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觀世音菩薩5大優勢
觀世音菩薩聽到眾生的求救聲,一定來拯救出苦海。 但如果念時不誠心,摻雜求名求利的心,便不會有所感應。 我們萬佛聖城是勇猛精進,他們是懈怠懶惰。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 ”如有這一念心,所有的功德,都會沒有了。
- 民間故事,唐憲宗時陝右男子性喜騎射,嗜殺無度。
- 莊嚴的蓮花生大士心咒,是蓮花生大士智慧心的顯現;慈悲的誦唱聲,是金菩提宗師對萬物最真切的理解、對生命最有力的呵護。
- 唐代宗大曆年間,中國陝西東部有一位「延州婦人」,這名女子與任何上門求歡發生性關係, 但是凡與她相媾的人,據說從此解脫色慾的纏縛。
- 觀世音菩薩的起源,或以為是希臘的阿波羅(Apolla)神,與印度自在天(Īśvara,即濕婆神別名)的混合。
- 延州婦人乃至魚籃觀音的由來也與唐宋以來密教愛染思想有關。。
- 因此:西藏人在尊崇國王的同時,亦信仰觀世音菩薩。
- 此外,菩提禪修將金菩提宗師虔心誦唱的「觀世音菩薩聖號」和「六字大明咒」(觀世音菩薩心咒)錄製成CD與大眾結緣,經常跟隨誦念或聆聽,能得到菩薩的護佑、消災滅難、吉祥幸福常伴;真心修行者,能迅速與菩薩的慈悲心相應,獲得無邊的能量加持。
- 我們用功,要懂得這一點--無論在什麼情形下,絕對不可以生貢高我慢心,不可有自私自利心。
壽山巖觀音寺:位於臺灣桃園市龜山區,是縣定古蹟。 寺中主祀神明有:觀世音菩薩、玉皇大帝、太歲星君、地藏王菩薩、關聖帝君、門神四大天王等諸神。 吐蕃國王松贊干布亦被視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傳說他一出生則有三十二種相好,頭上更有一尊阿彌陀佛像。 他所迎娶的尼泊爾赤尊公主則被認為是白度母的化身,文成公主則為綠度母的化身。
南無觀世音菩薩: 民間對觀世音菩薩的信仰
在密教中,祂為蓮華部尊,在淨土宗則是西方淨土的大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分別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菩薩,並稱「西方三聖」,與地藏王菩薩分別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菩薩,並稱「娑婆三聖」,同時祂也是四大菩薩之一。 關於觀世音菩薩的修行方法及過程,在《楞嚴經》中有所記載。 據描述,觀世音菩薩曾在海灘邊練習禪定,每天聽著潮聲的來去,感悟到潮聲一來便打破耳邊的清淨,潮聲褪去,耳邊又恢復清淨,如此往復,無論清淨還是潮聲都是不斷生滅,不能長存的。 但是耳朵的聽覺卻一直都在,並無來去生滅。
在臺灣,觀世音菩薩的形像普遍運用在神龕、佛龕之背景,俗稱「觀音聯」、「觀音彩」、「佛祖彩」等,有觀世音菩薩位於最上,脅侍善財龍女,其下有道教神明天上聖母、關聖帝君、福德正神、灶神等,亦有獨尊觀世音菩薩者。 其形像普遍為頭頂梳髻,身著白衣,長髮,頂戴阿彌陀佛像,頭披白紗,胸配瓔珞,一手持楊柳,一手持淨瓶,或是手持念珠、經書、法輪、蓮花、如意、明珠、玉缽等,或者雙手合十,或者指打手印,趺坐蓮座之上。 般若菩薩(Prajñā-pāramitā)亦名般若佛母、金剛波羅蜜多菩薩,是佛教中的女性本尊,為觀世音菩薩所化現,代表的是觀世音菩薩的般若波羅蜜。 是漢傳佛教禪宗、淨土宗、天台宗等信奉的《般若波羅蜜心經》的人格化。 在佛教以外,觀世音菩薩在道教和民間的香火也十分興盛。
南無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
由於摩利支天菩薩具有不可思議的隱身法力,因此極受日本武士的信仰,並奉為守護神。 大乘佛教佛經稱,某些菩薩在遠古已成佛,祂們以大慈悲心,為度眾生,刻意示現菩薩形象,倒駕慈航、再輪迴入娑婆世界,重入世間教化凡夫俗子,救苦救難。 觀世音菩薩即是其中之一,祂過去的佛號是正法明如來。 漢地佛教自唐代開始主要是以蓮華部母白衣觀音為所有觀世音菩薩的本尊;在民間信仰中常被尊稱觀音佛祖、觀音大士、觀音娘娘、觀音媽、白衣大士。
人稱美女為觀音菩薩化身,是謂「馬郎婦觀音」。 ),後被佛教所吸收而成為黎明女神,並列於天部。 外現天女像,然並非天人,實際本地是大菩薩,《一切如來大祕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拏羅經》記載衪是從觀自在菩薩部所作的變化相。 密藏道開則認為摩利支觀音是準提觀音的化身,以摩利支天菩薩為本尊的修法,稱為「摩利支天法」,此法具有能夠隱身遁形與除難消災的神通力,密教中就是以摩利支天法為隱形法。
南無觀世音菩薩: 觀音甘露咒
一次機緣下,小振中得知誦念觀世音菩薩聖號能幫助母親減輕病苦,於是每天誠心誦念。 幾天後,小振中在睡夢中夢見一位白衣女士遞給母親一把藥草,並讓母親吃下去,說吃了這個藥病就會好。 神奇的是,當天夜裡母親也做了相同的夢。 從那以後,母親的身體真的一天比一天好起來。 有位名叫莫澤美的網友分享:20年前我不幸落海,就在不斷下沉的危急時刻,我在心中連誦三聲「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之後就感覺到好像有人抱著我上了一部「海岸樓梯」,我就這樣神奇地一階一階地「踏」到海面,得到了救援。 藏傳密教則是忠實的將女尊形象表現出來,方便觀想入三摩地(女尊即三摩地),如《佛說造像量度經解》「像作十六歲童女相,乳瓶廣八指、周三倍,胎偶之胸乳凸高分四指,堅實不傾(胸乳高聳),乳尖珠高闊各一指。雙瓶中間橫二指」。
本廟特有「祈夢」文化,相傳龍角峰廟中供有夢神的舅舅,夢神每年農曆正月29日來此訪舅,因此只有這一天可以「祈夢」。 內門南海紫竹林寺:位於臺灣高雄市內門區,是全台唯一以紅面化身,恭戴五佛帽,興建全台的第一間紅面觀音廟宇。 安海龍山寺:位於福建泉州晉江安海,是一間影響力深遠的廟宇,於隋越王皇泰年間(618年)開始興建,1623年重修,正殿供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目前屬於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已有千年歷史,海外的大量龍山寺均為該處分靈。
南無觀世音菩薩: 化身其他神靈
由於歷史悠久,不論是晉江的本寺或海外諸多分靈寺廟,在戰亂中都常傳出神蹟,也造就了各地龍山寺的香火鼎盛。 普陀山最著名的山洞,是潮音洞,及梵音洞。 潮音洞位在沙岩之中,高約數丈,洞內怪石磷磷,海水湧入,其聲如雷,遊客僅可立於天窗外俯視,不能入內。
張氏漁翁獻出住宅,讓慧諤和尚供像安居,改名為「不肯去觀音院」。 而慧諤和尚,亦成為普陀山的開山始祖。 民間故事,唐憲宗時陝右男子性喜騎射,嗜殺無度。 一日市街上,忽然出現一名絕世美女,公開演講,要求眾人信仰佛教,戒除殺生。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觀世音菩薩的意思是什麼?解析聖號含義
後藤大用認為觀世音菩薩之形象,是以釋迦牟尼佛的人格形象為本源,加上希臘宗教、印度婆羅門教其他神明故事的影響,最後在前1世紀完全形成。 傳統上以為,因唐太宗李世民的本名當中有個「世」字,為了避諱,故當時將「觀世音菩薩」改稱為「觀音菩薩」,但也有說法認為「觀音菩薩」只是「觀世音菩薩」的簡稱。 唐代清涼澄觀法師指出在梵文古本中存在兩種不同的名稱,1927年新疆出土的古抄本中,以 अवलोकितस्वर(Avalokitasvara)為觀音菩薩的名稱,證實了他的說法。
- 像內部封存有傳說出松茲堅布教王從印度迎回佛陀時代留下的觀音聖像。
- 所謂“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
- 觀音三尊:中國民間信仰的觀世音菩薩像,常有善才、龍女脅侍在菩薩左右兩旁。
- 半天岩紫雲寺:位於臺灣嘉義縣番路鄉,創建年代是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縣定古蹟,是台灣著名觀音佛祖寺廟之一,神尊為黑面觀音。
在藏傳佛教則稱她為白衣佛母為五方佛母之一。 她代表自性清淨法性與勝義菩提心而密號為『離垢金剛』。 南無觀世音菩薩 《地藏菩薩本願經.見聞利益品第十二》: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摩訶薩,名觀世音,從座而起,胡跪合掌白佛言:世尊,是地藏菩薩摩訶薩具大慈悲,憐愍罪苦眾生,於千萬億世界,化千萬億身。 我聞世尊,與十方無量諸佛,異口同音,讚歎地藏菩薩云:正使過去現在未來諸佛,說其功德,猶不能盡。
南無觀世音菩薩: 名號由來
例如不空所翻譯的《《略述金剛頂瑜伽分別聖位修證法門》》以波蘿蜜形代指女性身,而波羅蜜梵文Pāramitā,本為陰性名詞,於密教為女性菩薩之意義。 呈粉紅色而表現妙色蓮愛染性,愛染眾生而大悲心起,女性陰道有開口、子宮具有空腔代表空性而為般若波羅蜜多,所以表現出由於愛染眾生而不捨眾生入涅槃,以及般若波羅蜜多而不起煩惱不生退轉。 蓮華部的般若理趣就是轉愛染為智慧的大樂之道。 在佛教中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華」是純淨和離垢的一個主要佛教象徵,在般若理趣經中代表菩薩為了於生死流轉中救度一切眾生而不取涅槃,如妙色蓮華愛染眾生,處在五濁惡世之中亦如蓮華不染煩惱塵垢,這是因為有般若波羅蜜多才能不染生死煩惱。 白衣觀音又名『Avalokiteśvarī』,藏語則稱為『spyan ras gzigs dbang phyug ma』也就是「觀世自在母」。
在民間,對觀世音菩薩還有許多更親切的稱呼,例如觀音娘娘、觀音佛祖、觀音媽、觀音大士、白衣大士等。 有一個古老而殊勝的心咒,能與蓮花生大士感應。 莊嚴的蓮花生大士心咒,是蓮花生大士智慧心的顯現;慈悲的誦唱聲,是金菩提宗師對萬物最真切的理解、對生命最有力的呵護。 菩提禪修提供各級禪修課程,讓學員能深入領略觀世音菩薩發願救世的慈悲胸懷,歡迎有緣人與我們聯繫,共修佛法寬廣宏量之道。 我們想祈求觀世音菩薩保護或幫助,必須用真心來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便會產生心電感應作用。
南無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修行成道的故事
誦念時,真誠發願遵從菩薩的慈悲教導,學習和效仿祂的慈悲精神,立志像菩薩一樣盡自己所能幫助別人,是與菩薩最殊勝的相應。 「南無」音譯自梵文namas,在梵語中為歸從、尊重之意,宗教引申義為「皈依」,常用在諸佛菩薩的聖號之前,表示稱誦者發自內心地讚歎和皈依,也是表達禮敬的一種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是梵文音譯,因此「南無」不讀nán wú,而讀nā mó。
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的慈悲形象深入人心,在民間廣為熟知和信仰,幾乎所有佛教國家的佛寺廟宇裡都供奉有觀世音菩薩,在亞洲尤為普遍。 其中,在中國的江、浙、閩、廣等沿海地區,以及南洋華僑間,對觀音的信仰更為普及,可謂「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 觀世音菩薩在娑婆世界的身世,多部佛經都有記載。 據《悲華經》所述,觀世音曾為無量劫前轉輪王無諍念的大太子,名叫不眴,長大後和父王、二太子尼摩一起隨寶藏如來修行。 證悟後,父王被授記為阿彌陀佛、不眴被授記為觀世音菩薩、尼摩被授記為大勢至菩薩,三人合稱「西方三聖」。 其他經文所述的觀世音身世雖各有差異,但對其願望的描述卻一致: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有求必應,因應眾生的不同需求而示現不同形象。
南無觀世音菩薩: 民間信仰造像
人家或者用功很久,已經上路,念觀世音菩薩,或者不念觀世音菩薩,都是一樣,沒有妄想。 人家休息,比我們精進,更有進步,所以不能說人家休息是不對的。 觀音陀羅尼經曰:誦此咒者,所有過去現在四重五逆謗方等經等一闡提罪,悉皆消滅無有遺餘。 身心輕利智慧明達,若身若語悉能利樂一切眾生。 若有眾生廣造一切無間等罪,若得遇此持咒人影暫映其身,忽得 南無觀世音菩薩 共語或聞語聲,彼人罪障悉皆消滅。
南無觀世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聖號感應事蹟:不幸落海,菩薩搭救
梵語『Avalokiteśvarī』這個複合名詞是由『avalokita』與『īśvarī』結合而成。 『avalokita』為『觀』,而『īśvarī』為『自在(女)』、『自在母』所以翻譯為「觀自在」、「觀自在母」;而因為連音或連聲的關係,avalokita+īśvarī變成了『Avalokiteśvarī』。 這個意義假如以她的別名「lokeśvarī」來加以比較的話,將更為清楚,lokeśvarī假如看成限定複合詞的話,則為世界自在(女)、世界自在母,也就是世界之主宰者的意思。 在大中華地區所傳白衣大士神咒所云「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人離難。難離身」、「一切災殃化為塵」。 可謂是唐密白衣觀音作為息災本尊之餘緒。
該寺於清康熙年間正式建寺於大東門外,日治昭和年間因馬路拓寬而遭到拆除,才於今址重建。 「面燃大士」的起源,說法有數個:一是祂是觀音大士的化身,故稱「大士爺」。 二是祂原為諸鬼的首領,因受觀音大士教化而皈依其門下,從此被稱作「大士爺」,成為護持盂蘭節普渡事項的護法神。 天台宗智者大師認為,六觀音指的是大悲觀音、大慈觀音、獅子無畏觀音、大光普照觀音、天人丈夫觀音、大梵深遠觀音。 在唐密,六觀音指的是千手觀音、聖觀音、馬頭觀音、十一面觀音、準提觀音、如意輪觀音。
南無觀世音菩薩: 菩提禪修學員分享聆聽或诵唱觀世音菩薩聖號感受
因此,對於「觀世音」更確切的理解應為:用心觀察、傾聽世間一切苦難的聲音。 日本佛教台密承澄所編撰《阿婆縛抄》也記載「右手持般若梵篋,左手持羂索」又說她非常柔軟、慈悲,有求必應。 蓮華部族母白衣觀音的形象在善無畏所翻譯的《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與由善無畏講述一行所記的《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皆將蓮華部母白衣觀音之形象為髮冠覆白色純帛,全身襲純素衣,左手持蓮花。。 『三摩地菩提心』即是觀自在奧祕瑜伽得「自性淨法性」。 所謂三摩地是一種力量強大的精神境界中,能自在控制心靈活動因此離於煩惱纏縛出生智慧,能達自性清淨法性如來 ,悟一切如來法身,證法界體性智。 在宋朝由施護所翻譯的相當於的《佛說一切如來金剛三業最上祕密大教王經》中,相當於《無上瑜伽秘密集會怛特羅》中白衣觀音又名為『Ragarati』(愛染適悅女)代表「愛染清淨」。
南無觀世音菩薩: 中國西藏的布達拉宮
《悲華經》敘述阿彌陀佛於過去生中曾為轉輪王無諍念,祂有一千個兒子,長子名「不眴」,祂出家之後,即號「觀世音」;在久遠的將來,阿彌陀佛涅槃後,觀世音菩薩將會成佛,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 由於觀世音菩薩的大悲願力及所發菩提心,為了安樂一切眾生成就一切眾生的道業,故仍然示現為菩薩因祂以救苦救難為己任,故在民間的影響極為深遠。 印度婆羅門教知名的三相神濕婆神常被認為觀世音菩薩的起源之一,一般認為觀世音菩薩的青頸觀音化身與濕婆神有關。 此外,在不同的宗教或派別中也常見供奉有觀世音菩薩,只是稱謂有所不同——道教稱為「慈航真人」或「慈航道人」;一貫道稱為「南海古佛」;靈山派奉為「五母」之一。 南無觀世音菩薩 此外,在龍華教、齊教、越南高台教中也都有信奉。
南無觀世音菩薩: 密教信仰
佛菩薩作為覺行圓滿的證悟者,慈悲具足、威德莊嚴,故有緣者誠心誦持其名號,便可得佛菩薩的慈悲加持和護佑,獲不可思議之功德。 菩薩是半梵語,應讀“菩提薩埵”,譯為“覺有情”,或譯為“有情覺”,意思差不多。 也就是覺悟中的眾生,也可以說眾生中的覺悟者。 菩薩是自覺覺他的聖人,沒有自私心,沒有自利心,一切為眾生的幸福著想,而忘掉自己的存在,這就是無我的精神。 『勝義菩提心』即摩訶般若波羅蜜多,證悟一切法不生不滅,導入萬行以入妙智海, 白衣觀音活於摩訶般若波羅蜜多之中,不住生死亦不入涅槃,度一切苦厄。 北竿龍角峰五靈公廟:位於福建馬祖北竿鄉芹壁村,廟雖名為「五靈公廟」,正殿主祀觀世音菩薩,神龕上書「白衣大士」。
像內部封存有傳說出松茲堅布教王從印度迎回佛陀時代留下的觀音聖像。 因此:西藏人在尊崇國王的同時,亦信仰觀世音菩薩。 西藏密教無上瑜伽續稱白衣觀音為白衣佛母作為「女性身的佛陀」,她是無量壽如來的『性力(Śakti)』。 白衣佛母代表五大中的火大表示為大愛染慈悲,她也代表淨化五蘊中的「想蘊」成為「妙觀察智」,由她的心中發出妙觀察智光引導眾生開悟。 密教與顯教主張的女身轉男身成佛不同,密教主張女性也能以女身成佛,而為女性身如來,依《金剛頂瑜伽中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論》主張父母所生肉身,能夠即身成佛,而為女性身如來,這就是密教承認女身如來之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