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必看攻略
(2)32師:原32師被殲滅後,47年以整32師殘部和新36師組建,轄141、新36旅,中央軍;48年改編,轄57、新36旅。 (2)3師:原3師兩次被殲滅後,48年由11師18旅等部為基乾重組,轄18、75旅,陳誠中央軍,半美械裝備。 李翔:“‘国民革命’概念演变——以1897年-1927年为中心”,《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12期,第70-78页。 政治委員會是中央執行委員會特設的政治指導機關,國民政府一切重大決策均由它作出,經中央執行委員會決議,交國民政府實施。
1939年6月,原霍揆彰的第5軍被撤銷番號,霍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集團軍副總司令,第43師改隸國民革命軍第87軍,第141師迴歸國民革命軍第32軍建制。 同年,新編第11軍(1938年11月,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湖南湘潭地區組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十一軍,下轄第77,第200師,新編第22師,徐庭瑤任軍長,是國民政府第一個機械化軍。)改番號為第5軍,隸屬軍委會直轄,位於廣西全州整訓。 此間1939年6月5日,俞濟時任第5軍軍長(僅任職14天),杜聿明任副軍長代理軍長(1939年2月17日任命,後實任軍長)。 第5軍作為國民革命軍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機械化軍,其核心是第200師,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機械化師。 1935年國民黨成立交通兵學校(機械化學校),杜聿明任學校學員隊少將隊長。 1937年3月,該部組建國民黨軍第1支機械化兵團,杜任首任團長,1938年1月,該部擴編為第200師,杜任師長。
國民革命軍: 国民革命军军队派系
最終蔣介石、張學良一方保住了政權,贏得了勝利,反蔣聯盟瓦解。 中原大戰是中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耗時最長的軍閥混戰。 在1928年7月國民政府開始研究裁兵時,屬國民革命軍名下的軍隊,有84個軍約300個師,共220萬人。 當中尚未包括東北、四川、新疆及雲南等地的部隊。 國民革命軍 而且軍隊素質參差不齊,不少是投誠及收編而成。
在抗日战争中,共计有204位将军战死沙场。 國民革命軍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国民革命军总兵力约170万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又大幅扩编。 在抗日统一战线下,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改称第18集团军)和新四军。 國民革命軍第83師:100軍改編,轄19、63旅,中央軍,美械裝備。
國民革命軍: 國民革命軍之軍、師級列表
救粵軍在防線遭破後隨即潰退敗逃平山,教導第一團攻入淡水城後,清點戰果獲得五百九十餘支步槍、機槍五挺、子彈數萬,俘虜700餘人。 抗戰時期西北軍是投敵將領最多的一支派系,投敵將領共46人,幾乎佔投敵將領總數的二分之一。 東北軍的投敵將領人數僅次於西北軍,投敵將領計有11人。 其他投敵的將領多來自中央軍、軍統、晉綏軍、粵系或地方武裝。 第三階段是戰略防禦階段(1947年6月—1948年8月):由於受到解放軍不斷打擊和鉗制,國軍能用於戰略機動作戰的力量所剩無幾,且大量部隊集中在兩翼(陝北和華東),導致中原地區防禦十分空虛。 解放軍審時度勢,以劉伯承和鄧小平所率的晉冀魯豫野戰軍為主力,強渡黃河發起魯西南戰役,陳(賡)謝(富治)集團在豫西,陳(毅)粟(裕)在豫皖蘇地區分別策應進攻,國軍被迫從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
- 北伐戰爭是國共兩黨共同進行的一場革命的、正義的戰爭。
- 曹萬順任師長,陳誠任副師長,幹部多來自警衞師。
- 人民解放軍渡江戰役發起後該兵團及第18軍先撤退到江西贛南地區,隨後又撤退到廣東汕頭地區待命。
- 救粵軍在防線遭破後隨即潰退敗逃平山,教導第一團攻入淡水城後,清點戰果獲得五百九十餘支步槍、機槍五挺、子彈數萬,俘虜700餘人。
- 祭堂內第61至67塊石碑上刻有1932年淞滬抗戰中陣亡的第十九路軍將士名單;在公墓內建有“第十九路軍淞滬抗戰陣亡將士紀念碑”。
- 此时完成了抗战结束后整编的国民革命军有430万人,其中能用于机动作战的正规部队 万人。
該軍成立後即參加了對中央蘇區和紅1方面軍的第三、第四、第五次“圍剿”和其他一系列作戰。 1950年,國民政府對來台的37個軍進行整編,第5軍下轄第14,75,200師,駐防金門。 到1954年,整編結束時,蔣介石當局將使用了30年的番號統統取消,重新命名新的陸軍編排番號。 其中第5軍和國民革命軍第19軍合編,改番號為第4軍,併入預備隊訓練司令部行列,第45師併入海軍陸戰隊。
國民革命軍: 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
為了應對人民解放軍的戰略進攻,國民黨軍取消了整編師旅的編制,恢復原軍師編制,並在華中地區以胡璉兵團為基礎擴編為第12兵團,下轄第10、第14、第18、第85 軍,因胡璉資歷淺,故由黃維任兵團司令官,胡任副司令官。 該兵團是華中地區國民黨軍的主要機動兵團。 10月31日,第12兵團奉命由確山輕裝東移,加入徐蚌地區作戰。 11月24日進到離宿縣10餘公里處,發現宿縣已被解放軍佔領,兵團處境不妙,急忙掉頭向蚌埠方向撤退。 25日,該兵團被人民解放軍之中原野戰軍合圍於雙堆集地區。 苦苦掙扎到12月15日,全兵團4個軍全部被殲,兵團司令官黃維和第18軍軍長楊伯濤、副軍長兼第11師師長王元直、參謀長吳廷璽和第118師師長尹鍾嶽等被俘。
右翼軍的黃埔軍校部隊由蘇聯教官率領,指揮官為加倫將軍及校長兼總教官蔣中正、黨代表廖仲愷、政治部主任周恩來指揮。 12月24日,在蘇聯顧問加侖的要求下,國民黨中執委成立由胡漢民、廖仲愷、許崇智、蔣中正、楊希閔組成的軍事委員會,開始準備東進。 30日,軍事委員會在加侖的主持下制定東進計畫,決定以楊希閔指揮滇軍為右路,劉震寰指揮桂軍為中路,許崇智、蔣中正指揮國民政府系粵軍、黃埔校軍為左路分頭進攻,總兵力達4.4萬人。
國民革命軍: 國民革命軍北伐宣言
1949年10月下旬該軍奉命在第12兵團編成內於10月22至24日由潮汕地區登船出發,海運台灣島。 航運途中,奉命改在金門島登,準備增援廈門島防守的部隊作戰。 10月25日,該軍航運到金門島登陸時,正遇上缺乏渡海登陸作戰經驗的人民解放軍發起解放金門島的渡海登陸作戰。 該軍在胡璉指揮下當即投入圍攻登島人民解放軍的作戰,激戰至27日,登島解放軍因無後繼兵力增援,苦戰3天3夜,彈盡糧絕,三個半團9086人(內有船工、民夫350人)全部損失,其中一部犧牲,一部被俘。 為解放軍在解放戰爭成建制損失最慘重的一次作戰。
從1946年3月開始,國民政府開始對陸軍進行整編計劃,將其109個軍339個師分兩個階段實施整編,整編後,軍一律改稱整編師,師一律改稱整編旅,這次整編規模宏大、涉及面廣,但由於時間短任務量大,整編並不徹底。 在此階段主要軍事戰役有:上黨戰役、綏遠戰役、津浦路戰役、邯鄲戰役、熱河進攻戰役、四平爭奪戰等。 1927年4月26日發生寧漢分裂,北伐一度中斷。 孫傳芳乘機發動的反攻被李宗仁、何應欽、白崇禧在龍潭擊敗(龍潭戰役)。 國民革命軍是國民政府進行北伐的主要武裝力量。
國民革命軍: 國民革命軍東征
方案規定全12個月內將中國軍隊減為108個師,90個師為國民黨,18個師為共產黨。 之後再在六個月縮編為國民黨50個師,共產黨10個師。 撤销了抗战时期成立的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并改为陆军总部。
- 与此同时,埋伏的部队开始用枪炮向被包围的部队射击。
- 徐蚌會戰結束後,國民黨軍在江西上饒設立第2編練司令部,由胡璉任編練司令,負責重建第18軍。
- 會戰結束後第18軍調後方整訓,駐四川重慶、萬縣地區。
- 但是整軍尚在開始階段時,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后,将军队总数减少了三分之一,由抗战胜利之初的113个步兵军,精简整编为86个整编师(军),248个旅,其中86个整编师中有美械、半美械装备的22个师。
- 砲兵營營長陳誠指揮的炮擊壓制住城牆守軍,敢死隊隨即攀牆,突入淡水城,在上午7點,由教導第一團第二營第四連黨代表鄭洞國首先登上城牆突入救粵軍防線。
北伐軍首先集中兵力在兩湖戰場打擊吳佩孚所部。 國民革命軍 北伐正式開始后,國民革命軍連克長沙、平江、岳陽等地,8月底取得兩湖戰場上的關鍵一戰——汀泗橋、賀勝橋戰役勝利。 10月,北伐軍進抵武漢,先后佔領武昌、漢陽、漢口,全殲吳佩孚部主力。
國民革命軍: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武漢會戰
孰知段賊於國民會議,陽諾而陰拒;而帝國主義者復煽動軍閥,益肆凶焰。 迄於今日,不特本黨召集國民會議以謀和平統一之主張未能實現,而且賣國軍閥吳佩孚得英帝國主義者之助,死灰復燃,竟欲效袁賊世凱之故智,大舉外債,用以摧殘國民獨立自由之運動。 帝國主義者復餌以關稅增收之利益,與以金錢軍械之接濟,直接幫助吳賊壓迫中國國民革命;間接即所以謀永久掌握中國關稅之權,而使中國經濟生命,陷於萬劫不復之地。
后第244团全团被整编,对此事有功的军部副官处长刘体仁担任团长。 此事件当时在文山(开广)地区引发热议,第九集团军、第8军对外解释为该团“图谋不轨”“要跑越南”,真实原因从未向公众透露。 1944年5月,何绍周升任第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八军军长。 在滇西的松山战役中,何绍周指挥第8军改变进攻方向,选定爆破子高地方案,最终取得全胜。
國民革命軍: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軍隊介紹
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創建於1938年10月,於1949年在徐蚌會戰(淮海戰役)中被殲滅(即邱清泉兵團)。 後第5軍被重建,並逃至金門,1954年在統一整編中被撤銷番號。 1926年7月9日,北伐军8个军,约10万人誓师北伐,北伐军总司令为蒋介石,李济深为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参谋长,邓演达为政治部主任,郭沫若为政治部副主任。 7月12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关于时局的主张》,14日国民党发表《国民革命军北伐宣言》,两党一致号召全国人民支持国军北伐。 1937年8月,因應中國抗日戰爭需要,國民革命軍第一六六師和國民政府財政部稅警總團編為第八軍,由黃杰任軍長。 該軍編成後,隸屬國民革命軍第五集團軍,參加淞滬會戰。
至此,第5軍番號完全從國民革命軍序列中消失。 1948年6月,著名的豫東戰役爆發,華東野戰軍西線部隊在中原野戰軍配合下,出其不意地攻佔河南省會開封,並在睢縣杞縣地區殲滅區壽年兵團。 華東野戰軍在戰役第一階段全殲開封守軍整編第66師等,在戰役第二階段殲滅區壽年兵團部及整編75師等,活捉兵團司令區壽年和師長沈澄年,在戰役第三階段給予黃百韜兵團以打擊後成功撤退,並在之後不久發動濟南戰役,攻佔濟南,全殲第二綏靖區。 1937年七七事變後,國民政府大幅整理部隊,第5軍也屬於整理之列,第92師調歸第3預備軍,第93師調歸國民革命軍第十二集團軍。 武漢會戰時,第5軍隸屬國民革命軍第三十二集團軍,軍長薛嶽,霍揆彰(繼任),下轄第43,第141師。
國民革命軍: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主要軍事行動有: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濟南戰役、太原戰役(第一、二階段)、荔北戰役等。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時,國民革命軍總兵力約170萬人,抗日戰爭爆發後,又大幅擴編。 在抗日統一戰線下,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後改稱第18集團軍)和新四軍。 整編目標計劃將當時全國正規軍力縮減成60個師約70萬人,這項工作以中央軍優先進行。 到1937年對日抗戰前,已完成20個師整編,最後因對日抗戰爆發而被迫中斷。
現為南京市“抗日戰爭歷史教育基地”的一部份。 1934年1月30日,在蔣介石軍隊進攻下失敗。 其部隊一部分被打散,一部分為蔣介石和陳濟棠收編,十九路軍番號撤銷。 1927年清党后,国民政府的官方话语中,为突出中国国民党领导“国民革命”的延续性,把清党以后的北伐又名“二期北伐”,一般选取1928年完成全国形式上统一的东北易帜,作为国民革命胜利结束的标志。 中国共产党基于阐释己方革命的合理性,将清党定性为“反革命政变”,并以此作为“国民革命”以失败告终的截止日期。 中国共产党在描述这段革命历史时,用“大革命”取代了“国民革命”。
2月14日,黃埔校軍指揮部推進至淡水城外的玉虛宮,蔣中正下令教導第一團攻城,但當日遭到守軍擊退。 國民革命軍 同日晚上,蔣中正召集軍事會議,決定從校軍組織敢死隊擔負責攻城。 校軍選出了10名軍官和210名士兵,周恩來親自向他們做政治報告,要求他們為革命獻身。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後,奉系張作霖擊敗直系吳佩孚。
第一次東江戰役,東征軍方面稱為第一次東征,自1925年2月至3月,包含響應孫中山的粵軍、桂軍、滇軍,聯軍的總規模約有5萬人。 東征軍進軍開始的時間為1925年2月1日,進攻陳炯明所屬的救粵軍根據地粵東東江,此期間歷經的較著名戰役為淡水之役及棉湖戰鬥。 1926年至1927年間的北伐戰爭以國軍為主力,北伐的主要對象是北洋軍閥:一是直系吳佩孚、二是奉系張作霖、三是由直系分化出來、自成一派的孫傳芳。 該報導顯示,國民政府曾在1932年、1934年、1946年,分別對時任尼泊爾國務總理的賓森塞(1932)、由爵達塞爾(1934)、伯達馬塞爾(1946)三人(後兩者為叔姪關係),贈與一等(特種大綬)寶鼎勳章及陸軍上將銜。 1936年起,由於上將員額有限,合於晉升二級上將規定的陸軍中將,可以加上將階,其服制同二級上將、領中將最高額薪俸,且二級上將職位出缺時可以優先晉任,唯1949年政府遷台之後沒有中將加上將階。
國民革命軍: 國民革命軍初期歷程
晋西事变(1939年),交战方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第一次国共内战(1927年-1937年),交战方中共南昌暴动国民革命军、中国工农革命军、中国工农红军。 國民革命軍 南昌起义(1927年),交战方中共南昌暴动国民革命军。 1926年8月,广州国民政府以贵州清乡司令部所属右路军、中路军、独立旅等部在湖南辰州改编为國民革命軍第九军。
國民革命軍: 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軍第六十一師
因事起突然,第244团下级官兵失去领导,又受到四面合围,军心涣散,经过短短几分钟的仓促抵抗后,即被解除了武装。 第244团营级以上军官,除军医、军需主任幸免以外,其余均被押解到古木,集体枪杀于二道扎门。 國民革命軍 被关押在大院内的连级军官,有两人乘夜越墙逃脱,几人被杀,其余被调换到了别的部队。
國民革命軍: 中國籍
第一次東江戰役結束之後,原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大本營於1925年7月1日改組為國民政府,並於8月整編各部為國民革命軍。 1926年1月26日,國民政府由譚延闓、汪兆銘與廣西的李宗仁、黃紹竑於梧州會面,對兩廣統一事宜作初步商談。 2月24日,國民政府成立了兩廣統一委員會,並於3月15日確定了兩廣統一的方案,廣西政治、軍事及財政均置於國民政府直接管轄之下。 3月24日,軍事委員會改編廣西軍隊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任命李宗仁為軍長,兩廣統一遂告完全實現。 6月1日,國民黨任命黃紹竑為廣西省主席。 武器最初主要來源於漢陽、廣東和太原的兵工廠。
1931年1月16日,西北軍一部在山西改編為東北邊防軍第3軍。 6月17日,依國民革命軍番號順序改稱第29軍,下轄第37、第38師。 1932年8月,第38師所屬第112旅、第37師所屬第109旅移防察哈爾省。 1933 年1月,該軍由山西、察哈爾移駐河北三河、香河、玉田、薊縣、寶坻一帶。 戰後返回山西、察哈爾,收編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
”經第18軍一天兩夜浴血苦戰,26日晨,羅店終於被攻克,並控制在國軍手中,蔣介石方才放心。 27日,日軍在大量軍艦和航空兵支持下再次向國民黨軍陣地瘋狂進攻。 為了奪回羅店要地,第18軍以第11、第14、第67、第98師於28日再次向羅店發起攻擊。 由於下雨,道路泥濘,士兵體力不支,國民黨軍反擊受挫。 10月1日,日軍增援淞滬戰場的3個師團乘船運抵上海,陸續進入戰鬥。 國民黨軍被迫向藴藻浜北岸的陳家行、楊涇河西岸、瀏河鎮之線撤退。
國民革命軍: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