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桿菌詳細攻略
碳13尿素呼吸試驗(C13 urea breath test):含同位素碳13的尿素喝下去,若胃內有幽門螺旋桿菌,則其分泌之尿素? 會把含碳13的尿素分解成氨及含碳13的二氧化碳,只要收集服用碳13尿素後20-30分鐘呼出之氣體並測定其中同位素碳13之含量,即可間接偵測胃內幽門螺旋桿菌之存在與否。 鏈鎖反應:萃取胃黏膜檢體之去氧核醣核酸,再以幽門螺旋桿菌基因特異之引子,以聚合鏈鎖反應加以放大來偵測微量的幽門螺旋桿菌。 組織學檢查:即將胃黏膜檢體,依正常切片檢查之步驟,最後由病理科醫師經特殊染色在顯微鏡下尋找幽門螺旋桿菌之有無。 患有消化性潰瘍者,若未經適當的治療,可能會導致腸胃道出血、穿孔、出口阻塞等併發症,最嚴重者可能導致胃癌。
- 《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3個月內「胃癌」相關話題聲量,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7大胃癌成因。
- ❸糞便傳染:處理家中寵物的糞便,或是外出上公共廁所時,事後手沒有清潔乾淨,幽門螺旋桿菌就可能會進入胃中。
- 一旦在一個消化性潰瘍人上檢測出幽門螺桿菌,正常的程序是根除它,並使潰瘍癒合。
- 此外,尚有VacA基因和CagA基因,分別編碼空泡毒素和細胞毒素相關蛋白。
幽門螺旋桿菌是種會存活在胃的細菌,台灣約有3至4成的人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其中八成感染者一開始「沒有症狀」,不過感染到幽門螺旋桿菌,胃粘膜多少會發炎,時間一久有兩成感染者會進展成慢性胃發炎、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出現腹痛、腹脹、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噁心或體重減輕等症狀。 因其他疾病長期服用阿斯匹靈、消炎止痛藥、或是抗凝血藥物等,這些藥物都可能讓原本胃不好的人產生消化性潰瘍,甚至出血的情況,此時就必須要檢查是否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並且積極治療。 幽門桿菌 當幽門螺旋桿菌在胃部擴大生長的同時,會導致人體胃部黏膜組織層慢性發炎,而產生了胃部不適,腹瀉、嘔吐、血便甚至是黑便的症狀,進而產生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癌…等疾病的發生。
幽門桿菌: 健康網》胃食道逆流不只「溢赤酸」 中醫點5症狀:多練護胃功改善
也有報導指出,幽門螺桿菌的感染有明顯的季節分布特徵,以7~8月份為高峰。 在亞洲地區,中國內地、中國香港、越南、印度等少年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分別60%、50%、40%、70%。 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粘膜活檢標本中幽門螺桿菌檢出率可達80%~90%,而消化性潰瘍患者更高,可達95%以上,甚至接近100%。
還有其他原因如:抽煙、酗酒、壓力、以及非類固醇消炎劑(止痛藥)或阿斯匹靈之使用,使用這些藥物的患者若再加上幽門桿菌的感染,消化性潰瘍的風險會更增加。 ,不過感染到幽門螺旋桿菌,胃粘膜多少都會發炎,時間一久有兩成感染者會進展成慢性胃發炎、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出現腹痛、腹脹、消化不良、食慾不振、噁心或體重減輕等症狀。 吸菸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吸菸的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風險會更高,而酒精會刺激胃酸分泌,對胃本身就有傷害,幽門螺桿菌在胃酸多的環境裡更容易生存,所以為什麼治療幽門螺桿菌的藥物一定要包含一種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
幽門桿菌: 飲食才是養生根本之道 桃園市長張善政每天早餐固定吃這樣
若為胃癌高危險群的民眾(例如有家族史或其他胃部疾病者),可與醫師討論是否接受幽門桿菌檢測,感染者須接受除菌治療並應定期檢查。 有的人會因感染幽門桿菌,導致胃酸過多,併發幽門部胃炎及十二指腸潰瘍;另有一類人在染病後,會產生慢性胃炎,增加罹患胃癌的風險,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HHS)在2021年底公布的第15版致癌報告中,就新增了包含幽門桿菌在內的致癌物。 在正確認識該細菌以前,胃潰瘍病人通常會以中和胃酸及減少分泌的藥物來治療,但經此方法治療後大多會復發。 而胃炎患者則會服用鹼式柳酸鉍(即鹼式水楊酸鉍),這方法通常會見效,當時人們仍不知道其機制,後來才發現藥物中的柳酸鹽會殺死胃部的桿菌,可作為抗生素。 醫學界對該菌與胃部疾病關係的認知較為緩慢,他們一直認為沒有任何細菌能夠長時間在胃部強酸的環境下生存。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專門寄生在胃的細菌,一般感染後較難自行清除,它們有特殊的本領寄生於其他細菌都待不下去的胃,當然幽門螺旋桿菌獨享胃粘膜這一片淨土之後,他們可不是都那麼安分,為了繁衍、擴張地盤,它們還會“搞破壞”。 在被人們知曉的細菌當中,幽門螺旋桿菌算是臭名昭著了。 幽門桿菌 它不僅誘發萎縮性胃炎胃炎、胃潰瘍的致病菌,還是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的1類致癌物。
幽門桿菌: 為了您 我們持續進步
人體胃會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來進行食物分解及消化,這個機制可同時將經口進入的有害病菌除去,胃黏膜本身也有保護的機轉。 關於幽門螺旋桿菌治療,一般對於完全沒有症狀的感染者並不建議例行性予以抗生素殺菌治療,但對於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胃癌術後及胃淋巴癌患者必須予以幽門螺旋桿菌根除治療,目前常用的是包括PPI在內的三合一或四合一藥物治療,根除率一般可達約90%。 因為與幽門螺旋桿菌的關連性,十二指腸潰瘍約90%,而胃潰瘍較十二指腸潰瘍略低約70%,(因30%的胃潰瘍可能因使用aspirin、NSAID或其他原因所導致)。 若將幽門螺旋桿菌消除後,則潰瘍復發的機率可降至5%至10%以下。
但D’Connor等學者則認為:不論是盛行率或逆流性食道炎的嚴重度而言,兩組並無顯著之差異。 胃食道逆流疾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在西方國家是很常見的消化性疾病,每十萬人中約有43~139人。 在台灣約有14.5%的內視鏡檢查發現有逆流性食道炎,且有逐年增加之趨勢。 此種逆流疾病最主要的原因是抗逆流障壁之功能不良,但其確切之機轉仍眾說紛云。 另外,由於此菌會經由糞便、飲水、食物或牙齒、唾液等途徑傳染,一般是年齡愈大、家中愈擁擠、衛生環境愈差,幽門桿菌的感染率就愈高。
幽門桿菌: 患者感染幽門螺桿菌後產生多種致病因數,
健康飲食:避免不潔的食物與飲水,吃飯前與如廁後勤洗手,最好戒菸、戒酒、戒檳榔。 同時減少食用煙燻、醃漬、過辣、過度刺激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每日建議食用三份蔬菜與兩份水果。 經過多次失敗之後,1982年4月,Marshall終於從胃黏膜活檢樣本中成功培養和分離出了這種細菌。 為了進一步證實這種細菌就是導致胃炎的罪魁禍首,Marshall和另一位醫生Morris不惜喝下含有這種細菌的培養液,結果大病一場。
邱展賢補充道,帶原者應該定期追蹤感染情況,但如果沒有發炎的狀況,不一定需要進行除菌。 「因為除菌後仍然有復發或再感染的風險,沒有症狀單純想除菌的人,有時候會沒有動力完成整個療程,反而導致幽門桿菌產生了抗藥性。」台大醫院消化內科教授吳明賢則建議,可以20歲為界限,低於此年齡的健康者,暫時不需要殺菌。 現行健保制度只給付消化性潰瘍患者治療幽門螺旋桿菌,其餘情形可能要病人自費治療。
幽門桿菌: 幽門桿菌無症狀 治不治?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醫師邱展賢也提及,幽門桿菌是多種消化道疾病的共同致病因,感染原因與家族病史、衛生習慣及共食有很大關係,建議民眾多使用公筷母匙、減少共食頻率,避免「你一口、我一口」,降低感染幽門桿菌的機率。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官網提到,許多人會在健檢的時候發現幽門桿菌,卻因沒有症狀而猶豫是否治療,但其實是因為還處在慢性胃炎的初期階段,才會誤以為自己身體沒事,早期治療才能減少持續惡化成胃癌的風險。 一旦在一個消化性潰瘍人上檢測出幽門螺桿菌,正常的程序是根除它,並使潰瘍癒合。 標準的一線治療是一個為期一周的「三聯療法」,用藥組成為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PI)如奧美拉唑(Omeprazole)和抗生素克拉黴素(Clarithromycin)和阿莫西林(Amoxicillin)。 三聯療法的各種變化已經發展了很多年,如使用不同的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如泮托拉唑(Pantoprazole)或雷貝拉唑(Rabeprazole),在對青黴素(Penicillin)過敏的人或用甲硝唑(Metronidazole)替代阿莫西林。 這已經徹底改變了消化性潰瘍的治療方法並使得疾病的治癒成為可能。
所以建議同住者也可以接受幽門桿菌檢測,依個別情況治療。 ❸長期服用藥物:如果因其他疾病長期服用阿斯匹靈、因關節等問題服用消炎止痛藥,或是抗凝血藥物,這些藥物都可能讓原本胃不好的人演變成潰瘍甚至出血的情況,此時就必須要檢查是否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並且積極治療。 我們都喜歡吃一些未煮熟的牛排和生魚片,這會導致細菌繁殖,那些沒有被感染的人會增加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風險,感染者會進一步損害胃腸黏膜,導致潰瘍,因此一定要記住,感染幽門螺桿菌的飲食要營養豐富,易消化,少刺激,菸酒,這樣胃才能逐漸好轉。 我們在平時所吃到的食物都是需要透過胃部進行消化的,這是因為胃裡面有很多的酶、酸和菌群。 另外還要提醒大家,這些食物也是誘發腸胃惡變的元兇,所以必須高度重視。 曾因心肌梗塞於冠狀動脈放入兩個支架,持續服用抗血小板藥物,胸悶情形控制良好。
幽門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最怕這4物,日常生活中不妨多吃點!
基於這些結果,Marshall和Warren提出幽門螺桿菌涉及胃炎和消化性潰瘍的病因學。 幽門桿菌 1984年4月號,他們的成果發表於在世界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lancet)上。 成果一經發表,立刻在國際消化病學界引起了轟動,掀起了全世界的研究熱潮。 世界各大藥廠陸續投巨資開發相關藥物,專業刊物《螺桿菌》雜誌應運而生,世界螺桿菌大會定期召開,有關螺桿菌的研究論文不計其數。 通過人體試驗、抗生素治療和流行病學等研究,幽門螺桿菌在胃炎和胃潰瘍等疾病中所起的作用逐漸清晰,科學家對該病菌致病機理的認識也不斷深入。 目前國內外常用的抗幽門螺桿菌藥物有羥氨苄青黴素、甲硝唑、克拉黴素、四環素、強力黴素、呋喃唑酮、有機膠態鉍劑(de-nol等)、胃得樂(胃速樂)、樂得胃、西皮氏粉和胃舒平等。
- (8)用HP感染恆河猴,能使之發生慢性胃炎,胃粘膜的病理改變與人類感染相似,即製備HP胃炎動物模型獲得了成功。
- 碳13尿素呼吸試驗(C13 urea breath test):含同位素碳13的尿素喝下去,若胃內有幽門螺旋桿菌,則其分泌之尿素?
- 長時間下去就會導致胃黏膜抵抗力下降,從而滋生幽門螺旋桿菌引發各種腸胃疾病的出現,嚴重損害人體健康,所以說在平時還是少喝酒為宜,更有助於身體健康。
- 并分泌過氧化物歧化酶和過氧化氫酶,以保護其不受中性粒細胞的殺傷作用。
- 患有消化性潰瘍者,若未經適當的治療,可能會導致腸胃道出血、穿孔、出口阻塞等併發症,最嚴重者可能導致胃癌。
過去唯一的選擇是單獨使用H2受體阻抗劑(H2-receptor antagonist)或氫離子幫浦抑制劑等抗酸劑控制潰瘍症狀。 然而,到底幽門螺桿菌對人體是有益還是有害,引起了爭議。 隨著醫學及衛生的長足發展,加上抗生素的廣泛使用,令這種菌在已發展國家的人口中正在減退;與此同時,醫生發現雖然消滅了幽門螺桿菌令胃潰瘍及胃癌的個案不斷減少,但食道癌及各種與食道及胃酸倒流相關的疾病卻仍然不斷增加。 盛行率為27.5%,近20年間台灣的幽門螺旋桿菌的盛行率減少,但幽門螺旋桿菌的抗藥性卻有上升的趨勢。 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團隊審閱近200份醫學文章及報告揭示,香港及鄰近地區包括中國內地、日本、南韓及台灣等,在2017年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均超過50%,病菌能刺激胃酸分泌損害胃壁,引致潰瘍,患者或會長期感到胃痛和受胃酸倒流之苦。 全球大約三分之二的人身上帶有幽門螺旋桿菌,而多數人不會因此有胃潰瘍或其他症狀,若有幽門桿菌感染情形,可以接受殺菌治療。
幽門桿菌: 症狀
根據臺大醫院解釋,由於幽門桿菌會導致潰瘍反覆發作、難以癒合,因此對於上消化道潰瘍較嚴重或復發的人往往會檢驗此菌,必要時需要給予殺菌治療。 目前幽門螺旋桿菌的治療主要為質子幫浦抑制劑(PPI)加上兩種抗生素,即為所謂的「三合一療法」,每一種藥物均每日服用2次,連續服用1? 2週,即可達到約80%的根除率,少數患者服用後會有排便次數變多、口腔藥味重或是皮膚過敏等現象,但療程結束後,這些副作用即會消失。 經檢測確定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不一定非做治療不可,因為感染到幽門螺旋桿菌不一定會有症狀,也不一定會胃痛,如果沒有不適情形,目前醫界並沒有一定非要將幽門螺旋桿菌滅掉不可,而是可以與人體共存的。 尿毒酶檢查:因為幽門螺旋桿菌是人胃內唯一能夠產生大量尿毒酶的細菌,故可通過檢測尿毒酶來診斷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幽門螺旋桿菌 會分泌出破壞胃黏膜保護功能的物質,使得胃容易發生各種病變。 不過,感染時間長短、個人的免疫力、飲食習慣與螺旋桿菌的毒性,都可能影響它在不同人身上出現的結果,且造成家人之間的互相感染。 幽門螺旋桿菌對健康的風險,主要在於引發慢性胃炎,相對提高胃癌的機率。 不過,曾醫師指出,雖然不少人在童年、青少年時期胃裡可能就有幽門螺旋桿菌,但出現症狀的比例並沒有想像中的高,因感染而有胃部不適的比例在兩成左右。 大部份人過去未意識到幽門桿菌問題,近年健檢普及與健康風氣提升,民眾對幽門螺旋桿菌的意識度明顯增加,很多人因胃痛來看診,劈頭就問醫師是不是幽門螺旋桿菌。 醫師解釋胃痛、胃病原因相當多種,真正與幽門螺旋感菌有關者,大概只佔二成,民眾還是要及早就醫確認病因。
幽門桿菌: 健康網》防手術中過敏性休克 勿輕忽「抗生素」反應
不過研究指出,雖然接吻可以傳播幽門桿菌,但是唾液中菌量多半很低,濃度還不足以致使伴侶感染,所以接吻的傳染率是很低的。 接吻:除了胃以外,幽門螺旋桿菌也可存在口腔中,理論上接吻10秒鐘的時間可以經口傳送8,000萬隻細菌,其中包括幽門螺旋桿菌。 不過研究指出,雖然接吻可以傳播幽門桿菌,但是唾液中菌量多半很低,濃度還不足以致使伴侶感染,所以接吻的傳染率很低。 除了幽門桿菌可能造成胃病之外,平日可避免醃製、過鹹、不潔的食物,上述食物可能含有亞硝酸鹽對胃部健康有害,可多吃新鮮蔬果,其中含有β胡蘿蔔素及多種維生素對胃壁有益。 血清抗體測定法:抽血測定血清中是否有幽門桿菌抗體,若有抗體表示過去曾經感染或現在正感染幽門桿菌。 臨床上較難使用血清法確認是否目前仍為帶菌者,最好搭配其他檢查來確診。
經此治療後,可達85%至95%的殺菌率,殺菌後再復發的比率也僅有2.5%至5%;也就是說,患者只要及早治療、按時服藥,就能早日回歸正常生活。 潰瘍:幽門桿菌會損害胃和小腸的保護層,可能造成胃酸產生開放性潰瘍,約有10%的幽門桿菌患者會發展為潰瘍。 2、戀人之間的親吻:幽門螺旋桿菌廣泛存在于感染者的唾液、牙菌斑中。
今年 70 歲,今年逐漸出現吞嚥困難、體重下降的症狀,家人發現其皮膚缺乏血色身體虛弱,遂送至門診就醫。 就診時醫師理學檢查發現眼結膜已有明顯貧血現象、上腹部觸診有硬塊,安排胃鏡檢查發現為進行期胃癌。 幽門桿菌的治療,現階段以兩種抗生素搭配一種胃藥的「三合一治療法」最普遍,抗生素通常只需服用一至兩周,胃藥則多為服用三個月。
幽門桿菌: 健康網》幽門桿菌治療後可能再感染 醫建議同住者一起接受檢測
基隆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錢政弘在臉書粉專「錢政弘 胃腸肝膽科醫師」發文表示,現行健保制度只給付消化性潰瘍患者治療幽門螺旋桿菌,其餘情形可能要病人自費治療。 治療現在採取三合一療法(一種氫離子幫浦抑制劑加上兩種抗生素),服藥10-14天。 目前治療 幽門螺旋桿菌 藥物為第一線的3合1,療程約7天。
所以爺爺、奶奶以及父母在照顧小孩的時候要注意將小孩的食物,跟自己的食物,區分開來。 尤其要避免最典型的錯誤:將小孩的食物,在自己口中嚼一嚼,為了試一試溫度或者嚼碎了再給小孩吃,這樣無疑主動給小孩傳播幽門螺桿菌。 俗話說病從口入,幽門螺旋桿菌主要是經口腔進入人體,這種細菌常存在於帶菌者的牙垢與唾液中,通過共同進食傳染。 白黎蘆醇等物質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作用,可防止幽門螺桿菌對胃的傷害,對胃炎有害。 自古以來就有喝白開水的習慣,有關研究發現,幽門螺桿菌在生水中存活時間很長,尤其是河水,甚至長達3年。
治療幽門螺旋桿菌可以有效治療慢性胃炎及胃萎縮,理論上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預防此過程繼續進行。 但若已經生腸化或異生(大多年邁者),除菌治療已經無法消除這些病變。 仍須定期接受內視鏡篩檢,早期胃癌接受手術還有根治的可能,相對的,進行期胃癌常常會伴隨淋巴轉移、肝臟轉移、甚至產生癌性腹水,預後不良。
經口傳染是幽門桿菌的主要傳染方式,包括不乾淨的飲水、食物、唾液,也有家庭群聚感染的現象。 一般來說,幽門桿菌的感染率隨著年齡增加而增加,其盛行率隨地區開發程度略有不同,我們針對臺灣地區未曾接受過除菌治療之民眾調查,估計大約有 30% ~ 40% 感染幽門桿菌。 根除幽門螺旋桿菌,現在採取三合一療法(一種氫離子幫浦抑制劑 PPI 加上兩種抗生素),治療 7 ~ 14 天,可達 90 % 以上的療效。
幽門桿菌: 健康網》綠原酸具抗氧化、抗發炎! 「這款」咖啡含量最多
因為它帶有一把武器,那就是「尿素酶」,尿素酶可以將胃內的尿素分解成二氧化碳、氨,然而氨是一個鹼性物質,中和胃內部份酸性環境以及提供幽門螺旋桿菌營養需求,讓幽門螺旋桿菌快樂的住下來。 實驗濃度為20~/6時可抑制所有幽門螺桿菌;濃度為10%時可使一半幽門螺桿菌受到抑制。 蜂蜜主要是通過滲透作用來抑制幽門螺桿菌;所以應在餐後喝蜂蜜,以延長其在胃黏膜上停留的時間。 將蜂蜜30毫升放在碗裡,用筷子攪拌至起泡沫,加入120毫升溫開水攪勻後,緩緩喝下。 幽門桿菌 每天早上吃4-5粒花生米,花生米中的脂肪進入小腸後,可刺激腸壁產生腸抑胃素,這種激素可通過血液循環抵達胃部,能明顯抑制胃的活動,減少胃酸分泌,對潰瘍病的康復也有一定作用。 另外,可經常食用猴頭菇,能增強胃黏膜屏障機能,對潰瘍的癒合、胃黏膜上皮的再生和修復大有好處。
幽門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如何傳染、預防、治療|很少在外面吃飯,為什麼也會感染?
一、大蒜:大蒜所含有大量的抗菌素,有效的幫助殺死病菌,並且大蒜中所含的植物化學物質,能夠很好的抵抗幽門螺桿菌的入侵,想要最好的發揮作用,可為蒜泥食用,每天需適量,儘量避免刺激到胃,幽門螺桿菌有4怕,胃脹胃痛反覆的人,多吃大蒜,殺菌養胃。 錢政弘表示,幽門螺旋桿菌成功滅菌之後,雖機率很低但仍會再被感染,2017年的大規模全球統計分析顯示,在成功地滅菌之後,每人每年再被感染的機率是4.3%,其原因大多跟衛生條件差、社經地位低的環境比較有關。 韓國每人每年再被感染的機率是3.5%、拉丁美洲1年的再感染率有11.5%、而摩洛哥只有0.45%。 幽門桿菌 成功殺菌後,再感染到幽門螺蜁桿菌的機率約1%,對多數人來說,體內形成的保護力是可以持續數年的,為以防病菌的再復發生,四~六個月後需要再複檢追蹤。 缺鐵性貧血、免疫性血小板低下紫斑症:這兩個疾病跟幽門桿菌感染有關,臨床上不太容易聯想到,不過滅菌治療後,貧血或血小板低下可以改善。 碳十三尿素呼氣試驗:醫院最常用來偵測幽門桿菌的方法,將含有碳十三的尿素喝入胃內,如果細菌存在,其尿素酶可將尿素轉變成氨和二氧化碳,藉由測定呼氣的碳十三二氧化碳濃度,可以檢驗幽門桿菌的存在。
香港SEO服務由 https://featured.com.hk/ 提供