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課綱 歷史課本6大優勢
還有人表示:「年輕一代台灣人搞獨立能怪他們嗎?從小接受的教育就是這樣了」。 報道指,翻開新版中二上學期歷史課本,在「從商周到隋唐的國家與社會」中關於「從部落到封建」的一節,沒有夏朝,只講商朝到西周,600年歷史只用了300字。 「從封建到帝制國家」的一節,也只用800字講述東周到漢末,着墨稍多的是秦始皇和法家之治,接着就跳到漢武帝提倡儒家和薦舉孝廉、曹魏時期的九品中正制選官制度和唐代科舉。 台灣教育部推動的「108課綱」,自2019年起依照不同教育階段(國小、國中及高中)逐年實施,今年是實施第二年,亦是國中二年級學生首次使用「108課綱」課本。 108課綱 歷史課本 例如史前時代的北京人從課本中消失、上古時代如夏商周的朝代更迭也被迅速帶過,對於精彩且多次被改編成影視戲劇的三國史及劉邦的故事,部分教科書也都看不到,這些變化都讓李金鳳不妥,擔心新課本恐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
遍布全中國的所謂方艙醫院,缺醫無藥,陰冷潮濕,… 一棟公寓,10位公民死亡,8名受傷,卻掀起全中國各地白紙革命? 最近參加關中教授《美國霸權的衰退和墮落》的新書發表會,他一開始就說:「現在的美國已經不是當年我們留學時候的美國」,真是讓我心有所感。
108課綱 歷史課本: 觀點投書:去中國化下的「台灣國」課綱
國立中學的課綱由教育部制定,內容以本土歷史為主,涵蓋了馬來西亞歷史、伊斯蘭教史,與少部分的古文明和世界歷史。 由於種族的原因,中國歷史並未包括在內,只有黃河文明在四大古文明的篇章中被簡略提及。 108課綱 歷史課本 H.G. Wells所說的話,值得中國當局及負責制訂教科書政策的領導深思。 中國就算不能採用三分域的歷史教學,至少也要設法在中國歷史或外國歷史教科書中客觀地增加介紹部分東亞四鄰的歷史。 4、另外我也要指出,108課綱歷史教科書中關於東南亞部分,其實只寫了越南,其他國家如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緬甸等國家的歷史卻幾乎不提。 如果考慮到近年來台灣的數十萬新移民中有許多是從東南亞來的事實,這就更有必要。
高中歷史教科書必修3冊,分別討論政治史、經濟史,以及文化思想、科技發展的歷史,從古代延伸到現代。 但其中有關中國的篇幅仍然遠大於介紹外國,而在外國部分又有極大的篇幅是在介紹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發展及對立。 目前課本的三分域編寫方式其實有相當多缺點,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三分域的個別敘述相互之間沒有適當的互動,看不見其中的關連。 首先,國中台灣史一開始就說史前台灣原住民的祖先是跨海遷徙而來的,但為何遷徙? 其次,國中「中國與東亞」一開始就講中國的商周時期歷史,但中國人在商周之前是如何出現? 陳水扁擔任總統期間開始推動95課綱,從2006年起開始實施,主要的改變是台灣史獨立成1冊,原先的中國史及世界史分別從2冊縮減為1.5冊。
108課綱 歷史課本: 中國史遭刪 名嘴酸:台獨教育成功
後記:本文及前一篇國文部分的寫作過程中承蒙多位高中老師及大學教授提供意見,本人在此致謝,但文責由本人自負。 6、以上只是原則性的討論,至於三分域篇幅應如何具體調整,做重新分配,我就不做建議,而留待日後的課綱小組去討論。 再者,以我出身科技及企業管理背景的經驗,我從來都是認為,科技新知及財經管理知識並不一定都要在學校裡面學。
2、中國初、高中歷史教科書裡敘述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發展及對立的篇幅之多,只要把目錄讀一下,就能一目了然。 至於內容,明顯也是以站在社會主義的角度批判資本主義居多,尤其是批判美國。 中國歷史教科書要如何編寫,自然不是中共當局以外的人所能置喙。 但我必須說,學生們如果在年輕時學到的歷史不夠客觀,後果將會是很嚴重的。 中國的初中歷史教科書共6冊,其中中國歷史4冊,世界歷史2冊。
108課綱 歷史課本: 日本妹學印度人恆河淨身 全身潛入水中上岸後病倒
但台灣早已實施12年國教,這理由不應繼續存在。 108課綱 歷史課本 但不論歷史教科書能否還原為尚未刪減之前的篇幅及教學時數,其實也還有空間改善,其中最值得研究的,是如何能減少國中與高中的歷史教科書不必要的重複。 因而我在這裡要呼籲,希望政府及教育當局將來在訂定新課綱時,請慎重考慮把歷史及國文教學還原為尚未刪減之前的教科書篇幅及教學時數。 那麼台灣的中學生是不是有必要讀單獨成冊的台灣史? 答案當然也是要,除非台灣大多數人民認為自己居住的不是一個國家。
- 比起先前的歷史教科書,中國部分確實被過度刪減。
- 據台灣前教育部長、歷史學者杜正勝研究,1990年代,台灣史學界逐漸受到後現代主義影響,流行後現代史學,即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態度對待史料,根本懷疑有所謂的「歷史真實」,解構既有的中心觀,強調多元史觀。
- 然而,批評者多是站在過去台教育部「國立編譯館」所編寫的教科書版本(國編版)在批判新教材,殊不知,國民黨才是從教材上進行「去中國化」的開山始祖。
- 但也有教師認為,新課綱「略古詳今」,讓近代史更豐富,且納入日韓、東南亞的素材,有助提升學生國際觀。
- 例如:在國、高中的翰林版、南一版、龍騰版、三民版等歷史課本,已有「探究活動」、「歷史考察」、「想想Bar」、「歷史探查」、「歷史閱讀趣」、「歷史追追追」之類題材,都是「歷史思考」。
- 台灣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的消息,也引發大陸網民熱議,登上微博熱搜。
台灣歷史部分佔教科書的篇幅比率由此躍增為25%。 原本民進黨預定還要推動98課綱,但因馬英九當選總統,政黨輪替而遭到擱置。 馬政府擬議代之以「微調」的101課綱,卻引發嚴重的社會抗爭及法律訴訟,最終不了了之。 台灣《108課綱》上路滿周年,依新課綱編寫的高二歷史課本中國史部分剛剛問世,便遭到台灣史學界與部分第一線教師的質疑:為何三國時代「被消失」? 並迅速將其貼上「嚴重去中國化」、「美化殖民」等標籤。
108課綱 歷史課本: 東亞史歷史實作1
在全世界,恐怕也很難找到有什麼國家的人民自認不必讀本國的歷史。 108課綱 歷史課本 曾有一段時間,台灣是為了要「反攻大陸」而存在,並且為此而付出代價,一直到今天。 無可諱言,全世界各國歷史教科書的編寫都和政治有關。 編寫教科書的問題通常並不是有否違背史實,而是究竟什麼要寫,什麼不寫;什麼要寫多一點,什麼少一點。 台灣歷史課本大幅刪減中國古代史的消息,也引發大陸網民熱議,登上微博熱搜。 108課綱 歷史課本 108課綱 歷史課本 大多數網民留言表達憤怒,稱此舉是從小就給青少年灌輸錯誤資訊,削弱台灣青少年與大陸的情感連接。
對此,資深媒體人黃智賢諷刺,「台獨教育何等成功」。 以我的理解,108課綱是因為歷史教學時數被大幅刪減,只得以黃帝、蚩尤、堯舜、夏朝都不是「信史」為由,將其刪去。 全世界所有的古代神話、傳說其實都與各個民族起源有關,是一種「共同記憶」,也是廣義的歷史的一部份。 將來如果課綱重新修訂,中國歷史部分隨東亞史篇幅增加而增加,我建議重新把這些寫進教科書中,不過還是要寫明那只是神話、傳說,並非信史。 據台媒報道,有歷史教師反映,新版歷史科教材中,中國上古及中古時期大幅縮水,史前時代的北京人消失了,夏商周的朝代更迭被迅速掠過,隋唐以前的內容也縮減,三國鼎立和平民皇帝劉邦的故事,都不見於課本。 但也有教師認為,新課綱「略古詳今」,讓近代史更豐富,且納入日韓、東南亞的素材,有助提升學生國際觀。
108課綱 歷史課本: 國中版本
有歷史教師向傳媒表示,新版中二歷史科教材將「中國史」併入「東亞史」,遭指大量簡化中國史內容,中國歷史人物幾乎只提到秦始皇,而漢武帝等人則匆匆帶過,三國、武則天等時期,以及《史記》和《漢書》更是隻字未提,引發爭議。 首先,中學教育的對象是國、高中生,並不見得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歷史學養可以處理龐雜的史料,在升學壓力之下,也不是人人有心力與充足的時間去探索歷史。 但對此,高雄市明義國中老師陳莉婷則表示,新課綱的目標並非要將學生培養成史學者,而是在有限的時間著重近百年的歷史,包含國共內戰的脈絡、冷戰時期的國際局勢等,所以將過去9年級才教的東亞局勢提前到8年級教,有助於學生國際化。 學生與教師可以參照課本的活動建議,透過分工研究→安排場地→角色扮演→記者會召開→教師講評、新聞快報。
- 當前台灣史學界和教育界批評台灣《108課綱》國二新版歷史課本的聲浪不小,指責它內容過於精簡、碎片化,將不利於學生對歷史脈絡的整體掌握,大幅縮減中國史,也實現了所謂的「去中國化」。
- 例如史前時代的北京人從課本中消失、上古時代如夏商周的朝代更迭也被迅速帶過,對於精彩且多次被改編成影視戲劇的三國史及劉邦的故事,部分教科書也都看不到,這些變化都讓李金鳳不妥,擔心新課本恐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
- 如今世界可說是越來越小,東亞人民互動比以前要頻繁得多,學生學了東亞史不但能增廣其視野,也必有助於將來與鄰近各國人民之間的互動。
- 台灣教育部推動的「108課綱」,自2019年起依照不同教育階段(國小、國中及高中)逐年實施,今年是實施第二年,亦是國中二年級學生首次使用「108課綱」課本。
- *作者曾為跨國公司中國區負責人,後為企業顧問,現專事寫作,著有《共產世界大歷史》、《另眼看歷史》系列,並在IC之音電台廣播「呂正理說書」節目,並有網路Podcast隨選即聽。
- 大多數網民留言表達憤怒,稱此舉是從小就給青少年灌輸錯誤資訊,削弱台灣青少年與大陸的情感連接。
- 以我的理解,108課綱是因為歷史教學時數被大幅刪減,只得以黃帝、蚩尤、堯舜、夏朝都不是「信史」為由,將其刪去。
- 對此,資深媒體人黃智賢諷刺,「台獨教育何等成功」。
3、東亞史裡中國當然是最重要的部分,但其他國家也都必須有有適度的篇幅。 台灣既是東亞的一部份,當然有必要也寫進去。 或許可以淺述,等到單獨敘述台灣史的時候再詳述,但不能完全不提,否則台灣史就無法和東亞其他國家的歷史接軌。 我個人十分贊同這樣的概念,因為這關係到我們學校裡教出來的學生是不是有起碼的獨立思考能力。 胡適先生曾經主張,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也是同樣的著眼點。
108課綱 歷史課本: 國際熱門新聞
高中生的升學壓力最大,面對新課綱也困惑最多。 新課綱規定高中生要修佔總分近1/3的選修課,考分只佔大學錄取的一半,另一半由“學習歷程”決定。 這個歷程是指高中階段每一次考試成績,也就是進入高中後,每次考試成績都關乎升學,比起一試定終身來,高中3年的壓力更大了。 新課綱徵求意見階段,有一場600名家長參加的座談會,會上90%的家長反對新制,要求一試定終身。
若您已滿十八歲,一樣不可將本區之內容派發、傳閱、出售、出租、交給或借予年齡未滿18歲的人士瀏覽閱讀,或將本網站內容向該人士出示、播放或放映。 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敗北,一般認為國民黨的「下架民進黨」宣傳策略奏效,選民「討厭民進黨」情緒被激發導致民進黨敗選。 這次的九合一大選,在紛紛擾擾中順利落幕了。
108課綱 歷史課本: 社會
108新課綱上路,但歷史課本的中國史卻將三國、武則天等部分內容刪去。 反觀馬來西亞,由於捍衛華文教育先鋒的堅持,華人獨立中學的歷史課綱中完整地保留了整個中國史。 我又建議國、高中歷史教學應通盤考慮,三分域只教一次,而不是重複教2次,並且把台灣史擺在最後教。 至於東亞史及世界史何者為先,我不做建議,因為各有優劣。
但如前所述,國、高中歷史教學的時數已經被大幅刪減,又必須採取三分域教學,我們其實沒有餘裕這樣做。 現代社會確實是越來越進步,科技也越來越發達,有些人因而認為,學生在學校裡要學的東西也越來越多,所以刪減必修歷史(以及國文)是必要的。 但我認為,社會和科技越是進步,人文素養反而越是重要,因為社會、科技未來的發展是否有利於全人類,人文的影響非常大。 歷史思考在國、高中歷史教學裡佔13-14%究竟是太多還是太少? 我不敢斷言,因為這問題見仁見智,但我認為至少已經有了一個可喜的開端。 不過我必須指出,納入「歷史思考」教學有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學生在探究、考察歷史之前,要能學到足夠的「歷史事實」知識才行。
108課綱 歷史課本: 世界盃之戰 直播平台邀全民猜冠軍
有一位資深的中學歷史老師對我說,這種教科書的編寫方法「很瞎」。 以我所知,很多人在高中畢業後就很少再去讀有關歷史及人文方面的書。 因而,刪減歷史及國文必修教科書的篇幅及教學時數,其結果就是下一代的人文素養越來越低。 108課綱 歷史課本 這對台灣未來發展的不利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以翰林版國中課本為例,從國一上到國三下的歷史課本共有6冊(註:實際上並未單獨成冊,而是「社會」課本當中的一部份,各有大約50-70頁),總計頁數為324頁;其中屬於「歷史思考」性質的部分加總為54頁,佔比為14%。
108課綱 歷史課本: 日本晉級16強 球迷嗨翻喊話首相:全國放假!
再以翰林版高中課本為例,必修單獨3冊總計頁數為600頁,其中屬於「歷史思考」性質的部分加總為77頁,佔比為13%。 區域史能避免只從中國單一國家的角度出發,而讓學生同時讀到中、日、韓、台灣及東南亞各國的歷史,以及其間的雙向或多向的互動關係。 如今世界可說是越來越小,東亞人民互動比以前要頻繁得多,學生學了東亞史不但能增廣其視野,也必有助於將來與鄰近各國人民之間的互動。 首先,教東亞史其實已經足以達到介紹中國歷史的目的。
由香港SEO公司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SEO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