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臺北大學詳細資料

2000年2月1日,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正式脫離國立中興大學,獨立為國立臺北大學,首任校長為李建興博士。 2001年11月三峽校區第一棟建築物人文大樓完工,同年也增設民俗藝術研究所、古典文獻學研究所。 2007年9月社會科學學院大樓落成、2009年8月法律學院大樓、公共事務學院大樓落成,至此,除進修暨推廣部外,所有師生均遷入三峽校區。 法商學院院址為原行政專校校址,在今臺北市合江街53號東西兩側;在合江街53號東側者簡稱東院,為當年行政及教學中心,建有大禮堂、圖書館、教室、辦公室、學生宿舍、教職員宿舍等校舍。 合江街53號西側者簡稱西院,最初建有運動場,其後陸續興建圖書館、社會科學館、行政大樓等。

2011年,民俗藝術研究所與古典文獻學研究所整併為古典文獻與民俗藝術研究所,並分組為民俗藝術組、古典文獻組;同年12月,教育部核定增設電機資訊學院,成為資訊工程學系、通訊工程學系、電機工程學系三系之完整體系。 2013年11月25日圖書資訊大樓正式對外開放並啟用,原「臺北圖書中心」、「商學圖書中心」和「人文圖書室」之圖書資料搬遷至新圖資大樓內的圖書館總館,而原設於人文大樓和商學大樓的臨時網路中心也一併遷入新圖資大樓內的資訊中心。 關於1945年曾短暫更名為「國立臺北大學」的學校,請見「臺北帝國大學」和「國立臺灣大學」。 2021年2月止,締約學校及機構總計共192間,締約國家及地區總計共38個,跨越五大洲,國際交流由國立臺北大學國際事務處專職負責,最新資訊可參考國際事務處詳細資料。 臺北大學資訊中心是TANet臺灣學術網路的成員之一,所屬的區網中心為中研院主節點,中心本部設置在三峽校區,民生校區亦有資訊中心之分部。

國立臺北大學: 學院系所

、中央銀行正副總裁、內閣部長、地方政府首長及眾多高階事務官等官員;在民意機關,如多位立法院立法委員,及地方議會議員;在司法機關,如司法院大法官、法官、檢察官等機構也都多見北大校友擔任職務。 國立臺北大學與國立政治大學在中華民國政府機關內形成兩大校友集團,有所謂的「北大幫」與「政大幫」之稱。 眾多,多活躍於政府及工商業等相關領域,包含擔任中華民國政府及外國政府的重要官職;大中華區各大企業的管理階層;多位學術界人士,均常見北大校友擔任要職,對臺灣社會具有貢獻。 東吳大學合楓學舍:位於合江街53號原女生第二宿舍和女生第四宿舍,在2012年時賃予東吳大學作為該校大一女生宿舍使用,已於2021年因租約到期中止。 東吳大學合江學舍:位於合江街53號的原女生第一宿舍,在2011年時賃予東吳大學作為該校大一女生和大一男生宿舍使用,已於2021年因租約到期中止。 東吳大學合樂學舍:位於合江街55號之1的原男生第一宿舍,在2017年時已租賃予東吳大學作為該校大一女生和大一男生宿舍使用。

  • 臺北大學新聞社 Neuron News北大Neuron新聞社於2015年6月成立,是北大第一個以新聞傳播為主要活動的社團。
  • 2009年,臺北大學與臺北醫學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等三所專業型異質大學倡議共組臺北聯合大學系統,是臺灣第二個大學系統,同時多方展開合作計畫,開放三校各學系相互雙主修、輔系,為全台各大學系統首創,另該校亦於此年度起,開始入選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 2013年11月25日圖書資訊大樓正式對外開放並啟用,原「臺北圖書中心」、「商學圖書中心」和「人文圖書室」之圖書資料搬遷至新圖資大樓內的圖書館總館,而原設於人文大樓和商學大樓的臨時網路中心也一併遷入新圖資大樓內的資訊中心。
  • 鄭愁予畢業於台北大學統計學系,其詩作《錯誤》收錄於高中國文課本,廣為國人所熟悉,北大為感念其傑出貢獻,建置「鄭愁予數位文學館」,收錄其80首經典詩作,搭配精美動畫,呈現獨特的視覺風格。
  • 整個中心實體空間共分成三大區塊,分別是「創新中心」、「創業基地」和「多媒體製作中心」,提供予有登記的北大團隊使用。

在2015年DailyView網路溫度計中北大被票選為全台10大最美校園,在2017年DailyView網路溫度計中北大更被票選為北部最美的大學。 臺北大學校園精神「追求真理,服務人群」由學生會辦理投票選出,於2008年12月23日通過,取代原「誠樸精勤」校訓。 臺北大學設立最初的目的,即為政府培養行政管理人才,其後校本部又遷至三峽,因此在校徽、校旗及校歌各方面都與三峽在地意象與科系傳統有關,例如鳶山、鳶鳥、法商科系等元素。 其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醫學大學及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共同組成臺北聯合大學系統,與上述三校均有學術合作關係。 表示,北大牛津營的構想非常新穎,值得仔細研議辦理的可能性及方式。 雙方初步將先簽署合作協議書,未來學生前往參加營隊時,本校教職員可帶團前往,除了協助學生,也可以進行學術研究工作。

國立臺北大學: 校區

中國文學系歷史學系應用外語學系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國際談判及同步翻譯中心東西哲學與詮釋學研究中心師資培育中心社會科學學院共有3個系1個研究所,以教授社會工作、社會學、犯罪學、經濟學為主軸,為創校院系之一。 2018年9月25日,為因應室內籃球場與羽球場缺乏的急迫性,綜合體育館暨學生活動中心主場館先行有限度啟用,但整體工程尚未完工。 2018年10月22日簡易多功能場館(崇越館)正式啟用,為三峽校總區第一個完工的室內體育場館,結束校本部自臺北校區搬遷以來18年沒有室內體育場館的日子。

共有大學組獨唱組—國台語組、獨唱組—外語組、重唱組、創作組、高中獨唱組;另外有三特殊獎項:人氣獎、最佳詞曲創作獎、最佳伴奏獎。 瘋_北大瘋_北大校刊,隸屬於北大學生會新聞部,一個月為一期,內容包含國際時事、校園專題、學權與申訴管道。 一期學生宿舍:皓月樓(女生宿舍)、曉日樓(男生宿舍)、繁星樓(研究生宿舍)。

國立臺北大學: 創新創業中心

中興大學成立後,雖屬同一大學,然而實質因地理區隔和實務運作所需,仍維持當時臺北校區(原省立法商學院)與臺中校區(原省立農學院)之編制與行政體系,人事、經費預算均分別編列,只是教務、訓導(今學務)、總務等行政單位改稱分處、分室、分館,除校務部分與校本部連結之外,各項院務執行仍維持一定的獨立性。 中興大學法商學院首任院長,仍由原省立法商學院院長周一夔教授擔任,其後繼任院長依序為左潞生、龍名登、何伊仁、張書文、陳聽安、陳文龍、郭崑謨、黃東熊及吳森田等教授。 國立臺北大學 「對母校的關懷,是校友們念茲在茲的事。大學的生活往事,也充滿在每個畢業校友的回憶中。」從臺北大學創始過程談起,細數建校和遷校的過往事蹟,張平沼榮譽理事長參與了臺北大學創立過程的重要時刻。

國立臺北大學

关于1945年曾短暫更名為「國立臺北大學」的學校,请见「臺北帝國大學」和「國立臺灣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 國立臺北大學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於2019年4月19日簽署合作協議書,雙方未來將共同進行災害風險評估、防災調適、國土防災韌性等相關研究,並期待以政策研究為專長的臺北大學,更能提出跨領域與前瞻性的建議。 災防中心也將開放學生實習,並協助相關課程規劃,深化災害防治教育。

國立臺北大學: 臺灣省立法商學院

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財政學系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都市計劃研究所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民意與選舉研究中心土地與環境規劃研究中心商學院共有5個系2個研究所,已通過AACSB認證,為創校院系之一。 圖書資訊大樓:包含兩棟建築物,分別為圖書館總館和資訊中心,圖書館總館一樓設有Straight A Apple校園體驗中心,二樓設有鴻鈞電腦;資訊中心一樓設有糖匠工作室與阿默蛋糕北大實習商店,於2013年11月25日正式啟用。 商學院大樓:由「商學院」各系所使用,一樓設有全家便利商店北苑店、五南文化廣場北大書坊與小木屋鬆餅三峽北大店。

國立臺北大學

在通識和輔系及雙主修課程方面,目前簽有相互合作合約的學校包含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醫學大學、國立臺灣海洋大學,以上學校均屬於臺北聯合大學系統成員。 另外有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簽訂教育策略聯盟合約,自2013起辦理跨校「文創產業管理行銷學士學分學程」,以配合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潮流及產業趨勢。 國立臺北大學校史館陳列該校自民國38年的前身臺灣省立行政專科學校創立以來將近七十年歲月之歷史資料,記錄了多次改制的歷史淵源及創校的篳路藍縷,並展示了許多歷史檔案及學校文物。 校史館位於三峽校區圖書館總館6樓B棟,展區全名為「鳶飛三角湧」,並設置五大主題作為展區的主軸,分別作為不同時期的展示。 國立臺北大學圖書館成立於1951年,至今已約有七十年的歷史,現在三峽校區的新圖資大樓於2013年11月25日正式對外開放。 國立臺北大學 地下1樓為多功能室,平日並不開放,1樓至6樓為數位學習區、自習區、資料區、書庫及校史館,大部分區域每天皆開放,6樓校史展區館區域每周二、四開放。

國立臺北大學: 資訊服務

木藝教室是由懷德居基金會實物捐贈,可提供學生社團活動及展覽之空間,並有效提升全校師生之藝術氣息及對木工文化之了解。 臺北大學設有七個學院,以人文科學及社會科學為主;電資學院方面,以研究電腦科學、電機工程學及通信工程為主。 梅樹月系列活動旨在紀念與傳承三峽在地前輩畫家李梅樹教授熱愛鄉土的人文精神。 在過去國立臺北大學尚未改制前的「中興法商」及存在著北韻獎的前身「興韻獎」。 在國立臺北大學改制後,興韻獎也改為「北韻獎」,並且重新計算歷史。 北韻獎是國立臺北大學吉他社所主辦的全國歌唱大賽,初賽在3月左右舉行,4月底5月初則舉行決賽,為國立臺北大學學生活動中的指標性大型全校活動。

經協調並獲得退輔會主委趙聚鈺支持,終使法商學院得以公告地價購得今民生東路校區土地,得以逐年次第興建運動場、教職員宿舍、育樂館、資訊中心、教學大樓等建物,校地總面積逐步成長為四公頃,成為今臺北校區之規模。 在學術界方面,北大也培育出多位傑出人士,如天主教輔仁大學校長、中原大學董事長、文藻外語大學董事長等,也曾由北大校友任職。 學術研究機構及智庫方面,如中央研究院、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研究院、金融研訓院、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等,也有多位北大校友擔任重要職務,亦有「北大幫」之稱。 行政大樓:國立臺北大學的行政中心,但進修暨推廣部辦公室設在臺北校區,其一樓設有嘿咖啡北大店,地下一樓亦設有臺北大學郵局(板橋36支)。

國立臺北大學: 入學管道相關資訊

除了北大特區之外,也鄰近著名的「三峽老街」、 「三峽祖師廟」、「鳶山」 和「李梅樹紀念館」,均為大臺北西南區著名的旅遊勝地。 活動尾聲的心靈感性時間,由學長姐首發聲,感性地講述入臺求學的點滴,在異鄉經歷嚴峻疫情的感受,除了提醒學弟妹異鄉求學時團體凝聚的重要性外,並分享學長姐、同儕師長攜手扶持帶來的影響力。 活動終在充滿歡笑與淚水下畫下美好句點,新生們也將帶著這份美好記憶在臺北大學開啟人生的新起點,希望新生們能熱情、勇敢面對海外求學的各種挑戰並相互支持,更期許未來將這份愛繼續傳承下去。 牛津大學創於1281年,是英語系世界裡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也是世界上第二古老的高等教育機構,被公認為當代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機構,在數學、物理、醫學、法學、商學、文學等多個領域擁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及廣泛的影響力,培養出眾多社會名人,包括28位英國首相及多國領袖與政治要員,及超過72位諾貝爾獎得主。 哈特福學院創建於西元1282年,是英國牛津大學38個學院中最古老的學院之一,是牛津最友善而有趣的學院。 生活輔導方面,牛津大學學生將擔任輔導員,協助學員適應環境,設計並帶領學員進行一系列社交活動,讓學員體驗牛津的日常學生生活。

法律學系比較法資料中心公法研究中心民法研究中心刑法研究中心法理學研究中心財經法研究中心勞動法研究中心國際法研究中心電機資訊學院成立於2007年,下設3個系,以教授電腦科學、資訊科學、電機工程學、通信工程為主軸。 1952年秋,應司法行政部(今法務部)之請增設司法行政科(今法律學系),於1955年改制為省立法商學院法律學系,最後在2000年成立法學院。 現下設有學士班(分設法學組、司法組及財經法組)、碩士班(分設一般生組及法律專業組)、博士班以及進修學士班。 目前節目已在各大Podcast平台上架,請搜尋「腦內啡發燒星球」。 人文學院大樓:由「人文學院」各系所與研究單位使用,語言中心、師資培育中心與實習圖書館亦設於此,一樓亦設有影印店。

國立臺北大學: 國際

改制法商學院後,首任校長仍由原行政專校校長周一夔擔任,除了積極推動各項建設、擴充學校教學設施,同時也開辦夜間部,開放改制學院前畢業的專科、專修班校友返校補修學分,完成大學學業並取得學位。 校長李承嘉說明,近2年因本土疫情升溫,校園有段時間暫停對外開放,各項教學活動被迫暫停或改採遠距進行。 「這學期因疫情逐漸解封,各項教學活動也都回歸正軌,很高興圖書館在歲末聖誕節前夕,精心規劃了這次圖書館週的活動。」校長特別指明,學校長期投入永續發展研究與教育,以及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相關計畫內容。 未來,也將成立專責單位,負責統合包括永續教育、永續校務治理和各項相關業務,宣示臺北大學更進一步朝永續大學目標邁進。 合江街東院校地(合江校區):臺北市中山南路的教育部所在地為國立臺灣大學用地,1971年時向臺大借地興建5層樓中式建築的教育部大樓,多年來不斷遭臺大追討,2010年4月教育部協調用國立臺北大學遷往三峽後空出的合江街東院校地,跟臺大交換。

行政院主計總處修編之支出標準及審核作業手冊,網頁已置於該總處全球資訊網首頁/主要業務/政府會計/內部審核項下,請查照。 「種樹,不僅僅只是種樹而已。」校長強調,除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傳統意義之外,呼應當前各界對永續議題的重視,重整校內植栽,更是逐步邁向永續校園、零碳排和碳中和的具體作為。 國立臺北大學 審視氣候變遷與淨零排政策對企業經營的風險與機會,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曾于哲特別點出,關注歐盟邊境碳調整機制、重視企業ESG績效與資訊揭露透明度、導入並強化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與SASB永續會計準則品質等,會是重要課題。 淨零轉型問題,從能源、產業、生活和社會四大轉型策略,以及科技研發和氣候法制兩個治理基礎著手,共同迎合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

國立臺北大學: 校園雲平台

從校友的立場說明,他認為,學校發展得愈好,畢業的校友們會更有光榮感,也更願意回饋母校。 從法商學院到現在已歷七十餘年,已有諸多優秀校友,「請大家記住,校友以母校為榮,母校以校友為傲。」此次捐贈意義在於拋磚引玉,期望更多校友共同出力,讓學校未來更為茁壯。 攜手合作,以「永續創新•健康北大」為主題,舉辦專題論壇,邀集各方專家共同探討永續議題。 此外並舉辦一系列相關活動,吸引同學參與,讓今年的圖書館週,兼具在地關懷與趣味活潑。 教育基本法第6條第2項:學校不得為特定政治團體從事宣傳或活動。 國立臺北大學 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亦不得強迫學校行政人員、教師及學生參加任何政治團體或活動。

國立臺北大學: 校園環境

目前皓月樓一樓部分空間開放外包廠商設立「新北市私立童妍幼兒園」,最大收容量為90位幼兒,並優先服務校內教職員工生子女,其餘名額提供予社區居民子女報名。 其中甲種招收在大陸曾就讀大學的肄業生,修課一年即可結業;乙種則是高中畢業生,必須修讀兩年。 自第二年起,甲種學生結業後,從此專收二年制學生,後來又因應部分新增科別課程設計,再增設三年制。 其更動科別為民政科改為普通行政科;計政科改為會計、統計科;地政科改為土地行政科;惟財政科仍沿舊稱。 日拜訪國際處,林文一國際長歡迎遠道而來的貴賓,牛津大學是第一個解封後來訪的英國學校,意義非凡。 除了介紹本校領域特色,也提出幾個可能的未來合作藍圖,包括赴外短期研習,以及和牛津大學合作辦理北大牛津營,讓牛津大學走入北大校園,以國際在地化的方式將國際移動力最大化。

校旗以學校校徽配色為主軸,並以大鳶振翅,翱翔天際為概念,加上國立臺北大學之字樣鑲嵌其中,而構成校旗設計。 透過這次迎新宿營活動,在境外生們透過團康遊戲的過程中熟悉彼此,由團體行動來打破沉默與羞澀、更加熱絡,並藉著已熟悉臺灣和校園環境的學長姐們的經驗傳承,讓在異鄉求學的新生們能更快排除心中不安情緒,更有勇氣展開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活。 師範院校及設有師培相關學系之大學亦可能有師資培育中心,僅擇一列入。 在藝術文化與媒體界方面,北大也誕生了許多知名作家、藝術家、表演家、主播以及評論家,兩岸三地演藝圈內,亦不乏北大校友。 一樓室內為籃球及羽球混合場地,二樓為看台座位區,地下一樓則為桌球室。 中,由於是新興社區的的關係,所以校園周邊都是完整棋盤格式的林蔭大道與大量的新住宅社區。

其中興建社會科學館之經費,即端賴學校師生及校友捐助方得以完成。 法商學院除招收四年制之各學系新生外,亦奉准成立夜間部,為中華民國第一所大專院校開設之夜間部(為今進修暨推廣部)。 國立臺北大學,簡稱北大、NTPU,是中華民國(臺灣)一所國立大學,前身為1949年創立的「臺灣省立地方行政專科學校」、1955年改制的「臺灣省立法商學院」以及1961年整併成立臺灣省立中興大學的法商學院,2000年時脫離國立中興大學獨立設校,並改為現名。 現校本部位於新北市三峽區,原有的臺北校區則規劃為進修暨推廣部和在職專班所使用。

國立臺北大學: 行政單位

國立臺北大學前校長侯崇文表示,該校7千位學生已在去年全數搬至三峽新校區,加上教育部也同意將1.3公頃的合江街西院校區,亦即該校「發源地」續撥使用,校務會議已投票通過將東院校區交由教育部統籌使用。 2009年,臺北大學與臺北醫學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等三所專業型異質大學倡議共組臺北聯合大學系統,是臺灣第二個大學系統,同時多方展開合作計畫,開放三校各學系相互雙主修、輔系,為全台各大學系統首創,另該校亦於此年度起,開始入選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 2010年9月,在時任臺北縣長周錫瑋、校長侯崇文,以及通識中心教師師朱彥華的推動下,臺北縣政府簽署同意三峽校地無償撥用,至此終於取得三峽校地完整管理權,使圖書資訊大樓得以興建。 因臺北法商學院與臺中校本部相隔遙遠,使得校務推行較為不便,法商學院「獨立設校」的訴求呼聲也日益增加。 經於1986年獲得教育部同意選定臺北縣三峽鎮(今新北市三峽區)為新校區,並於1992年經行政院核准「國立臺北大學發展計劃」。

國立臺北大學: 臺灣省立地方行政專科學校

二期學生宿舍:名稱為辰曦樓,1至5樓為男生宿舍、6至10樓為女生宿舍,於2020年11月1日正式開放入住。 場中英文新生說明會及入境調查開始,依學生安排入境的時間洽談各地防疫旅宿、確認學生入臺證件的辦理進度及機票資訊、並於入境後即時追蹤狀況並確保安全抵達隔離旅館,一連串不容馬虎的繁複流程,在國際處境外生事務組同仁及新生們的盡力配合下順利完成,謹慎地將近百位境外新生迎接入校,並展開學習生活。 個多月,包含主題的選擇、活動內容的創意發想、隊輔及營員招募、場地勘查及接洽、道具製作等一系列的安排,無不透露出國際處及學長姐對於迎接新生的用心。 勤業眾信會計師事務所資深會計師陳盈州看待ESG,特別著重在永續轉型的應變之道,因應國際議題和永續趨勢,近年來各產業在永續上面臨的挑戰與營運,和財務有著密切的關連,包含如何將永續計畫納入財務預算;因應淨零趨勢執行氣候分析以及碳盤查,以及技術人才培育和留任機制等。 善盡醫療院所的永續責任,恩主公醫院范守仁主任報告社區醫院在社區營造可扮演的角色。 「現在健康年齡和生命週期差了十歲,簡單來說,就是後面十年都需要面對醫療照護。」目前恩主公醫院正積極進入社區,例如和大學一起舉辦活動,以及醫護人員主動到府關懷長者。

同時雙方可研議共同有興趣的主題,在精進英語、認識英國文化之餘,也進行商業、經濟學、法律、工程、社會科學和人文學科等相關專業領域的學習課程。 曾敏傑教授從社科院USR計畫成果,來說明大學的社會責任,「所有大學都要思考跟在地關係和國際連結。」逐項列出北大目前的工作成果,他說明,種子型計畫的重心,主要為在地社會實踐NPO育成與永續計畫。 「很多計畫都需要社區和大學一起合作。」包括節慶計畫、共學計畫、調查計畫和傳播計畫。 1953年秋,應中國合作事業協會臺灣省分會及工商團體之請之請增設合作科(今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系)及工商管理科(今企業管理學系)。 在2017年4月18日與臺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合作簽約,以結合雙方在企業永續與企業社會責任之影響力,製作「台灣永續價值指數 TWNSI」,並為企業解決CSR人才缺額問題,辦理CSR相關專業課程及證照訓練,也投入「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志工評比工作。

國立臺北大學: 校園媒體

改製法商學院後,首任校長仍由原行政專校校長周一夔擔任,除了積極推動各項建設、擴充學校教學設施,同時也開辦夜間部,開放改制學院前畢業的專科、專修班校友返校補修學分,完成大學學業並取得學位。 北大圖書館館藏目前約有47萬冊圖書館藏(含電子書、影音資料、圖冊)、訂閱紙本期刊296種(不含贈刊)、學校紙本碩博士論文、參考資料等提供館內閱覽。 現與臺北聯合大學系統圖書館、北一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夥伴學校圖書館有館際合作服務,並與包含中央研究院人社科學聯合圖書館、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及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等多所學術機構圖書館簽訂圖書互借協定。 自梅樹月活動開辦以來,國立臺北大學就一直和李梅樹紀念館、財團法人李梅樹文教基金會合辦這個盛會,除了提供展覽場地外,還利用校內歷史學系、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研究所、海山學研究中心的研究能量共同發揚三峽當地文史資料,並與相關學者向民眾講解在地歷史沿革,為臺北大學作為三峽地區的一份子貢獻心力。 在行政專校、法商學院時期,為培育臺灣省實施地方自治所需之各級地方行政幹部,所以北大各學術單位亦多與政府各機關部門對應,如財政學系、公共行政學系、不動產學系(地政學系)系等,皆為少數北大特有之學術單位。 國立臺北大學正式成立後,校本部遷往三峽校區,形成現在共三個校區的規模。

他認為,學校遷來三峽,加上周邊居民漸次移居,已逐漸發展成為一個「臺北大學城」,這也是臺北大學的特色。 「一定要讓臺北大學櫻花林,成為臺灣絕佳賞櫻處所,讓臺北大學成為知名景點。」基於相同理由,捐助欒樹也是為了讓校門景色更加完善。 國立臺北大學出版社成立於2008年,是教務處轄下設立機構,並設置編輯委員會負責著作出版相關事宜,出版方向為法學、商管、人文、社會科學、公共事務、電資等六大領域之學術研究成果,目的為提昇北大的學術地位,促進知識傳承,並強化教學品質和讀書風氣。

國立臺北大學: 三峽校區場地

國立臺北大學學生自治會成立於2000年,為臺北大學全校的學生自治組織。 由於臺北大學分為三峽校區與臺北校區(民生校區、建國合江校區),因此依據其組織章程,臺北大學學生會分作「三峽校區成員會」、「臺北校區成員會」分別運作、分別代表該校區學生,兩校區成員會各設有「行政部門」與「學生議會」,兩校區成員會亦分別置有各自的學生會會長、學生議會議長。 此外,臺北大學學生會並設有不分校區的「學生法庭」職司解釋等職權。

香港SEO服務由 featured.com.hk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