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掃墓節詳盡懶人包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與「大雪」同為十一月的節氣,但時間並不固定,與「清明」一樣同為「活節」,一般都要謝平安。 在曆法上,冬至日,日最短,因為太陽直射在南回歸線上(赤道以南緯度二十三度半)。 冬至後,太陽又漸向北回轉,北半球的白晝就慢慢變長,所以冬至即是節氣上的陰極之至,而陽氣始至的節日,稱為「冬節」。 這個大節、俗語說是「冬至大如年」,也稱「亞歲」、「如正」,為節俗行事較多的節日。

111年2月3日農曆初三適逢星期四,依上開規定,調整2月4日為放假日,並於明年1月22日(星期六)補上班。 依「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第5條之1規定略以,紀念日及節日之放假日逢例假日應予補假。 清明,是漢字文化圈傳統節日、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漢族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又稱掃墓節、踏青節、行清節、祭祖節等。 民族掃墓節 另外,就祭祖而言,除、清、盂、九四節也是中華傳統節日裏的「祭祖四大節」,每年陽曆4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15°時開始,斗指乙,《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因此,清明節總是落在國曆4月4日或4月5日其中一天。 《歲時百問》中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曆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由於清明節是根據節氣而定的,故清明是少數與西曆大致吻合的中國傳統節日。

民族掃墓節: 清明節不看農曆也不看國曆!「每年日期都不同」原因曝

試算:150元×2小時×4/3+150元×6小時×5/3=1,900元。 因疫情停辦2年的台東元宵遶境活動恢復舉辦,今年重頭戲陣頭遶境和炮炸寒單(邯鄲)正常舉行,明天開始受理遶境報名至28日止。 負責主辦元宵節陣頭、祈福隊伍遶境的台東市天后宮發言人林崑成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因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停辦2年的元宵遶境活動恢復舉辦,第一天2月5日出發,當天下午另在台東市南京路舉辦陣頭聯演,第二天6日遶境後進廟。 (三) 4月4日至5日:業務一組、業務二組、五堵分關及桃園分關案件,集中於關本部1樓服務中心辦理;八里分關及花蓮分關馬祖派出課案件,於各該辦公處所辦理。 王船建造的目的,除了恭送王爺駕返還天宮外,亦盼能載走地方不祥之魍魎,祈求保境安民。 王船於舉辦科儀前二年建造,型態仿自東隆宮內二艘清領時期留下的南澳船,建造完成先供信眾膜拜,並於醮典最後一天舉行王船遶街,目的是沿途收煞驅瘟。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其變成紀念祖先的節日與寒食節有關。 有些地區在農曆三月初三的上巳有掃墓習俗,順便踏青,故稱上巳為小清明、古清明 。 現行民俗節日放假,是以漢民族歲時節日為核心,卻也未能充分反映地方民俗生活的需求。 民國113年(2024年)估算有114天的假期(勞工115天),連續假期共有6個:元旦、農曆除夕及春節農曆新年假期、兒童節與民族掃墓節、端午節、中秋節、國慶日的連假共有6個。 但農曆除夕及春節放假日逢例假日,均於次一個上班日補假(紀念日及節日實施辦法第5-1條)。

民族掃墓節: 清明節的正確日期~終於懂了

此後,愈來愈多宗族依其祖俗、並顧慮到現代人工作假期的配合,而選在清明節齊聚祭祀。 在清明節這一天掃墓、祭祖,遂在臺灣成為重要而普遍的文化習俗之一。 ,「婦女、兒童節合併假日」及「民族掃墓節」係勞動基準法第37條及其施行細則第23條規定應放假之日(即俗稱之國定假日),其中「民族掃墓節」係以農曆清明節為準;「婦女、兒童節合併假日」則定於民族掃墓節之前1日實施。 民族掃墓節 民俗節日是由祖先生活環境及文化習俗發展而來,包括除夕春節元宵節民族掃墓節端午節中元節中秋節及重陽節。 人事行政局擬定將推動修改「政府機關調整上班日期處理要點」規定辦理國定假日逢例假日就補假的共識,放假方式以「逢週六就補週五、逢週日就補週一」方式。

對此,媒體人周玉蔻怒批「好事變沒事,差點變壞事,白白被罵七十二小時」。 陳瑞嘉強調,事業單位如有違反上述規定,依法可處罰新台幣2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並公布事業單位名稱及負責人姓名等資訊,籲請事業單位務必遵守法令規定,以免觸法受罰。 1949年,中央政府在遷台以後,受限於現實上做不到,因此祭拜黃陵的儀式只能以遙祭的形式呈現。 由於台灣既沒有黃陵,也沒有打造出具有黃帝符碼的任何空間,因此祭祀黃陵的傳統在台灣逐漸式微。

民族掃墓節: 人事行政總處公佈民國112年(2023年)公務人員行事曆EXCEL檔案下載

(三)和平紀念日連假為2月25日(星期六)至2月28日(星期 二):2月28日適逢星期二,2月27日(星期一)調整放 假,並於2月18日(星期六)補行上班。 (二)農曆春節連假為1月20日(星期五)至1月29日(星期 日):1、小年夜(1月20日)適逢星期五,功能性調整放假,配合112年大學學科能力測驗(1月14日),爰於1月7日(星期六)補行上班。 民族掃墓節 1月1日中華民國開國紀念日,1月2日中華民國開國紀念日,1月15日小年,1月21日除夕,1月22日春節,1月23日春節,1月24日春節。 很多人對於今年的清明節在4月4日感到有些疑惑甚至以為是補4月5日星期六的假期,以為清明節應該都是在4月5日,同時也是故總統蔣介石的逝世紀念日,其實不然。

民族掃墓節

掃墓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倣傚,由於日期接近,宋代之後,寒食掃墓之俗漸移到清明。 據說宋代朝廷規定,各地祭墳掃墓,以清明節為主。 掃墓,是寒食節原有的習俗,而水邊散步、戴柳圈等,則是上巳節原有的習俗,清明節吸納了此二節慶的儀式,由一個單純的農業節氣提升為大節日,清明節與端午、春節、中秋並稱為漢族四大傳統節日。 寒食的習俗若干以變形的方式傳承、保存於清明節中。

民族掃墓節: 行事曆 2021 – 民國110年

由於正月十五日上元、七月十五日中元與下元節、都是三官大帝一起祭拜,民間通稱「拜三界公」,祭拜的時間、地點(正廳三界公爐下)、祭拜方式(頂下桌)及供品,大體相同。 所以臺灣民間按例的,就如同上、中元之例供獻;也有的就只是上香獻祭而已。 一般宮廟、特別是供奉三官大帝的(如臺北指南宮),則依古例誦經禮懺,並不缺下元齋儀,是日殿上燈火通明,斗燈的元辰煥彩,以示全家消災解厄,祈求福祥。 重陽節因農曆九月九日,月日均值陽數,也稱重九。

  • 現在台灣普羅大眾對於中華民族的接受度不若當年了;或許我們該試圖擺脫這些政治上的桎梏,至少,讓清明節的名字回歸單純的清明節,別再扣上一頂民族的大帽子。
  • 因此,時至2010年,才又新增原住民族歲時祭儀放假一日,作為國家對多元族群文化的尊重。
  • 媽祖的誕辰是農曆三月二十三日,每年此時民間主祀媽祖的廟宇都會舉行盛大的祭典以及遶境活動,藉以祈求平安。
  • 民間還有插戴柳枝、放風箏、取薪火、畫蛋、鬥雞、盪鞦韆等活動。

自2015年起,若遇周六於前一個上班日補假,遇周日於次一個上班日補假。 另外,事業單位如採排休制,可經月薪制勞工同意將上述休假日與其他工作日對調實施,惟應確實將調移實施的休假日讓勞工知悉,並於排班表上載明例假日、休息日或休假日性質,以免造成勞工誤解。 勞工局強調,事業單位如有違反上述規定,依法可處罰新臺幣二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罰鍰,並公布事業單位名稱及負責人姓名等資訊,籲請事業單位務必遵守法令,以免觸法。 一直到今天,雖然經歷了去蔣化的運動,刪除了蔣公逝世紀念日,但是自從1935年所訂下來的名字:民族掃墓節卻依然存在,始終未曾改變。 民族掃墓節 現在台灣普羅大眾對於中華民族的接受度不若當年了;或許我們該試圖擺脫這些政治上的桎梏,至少,讓清明節的名字回歸單純的清明節,別再扣上一頂民族的大帽子。 由此可知,已經民主化以後的臺灣,若為尊重多元文化,實在不需要死守威權時代的意識形態,或許可以多作點民俗節日放假制度的彈性調整;讓各族群與各地的民俗祭儀,有更多傳承的可能性。

民族掃墓節: 人事行政總處公佈民國112年公務人員行事曆

獻祭的供品是為在泉下的先人而準備的,其中有鮮花、筷子、食品和奠基品。 另一種習俗是向先人獻上紙扎祭品,如空調或車輛。 清明節更直接歸功於唐代皇帝玄宗,他在公元732年訂立了一個具體的日子,用以祭祖,因爲他感百姓花費太多時間在祭拜祖先的份上。 事業單位如有違反上述規定,依法可處罰新臺幣2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罰鍰,並公布名稱、負責人姓名、處分期日、違反條文及罰鍰金額,籲請事業單位務必遵守法令規定,以免違法受罰。

民族掃墓節

農曆8月15日與農曆2月2日,都被視為土地公聖誕千秋日,這顯示中秋節原型具有「秋報」特徵,與「春祈」祭祀對應,也就是年初「許平安」,年末以前進行謝平安的祭祀目的;何以農曆2月2日沒有放假,而中秋節反而需要放假? 立法院過去雖曾有委員提出「文化學習日」想法,或有政黨擬提「國定假日法」,擴編原住民歲時祭儀休假達到三日,但皆未有具體結果。 「媽祖」是臺灣人民最重要的信仰神祉,隨著中國福建沿海居民移民臺灣而流傳,原先只是漁民的保護神,逐漸擴展成為臺灣最普遍的民間信仰。

民族掃墓節: 清明

六、原住民族歲時祭儀:各該原住民族放假日期,由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參酌各該原住民族習俗公告,並刊登政府公報。 本年民族掃墓節為4月4日,婦女、兒童節合併假日則為同年4月3日,凡適用勞動基準法之勞工,上開2日均應休假,工資應由雇主照給;雇主經徵得勞工同意於該日出勤者,工資應加倍發給。 民族掃墓節 這幾個民俗節日放假,都只是過往因應時代需求的節日放假邏輯,定製放假後,其實造成民俗社會節日思維的傾斜改變;尤其罔顧原住民族祭儀傳承的需求,使原住民族被迫以漢文化歲時生活為圭臬,無法渡過真正屬於原住民族自己的「年假」,或參與部落的祭典。 因此,時至2010年,才又新增原住民族歲時祭儀放假一日,作為國家對多元族群文化的尊重。

民族掃墓節

「清明」自古以來就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傳統節日通常都是以農曆計算,如春節、元宵、端午、中秋,不過清明卻是以「節氣」計算,因此其日期大概都落在陽曆的4月4日至6日之間。 2022年、2018年和2019年的清明都是4月5日,而2020年和2021年的清明卻都落在4月4日。 華人大部分的傳統節日會以農曆來計算,像是春節、元宵、端午、中秋等,不過每年的清明節日期大約會落在國曆4月4日至6日之間,2018年、2019年以及今年2022的清明節都是在4月5日,不過2020年及2021年的清明是在4月4日。 「兒童節」及「民族掃墓節」均為休假日,雇主應依法給假並給薪;休假日適逢勞工之例假或休息日,應於其他工作日補休。 (五)端午節連假為6月22日(星期四)至6月25日(星期日):端午節(6月22日)適逢星期四,6月23日(星期五)調整放假,並於6月17日(星期六)補行上班。 (四)兒童節及民族掃墓節連假為4月1日(星期六)至4月5日 (星期三):兒童節(4月4日)適逢星期二,4月3日 (星期一)調整放假,並於3月25日(星期六)補行上班;及民族掃墓節(4月5日)。

民族掃墓節: 民國112年(2023年)公務人員行事曆結合農曆及重要節日(非官方版)

「中元」則是在七月十五,為地官赦罪之日,道教稱為「慶讚中元」,佛教也視為「盂蘭盆節」,都與普渡孤幽有關。 兒童節國定假日的由來,是在民國80年時,政府認為4月4日兒童節兒童放假,沒大人可照顧,因此將原3月8日婦女節與4月4日兒童節合併在4月4日放假,接著與清明節形成連續假期。 清明節的習俗在中國南方和北方地區的規模、方式不盡相同。 民間還有插戴柳枝、放風箏、取薪火、畫蛋、鬥雞、盪鞦韆等活動。 此習俗也流行於白族、苗族、蒙古族、納西族等少數民族。 在越南、韓國、琉球等地,清明節也是重要的節日。

民族掃墓節

人事總處強調,政府行政機關辦公日曆表僅適用於政府行政機關公務人員,至於公營事業機構人員的放假,原則上比照辦理;軍人的放假,則屬國防部主管權責,應依該部規定辦理。 另各級學校適用的學年度行事曆,是由各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訂定。 此外,民間企業人員的放假涉及勞動基準法相關事項,應依該法主管機關勞動部的規定辦理。 前項節日,按下列規定放假:一、兒童節:放假一日。 上班日為星期一或星期五,其後一日或前一日逢星期二或星期四之紀念日及節日之放假,調整該上班日為放假日(政府機關調整上班日期處理要點第4條第1項)。

民族掃墓節: 掃墓動作恐致癌 專家籲戴N95口罩

因應連續假期所為之上班日調整,除特殊情形者外,以提前於前一週之星期六補行上班為原則(處理要點第5條)。 本網站法規資料係由政府各機關提供之電子檔或書面文字登打製作,若與各法規主管機關之公布文字有所不同,仍以各法規主管機關之公布資料為準。 越南人清明節除了掃墓、祭拜外,還有食元宵和湯圓的習俗。 越南的元宵和湯圓也都是用糯米麵做成,元宵是冰糖為餡。

根據《臺灣府志》記載,中秋節祀當境土神,秋收之後要拜土地公,表達春祈秋報之意。 《曆書》:「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節與除、盂、九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裏祭祖的四大節慶。 勞工局進一步指出,事業單位如採排班制,可經勞工同意將上述國定假日與其他工作日對調實施,但應確實將調移實施的休假日讓勞工知悉,並於排班表上載明例假日、休息日或國定假日之性質,以免造成勞工誤解。 (五)端午節連假為6月22日(星期四)至6月25日(星期 日):端午節(6月22日)適逢星期四,6月23日(星期 五)調整放假,並於6月17日(星期六)補行上班。 (四)兒童節及民族掃墓節連假為4月1日(星期六)至4月5日 (星期三):兒童節(4月4日)適逢星期二,4月3日 (星期一)調整放假,並於3月25日(星期六)補行上 班;及民族掃墓節(4月5日)。

民族掃墓節: 重要節日

「臺灣節慶」是華人世界裡保存良好的節慶傳統,經歷三、四百年來的發展、變化,在創造了經濟成就之外,仍然持續保存具有民俗風格的節慶,被巧妙地融入現代生活中。 由於民間社會一直傳續「以社祀會聚社民」的傳統,每逢佳節必有社慶,成為營造社區共同體生活的核心。 而每一個家庭、家族也在易於疏離的現代社會,借由節日凝聚家人、族人,共同祭拜祖先、神明,使家人在共同的記憶中團聚一體。 斯土斯民而有斯節斯俗,臺灣人既傳續了農民的打精神,也保存了傳統的節日作息,在祭祀活動之中發揚了人文的精義。 這個豐饒而多樣的節俗,展現了人與宇宙的和諧關係,提醒了人與自然的生態須共存共榮。 每年固定的過節就定期的提醒,臺灣將在每一世代的生存中,常保是個「美麗的地方」,一個永遠的福爾摩沙。

民族掃墓節: 行事曆(人事行政局 109 年行事曆)

事實上,故總統蔣介石逝世日為國曆4月5日,而「清明節」則因為歲差的關係,可能落在國曆的4月4日、5日或6日,兩者只是時日相近,並無關連。 但過去30多年來,在清明節合併舉行故總統蔣介石逝世紀念活動,讓部分民眾常誤解兩個節日其實是同一天,所以內政部在96年提出修正案,取消故總統蔣介石誕辰紀念日與逝世紀念日的規定。 國家紀念日與節日之頒定,是近代國家制度隨政治實體而誕生,一般受到社會狀態、民俗思維、文化價值觀、政治意識與國家整體生活秩序整建等複雜因素影響,唯有時時檢討調整才能符合民間社會需求。 宣稱多元族群、宗教多元化的台灣,或許更應該針對民俗假日,作些相應的調整與思考。 若讀者需要傳承的社區祭儀,會辦理數日民俗活動,則可將連休三日的「民俗傳承日」,排在其所需的時間節點,比如大甲媽進香、北港迓媽祖,甚或是東港迎王、西港刈香等等。 透過提供特休的方式,並不影響現有休假機制;事實上,許多民眾為了參與自己家鄉重要的民俗活動,往往需要透過特休來請假出席,我們只是將沒有必要放假的民俗三節,彈性調整出來,把假期還給民眾,就能使各地文化資產獲得傳承的人力契機。

民族掃墓節: 民族掃墓節英文

(二)農曆除夕及春節連假為1月29日(星期六)至2月6日(星期日):農曆初三(2月3日)為星期四,2月4日(星期五)調整放假,並於1月22日(星期六)補行上班。 (六)中秋節連假為9月29日(星期五)至10月1日(星期 民族掃墓節 日):中秋節9月29日(星期五),併同例假日為3日連 假。 (七)國慶日連假為10月7日(星期六)至10月10日(星期 二):國慶日(10月10日)適逢星期二,10月9日(星期 一)調整放假,並於9月23日(星期六)補行上班。

民族掃墓節: 民國109年公務人員行事曆(人事行政局版本)

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