASUS 提供不同種類的主機板配件,包括 Thunderbolt 擴充卡、M.2 附加卡及風扇延伸卡,為組裝完美工作站或電競裝備的 DIY 電腦使用者提供更好的選擇。 主動式散熱解決方案具有移動零件,例如水冷散熱器中的水泵或旋轉風扇。 被動式散熱解決方案(例如散熱器)無須移動零件即可運作。 在嚴峻的工作環境中,主動式解決方案的使用壽命可能較短,又或者有低噪音需求,後者在這此時便是較為理想的選擇。

主機板: 製造商還加入了什麼東西?

南橋,或稱「I/O 控制器中樞」,則透過較慢的內部匯流排連接至北橋,實際上控制了其他所有元件,包括其他擴充插槽、乙太網路和 USB 埠、內建音訊等。 您的主機板是外接裝置連接的中樞,其 I/O 控制器管理這些裝置。 不同版本的連接埠(如 USB 3.1 Gen 2)可以提升速度。

主機板的外型規格決定了所需的機箱大小、必須搭配使用的擴充插槽數量,以及主機板佈局與散熱等許多方面。 通常,較大的外型可為製造商提供更多 DIMM、全尺寸 PCIe 和 M.2 插槽。 全尺寸主機板(如 ATX 規格)通常具有四個插槽,而尺寸受限的主機板(如 mITX)則通常有兩個插槽。 自 主機板 1981 年推出最初的 IBM 個人電腦以來,擴充插槽一直是電腦主機板的預期配備。 最初的 IBM 個人電腦採用名為 ISA(工業標準架構)的 16 位元擴充匯流排。

主機板: 主機板規格

它是一塊電路板,可將所有硬體連接到處理器、分配電源供應器的電力,並定義可連接到電腦的儲存裝置、記憶體模組和顯示卡(以及其他擴充卡)類型。 TUF Gaming 系列可發揮最新 AMD 和 Intel 平台重要元件的功能,並結合各種電競功能與通過考驗的耐用性。 這些主板採用軍規級組件、升級的電源解決方案及全方位的散熱選項,可提供堅如磐石的效能及優異的遊戲穩定性。

主機板

ASUS 主機板 Business 主機板提供強化的功能,讓 IT 作業更加流暢,包括全方位系統保護、全天候穩定性和可靠性,以及可簡化自訂作業且經過改良的管理套件。 無論您想規劃下一部電腦還是要升級目前的電腦,瞭解主機板元件極為重要。 一旦您瞭解所有功能後,您將知道如何選擇適合您電腦的主機板。

主機板: 主機板結構

高階主機板通常具備自動測試與微調功能,來給 CPU、GPU 和記憶體超頻,進而提供了一種易於使用的替代方法,無須在 UEFI 環境中手動調整頻率和電壓數值。 自 2008 年第 1 代 Intel Core 處理器開始,Intel 晶片組便已將北橋的功能整合到 CPU 中。 記憶體控制器是影響晶片組效能的主要因素之一,現在位於 CPU 內,進而減少了 CPU 與 RAM 之間的通訊延遲。 CPU 連接至單一晶片(而非兩個晶片)— 平台控制器中樞(PCH)。

  • 雖然主機板製造商並未創造自己的晶片組,他們做出了無數決定,涉及製造、外觀佈局、冷卻、BIOS 功能、Windows 主機板軟體和頂級功能。
  • 直接媒體介面(DMI)匯流排這個高速介面會在 CPU 的記憶體控制器和 PCH 之間建立點對點連接。
  • Pro Workstation 主機板配備可擴充的顯示卡與儲存裝置、優異的連線能力,以及極佳的可靠性,是創意專業人士和 IT 管理者的理想解決方案。
  • 內建軟體和智慧型手機應用程式一般可輕鬆設定 LED。
  • 在目前的 PCIe 實作中,PCIe ×1 連結具有一個資料通道,傳輸速率為每週期一位元。
  • 儘管使用者和主機板標籤常常將其稱為 BIOS,現代主機板上的韌體通常是 UEFI(整合可延伸韌體介面)。
  • 例如,部分主機板可能具有七個 PCIe x16 插槽,理論上可以使用 112 條通道,但是處理器和晶片組可能僅具備 48 條通道。

如果其中一條跡線受損,電路將不再完整,而主機板元件將無法正常運作。 例如,如果從 PCIe 連結到 PCH 的跡線受到嚴重刮損,PCIe 插槽可能無法再為安裝在其中的擴充卡供電。 主機板製造商往往會加入 UEFI 主機板 公用程式,以簡化電腦 CPU 或記憶體超頻的過程,並提供有用的預設設定。 它們還可能有別具特色的外觀、附加記錄和螢幕擷取畫面功能、簡化從其他磁碟機啟動等過程,以及顯示監視器的記憶體、溫度和風扇速度。

主機板: 電腦常見問答集:向 Intel 遊戲專家請益

PCIe 2.0 ×16 連結的理論雙向峰值頻寬為 16 GB/s;PCIe 3.0 ×16 連結的峰值為 32 GB/s。 相較於 PCIe 3.0 通道,許多固態硬碟通常使用的 ×4 連結具有 8 GB/s 的峰值理論頻寬,而 GPU 所利用的 ×16 連結則提供了四倍的頻寬。 20世紀80年代最流行的電腦,如Apple II和IBM PC,已經發布了允許快速逆向工程和第三方替換主機板的原理圖和其他文件。

  • USB 連接埠: 用於連接滑鼠、鍵盤、耳機、智慧型手機、攝影機及其他周邊裝置的常見連接埠。
  • U.2 儲存磁碟經常用於資料中心和伺服器等專業設置中,較不常用於消費者裝置。
  • 內建音訊、Wi-Fi、Bluetooth3 技術,甚至是加密韌體,現都已整合至 Intel 晶片組中。
  • 記憶體控制器是影響晶片組效能的主要因素之一,現在位於 CPU 內,進而減少了 CPU 與 RAM 之間的通訊延遲。
  • 最近的 Intel 主機板支援雙通道記憶體架構,這表示在 CPU 的記憶體控制器和 DIMM(雙行記憶體模組)RAM 條之間有兩條傳輸資料的獨立通道。
  • SATA(序列 ATA)是一種較舊的電腦匯流排,如今已較不常用,用於連接 2.5 吋或 3.5 吋硬碟、固態硬碟以及播放 DVD 與藍光的光碟機。

PCH 控制 PCIe 通道、I/O 功能、乙太網路、CPU 時脈等。 直接媒體介面(DMI)匯流排這個高速介面會在 CPU 的記憶體控制器和 PCH 之間建立點對點連接。 ASUS Prime 系列經過專業設計,可完全發揮 AMD 和 Intel 處理器的潛能。 Prime 系列主機板具備強大的供電設計、全面的散熱解決方案和智慧調校選項,以直覺式的軟體和韌體功能,為日常使用者和 DIY 電腦組裝玩家提供各種效能調整選項。 USB 連接埠: 用於連接滑鼠、鍵盤、耳機、智慧型手機、攝影機及其他周邊裝置的常見連接埠。

主機板: 擴充插槽

時下的處理器插槽使用 ZIF (零插拔力)安裝。 這表示您只須將處理器放置妥當,再使用閂鎖加以固定即可,無須施加可能會使插針彎曲錯位的額外壓力。 針腳可能位於主機板或或處理器封裝內,視插槽類型而定。

雖然主機板製造商並未創造自己的晶片組,他們做出了無數決定,涉及製造、外觀佈局、冷卻、BIOS 功能、Windows 主機板軟體和頂級功能。 儘管這些功能的範圍太廣,無法詳盡說明,但常見的附加功能一般可分為幾類。 主機板 透過化學蝕刻產生導電跡線後,製造商會添加阻焊層,一種通常為綠色的聚合物塗層,有助於防止氧化。 它還有助於預防操作帶來的損壞,確保在將主機板安裝到機箱時,不會因輕微刮擦或撞擊而中斷跡線。

主機板: 晶片組

SATA(序列 ATA)是一種較舊的電腦匯流排,如今已較不常用,用於連接 2.5 吋或 3.5 吋硬碟、固態硬碟以及播放 DVD 與藍光的光碟機。 平面網格陣列 插槽常用於許多現代晶片組,基本上,其運作方式完全相反:插槽上的針腳會連接到 CPU 上的導電焊盤。 Thunderbolt:是由英特爾發表的連接器標準,第一代、第二代介面與Mini DisplayPort整合,第三代開始改為與USB Type-C結合。

主機板

典型的主機板能提供一系列接合點,供處理器、顯示卡、硬碟機、記憶體、對外裝置等裝置接合。 早期的晶片組通常由北橋和南橋組成,現在的Intel/AMD晶片組絕大多數採用單晶片設計,增強其效能。 晶片組為主機板提供一個通用平台供不同裝置連接,控制不同裝置的溝通。

主機板: CPU插座

技嘉超耐久進一步為高品質主機板的定義做出註解,並帶給玩家絕對優質的體驗。 ProArt 系列主機板可消除各方面的障礙,為從事 3D 建模和渲染、動畫或媒體製作的內容創作者提供最佳效能。 您需要一個與您的 CPU 相配的插槽、一個能發揮您硬體最大潛力的晶片組,以及一個與您的運算需求相匹配的功能集。 花時間列出幾款相容的主機板,並在做決定之前比較它們的主要優勢,如此一來,您應該能準確地找到所需的主機板。 先進的音訊轉碼器、內建放大器和強化的電容器可提升內建音訊系統的輸出。 不同的聲道也可以在 PCB 的不同分層中分離,避免訊號干擾。

主機板

Local Bus – 32-bit,初期無標準,各晶片組業者自訂自用,如OPTi、SiS皆有自訂版本。

主機板: 主機板

為了方便消費者和製造商,桌上型電腦主機板尺寸已高度標準化。 另一方面,由於獨特的尺寸限制,筆記型電腦主機板的外型往往會因製造商而異。 MCA – 32-bit,微通道,IBM特有技術,僅用於IBM PS/2系列個人電腦上。 從2011年起,大部分的零售主機板已採用UEFI BIOS,一些廠商(尤其是微星科技、華碩)還率先匯入圖形介面UEFI BIOS等技術。 下圖的LGA 1366主機板包含南橋和北橋,這是最後一代使用雙晶片的主機板。

主機板: 主機板規格

它們直接插入主機板,進而去除了傳統 SATA 式裝置所需的連接線。 經典晶片組設計常見於 Intel Pentium 處理器系列產品的晶片組,結構上可分為「北橋」和「南橋」,分別控制主機板的不同功能。 晶片組 是整合在主機板中的矽晶片骨幹,可與特定的 CPU 世代搭配使用。 它會轉送 CPU 與許多連接的儲存和擴充裝置之間的通訊。 早年的主機板使用AGP插槽連接顯示卡,現時AGP已被PCI-Express x16取代。 AMD則是持開放的態度不禁止玩家超頻,這個情況一直到AMD Ryzen系列後AMD才鎖上A320主機板。

主機板: 主機板結構

之後所有Intel與AMD的主機板僅有南橋,北橋已整合到CPU。 Powered By 主機板 ASUS PBA是華碩與精選系統商的合作計畫,使用華碩的領先業界的硬體設備,為用戶提供性能優異的客製化電腦主機。 VGA(視訊圖形陣列):類比式 15 針連接,以 85Hz 的更新頻率,最高支援 2048 × 1536 解析度。 電腦開機時,您看到的第一個東西便是 BIOS,或稱基本輸入/輸出系統。

PCIe 為每個個別的裝置提供點對點連接,每條通道依序傳輸位元。 常見的 SATA 3.0 主機板 介面雖然比 PCIe 慢,仍可支援高達 6Gbit/s 的資料傳輸速度。 較新的 SATA Express(或稱 SATAe)格式使用兩條 PCIe 通道,速度最高可達 16Gbit/s。 請勿將其與外接 SATA(eSATA)混淆,外接 SATA 是個外接連接埠,可輕鬆連接(相容的)可攜式硬碟。 由於 M.2 卡相對較小,它們提供了一種在較小系統中擴充儲存容量或系統功能的簡便方法。

主機板: CPU插座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