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圓通寺詳細資料

第二任住持達禪師姑,於民國六十五年圓寂,第三任住持達精尼師,與主任委員達聖法師,共同策劃寺內未完工程,繼續興建,直至民國六十六年方始完成,同年舉行落成典禮。 圓通寺之構建,共費時五十一年,歷經兩代三任住持,才完成此一道場,誠屬不易。 現任住持如慧法師,民國四十二年依妙清法師剃度出家,中國佛教三藏學院畢業,學佛之餘,喜丹青書法。 為完成當年師願建造一座經書館,專供研究佛學使用,於民國七十一年完成圓通寺圖書館一座。

中和圓通寺

其建築揉合日式與唐式的調性,在細部裝飾及樑柱設計也有仿巴洛克風格,整體看起來形式多樣卻不突兀,足見在調和風格方面花了不少心思。 1.圓通禪寺創建於日昭和元年(西元1926年),傳承自大乘佛教曹洞宗,為臺灣早期專收女性之佛寺,具歷史意義。 符合「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款之指定基準。

中和圓通寺: 中和區「圓通禪寺」

圓通寺依山勢而建,在其建築後方有一登山步道是為親山休閒級別,全長約為8.4公里。 中和圓通寺 我去了就應該回不來了,所以也打算回頭從長計議是否只取一段來步行。 越過前殿的中庭,即是大雄寶殿,由於仿日本神社,正殿無法直接進入,需從旁階梯迴繞而上,總面寬亦為五間,殿內三間,正面及左右側三邊設郎。

  • 觀光夜市為新北市首座公辦公營的夜市,共計83個攤位,103年5月搬遷至水源路一段至新興路之台鐵橋下,緊臨黃昏市場及汐止火車站,交通方便。
  • 循著圓通禪寺右側的步道上去前往一線天,沿路都是涼爽的綠蔭,有涼亭及樹蔭可以遮陽,這裡的自然步道由大片相思樹組成,還擁有曾被譽為「中和庄八景」的「壁湖怪石」地質景觀。
  • 寺廟創立時,適逢日治時期,故建築風格融合了日本、西洋及台灣傳統等三種風格,與一般台灣宗教建築的色彩豐富、繁複雕刻有很大的不同,是一間蠻為樸實無華的佛教建築。
  • 現任住持如慧法師,民國四十二年依妙清法師剃度出家,中國佛教三藏學院畢業,學佛之餘,喜丹青書法。
  • 前殿正前方是圓通禪寺正殿,散發出莊嚴宏雅的氛圍,裡頭可見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菩賢菩薩三尊佛像盤坐其中。

民國66年 1977 第三任住持達精尼師,共同策劃寺內未完工程,繼續興建,直至此時才完工。 童年舉行落成典禮,圓通寺之建築,費時51年、三任住持方才完成。 另外,前新光人壽董事長吳火獅捐獻寺門石柱前兩側之左獅右象石雕。 昭和8年(民國22年) 1933 大雄寶殿落成,舉行盛大的安佛儀式。

中和圓通寺: 景點介紹

圓通寺一帶山區有多條登山步道,可通往外南勢角山(國旗嶺)、烘爐地等景點。 新北市政府已整合這些登山步道,規劃成「圓通寺越嶺烘爐地登山步道」,並列入新北市登山步道系統。 在寺內的裝飾上,樑柱為羅馬柱,大雄寶殿的神龕裡面的花紋則是仿巴洛克的裝飾設計,看不到臺灣宗教建築常有的繁複雕刻,非常樸實,整體來看是莊嚴又靈秀的純佛教建築。 圓通寺順著山勢而建,坐北朝南偏西,格局完整,表現出佛寺的莊嚴氣氛。 圓通禪寺在臺灣佛教界擁有特殊地位,因為是少數專供女尼修佛的禪寺,其開山法師又是女尼妙清法師。

圓通寺佔地寬廣,處處透露著靜謐與清幽,後山上的步道林蔭敝天,比在鬧區裡涼快一些些,但當日無風,走逛一圈,就開始流汗了。 3.整體環境優美,山壁有彌勒佛像及「佛」字摩崖石刻,造型、刻工展現獨特匠藝,具建築工藝之價值。 為人喜愛的笑口常開的彌勒佛正坐在山門裡,大肚能容,袒胸露腹,箕踞而坐,手掐唸珠,笑口常開,故為「悅爾眾心」。

中和圓通寺: 新北市觀光旅遊網

建築風格為融合日本、西洋及台灣特色之廟宇建築;為北台灣著名之比丘尼道場。 登錄種類:寺廟評定時間2016年11月9日材料鋼筋混凝土、日本瓦、砂岩圓通禪寺,俗稱中和圓通寺,位於台灣新北市中和區錦昌里山區的擺接山(或名石壁湖山、柯子崙山),海拔180公尺。 初始建造時,就地取材,開挖山頭以現地石材興建,首先完成了功德院,即現今的極樂院。 日昭和8年(西元1933年)大雄寶殿落成,舉行盛大的儀式,之後東西廂房與祖師塔陸續完成,已經具目前所見的圓通禪寺規模。

與一般臺灣寺廟常見的的紅金鮮艷華麗配色不同,采用大量石材的圓通寺,以質樸的灰色作為基調,配上廟前的石燈籠,帶有種日本禪寺的靜謐。 從階梯爬上後,就可以到達一線天登山步道入口處,步道其實不長,走到一線天的廣場後,會有其導覽圖可以參考,當時雨勢過大,為了避免相機淋濕,就沒拍了此步道的導覽圖。 中和圓通寺 在我拍完圓通寺之後,天空開始滴下雨來,看著步道石階上的青苔,讓我更加堅決地取消了這次登山步道行程,只前往其旁的一線天步道。

中和圓通寺: 圓通禪寺 (新北市)

之後逐年完成東西廂房及祖師塔,而連接山門的前殿則在二次大戰終止後才陸續興建完工。 看登山步道導覽圖,有時是有看沒有懂,必須走過一遭後,才懂得導覽圖上到底哪個地方在指哪,原預計想要走走看這邊的登山步道,卻不想遇上雷陣雨,就打消了去登山步道的打算。 3.佛教傳說世尊釋迦牟尼佛初生時,即能說話,右手指天,左手指地,作獅子吼:「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並往東西南北各走七步,步步生蓮。 圓通寺前殿寬正五間,殿內一尊釋迦牟尼童像,站於七朵蓮花之上,即以表徵此一傳說,殿前開一大型洞窗,正好可觀看整個中和大地與台北平原。 循著圓通禪寺右側的步道上去前往一線天,沿路都是涼爽的綠蔭,有涼亭及樹蔭可以遮陽,這裡的自然步道由大片相思樹組成,還擁有曾被譽為「中和庄八景」的「壁湖怪石」地質景觀。

  • 踏階而上,圓通禪寺大門入口有一大尊彌勒佛像,身穿袈裟坦胸露腹,臉上滿面笑容被稱為「笑佛」,一見人就歡 喜,慈悲笑臉撫慰人心。
  • 提供雙北敬老卡旅遊資訊,讓您一卡在手輕鬆就出門,專屬銀髮資訊、跨出家門感受、銀髮分享回饋。
  • 從圓通路367巷往圓通禪寺是往上的山路,下雨天過後會比較濕滑,建議穿防滑的運動鞋、登山鞋或雨鞋,登山時務必小心不要滑倒。
  • 民國66年 1977 第三任住持達精尼師,共同策劃寺內未完工程,繼續興建,直至此時才完工。
  • 我去了就應該回不來了,所以也打算回頭從長計議是否只取一段來步行。
  • 圓通寺一帶山區有多條登山步道,可通往外南勢角山(國旗嶺)、烘爐地等景點。

圓通禪寺自1926年開始興建,歷時51年才建成,該廟宇以傳統佛教建築為基底,以當地的石頭及砂土為建材,倚仗地勢而建,仿唐式風格融合日式風情,既展現出雄偉大器風範,也反應了台灣的歷史與人文。 位於新北市中和區的圓通禪寺(圓通寺)建廟將近百年,佔地寬廣氣勢雄偉,既是仿唐式廟宇,也具有日式建築風貌,坐落在山林之間環境清幽,古樸沉靜的氛圍不見一絲喧鬧,曾名列新北市十大風景名勝之一。 行天宮又叫恩主公廟,是台北地區極為重要的信仰中心,除了是臺灣香客朝聖的地標,宮廟建築的莊嚴美感也吸引非常多來自海外的觀光客。 因此只要在開放時間,不只宮廟部分,周邊一帶也湧進不少人潮。 再加上行天宮的靈驗,讓周邊和地下商場聚集許多算命攤,甚至形成了獨特的「算命街」文化。

中和圓通寺: 圓通禪寺(圓通寺),

從 2020 年 1 月 19 日開始至 中和圓通寺 1 月 30 日,每天上午十點至下午四點可免費試乘,優惠實施期間,只要在 1 小時內完成捷運、公車及 YouBike 轉乘之旅客,均可享有轉乘優惠。 從 1 月 31 日至 2 月 29 日,一個月的免費營運期,持電子票證可免費搭乘。 新北環狀線全長共 15.4 公里,有 14 個車站,路線全落在新北市境內,從大坪林到頭前庄站預估至少可節省 20 分鐘。

中和圓通寺

正式通車後,尖峰班距預計為 4~7 分鐘,離峰班距則為 5~10 分鐘。 圓通禪寺,俗稱中和圓通寺,位於台灣新北市中和區錦昌–山區的擺接山(或名石壁湖山、柯子崙山),海拔180公尺。. 大雄寶殿右方為極樂院,原名功德堂,是圓通禪寺建築群裡面最早動工者,原為磚造,民國70年(西元1981年)改建成現狀。 之後禪寺的建設直到民國66年(西元1977年),由第三任住持達精尼師於任內完成寺內早年未完工的所有建築,歷經51年,經過三任住持才告落成。 圓通禪寺建築群依山而建,除了建築本體外,山壁上有彌勒佛雕刻及「佛」字石刻。

中和圓通寺: 新北事

新北市中和區圓通禪寺創建於民國十五年(昭和元年,一九二六)歷時51年才告建成,由妙清尼師開山,採純佛教式建築風格,其建材利用了山上的石頭與砂土,讓整個依山而立的石寺與周遭顯得特別融合,且兼具雄偉之氣勢。 寺院門口的左右側各有一座巨獅及巨象石雕,氣象莊嚴,走入山門拾級而上,即可看見圓通寺的大殿,由於耗時甚久,因此歷來興築融合了多種風格,基本為仿唐式的造型,卻又略具日式風味,反映了臺灣的歷史與人文。 中和圓通寺 中和圓通寺 圓通寺的法脈傳承自大乘佛教曹洞宗,淵源可追溯到苗栗大湖法雲寺。 由妙清尼師開山後,歷任達禪、達精、如慧三位尼師,現任住持性宏法師於民國105年(西元2016年)升座。 禪寺建寺之初適逢日本時代,揉合了日本傳統、西洋文化及臺灣傳統建築等三種風格,大略可稱為「和洋樣式」。

中和圓通寺

寺廟創立時,適逢日治時期,故建築風格融合了日本、西洋及台灣傳統等三種風格,與一般台灣宗教建築的色彩豐富、繁複雕刻有很大的不同,是一間蠻為樸實無華的佛教建築。 圓通禪寺採純佛教式建築風格,其建材利用了山上的石頭與砂土,讓整個依山而立的石寺與周遭顯得特別融合,且兼具雄偉之氣勢。 圓通禪寺創立者林妙清,是新竹人,年23,在新竹香山一善堂學佛苦修3年,1925年參加特別講習會後,拜覺力禪師為師,法名妙清。 1927年要在中和石壁湖山建寺,此地點的選定,是覺力禪師幫忙決定的,因覺力禪師時任艋舺龍山寺住持,仕紳名流多有願贊助者,建寺才能進行。

中和圓通寺: 中和烘爐地

民國四十四年一月二十九日,妙清禪師以五十五歲之齡坐化,圓寂時因身邊老尼不懂文字,未留下隻字片語傳諸後世。 踏階而上,圓通禪寺大門入口有一大尊彌勒佛像,身穿袈裟坦胸露腹,臉上滿面笑容被稱為「笑佛」,一見人就歡 喜,慈悲笑臉撫慰人心。 右側是【佛教四大菩薩】文殊菩薩的坐騎「狻猊」,傳說狻猊為魔界九個龍子之一,外型神似獅子,身懷神力且勇猛無懼,但性格安靜忍耐力強,不喜爭鬥。 文殊菩薩見狻猊十分有耐心,便將祂收在門下做了自己的坐騎。 從圓通路367巷往圓通禪寺是往上的山路,下雨天過後會比較濕滑,建議穿防滑的運動鞋、登山鞋或雨鞋,登山時務必小心不要滑倒。 2.水源快速道路往中和華中橋方向前進,下華中橋後沿著景平路直行,至圓通路右轉,續行至圓通路367巷左轉上山,即可抵達圓通禪寺。

來到一線天廣場處,此處可以從這兒往下回到圓通寺,只不過此通道很是窄小,僅容一人寬度,個人是從這裡爬上來一線天廣場的,還開啟了手機裡的手電筒,伸手不見五指的時間很少,很快就能爬上來了。 一線天的入口在進入山門後,往右邊方向走,就會看到山壁外的一段小階梯,蠻為窄小的,無論往上爬或往下走都須注意,梯面也很小,容不下我一隻腳掌長。 圓通寺的建材採用淺色大理石,而台基則是在當時當地取用的砂岩石塊。 其建築很有莊嚴肅穆感,一步入就不由自主地選擇「最高品質靜悄悄」模式。 圓通寺整體風格略具有日式感,顯露出絲絲的古色古香,從門口處的廊道,就讓人頗為喜愛,也是蠻好的拍照點。 圓通禪寺,俗稱「中和圓通寺」,位於中和的圓通路上,此處的舊名為「石壁湖山」。

中和圓通寺: 旅遊王TravelKing

此外,其建材採用淺色大理石,臺基是現地取用的砂岩石塊,屋頂用黑色的日本瓦,兼顧經濟與實用。 妙清尼師,俗名林塗,十四歲時奉命成婚,十六歲得子,二十三歲那年,因見當時有許多孤寡女子悽苦無依,為幫助她們,林塗乃徵得婆婆的同意,出家皈依佛門,並立下宏願,要為女尼創建一處修行之地。 因此民國十三年(西元1924年),妙清尼師由新竹來到中和,費時二年,才覓得現址,乃於民國十五年開始建設,初建功德堂,再闢地基,並利用山上石頭砌牆,以碎石沙土混凝作為建材,歷經數十年,才完成大雄寶殿。 台灣光復後,圓通寺仍續地增建,民國四十二年再經重修,但因長期積勞,妙清尼師於民國四十四年(西元1955年)圓寂,享年五十五歲。 圓通禪寺俗稱圓通寺,位於中和區圓通路,佔地寬廣,林蔭清幽,炎炎夏日於此乘涼休憩,頗能消暑解悶。 圓通寺創建於民國十五年(昭和元年,西元一九二六年)由妙清尼師開山,略具日式風味的仿唐式廟宇建築。

中和圓通寺: 圓通禪寺(圓通寺)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