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火式戰機6大優勢

在機翼武裝方面,在雙翼下掛載一對外掛式MG 公釐機炮莢艙,目的是為了增強戰機的火力讓它足以成為盟軍轟炸機殺手,但外掛的重量以及風阻讓BF 109減弱了與戰鬥機作戰的纏鬥力,同時也加強了在飛行時的鐘擺震動效應。 2門外掛式20 mm MG 151/20機砲而無彈藥,它的重量為135 kg(298 lb),相較之下掛載同等武裝的FW 190A-4/U8隻須要重量為130 kg。 將外掛式機砲裝配到機翼底下對於軍械士而言是一件簡單又快速的任務,對於速度只會減少8 km/h。

噴火式戰機

决定采用增压座舱和滑动式舱盖,但是考虑到飞行员自主逃生,舱盖又回归到打开式。 尽管喷火III准备用来替换早期的喷火系列,但灰背隼XX被优先供应给飓风 Mk 噴火式戰機 II系列,这导致喷火III要搁置,集中精力研发改良喷火Mk V系列。 搭载灰背隼XX的喷火Mk III最大速度为21,000英尺(约6,400米)400英里(约640 km/h)。

噴火式戰機: 噴火式戰鬥機圖像、圖片和圖像檔

全部都装备了恶毒的大尾翼,变速箱也改进来使喷火24的操纵手感趋于完美。 喷火F Mk 24最大速度为454英里/小時(约731 km/h)并能在8分钟内爬升到30,000英尺(约9,100米),这使其成为当时最先进的活塞式战斗机。 Mk 18是喷火XIV的升級版,继承了前辈的发动机(格里風65)和座舱强化部件,但增加了油箱和更强的机翼结构。

噴火式戰機

但使用舊技術卻是颶風戰鬥機成功的關鍵因素,機身的金屬結構和布製蒙皮非常耐用,而且比起噴火戰鬥機的應力蒙皮,颶風戰鬥機的布製蒙皮對高爆彈有更高的抵抗力,簡單的設計亦令維修變得更容易。 本機型和Fw 190戰鬥機的D系列,成為了攔截盟軍轟炸機的最後主力,並為了對付不同的敵機而可以由同型機中配備不同武器的飛機混編應戰,以機炮和火箭為主的對付轟炸機,而以機槍為主的對付敵方護航戰鬥機。 使用加壓型座艙以符合高空作戰環境,極速每小時超過700公里,實用升限達到一萬二千五百公尺的性能,能夠達到如美國的P-51或英國的噴火的操作高度,並且攔截美軍的戰略轟炸機。

噴火式戰機: 颶風Mk II

而在1944年夏天喷火XII从前线退役之前,喷火XII再次展现出自己的强势一面:它射下了一大堆V-1飞弹,大约82.5枚。 噴火式戰機 獅鹫獸是勞斯萊斯继灰背隼之后设计的新一代飞机发动机,取名依照勞斯萊斯的命名惯例取獅鹫獸(Griffon Vulture)之名命名为格里風发动机。 勞斯萊斯在二战期间的几个引擎名为:茶隼、灰背隼、游隼、秃鹰和獅鹫獸。

  • 其中Mark VA(331型)繼續使用裝有8挺點303勃朗寧機槍的A型翼,20800英尺(約合6300米)時最高速度為375邁(約合603千米/小時),並能在7.1分鐘內爬升至20000英尺(約合6100米)。
  • 喷火XII一旦進入接战,它就是一架强大的飞机,有不少FW 190和BF 109G成了它的“受害者”。
  • 和飓风一样,早期的动力系统为灰背隼II和瓦茨双叶螺旋桨,之后渐渐换装灰背隼III/灰背隼III紧急动力过载版,螺旋桨换成德哈维兰或者陆道的三叶螺旋桨,加装装甲板保护座舱、冷却系统和油箱。
  • 由於高空會讓暴露在外的機炮受凍,C型沒有空間安裝炮管加熱系統,所以實際上絕大多數飛機還是採用裝120發西斯帕諾兩門加上350發7.7毫米口徑機槍四挺的配置,有的飛機先安裝四炮之後又改回兩炮四槍的配置。
  • 原型喷火在超低空的飞行速度只有290英里(约470km/h).而1937年11月11日,特装型Bf 109 V-13則将世界记录提高到369英里(约610km/h)。
  • 尽管喷IX没有像喷VII和喷VIII那样的加強機身結構和改进操控面,但实战证明它依旧能有效对抗Fw 190。

在1943年2月,第一支換裝海盜式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124戰鬥攻擊機中隊(VMC-124,後來的VMF-124,暱稱仙人掌中隊)進駐瓜達爾卡納爾島亨德森機場,由於該島惡劣的自然環境與激烈的戰況,首批海盜式最初平均壽命不超過30飛時。 單引擎型戰機須為一種可以俱備高速、同時降落時速不得超過113公里/小時、續航距離1000英里(1610公里)的艦載機。 除了一般規格的要求以外,新飛機需要能攜帶4挺機槍、3個炸彈掛點、機翼的炸彈掛點需要能掛載小型反飛機炸彈-這種武裝是1930年代初期出現的概念,讓戰鬥機掛載小型炸彈並飛在敵機編隊上方並藉此攻擊轟炸機編隊。 錢斯沃特在同年4月以兩款構型投標,分別是使用1200匹馬力等級引擎的V-166A與2000匹馬力等級的V-166B。 剩餘的70架T-1訂單當中有63架改進至T-2的標準,T-2是取消了航母的設備而其飛行性能和Bf-109E-4/N相當。 由於它們的起飛和降落距離較短,故部署在挪威的I/JG77中隊,那裡的機場較短又經常會吹起強勁的側風。

噴火式戰機: 使用國家

其後英國對芬蘭宣戰,在零件不足的情況下颶風MK I並未有發揮太大作用。 由颶風Mk I改裝而成,用於一些裝有彈射器的商船(Catapult Armed Merchantman, CAM)上,自商船的彈射器出擊並為商船群提供空中防禦。 但其他海外地方仍視颶風為一線戰鬥機,於中東和遠東地區均有突出表現。 1941年至1942年初防衛馬耳他的戰役,颶風亦作了非常重大的貢獻。 Mk III是使用帕卡克(Packard製梅林發動機的MK II,以騰出英國製的梅林發動機供其他機種使用。但其後英國製的梅林發動機產量增加,計劃因此被放棄。

其後訂名為MK IIB和MK IIC,分別於1941年4月和6月推出,都使用了經輕微修改的機翼。 新機翼加裝了炸彈掛架,可掛250公斤、500公斤炸彈或附加油箱。 此時德國的新式戰鬥機性能上已超越颶風,因此颶風的角色就轉為戰鬥轟炸機和夜間戰鬥機。 1948年,建國伊始的以色列急需各種作戰飛機,通過受贈和購買,剛剛誕生的以色列空軍獲得了各種型號的戰鬥機,其中就包括Bf-109和其在二戰中的典型敵人——噴火式戰鬥機。

噴火式戰機: 英國史話:「用磚頭封死的窗戶」和光線空氣都要錢的那段往事

和噴火式相比,製造颶風的人力工時較為節省,英國統計製造一架颶風需要10,300工時,噴火則是15,200工時,且1936年時的噴火尚有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對當時迫切需要新型戰機的英國皇家空軍而言颶風的性能不夠好已經是次要問題;且颶風的機體結構及材質有許多承襲當時現役的戰鬥機,後勤人員可以快速銜接,且在英國本土的戰鬥機中隊甚至可以在中隊自備的修理廠對飛機進行維護與改造。 颶風戰鬥機於1936年開始量產,其簡單的結構令生產十分容易,而同期推出又較先進的噴火戰鬥機則因為結構複雜設計新穎而令生產速度大大減慢。

喷火PR Mk I D型是第一款重新设计专用框架而非沿用战斗机框架的PR喷火,这个版本也被称为究极超长程喷火。 因为油料太多有时也会导致难以飞行和在油料太多的情况下相机无法很好拍摄的情况。 P9551和P9552两架最早的D型出产之后,沿袭该型号的设计概念思路,又设计了PR Mk IV,这种飞机平衡感更好马力也更强。

噴火式戰機: 軍武/二戰傳奇「噴火式」戰機23日來台 只降落台中機場

二戰結束後,在海噴火Mark XV的基礎上還發展出海噴火Mark XVII、Mark 45、Mark 46和Mark 47,並分別生產232、50、24和140架。 海噴火Mark XVII與Mark XV類似,但是進一步加強了起落架並採用了水滴型座艙蓋。 部分海噴火Mark VII的後部油箱被航空照相機取代,改裝為偵察機。 海噴火45型使用了兩種不同的動力裝置兀鷲61型發動機配以5葉螺旋槳或兀鷲85型發動機加上反轉螺旋槳,它的機身結構與噴火Mark 21型相同。 海噴火Mark 46是在海噴火Mark 45的基礎上加裝了水滴型座艙蓋的變型,它的後期型號還採用了類似怨恨式戰鬥機的機尾。

組裝,但南斯拉夫在1941年意識到可能無法獲得梅林引擎後,向德國採購DB 601發動機改裝在該國生產的颶風戰機上,這種英德混血颶風在1941年開始使用。 還有比利時在1938年訂購80架颶風,由Avions Fairey公司生產,武器則換用4挺使用13.2公厘子彈的白朗寧機槍。 某程度來說,颶風戰鬥機的設計在推出時已經顯得有點不合時宜。 它使用了霍克飛機公司建造雙翼機的技術,以傳統機械方式接合和固定而非焊接。 機身結構以由鋼管組成的沃倫式桁架構成,裝上機肋和縱樑後覆上布製蒙皮。

噴火式戰機: 噴火式戰鬥機,造型優美性能優異,被譽為「戰鬥機中的虎式坦克」

它需要更强的纵梁来承担马力,还要更大的散热器和冷却器;尽管它保持了单段机械增压灰背隼的散热器式样。 格里風的特性导致新机型的整流罩都改变了,气缸位置的整流罩更突出,还在整流罩上面增加了第三个气泡型小整流罩,机鼻下方的曲线也更深。 格里風让很多飞行员望而却步的另一个原因是螺旋桨的旋转方向相反,于是升空时的偏航角度完全不同。 喷XVI的武装为机翼內兩门载弹量为120发的西斯潘諾Mk.II和兩挺载弹量为250发的.50口径白朗宁机枪。 噴火式戰機 噴火式戰機 一颗500磅的航弹可挂载在机身下,机翼下则各可以挂载一颗250磅航弹。

噴火式戰機

和飓风一样,早期的动力系统为灰背隼II和瓦茨双叶螺旋桨,之后渐渐换装灰背隼III/灰背隼III紧急动力过载版,螺旋桨换成德哈维兰或者陆道的三叶螺旋桨,加装装甲板保护座舱、冷却系统和油箱。 其实喷火虽然在测试时大放异彩,但是由于喷火的工艺太过复杂,造成第一批喷火无法按时交付,让空军部大失所望,甚至一度准备放弃喷火转而让超级马林公司授权生产布里斯托-標緻鬥士。 最终在超级马林公司和其母公司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的努力劝说,承诺产量会提升到满足要求的情况下才勉强得以续存。 機體與引擎採用F4U-4規格製造,機翼則搭配AU-1規格,因此兩翼具有10個硬點。 完成94架量產交付法國海軍的任務後,F4U生產線隨即關閉。 海盜式戰機最初被賦予厚望,在戰爭期間雖然一度暫時離開航艦作業,但仍在第一線長期奮戰;在後續改良逐漸完成驗收後,海盜式的使用者、生產廠商陸續增加,最終海盜式有14種改良型問世。

噴火式戰機: 設計概念形成與命名

另外两架喷VB EP751和EP754被弗兰公司改装成水上飞机,这三架水上飞机一起被运往埃及,于1943年10月运抵。 此时水上飞机计划从多德卡尼斯群岛(位于希腊)上的秘密基地出发,扰乱这个区域德军前哨站的补给线,以使他们不得不依靠运输机补给。 但是由于大量有着德国空军支援的德国士兵占领了英国控制的科斯岛和勒罗斯岛(两座岛也位于希腊)而使计划化为泡影。 于是从大苦湖(苏伊士运河南部和北部之间的湖泊)起飞的水上喷火在埃及毫无用武之地。 水上喷火VB的性能参数为:最大速度19,500英尺324英里/小時(即5943米521 km/h),最快爬升率为15,500英尺2,450英尺/分(即4724米12.45 m/s),实用升限为33,400英尺(即10,180米)。 同年秋季,為配合北非登陸作戰,第一次從甲板上起飛投入空戰。

  • 由于它没有翼内油箱,所以只能依靠挂载可丢弃式副油箱来增加航程。
  • 有的噴火式採用裁短翼來換取低空性能和滾轉能力,這些噴火有的會標註LF低空戰鬥機,而有的則沒有標註。
  • 錢斯沃特在同年4月以兩款構型投標,分別是使用1200匹馬力等級引擎的V-166A與2000匹馬力等級的V-166B。
  • 比利時購買了20架颶風,並獲授權自行生產80架,但只完成了2架。
  • 同年4月份,一部分海噴火由美國的黃蜂號航空母艦運來增援,令局勢發生明顯逆轉。
  • 而原型噴火在超低空的飛行速度只有290邁(約合470千米/小時),而1937年11月11日,特裝型Bf-109 V13將世界記錄提高到369邁(約合610千米/小時)。

首先,这个时候的喷火不再使用A、B两种翼型,只使用C、D和由C改进而来的E型机翼。 60架短翼Vb交付给葡萄牙,12架交付给皇家埃及空军(REAF,Royal Egyptian Air Force)。 1944年足足有一个中队之多的喷火Vb热带型交付给土耳其,它们和由德国提供给土耳其的Fw 190 A-3一起执行任務。 基本型的喷火V是装了灰背隼45的喷火I,这种引擎起飞功率达到了1,440马力,并且配备了单速单段机械增压。 N3297随后成为发动机测试机,并转而使用A型翼型,并交付勞斯萊斯改装原型灰背隼60发动机,这也使得N3297变成了原型喷火Mk IX(重新编号为348型)。 喷火PR Mk I E型只有一架N3117,这种飞机主要是用来斜角度拍摄的,相机向前放置并斜向下15度进行拍摄。

噴火式戰機: 噴火式戰鬥機武器系統

同时安装了新型無線電,使飞行员能够更清晰地听到指挥以保持编队。 驾驶员座位后方的11号框架处安装了一个稳压器,从N30XX号开始这个安装位置被提高了,因此影响了后方通透性。 其他的改进包括安装防弹玻璃和轻型合金装甲板以及后来被自封油箱取代的油箱防火套件(和飓风战斗机一样)。 噴火式戰機 有的喷火采用裁短翼来换取低空性能和滚转能力,这些喷火有的会标注LF低空战斗机,而有的则没有标注。

噴火式戰機: 噴火式戰鬥機

(即使使用手冊上仍套用Mk.IX的規範)所有的喷火XVI都是低空型,这并不取决于机翼(儘管大部分低空型喷火都采用了截梢翼),而取决于低空性能更出色的发动机。 量产型喷火XVI使用了裁短翼和机身后油箱使得一共能装载75英制加仑(约341升)燃料,其中很多使用了无背机身和气泡舱盖,这些飞机由于后油箱减小只能装载66英制加仑(约300升)的燃料。 HF IX采用的高空特化的灰背隼70发动机,于1944年春开始服役。 系列表中可以看出HF Mk IX的订购和生产数目相当有限,优先订购生产低空和中空版了。 灰背隼70的最大出力为11,000英尺1,710马力(即3,353米1,275千瓦);HF IX最大速度为全重7,320磅(约3,320公斤)下25,400英尺(约7,700米)405英里/小時(约652 km/h)。 F Mk VIII的最高速度为25,000英尺(约合7,200米)408英里/小時(约657 km/h),实用升限为43,000英尺(13,000米)。

Similar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